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慌忙撲向滾落的饃渣,卻被另一個漢子用腳碾成粉末。人群默契地背過身,仿佛那團蜷縮的陰影是塊發臭的腐肉。

  那日之後,稻香村還是將王大花接回來救治,只不過從那以後城內再也沒人待見她。

  王大花被山匪折磨了兩日,精神時常紊亂,時不時就做出一些奇怪的舉動,也沒人搭理。

  她從剛開始的破口大罵,都後來跪地懺悔,也沒得人正眼相看。

  轉過身,李村長建議說擺一個慶功宴,所有人都笑著贊成。

  慶功宴擺在城主府前的曬穀場。謝老夫人捧出前陣子自釀的梅子酒,足有十壇,足夠每人一小碗。

  琥珀色液體緩緩流出。

  林老婆子笑著打趣道:「當初釀著酒的時候撒出一滴你都要心疼,今日竟然捨得拿出來了。」

  謝老夫人抬眸,笑著回道:「好酒,當然得重要的時候拿出來,不然酒再好又有何用。」

  她忽然將酒碗重重一磕,「敬英魂!」

  「敬英魂!」

  三百個陶碗撞出清越迴響。酒液入喉的剎那,不知誰起了頭唱起《打夯歌》,渾厚男聲混著婦人清亮的調子,驚飛檐下棲息的雨燕。

  光頭摸著腰間新添的驅獸香囊,眼中上泛起酸澀:「這...這比攻下潭州還讓人鼻酸。」

  一場熱熱鬧鬧的慶功宴就這樣落下帷幕,每人都十分盡興。

  第二日,晨霧未散,輕騎如黑雲掠過吊橋。

  光頭等人要走了。

  宋大郎追出去,將連夜趕製的蓑衣塞給光頭:「天下太平之後,我娘昨晚還念叨著給你說個媳婦。」

  周莽的笑聲驚起山雀:「等天下太平,俺要娶個會做桂花糕的!」

  倆人相視一笑,捶著肩膀,宋大郎目送光頭和黑甲軍離開。

  *

  宋家人與城內人聊那日之事。

  原來在那群山匪押著宋家人離開之後,稻香村人都怒氣衝天,設計一個個對那些留在城內的山匪下手。

  將最核心的幾個解決之後,剩下的山匪就失了主心骨,很快就被稻香村人殲滅殆盡。

  城內重新恢復秩序。

  想到宋家人大義英勇,本都以為他們回不來了,如今再次見到,只覺得恍如隔世。

  宋家人連聲感慨,也說了在外頭的遭遇。

  稻香村人眉頭緊鎖,心中驚駭。

  「竟然如此兇險,若是有一步不小心走錯,那便......」

  人們嘆著氣,心中更為尊敬宋家人。

  經過山匪攻城一事,守城的漢子格外認真,眼睛都不敢多眨一瞬,生怕再有變故。

  好在一連數日都無事發生,永和城內依舊安穩。

  春去秋來,山中日子如同流水般緩慢逝去,不知不覺就迎來了秋天。

  永和城也封閉了兩個月。

  永和城的秋天是從曬穀場金黃的帷幕開始的,城後種植的糧食迎來了大豐收。

  趙鐵匠領著半大

  小子們改良的耬車吱呀呀碾過田壟,驚得草窠里肥碩的灰兔直竄。

  李大娘叉腰立在新建的市集石台上,銅鑼敲得震天響:「三捆菘菜換一張狐皮,要雪肚皮的!」

  「李大娘偏心!」獵戶家的兒子抱來剛剝的麂子,「上回說好給我們留的麥芽糖呢,又全都換出去了。」

  李大娘一聽這話,撓了撓頭,不好意思笑笑,「年紀大了記不太清了,下次要再做麥芽糖,第一個送你家去成不?」

  小男孩這才有笑容。

  錢老漢蹲在自家攤位前,面前擺著用驅獸粉換來的柞蠶種。鄰攤的老農捧來把黧黑的種子:「這叫胡麻,炒出來的菜保管香!」

  兩人比劃著名交談,漸漸在沙地上畫滿溝壟圖樣,「到時候移植一些回來種,還能改善伙食。」

  秋陽透過樹葉漏下來,將那些溝壑照得宛如阡陌。

  集市上十分熱鬧,永和城封閉了兩個多月。近兩日,李村長召集各家議事人商討,決定每日開放半日出城采山貨的時間,中午之前必須回城,還得須佩戴驅獸香囊,會隱藏痕跡,不能去太遠等等。

  若是沒有遵守條令,就再也不能出城了。

  得到能出城的消息,稻香村人都非常高興,心中清楚列出的條例對永和城的安危至關重要,也都嚴格遵守。

  秋收上下的時間段,正是野山貨最多的時候,可得多出去采些回來存著,再過一個月就是冬天了,到時候也多存些吃食過冬。

  各家各戶,只要是成年人都背起背簍出了城。大山深處多年未曾有人踏足,滿眼都是山貨,數不勝數,直到中午,所有人臉上都掛著心滿意足的笑回了城。

  集市上更為熱鬧,錢幣在此處不流通,只有以物換物的標準。看中的東西需要拿對方也需要,亦或者同樣價值的物品來換。

  城門中午就會關閉,因此下午是集市最熱鬧的時候。到晚上吃完晚飯,城主府前的大樹下是大人們最愛散步拉家常的地兒。

  孩子們吃完飯就滿城亂跑著玩,起初大人們還會叮囑兩句注意安全,兩個月下來整座城都已經被開荒,不能住人的屋子院子全都改成了土地種糧,一片欣欣向榮。

  秋老虎肆虐,氣候燥熱,因著前陣子的洪澇,河水也充沛。

  城主府前,李村長和各家的大人們飯後談論,說到種糧食這等重要問題,思索片刻,覺得城內的土地有限,不如將區域擴大。

  商討之後,一致同意往外擴建一圈,將外圍這片肥沃的土地開墾出來,只要能種出糧食,就不虧。

  畢竟民以食為天。

  「這樣至少能多出一圈能種的地,等開春之後就去砍些木頭回來,圍個柵欄,防野物侵擾。」

  李村長點頭,握著炭筆在樺樹皮上勾畫,擴建的城牆要將野葡萄溝都圈進來:「開春挖條渠,後山那十畝沙地能種胡麻。」

  扇著扇子的婦人們噗嗤笑了:「您老這是要建個小汴京啊。」

  「汴京可沒有咱們的驅獸粉。」孫家漢子得意地晃著陶罐,裡頭薄荷混著雄黃的味道嗆得人打噴嚏。

  他忽然神秘兮兮壓低聲音:「昨兒個在林場見著個大傢伙,蹄印有海碗大,誰有興趣,明天咱們合力將它獵回來。」

  話沒說完就被媳婦擰住耳朵:「你敢去碰野豬群,今晚就睡糧倉!」

  所有人鬨笑中,孫家漢子連忙表示:「唉唉,媳婦輕點,我只是說說,哪敢真的去啊,疼疼疼...」

  城主府前一陣歡笑,蟬鳴聲漸漸低沉,人們也陸陸續續回家睡覺了,明兒一早還得抓緊出城采山貨呢,可不能睡晚了。

  *

  太陽還未完全升起,永和城的石板路上已響起吱呀的獨輪車聲。

  孫家漢子推著新收的稻子往磨坊去,車輪碾過青苔時濺起露水,驚得籬笆下啄食的蘆花雞撲稜稜飛上柴垛。

  王蘭挎著竹籃立在井台邊,籃里新摘的萵苣葉還凝著夜露,忽聽得牆頭傳來宋明玉清亮的童音:「蘭姨,丹夫子讓我捎話,晌午給學堂添道涼拌馬齒莧!」

  王蘭笑著回應,「哎,知道啦。」

  小娃們陸陸續續蹦跳著往學堂里進,聽著丹夫子的腳步聲,原本吵鬧鬨笑的屋子瞬間轉換,全都是讀書聲。

  丹娘子欣慰,「看樣子書背得差不多了,現在開始抽背。」

  堂下頓時響起此起彼伏的哀嚎聲。

  日頭攀上城牆雉堞,孩童們的讀書聲混著松煙墨香飄出窗欞。丹娘子握著戒尺等待抽背,發間別著的野菊隨微風輕顫,這是今早一個孩子贈予的,她便別了起來。

  窗根下,孫娘子正帶著婦人們曬秋,赭紅的辣椒鋪滿竹匾,遠遠望去像給曬穀場披了件嫁衣。

  「要這樣繞線,穗子才不散。」朱秀兒盤腿坐在老槐樹下,手指靈巧地翻動紡錘。手生的婦人圍著她學織麻,細麻線在膝頭漸漸堆成雲絮。

  樹影漏在她們粗布裙裾上,恍如遊動的魚群。

  許是環境適宜,許多野葡萄悄悄爬上了城牆。藤蔓間垂落的青果沾著晨露,被巡城的漢子們戲稱為「守城鈴」。

  李村長笑著,「就讓它們自由生長吧,也不妨礙到咱們。」

  城內又新挖了幾條灌溉渠,接上山泉水,裡面總有魚蝦。半大少年們卷著褲腿摸螺螄,忽然有人驚叫著舉起團黑泥,竟是只誤入水渠的團魚。

  當晚城主府前支起十口大鍋,奶白的魚湯鮮味順著晚風飄進每家每戶。

  家家戶戶都拿著自家新採回來的美食分享,笑哈哈的熱鬧氣氛讓太陽都不願落山,好將這一幕永遠定格。

  市集的喧鬧總要等到傍晚才歇。

  趙鐵匠鋪子前永遠聚著人氣,新打的鐮刀在磨石上滋啦作響,火星子濺到看熱鬧的孩童腳邊,惹出一串歡叫。

  獵戶家的小子守著皮毛攤子,舉著硝好的兔皮跟貨郎討價還價:「再加半筒山蜂蜜就換!」

  貨郎腰間的銅鈴鐺叮咚應和,驚醒了蜷在草垛上打盹的大黃狗。<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