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
李為善這才含糊不清道:「聽說陳家壩並響水村等地受災之後,本官便將消息遞到了州府,梁知府很是關心,如實向朝廷回稟了。急遞進京,旨意來往也需要時日,青州府還在等著朝廷開倉賑濟的旨意。如今有些受災的村民到了縣城,其餘的不知,聽說去投靠了親戚。縣城約莫有近百人左右,縣衙出面,請縣城的富紳施粥,布施衣衫,皆已妥善安置。至於傷亡幾何,洪水一來,連著房屋都被沖走,大樹連根拔起,人畜一併不見了蹤影,究竟是死是活,一時也無從得知。」
寧毓承克制著沒說話,文先生則嗤了聲,道:「又是一席廢話,等於什麼都沒說。至少,你也要將縣城的災民數清點清楚明白啊,難道,你不會數數?」
李為善氣得鼻子都歪了,指著文先生厲聲道:「大膽,本官已經容忍你多次,你卻一次次出言不遜,著實可惡!」
「那你數數看,能數到一百嗎?」文先生一向講究實際,他堅定以為,李為善不識數,要是能數到一百整,何須說近百?
李為善對著文先生真情實意的臉,眼前一黑,差點被一口氣憋死。
梁津河認定文先生混不吝,生怕他口出狂言,波及到自己,明哲保身一言不發。
寧毓承深吸一口氣,沉靜地道:「梁知府,李縣令,等到朝廷的賑濟旨意下來,開倉放糧,只怕就遲了。地里的莊稼耽擱了不說,百姓吃了那幾顆救濟糧,後續還有漫長,無糧的日子要過。現在天氣日漸轉涼,待嚴冬來臨,禦寒的冬衣,房屋,都要考慮到。春日青黃不接,可以吃野菜野草充飢,等到端午麥收。冬小麥沒種下去,麥收也不成了。來年的稻穀谷種,梁知府更要替他們提前考慮到。我認為,梁知府與李縣令,估計未曾想到這般
多,即便想到了,也不會有所動作。」
梁津河與李為善聽得臉色都不大好,不過寧毓承語氣還算委婉,他只在陳述問題,並未咄咄逼人質問,他們也就沒有發作。
寧毓承繼續道:「受災的百姓,已經在縣城中的人,富紳布施,只能一時救急,他們要早日回到家鄉才行。陳家壩的村子,一半尙在水中。以後如何安置他們,這個問題先且放在一旁。收拾被淹的田地,清理地中的雜物淤泥,將屍首清理出來,一是做好死傷核計,二是深埋屍首,預防疫病。梁知府李縣令,要儘快核計好災民,告訴他們,不要喝未煮沸騰的水,吃死掉的牲畜。在縣城的災民,也要分區安置,茅廁要遠離飲用的水源,且要勤加收拾,若有人拉肚子等疾病,更要小心謹慎,必須將其隔離開。」
對於李為善稱有些災民是去投靠親戚的瞎話,寧毓承當然一個字都不信。梁津河與李為善只考慮到遵照朝廷的旨意,他們還向朝廷告了寧氏的狀,寧毓承統統不在意。
最最重要的是,讓從洪水中幸運活下來的百姓,能繼續活下去。
「文先生,我說你寫。」寧毓承對文先生說道。
文先生當即從綁在腰間的荷囊帶中,取出墨袋,拿了快板子撐開紙,按照寧毓承的話飛快寫了起來。
寫完之後,文先生吹了吹墨,將紙給了梁津河。
梁津河聽寧毓承的話,只一肚皮的怨言。賑災就是救急,開倉放糧讓他們渡過難關,以後如何活命,當然要靠他們自己。官府又並非菩薩,哪能普度眾生!
文先生遞到面前的紙,梁津河下意識接過來,看到文先生居然寫出一手極為端正的字,頗為意外地看了他幾眼。
李為善好奇湊上來看,待看到「石灰」,不禁驚叫道:「石灰昂貴,這筆錢,可不是小數目,由誰拿出來?」
梁津河看著深埋屍首等要求,他雖覺著屍首是該清理,畢竟人死為大。但是掩埋就算了,深埋也行,畢竟被野獸拋出來吃掉總不好。
但是深埋還要選地方,遠離水源,且要撒石灰,就是小題大做了。
且死掉的牲畜,百姓平時哪捨得扔掉,都煮了吃掉,也沒見吃出人命。
寧毓承故意在虛張聲勢,替寧氏僭越之舉開脫!
「既然是七公子一片好心,李縣令你收著吧。」梁津河隨意將紙給了李為善。
「七公子畢竟年輕,我就舔著比七公子年長,好言奉勸幾句。七公子的令尊曾為禮部尚書,該知禮節,懂朝廷的規矩。眼下寧氏尚在守孝,江洲先生一世清名,陛下都曾數次誇讚,不幸駕鶴西去。七公子雖已出孝,令尊尚在孝期,不該處處拋頭露面,該深居簡出才是。」
梁津河說完禮,再說到了朝廷規矩上:「洪災難料,陛下愛民如子,自是會替他們著想。大齊並非僅有青州府,天下之大,非年紀輕輕的七公子能想像。天災時有發生,要是其他州府有樣學樣,不得朝廷安排,便自行主張做事,置朝廷於何處,置陛下於何處,天下豈不是大亂!」
對著梁津河的振振有詞,寧毓承早有預料。
儒家禮儀強調孝,孝最終目的是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皆是這個道理。
讀書科舉所學,皆不離經史子集,讀書人自小學著忠孝,無論是科舉出仕的官員,還是恩蔭出仕皆相同。忠孝是基本,也是在交通不便,朝廷中樞能控制地方的有力保證。
梁津河句句不離忠孝,一是他的不作為,二也是他自小學禮法的結果。
文先生睜大眼睛看著梁津河,感慨萬千道:「你就是怕丟了烏紗帽,寧願眼睜睜看著他們死!」
梁津河這時再也忍不住了,一甩衣袖,呵斥了聲:「兀那賊漢,粗鄙不堪,本官與你計較,乃是抬舉了你!」
說完,他再看向寧毓承,冷聲道:「七公子,你好自為之!」
一行人匆匆來,又匆匆離去。除去耽誤了他們的功夫,毫無用處。
寧毓承卻很是擔心,梁津河李為善他們打定了主意袖手旁觀。朝廷離得遠,遲遲不見動靜,這些災民如何活得下去?
當下的擔憂還沒過去,隔了兩日,縣城好些村民驚慌失措奔回村,帶來了一個晴天霹靂。
有人染了疫症,疫症兇險,已經傳了開來!
第113章 ……
瘟疫在現在的醫術水平下,與洪水猛獸無異,所經之處幾乎寸草不生。
陳家壩剛經歷洪水,田地收拾大半,窩棚逐漸在搭建。在失去親人家財的痛苦麻木中,剛有了點盼頭,又來了當頭一棒。
消息傳得很快,大家什麼都顧不上了,扔掉手上的鋤頭鐮刀等,如驚弓之鳥,嘩啦啦散開逃命。
寧毓承從未如現在這般不安,一是從縣城逃回來的人中,不知有多少已經被傳染,已在潛伏期。
二是以梁津河與李為善對他災後防治疫病的反應來看,縣城受災民眾的生活情形可想而知。上百人擠在一處,飲水,糞便,與人的吃住都在一處,極為引起霍亂。從逃回來村民三言兩語的描述中,染了疫病的人上吐下瀉,很快就沒了。
瘟疫應當就是霍亂,在毫無防護,缺少嚴格隔離措施,以及藥物的情形下,他們逃出去,說不定會引起大面積擴散,死傷難以估算。
寧毓承什麼都顧不上了,他拼勁全力嘶聲力竭喊:「我能治瘟疫!」
有人聽到了,將信將疑停下腳步,朝寧毓承看了過來。
「我能治瘟疫!」寧毓承再次大聲強調,他神情莊重嚴肅,開始的話說出口後,接下來就流利了,恢復了一貫的冷靜。
「你們能逃到何處去,出去沒住處,沒飯吃。要是發現你們生病,只會讓你們等死,或者乾脆將你們殺了,一把火燒掉以絕後患!」
「留下來,我能救你們!我何時騙過你們!」
受災的百姓不敢說十成十,至少九成九信任,感激寧毓承。
他向來沉穩,年紀輕輕,卻能讓人信服。
越來越多的人,不由自主停下了腳步,從縣城回來的村民,雖不清楚寧毓承的底細,聽到有人主動站出來,給六神無主的他們,也帶來了陣陣安慰。
「七少爺,你懂醫?」陳三柱鼓起勇氣,顫聲問道。
寧毓承只朗聲道:「我時常讓你們要乾淨,要吃煮沸,煮熟的食物,要勤快收拾糞水污物,要深埋屍首,死掉的牲畜,你們迄今仍然安然無恙,新河縣城收留的受災百姓,比慶安縣更多,新河縣一樣好好的,未曾出事。既然是染上疫病,我們就儘量不要被染上。你們按照我的吩咐來,大家要齊心協力,一定要聽從我的安排,無論發生何事,都不要擅自行動!」
陳三柱長長舒了口氣,紅黑的臉堂上出現了笑意。他走投無路之下,領著陳家壩的村民準確去搶奪糧食,寧毓承並未怪罪他們,給了他們吃食,住處,還讓他們的家人前往新河縣,一併得到了照顧。
要是沒有寧毓承,他們不知會流落到何處,當時新河縣驅趕他們,他們沒了去處,只能前往慶安縣。興許,他們已經在瘟疫中,已經沒了命。
如今寧毓承領著他們,幫著他們重新起屋,在陳家壩安定下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寧毓承克制著沒說話,文先生則嗤了聲,道:「又是一席廢話,等於什麼都沒說。至少,你也要將縣城的災民數清點清楚明白啊,難道,你不會數數?」
李為善氣得鼻子都歪了,指著文先生厲聲道:「大膽,本官已經容忍你多次,你卻一次次出言不遜,著實可惡!」
「那你數數看,能數到一百嗎?」文先生一向講究實際,他堅定以為,李為善不識數,要是能數到一百整,何須說近百?
李為善對著文先生真情實意的臉,眼前一黑,差點被一口氣憋死。
梁津河認定文先生混不吝,生怕他口出狂言,波及到自己,明哲保身一言不發。
寧毓承深吸一口氣,沉靜地道:「梁知府,李縣令,等到朝廷的賑濟旨意下來,開倉放糧,只怕就遲了。地里的莊稼耽擱了不說,百姓吃了那幾顆救濟糧,後續還有漫長,無糧的日子要過。現在天氣日漸轉涼,待嚴冬來臨,禦寒的冬衣,房屋,都要考慮到。春日青黃不接,可以吃野菜野草充飢,等到端午麥收。冬小麥沒種下去,麥收也不成了。來年的稻穀谷種,梁知府更要替他們提前考慮到。我認為,梁知府與李縣令,估計未曾想到這般
多,即便想到了,也不會有所動作。」
梁津河與李為善聽得臉色都不大好,不過寧毓承語氣還算委婉,他只在陳述問題,並未咄咄逼人質問,他們也就沒有發作。
寧毓承繼續道:「受災的百姓,已經在縣城中的人,富紳布施,只能一時救急,他們要早日回到家鄉才行。陳家壩的村子,一半尙在水中。以後如何安置他們,這個問題先且放在一旁。收拾被淹的田地,清理地中的雜物淤泥,將屍首清理出來,一是做好死傷核計,二是深埋屍首,預防疫病。梁知府李縣令,要儘快核計好災民,告訴他們,不要喝未煮沸騰的水,吃死掉的牲畜。在縣城的災民,也要分區安置,茅廁要遠離飲用的水源,且要勤加收拾,若有人拉肚子等疾病,更要小心謹慎,必須將其隔離開。」
對於李為善稱有些災民是去投靠親戚的瞎話,寧毓承當然一個字都不信。梁津河與李為善只考慮到遵照朝廷的旨意,他們還向朝廷告了寧氏的狀,寧毓承統統不在意。
最最重要的是,讓從洪水中幸運活下來的百姓,能繼續活下去。
「文先生,我說你寫。」寧毓承對文先生說道。
文先生當即從綁在腰間的荷囊帶中,取出墨袋,拿了快板子撐開紙,按照寧毓承的話飛快寫了起來。
寫完之後,文先生吹了吹墨,將紙給了梁津河。
梁津河聽寧毓承的話,只一肚皮的怨言。賑災就是救急,開倉放糧讓他們渡過難關,以後如何活命,當然要靠他們自己。官府又並非菩薩,哪能普度眾生!
文先生遞到面前的紙,梁津河下意識接過來,看到文先生居然寫出一手極為端正的字,頗為意外地看了他幾眼。
李為善好奇湊上來看,待看到「石灰」,不禁驚叫道:「石灰昂貴,這筆錢,可不是小數目,由誰拿出來?」
梁津河看著深埋屍首等要求,他雖覺著屍首是該清理,畢竟人死為大。但是掩埋就算了,深埋也行,畢竟被野獸拋出來吃掉總不好。
但是深埋還要選地方,遠離水源,且要撒石灰,就是小題大做了。
且死掉的牲畜,百姓平時哪捨得扔掉,都煮了吃掉,也沒見吃出人命。
寧毓承故意在虛張聲勢,替寧氏僭越之舉開脫!
「既然是七公子一片好心,李縣令你收著吧。」梁津河隨意將紙給了李為善。
「七公子畢竟年輕,我就舔著比七公子年長,好言奉勸幾句。七公子的令尊曾為禮部尚書,該知禮節,懂朝廷的規矩。眼下寧氏尚在守孝,江洲先生一世清名,陛下都曾數次誇讚,不幸駕鶴西去。七公子雖已出孝,令尊尚在孝期,不該處處拋頭露面,該深居簡出才是。」
梁津河說完禮,再說到了朝廷規矩上:「洪災難料,陛下愛民如子,自是會替他們著想。大齊並非僅有青州府,天下之大,非年紀輕輕的七公子能想像。天災時有發生,要是其他州府有樣學樣,不得朝廷安排,便自行主張做事,置朝廷於何處,置陛下於何處,天下豈不是大亂!」
對著梁津河的振振有詞,寧毓承早有預料。
儒家禮儀強調孝,孝最終目的是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皆是這個道理。
讀書科舉所學,皆不離經史子集,讀書人自小學著忠孝,無論是科舉出仕的官員,還是恩蔭出仕皆相同。忠孝是基本,也是在交通不便,朝廷中樞能控制地方的有力保證。
梁津河句句不離忠孝,一是他的不作為,二也是他自小學禮法的結果。
文先生睜大眼睛看著梁津河,感慨萬千道:「你就是怕丟了烏紗帽,寧願眼睜睜看著他們死!」
梁津河這時再也忍不住了,一甩衣袖,呵斥了聲:「兀那賊漢,粗鄙不堪,本官與你計較,乃是抬舉了你!」
說完,他再看向寧毓承,冷聲道:「七公子,你好自為之!」
一行人匆匆來,又匆匆離去。除去耽誤了他們的功夫,毫無用處。
寧毓承卻很是擔心,梁津河李為善他們打定了主意袖手旁觀。朝廷離得遠,遲遲不見動靜,這些災民如何活得下去?
當下的擔憂還沒過去,隔了兩日,縣城好些村民驚慌失措奔回村,帶來了一個晴天霹靂。
有人染了疫症,疫症兇險,已經傳了開來!
第113章 ……
瘟疫在現在的醫術水平下,與洪水猛獸無異,所經之處幾乎寸草不生。
陳家壩剛經歷洪水,田地收拾大半,窩棚逐漸在搭建。在失去親人家財的痛苦麻木中,剛有了點盼頭,又來了當頭一棒。
消息傳得很快,大家什麼都顧不上了,扔掉手上的鋤頭鐮刀等,如驚弓之鳥,嘩啦啦散開逃命。
寧毓承從未如現在這般不安,一是從縣城逃回來的人中,不知有多少已經被傳染,已在潛伏期。
二是以梁津河與李為善對他災後防治疫病的反應來看,縣城受災民眾的生活情形可想而知。上百人擠在一處,飲水,糞便,與人的吃住都在一處,極為引起霍亂。從逃回來村民三言兩語的描述中,染了疫病的人上吐下瀉,很快就沒了。
瘟疫應當就是霍亂,在毫無防護,缺少嚴格隔離措施,以及藥物的情形下,他們逃出去,說不定會引起大面積擴散,死傷難以估算。
寧毓承什麼都顧不上了,他拼勁全力嘶聲力竭喊:「我能治瘟疫!」
有人聽到了,將信將疑停下腳步,朝寧毓承看了過來。
「我能治瘟疫!」寧毓承再次大聲強調,他神情莊重嚴肅,開始的話說出口後,接下來就流利了,恢復了一貫的冷靜。
「你們能逃到何處去,出去沒住處,沒飯吃。要是發現你們生病,只會讓你們等死,或者乾脆將你們殺了,一把火燒掉以絕後患!」
「留下來,我能救你們!我何時騙過你們!」
受災的百姓不敢說十成十,至少九成九信任,感激寧毓承。
他向來沉穩,年紀輕輕,卻能讓人信服。
越來越多的人,不由自主停下了腳步,從縣城回來的村民,雖不清楚寧毓承的底細,聽到有人主動站出來,給六神無主的他們,也帶來了陣陣安慰。
「七少爺,你懂醫?」陳三柱鼓起勇氣,顫聲問道。
寧毓承只朗聲道:「我時常讓你們要乾淨,要吃煮沸,煮熟的食物,要勤快收拾糞水污物,要深埋屍首,死掉的牲畜,你們迄今仍然安然無恙,新河縣城收留的受災百姓,比慶安縣更多,新河縣一樣好好的,未曾出事。既然是染上疫病,我們就儘量不要被染上。你們按照我的吩咐來,大家要齊心協力,一定要聽從我的安排,無論發生何事,都不要擅自行動!」
陳三柱長長舒了口氣,紅黑的臉堂上出現了笑意。他走投無路之下,領著陳家壩的村民準確去搶奪糧食,寧毓承並未怪罪他們,給了他們吃食,住處,還讓他們的家人前往新河縣,一併得到了照顧。
要是沒有寧毓承,他們不知會流落到何處,當時新河縣驅趕他們,他們沒了去處,只能前往慶安縣。興許,他們已經在瘟疫中,已經沒了命。
如今寧毓承領著他們,幫著他們重新起屋,在陳家壩安定下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