第167頁
謝老夫人也趕來了,她攥緊鳩杖:「陸將軍,老身有個不情之請......」
跟在一旁的謝二娘子也緊了緊衣袖。
「老夫人可是要問謝詔公子?」陸羽蒼白的臉上浮起笑意,「幾日前我們剛與青州守軍會師,謝小將軍帶著八百輕騎奇襲齊王糧道,燒了二十車火油。」
「那龍虎生風的模樣,就算是關羽在世都略遜一籌。」
「當真?」謝二娘子激動出聲。
謝老夫人滿臉高興,卻拍了拍謝二娘子,「詔哥兒什麼樣子,我這個做祖母的還是知道的,再怎麼樣都不可能比肩關羽去,將軍這是在說笑呢。」
陸羽笑道,「這可沒有誇大。」
「謝小將軍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待山河重整,一定要將重振謝家。」
謝老夫人偷偷抹眼淚,「好啊!不愧是我謝氏的兒孫!」
「報——!」
傳令兵突然衝進來,甲冑上的露水甩出一道弧線,「涼州急訊!」
李村長等人一驚,這樣遠的地方都能傳消息進來,真是不可思議。
陸羽展開染血的絹帛,眉間舊疤驟然猙獰:「齊王兩日後要屠濟州,不能坐以待斃了。」
他撐著床沿要起身,被周莽死死按住。
「將軍!你這身子還須靜養。」
「濟州有三十萬百姓!」陸羽咳得單衣滲出血色,「傳令!明日就啟程,咳咳......」
周蠻猶豫著,但抬頭就對上了陸羽凜冽的眼,「不能棄百姓於不顧!」
濃厚的緊張感蔓延開來,周蠻忽然泄了氣,擰緊拳頭,「好。」
城主府內一瞬間靜默,沒有人出聲阻止陸羽一定要留下來靜養,也沒有人提外界的戰亂。
陸羽這樣的心性和抱負,還如此心繫百姓,若是朝一日霸業能成,定然是個明君。
「這時間夠烙五十張胡餅了。」柳雪梅開口說道:「還有饃饃,這東西耐餓,也方便保存。」
林老婆子也開口道,「藤甲還剩最後二十副,加急趕工的話,明日能做出來一百副。」
趙鐵匠和李木匠也一齊開口,「我們能製作武器,明兒一定備好!」
外頭傳來吵嚷之聲,屋內眾人抬頭向外看去,只見婦人們正將新收的稻穀裝車,漢子們給馬匹套上改良過的鞍具。
七歲孩童抱著比自己還高的箭囊踉蹌跑過,被崔三小姐笑著拎起來擦汗。
陸羽喉結動了動,忽然鄭重抱拳:「這些糧草......」
「將軍可知永和城糧倉為何總留三成空著?」李村長道:「去年霜災餓死過不少人,我們就發誓永遠要留條活路給外人。」
「若是真到了那時候,咱們稻香村定然出山,不會見死不救。」
周莽單膝跪地,鐵甲砸得青磚悶響:「諸位恩情,黑甲軍永世不忘!」
「快起來!」宋大郎去扶他,卻被帶得踉蹌,「真要謝,就還百姓個太平世道。」
*
今夜註定是個不眠之夜。
永和城內各處都叮噹作響,婦人們在加緊時間製作藤甲,趙鐵匠和李木匠的鋪子裡也徹夜通明,終於在第二天,太陽刺破朝霞時,一切都準備就緒。
二十輛糧車整裝待發。
朱秀兒最後檢查著藤甲束帶,忽然被陸羽叫住:「夫人這針腳......可是改良過鎖子甲?」
「用野蠶絲代替鐵環,輕便又防箭。」朱秀兒將護頸翻給他看,「就是絲線得煮十二遍,工序繁瑣了些,但好歹安全。」
崔老爺子此時捧著輿圖過來,鎏金杖頭點著蒼梧山北麓:「此處有條暗河,老朽年輕時走過,較為隱蔽,不易顯出行蹤......」
「多謝!」
陸羽等人深深對著永和城內所有人鞠了一躬。
陸羽在城門前最後回望,金燦燦的稻浪涌到城牆根下,貨郎的銅鈴聲驚起鶴群,崔家小孫兒正追著宋知江要糖畫,許多人仍舊在城門看著他們,目光中充滿敬意。
周莽忽然捅了捅他:「將軍看城牆。」
斑駁的牆磚上,不知哪個頑童用木炭畫了幅歪扭的軍陣圖,旁邊題著狗爬似的詩句。
「黑甲白馬來,稻花香滿城。」
「這才是真正的銅牆鐵壁。」陸羽解下佩劍扔給宋大郎,「若我們敗了......」
「沒有如果。」宋大郎把劍推回去,「丹夫子前日教娃娃們念『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我們都信會有那天。」
陸羽笑著,「好!」
晨光染紅鎧甲,黑甲軍消失在蜿蜒的山道上。
宋老漢突然捅了捅兒子:「你方才往糧車裡塞了什麼?」
「驅獸粉的方子。」宋大郎摸著城牆上的軍陣圖,「孫娘子說箭毒木汁液能淬箭頭,我添在備註里了,希望對他們有幫助。」
*
時間一晃,世間經歷了九次春花秋月的迭變。
蟬鳴再一次撕開盛夏的悶熱時,宋明玉正在聚精會神地聽課。
十五歲的少女脊背挺得筆直,鬢角碎發被汗水黏在瓷白的頸側,閃爍的眸子在晨光中蕩漾出漣漪。
此間九年,宋明玉從一個六歲的小娃,長成了一個花苞一樣的少女。
永和城度過了九年的四季更迭,當初的小孩已經長成現如今的小伙子,小姑娘。
學堂也已經分成了兩間,一間是男娃子們,由崔老爺子授課,另一間則由丹夫子教女孩們詩書及人生道理。
下學的鐘聲敲響,半大的孩子們走出學堂,不再像以前那樣吵吵嚷嚷一窩蜂衝出去,如今都安安靜靜討論著夫子留下來的課業問題,大夥心中也更重視學業了。
蟬聲忽然聒噪起來。
城南藥圃騰起裊裊青煙,孫娘子將新采的忍冬鋪滿竹匾。
謝老夫人杵著藥碾輕嘆:「這批紫蘇長得薄,怕是驅寒功效要減三分。」
「北邊戰事吃緊,連地氣都不安生。」林老婆子往曬乾的艾草捆上系紅繩,「聽說陸將軍上月打下金陵城,那些渡江逃來的流民數不勝數,還是得謹防著些。」
話音被馬蹄聲驚碎。
貨郎王二撞開城門,褡褳里銅錢叮噹作響:「大捷!陸將軍在鄱陽湖全殲齊王水師!」
這六年內,永和城不是全然與世隔絕,有幾個膽大的漢子時常出山打聽消息。
永和城內瞬間沸騰起來。宋知江聽聞,興奮喊道:「齊王那老賊終於敗了!」
「屍首掛在安慶城門曝曬三日!」
貨郎王二灌下整碗涼茶,喉結滾動著嘶喊,「江南六州歸降的官員從碼頭排到鐘鼓樓了,全都表示要效忠陸羽將軍。」
李村長趕過來,「也就是說...」
「南邊太平了!」
王二從懷裡掏出皺巴巴的《邸報》,「你們看這安民告示,蓋著陸將軍的大印呢!」
謝二娘子擠進人群,指尖撫過紙上「減賦三年」的硃批,忽然落下淚來。
距離詔哥兒離開,已經過去九年了。
也不知道這六年裡,詔哥兒有沒有吃飽穿暖,糧食夠不夠吃,冬天有沒有挨冷。
永和城內眾人都興奮無比,南邊太平了,這預示著至少南邊不會再有戰爭了,
假以時日,定然能恢復到戰爭之前的狀態。
一想到外面屍骸遍地,人間煉獄的場景,永和城又慢慢安靜下來。
馬蹄聲如驚雷碾過青石板。哨塔漢子突然大吼:「有騎兵,打陸字旗!」
眾人怔忡間,吊橋已落下玄色洪流。周莽滾鞍下馬,臉上刀疤笑成皺菊:「老夥計們,六年不見,咱們來送太平了!」
他身後轉出個銀甲青年,劍穗懸著的平安結褪成月白色。謝老夫人踉蹌兩步,藥杵「噹啷」砸中腳背竟渾然不覺。
「祖母,母親,謝詔回來了。」
謝詔掀袍跪地,鎧甲縫隙簌簌落下沙塵。
謝老夫人滿頭白髮,踉蹌幾步,將魁梧得如同小山一般的孫兒抱在懷裡,謝二娘子也匆匆趕來,三人抱頭痛哭。
謝二娘子淚眼婆娑,捧著謝詔的臉,看他如同沙地一般粗糙的臉龐,心疼得直掉眼淚。
「詔哥兒,娘的詔哥兒!」
「母親!」
周蠻站在一邊,對宋大郎說道:「這一次回來報平安,想著謝詔還有親人在永和城內,便將他一起帶了回來,出門這麼多年,回來報個平安也好。」
永和城人為這一幕感染落淚,李村長吩咐下去,今夜必須吃個開懷,慶祝南方太平。
宴席喧鬧至子夜,謝詔腕間仍纏著祖母連夜求的平安繩。
宋明玉添酒時聽見他在說:「將軍如今坐鎮應天府,各地呈上的萬民傘堆滿三間庫房,真正的和平離我們不遠了。」
「北邊呢?」宋大郎抬頭問。
「幽州十六郡仍在拉鋸。」謝詔眼底映著篝火,「但最遲明歲開春,定然會有進展。」
「和平啊,和平。」醉酒的崔老爺子呢喃,「都多久沒有回到故土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跟在一旁的謝二娘子也緊了緊衣袖。
「老夫人可是要問謝詔公子?」陸羽蒼白的臉上浮起笑意,「幾日前我們剛與青州守軍會師,謝小將軍帶著八百輕騎奇襲齊王糧道,燒了二十車火油。」
「那龍虎生風的模樣,就算是關羽在世都略遜一籌。」
「當真?」謝二娘子激動出聲。
謝老夫人滿臉高興,卻拍了拍謝二娘子,「詔哥兒什麼樣子,我這個做祖母的還是知道的,再怎麼樣都不可能比肩關羽去,將軍這是在說笑呢。」
陸羽笑道,「這可沒有誇大。」
「謝小將軍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待山河重整,一定要將重振謝家。」
謝老夫人偷偷抹眼淚,「好啊!不愧是我謝氏的兒孫!」
「報——!」
傳令兵突然衝進來,甲冑上的露水甩出一道弧線,「涼州急訊!」
李村長等人一驚,這樣遠的地方都能傳消息進來,真是不可思議。
陸羽展開染血的絹帛,眉間舊疤驟然猙獰:「齊王兩日後要屠濟州,不能坐以待斃了。」
他撐著床沿要起身,被周莽死死按住。
「將軍!你這身子還須靜養。」
「濟州有三十萬百姓!」陸羽咳得單衣滲出血色,「傳令!明日就啟程,咳咳......」
周蠻猶豫著,但抬頭就對上了陸羽凜冽的眼,「不能棄百姓於不顧!」
濃厚的緊張感蔓延開來,周蠻忽然泄了氣,擰緊拳頭,「好。」
城主府內一瞬間靜默,沒有人出聲阻止陸羽一定要留下來靜養,也沒有人提外界的戰亂。
陸羽這樣的心性和抱負,還如此心繫百姓,若是朝一日霸業能成,定然是個明君。
「這時間夠烙五十張胡餅了。」柳雪梅開口說道:「還有饃饃,這東西耐餓,也方便保存。」
林老婆子也開口道,「藤甲還剩最後二十副,加急趕工的話,明日能做出來一百副。」
趙鐵匠和李木匠也一齊開口,「我們能製作武器,明兒一定備好!」
外頭傳來吵嚷之聲,屋內眾人抬頭向外看去,只見婦人們正將新收的稻穀裝車,漢子們給馬匹套上改良過的鞍具。
七歲孩童抱著比自己還高的箭囊踉蹌跑過,被崔三小姐笑著拎起來擦汗。
陸羽喉結動了動,忽然鄭重抱拳:「這些糧草......」
「將軍可知永和城糧倉為何總留三成空著?」李村長道:「去年霜災餓死過不少人,我們就發誓永遠要留條活路給外人。」
「若是真到了那時候,咱們稻香村定然出山,不會見死不救。」
周莽單膝跪地,鐵甲砸得青磚悶響:「諸位恩情,黑甲軍永世不忘!」
「快起來!」宋大郎去扶他,卻被帶得踉蹌,「真要謝,就還百姓個太平世道。」
*
今夜註定是個不眠之夜。
永和城內各處都叮噹作響,婦人們在加緊時間製作藤甲,趙鐵匠和李木匠的鋪子裡也徹夜通明,終於在第二天,太陽刺破朝霞時,一切都準備就緒。
二十輛糧車整裝待發。
朱秀兒最後檢查著藤甲束帶,忽然被陸羽叫住:「夫人這針腳......可是改良過鎖子甲?」
「用野蠶絲代替鐵環,輕便又防箭。」朱秀兒將護頸翻給他看,「就是絲線得煮十二遍,工序繁瑣了些,但好歹安全。」
崔老爺子此時捧著輿圖過來,鎏金杖頭點著蒼梧山北麓:「此處有條暗河,老朽年輕時走過,較為隱蔽,不易顯出行蹤......」
「多謝!」
陸羽等人深深對著永和城內所有人鞠了一躬。
陸羽在城門前最後回望,金燦燦的稻浪涌到城牆根下,貨郎的銅鈴聲驚起鶴群,崔家小孫兒正追著宋知江要糖畫,許多人仍舊在城門看著他們,目光中充滿敬意。
周莽忽然捅了捅他:「將軍看城牆。」
斑駁的牆磚上,不知哪個頑童用木炭畫了幅歪扭的軍陣圖,旁邊題著狗爬似的詩句。
「黑甲白馬來,稻花香滿城。」
「這才是真正的銅牆鐵壁。」陸羽解下佩劍扔給宋大郎,「若我們敗了......」
「沒有如果。」宋大郎把劍推回去,「丹夫子前日教娃娃們念『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我們都信會有那天。」
陸羽笑著,「好!」
晨光染紅鎧甲,黑甲軍消失在蜿蜒的山道上。
宋老漢突然捅了捅兒子:「你方才往糧車裡塞了什麼?」
「驅獸粉的方子。」宋大郎摸著城牆上的軍陣圖,「孫娘子說箭毒木汁液能淬箭頭,我添在備註里了,希望對他們有幫助。」
*
時間一晃,世間經歷了九次春花秋月的迭變。
蟬鳴再一次撕開盛夏的悶熱時,宋明玉正在聚精會神地聽課。
十五歲的少女脊背挺得筆直,鬢角碎發被汗水黏在瓷白的頸側,閃爍的眸子在晨光中蕩漾出漣漪。
此間九年,宋明玉從一個六歲的小娃,長成了一個花苞一樣的少女。
永和城度過了九年的四季更迭,當初的小孩已經長成現如今的小伙子,小姑娘。
學堂也已經分成了兩間,一間是男娃子們,由崔老爺子授課,另一間則由丹夫子教女孩們詩書及人生道理。
下學的鐘聲敲響,半大的孩子們走出學堂,不再像以前那樣吵吵嚷嚷一窩蜂衝出去,如今都安安靜靜討論著夫子留下來的課業問題,大夥心中也更重視學業了。
蟬聲忽然聒噪起來。
城南藥圃騰起裊裊青煙,孫娘子將新采的忍冬鋪滿竹匾。
謝老夫人杵著藥碾輕嘆:「這批紫蘇長得薄,怕是驅寒功效要減三分。」
「北邊戰事吃緊,連地氣都不安生。」林老婆子往曬乾的艾草捆上系紅繩,「聽說陸將軍上月打下金陵城,那些渡江逃來的流民數不勝數,還是得謹防著些。」
話音被馬蹄聲驚碎。
貨郎王二撞開城門,褡褳里銅錢叮噹作響:「大捷!陸將軍在鄱陽湖全殲齊王水師!」
這六年內,永和城不是全然與世隔絕,有幾個膽大的漢子時常出山打聽消息。
永和城內瞬間沸騰起來。宋知江聽聞,興奮喊道:「齊王那老賊終於敗了!」
「屍首掛在安慶城門曝曬三日!」
貨郎王二灌下整碗涼茶,喉結滾動著嘶喊,「江南六州歸降的官員從碼頭排到鐘鼓樓了,全都表示要效忠陸羽將軍。」
李村長趕過來,「也就是說...」
「南邊太平了!」
王二從懷裡掏出皺巴巴的《邸報》,「你們看這安民告示,蓋著陸將軍的大印呢!」
謝二娘子擠進人群,指尖撫過紙上「減賦三年」的硃批,忽然落下淚來。
距離詔哥兒離開,已經過去九年了。
也不知道這六年裡,詔哥兒有沒有吃飽穿暖,糧食夠不夠吃,冬天有沒有挨冷。
永和城內眾人都興奮無比,南邊太平了,這預示著至少南邊不會再有戰爭了,
假以時日,定然能恢復到戰爭之前的狀態。
一想到外面屍骸遍地,人間煉獄的場景,永和城又慢慢安靜下來。
馬蹄聲如驚雷碾過青石板。哨塔漢子突然大吼:「有騎兵,打陸字旗!」
眾人怔忡間,吊橋已落下玄色洪流。周莽滾鞍下馬,臉上刀疤笑成皺菊:「老夥計們,六年不見,咱們來送太平了!」
他身後轉出個銀甲青年,劍穗懸著的平安結褪成月白色。謝老夫人踉蹌兩步,藥杵「噹啷」砸中腳背竟渾然不覺。
「祖母,母親,謝詔回來了。」
謝詔掀袍跪地,鎧甲縫隙簌簌落下沙塵。
謝老夫人滿頭白髮,踉蹌幾步,將魁梧得如同小山一般的孫兒抱在懷裡,謝二娘子也匆匆趕來,三人抱頭痛哭。
謝二娘子淚眼婆娑,捧著謝詔的臉,看他如同沙地一般粗糙的臉龐,心疼得直掉眼淚。
「詔哥兒,娘的詔哥兒!」
「母親!」
周蠻站在一邊,對宋大郎說道:「這一次回來報平安,想著謝詔還有親人在永和城內,便將他一起帶了回來,出門這麼多年,回來報個平安也好。」
永和城人為這一幕感染落淚,李村長吩咐下去,今夜必須吃個開懷,慶祝南方太平。
宴席喧鬧至子夜,謝詔腕間仍纏著祖母連夜求的平安繩。
宋明玉添酒時聽見他在說:「將軍如今坐鎮應天府,各地呈上的萬民傘堆滿三間庫房,真正的和平離我們不遠了。」
「北邊呢?」宋大郎抬頭問。
「幽州十六郡仍在拉鋸。」謝詔眼底映著篝火,「但最遲明歲開春,定然會有進展。」
「和平啊,和平。」醉酒的崔老爺子呢喃,「都多久沒有回到故土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