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樣不但有利於人類對疑似系外生命信息進行巡查防禦,也可以幫助人類更深入地了解探索到宇宙的運行奧秘。

  不過在現在主要任務還是應對目前的系外智慧體對地球的威脅,所以二級預警和三級巡邏都可以延後再議。

  這個行星臨界警戒體系和地衛監測系統很相似,不同點則在於一個是對地球表面的監測,另一個則是在宇宙數據模型的基礎上對宇宙外部信號的接收和監測。

  吳教授聽見她的話還開了一個玩笑:「如果接收到宇宙信號要怎麼做?不要回答?」

  俞妙則就想到系統離開前留下的那個提醒信息。

  不要擅自回答宇宙信號,這已經成為一個深入人心的觀點。

  但只要接收到宇宙信號,其實系外文明的威脅就已經降臨。

  「如果要形成衛星警戒網,從研製到發射以及進入到預定軌道,在預定一切順利的情況下,至少需要五年。」岑教授便說了一個預計的期限時間。

  這還只是進入初步構設所需要的年份。

  如果要推進第二階段或第三階段,僅是探測器飛到海王星就需要幾十年之久,而飛出太陽系更是人類現有水平所無法抵達的距離。

  不過在說著時,吳教授就在模型顯示屏上畫了一個大致的洛希極限圈,以便更簡單清晰地看到這個方案的警戒範圍:「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在這個位置可以從空間站發布任務信號,在太陽系範圍外也有其他的探測器在執行任務。」

  其他學者也有提出其他類型的方案,但在宇宙中航行的時間確實是太漫長了,都並不適合短期內的構設。

  現在最好的方案還是先利用現有飛行器和探測器進行對宇宙信號的收集分析。

  緊接著就是另一個問題,如何對威脅到地球的系外飛行器進行攔截。

  這樣並不是容易解決的問題。

  那麼大一個近似於小行星的飛行器,且飛行器的運行速度遠超於地球所有飛行器的運行速度,這是人類現有科技都沒有辦法完成的使命。

  而飛行器撞擊地球會出現怎麼樣的後果呢?除了已經提前被告知結果的俞妙則,其他人都無法提前預知結果。

  如果以現在的「小行星」狀飛行器的體積,無論是在近地點被撕碎變成漂浮在地球上的隕石塵埃體,還是直接撞擊進到地球表面,這對於人類都是滅頂之災。

  甚至有人悲觀地想到,原來當年瑪雅人預言將會在2012年迎來世界末日,這並不是以訛傳訛的謠傳。

  那個時候飛行器就已經進入太陽系範圍了,並在一點點地逼近地球。

  而這就是人類迎來末日災難的開始。

  就像當年恐龍的滅絕是來源於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所帶來的氣候巨變,而冰河期也讓恐龍徹底從地球上爵跡。

  焉知那顆小行星不是像現在這樣,同樣來源於外星生物對已然欣欣向榮的地球的進攻,將地球

  霸主恐龍滅絕後,再經過兩百萬年的冰河期,於是人類占領了地球正式成為站在地球生物鏈頂端的存在。

  畢竟關於人類起源說也有外星移民的說法。

  而現在真正的外星人已經出現了,更為這種說法添上一層可信性。

  但是人類起源也並不是他們現在需要探討的問題了。

  在現在對系外生物飛行器已有的信息可知,他們主要提出幾種防禦解決方案:

  一、撞擊說,即使用人造飛行器和系外生物飛行器在宇宙進行碰撞,兩敗俱傷魚死網破。

  但如果這個人造飛行器僅是為針對這次攔截任務的產物,那麼在和系外飛行器完成粉碎性碰撞時,就已經順利完成任務了。

  唯一的難題就是,如何找到一個對地球來說算得上安全的撞擊點。

  只要在太陽系內發生爆炸,就免不得會對地球造成或大或小的影響,他們所要做的就是尋找一個能將這個影響降到最低的地點。

  這需要確定系外飛行器的飛行軌道。

  而最安全的位置,無疑是木星背面的宇宙位置。

  如果在木星背面發生碰撞爆炸,有木星這個天然盾牌為地球擋下來自外太空的傷害,就算是爆炸後四處飛濺的岩層隕石,90%都能被木星引力吸引進去。

  這是能夠將對地球的影響降到最低的辦法。

  但前提是需要系外飛行器的軌道會經過木星軌道外,且正好當時木星運行到這裡,與系外飛行器形成最近距離。

  這個方案太依賴概率了,他們只是提出這個方案構想,容後再進行宇宙模擬實驗來模擬出這個方案的成功概率。

  不過可能也只能作為最極限的一種攔截方案。

  等到計算出系外飛行器運行的預測軌道後,他們可以以這個方案可以參考點,嘗試在太陽系內尋找其他有利的撞擊點。

  在初步的模擬實驗中,這個方案的成功率是30%左右。

  二、綁架說,也就是通過執行任務的飛行器對系外飛行器進行跟隨運行,在達到同速運行後便以包攏的方式對飛行器進行「綁架」。

  因為從現在的追蹤探測器所傳回來的數據資料顯示,這個系外飛行器在太陽系內飛行過程中一直在完成岩體脫落加速,等到飛行器再達到近地回歸點時,它的體積必然會大大減少。

  雖然略顯荒謬,但以現在的情況看來,卻未必就完全不可行。

  這個方案的安全係數比方案一要大,但成功率卻並不如方案一,可如果失敗後依然可以執行第一個方案,所以也不失為一策。

  如果能夠成功「綁架」系外飛行器,那麼對研究系外生物將會大大提高。

  而且這也能讓人類在航天研究和宇宙探索中邁出很大的一步。

  和其他策略相比,反而這兩個方案在防禦措施中屬於相對較為合理的。

  因為對於天體的防禦方案,最常見的也就是提前撞擊和攔截兩種辦法。

  只不過因為這並不是自然天體,所以為這個計劃增加了不確定性。

  直到探測器再傳回來最新的數據後,大家便開始繼續做起數據模擬。

  在項目組的時間就過得特別快,等到探測器發回來第三波數據報告時,就已經來到年末。

  對於俞妙則來說,這一年都可謂是過得跌宕起伏,入職、畢業,林林總總發生了很多事,再到現在就是外星人所帶來的生存威脅。

  回顧起來,就覺得去年今日已經好像變成上輩子的事情了。

  那時候她還在學校,在學校和師兄師姐們一起看雪,吃著火鍋喝著快樂水,生活過得有滋有味,未來肉眼可見的好起來。

  結果到現在一看,突然就變成未來還有多少年都不確定了,好像未來也就一眼看到盡頭。

  吳教授回來說,就快到新年了,大家都在上都忙了整整三個月也都不容易;新年期間如果想要回家探親,或者有親人來京探望的,也可以提前申請報備,等到年後可能就要轉移到西北那邊工作了,到時候說不定就是兩三年都見不到人。

  大家更是心知肚明,如果攔截任務失敗,說不定這就是和親人的最後一次見面了。

  這樣一想便更覺得說不出的難受。

  所以大多數研究人員就都提前安排好工作,然後打報告回去。

  吳教授便都是叮囑大家,要謹記保密規定,絕對不能對外泄露現在的研究內容,包括外星人的事更是一丁點都不能提起;一旦被外界知道系外生物的消息,必然會引起社會動盪不安,這更加不利於他們完成任務。

  俞妙則便申請了在新年的前一天回去,批假五天。

  「很久沒有回家了吧?家裡人應該都惦記著了。這幾天回去好好跟家裡人團聚吧!」吳教授語重心長地拍拍她的手跟她說道,俞妙則也是有些心事地點著頭答應。

  從基地出來時,她只有一種很真實的恍若隔世的感覺。

  第64章 流星雨落下他們連續好幾天的晚上都看……

  俞妙則沒來得及提前跟家裡說今晚回家的事。

  直到晚上十點回到家開門,家裡正在準備著明天除夕的年貨。

  看見她進來時,爸媽和阿婆都很驚訝,然後便是喜出望外。

  八歲的椰子殼已經是一隻即將步入老年的大貓了,正懶洋洋的在窗邊曬月光,聽見俞妙則回來的動靜也邁著修長的腿走過來。

  也許是俞妙則太久沒有回來了,它覺得有些陌生,到俞妙則旁邊嗅了嗅她的氣味,便一如既往地發出嗲嗲的聲音要求抱抱。

  俞妙則也將它抱起來。

  她還記得剛在門口撿到椰子殼時,它還是只有鼻子和耳朵尖尖有一點黑的藍眼漂亮小姑娘;但暹羅貓真的是越長大越黑,它現在已經完全變成一隻灰不溜秋的大煤球,根本看不出來小時候的盛世美顏。

  但無論小姑娘變成什麼模樣,俞妙則都還是愛它的。

  於是就抱起來再親了兩口。

  <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