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善意的謊言,卻實際待人極好,並培養其成長?」
江棄言嘗試著掙了一下,沒掙開,先生死死壓著他的手,壓得他心裡突突直跳。
「為什麼真心換不來真心?因為真心不一定是好事。」
蒲聽松語氣很平靜,但內心卻是另一副樣子。
他其實有很多選擇,直接造反自取皇位會更簡單也更直接,至於鎮北王不一定會真的入關阻止。
一直到送江棄言登基前,他都隨時可以換成這個選擇。
甚至現在囚禁江棄言取而代之也無不可。
可他沒有那麼做,除了頭兩年他偶爾有這個念頭,後來就再也沒有過了。
養寵物養那麼多年了,也是會有感情的啊,何況是那麼用心去養。
哄騙江棄言,是他能做出的最大讓步,這個不太真心滿是謊言的選擇,是對江棄言最好的選擇。
難道要他一開始就告訴那么小的一個孩子,他準備控制他嗎?
人心複雜,或許從一開始,他就已經對江棄言心軟了。
江棄言不是想不到這些,但他還是很不高興。
如果先生像他信先生那樣那麼信他,那麼他們還有第三種選擇。
先生把權利放心給他,而他也不會傷害先生,他們可以攜手並進,共同讓綏陽在改革後迎來新生。
他……
他想要先生全身心的愛,就像他愛先生那樣。
看破虛妄不是他的目的,他的目的是讓先生跟他一起在真實中相擁。
江棄言的目光越來越悲傷,他不再掙扎,任由先生按著他的手。
溫度相互傳遞的時候,他想:先生啊,你要什麼時候才能明白呢?
什麼時候才能明白,他跟江家那些人不一樣,他不僅不會傷害先生,他甚至願意為先生去死。
第53章 邪教!信我神!得永生!殺太子!清君……
此後一直相安無事過了近兩個月,年宴剛過,大家都忙碌起來。
大理寺,方鴻禧看著手上的案宗,不禁皺起了眉頭。
他手邊還有一摞案宗,單獨碼出來。
這案子吧,就很奇怪,單拎出來好像很正常,但把他挑出來的結合在一起看,就有點什麼陰謀的味道在裡面。
可是他家言言最近好像沒功夫管這個。
方鴻禧想了想,決定暫時擱置不管。
不過這事還是要找人商議一番,他走到窗前,撫摸鴿子的羽毛。
「咕咕——」
「去吧」,方鴻禧將它放飛。
不多時,一個搖著摺扇的人出現在大理寺門口。
似乎是經常來,門口幾輪守衛已經認識他了,並無阻攔。
秦時知一路暢通無阻,方鴻禧還在看案宗,見他過來,便說出了自己的推測。
方鴻禧展開地圖,「漠河以南,往西邊走,金花、澀谷、琉慶等地接連出現了拜神會,按蹤跡來看能夠連成一線,我推斷這所謂的神下一個到達的會是應泉,也就是當年天齊太祖和國師發跡的起源地潤寧,在後世它曾名太寧,大周時它是國都南寧,這位神應該是想借那兩位太祖陛下的勢,假託自己是他們的轉世,是神的人間身來鬧事。」
「西南那邊麼」,秦時知眉頭一皺,「你覺得是誰的手筆?」
方鴻禧沉默良久,放下卷宗,「此人是從漠北一路造勢過去的,我首先懷疑的就是承曦帝,但他似乎沒有那個腦子,所以背後一定還有高人相助,或許徐正年找不到他也正是這個原因。」
「這件事情你還是儘快跟帝師大人匯報一下,你知道我跟他……」
方鴻禧頓了一下,「你知道的,因為當年的事,我有點怕他。」
秦時知似乎是嘲諷地笑了他一下,「行,方大公子吩咐,豈有不辦的道理。」
秦時知一邊往外走,一邊回憶,當年方鴻禧最怕的好像不是小家主,是他來著,不過後來誤會解除,他們兩個反而走到了一起。
果然世事無常,什麼都有可能發生。
方鴻禧目送他離開,隨後揉了揉腰繼續處理公務。
帝師府,蒲聽松聽完秦時知的話,沉思良久,「先派探子看看情況,安撫好金花等地官民的情緒,讓他們儘量組織人揭開拜神會那些裝神弄鬼的把戲。」
「另外往那邊加派兵力,以防被蠱惑的群眾造反起義。」
秦時知很快盡數安排下去。
蒲聽松想了想,沒打算告訴江棄言這件事。
還有一個月就是縣試,不能讓他分心。
各縣今年參考學子格外多,文院提前開放,讓偏遠之地趕來的學子在院內打地鋪。
據說這也是陛下向文相提議的。
學子們湊在一處猜測今年是哪位大人出題的時候,偶爾也會談起陛下的功德。
「哪年官兵不是只曉得趕我們走」,一人指了指自己腳底的泥巴,「看不起咱們這幫一邊耕地一邊苦讀想改變命運的人嘞!我們不也是讀書人麼?」
旁邊衣著稍微整潔些的學子搭話,「知道要進考,你家娘子也不曉得給你拾掇拾掇!你擱那書裡頭沒學過麼?這文院是當年江、蒲兩家共同打天下時留給讀不起私塾的寒門的聖地!你就這麼大腳一邁用泥巴玷污它?」
「腳底不沾泥還叫莊稼漢?我腳踏實地問心無愧,太祖一定保佑我今年中童生!」
「快拉倒吧!請太祖保佑還不如請太帝師保佑!誰不知道太祖讀書不行,要不太帝師也用不著專設個文相出來教習天下!」
「說到太祖,就想到了當今陛下」,另一人也插話道,「當今陛下當真是我等楷模,據說他兩歲半跟著帝師大人學詩詞,五歲時能吟詩作賦,十歲得大祭司稱讚一舉拿下詩會魁首,如今陛下不過十六便要參加科舉,你見過哪朝皇帝與民同在,關注民生到這種地步甚至親自下場為我們鼓勁的麼?」
「可顯著你了!是聖上有才又有德,又不是你!你那麼驕傲幹什麼?有本事怎麼沒見你中舉!」
「中舉太難,能勉勉強強中個童生就不錯了,至少按綏陽律令,從中了童生開始,性命就是受上面保護的,文相會庇護我們,就擺脫了這條賤命不一樣了!」
「是啊,中了童生就是文相的門生,不能隨意打殺了!」
「你們還不知道吧?」一個剛進院的人放下包袱,從懷裡拿出一張疊得整整齊齊的米紙。
那紙上米糊未乾,顯然剛剛張貼,就被那人揭了下來,「剛剛兩個大兵貼在文院門口的,我想著貼外頭你們也看不著,索性拿進來了。」
「上面寫的啥?」腳底泥老漢好奇道。
「說是今年考中的學子,也是天子門生呢!陛下在早朝上親口承諾的!」
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這承諾顯貴人家可能不稀罕,可是對他們窮苦人來說,無異於是一道護身符啊!
只要亮出文院統一發放的文位證讓別人知道他們是童生,那麼哪怕是地主也沒辦法傷他們性命!
「而且自今年起啊,文位不得買賣,違者誅十族!謀逆都只是誅九族,販賣文位居然是十族!而且是買賣同罪,也就是無論買還是賣被發現了都誅!一個縣每年的童生名額就一百五十個,往年一百都是有錢人家買了去,我們只能搶那區區五十,如今大不同前了!」
「聖上英明!聖上英明啊!」當即就有人往京城方向叩拜,「我七次參考,參考了整整二十一年,次次都是五十一名,次次都中不了,今年終於能中上了!」
「老兄!你就是那個全縣出名的馬五十一?!我今年是第一次參考,你快教教我一些經驗!」
馬五十一熱淚盈眶,「好,好,不過教你可以,你若考上了童生,一定不要忘了陛下的恩德,陛下剛剛登基就敢與天下權貴叫板,這多出來的一百名額都是陛下為我們寒門爭取的公平競爭機會啊!」
「說起來,陛下今年參與的是哪個縣的縣試?若是我們縣,哪怕占走一個名額也沾光呀,與有榮焉!」
「這你就別想了,陛下不占任何一個縣的名額,他這次本就是為了激勵我們,占了哪個縣都是對其他縣的不公平,所以他的卷子是單印的,他本人是文相親自監考,他的卷子會隨機夾在任一一縣的卷子中,讓那縣三位主考官進行批改,然後再由尋花閣神不知鬼不覺秘密回收封存在京城聖院那裡,張榜日會公開這份試卷和評級,聖院有重兵把守,在此期間,就算陛下本人想動它都不行。」
「文相大人的公正是人盡皆知,聖院更是所有文院的神往之地,歷代只有殿試一甲十人能有機會入聖院,得文相親自教導。」
各地的文院都在討論,唯拜神會滲透的地方冷冷清清,零零星星只有幾個人來到文院,等待考期。
那邊的郊外卻一反常態熱鬧非凡,狂熱的人群爭先用雞血淋遍全身,圍著篝火跳著詭異的舞蹈。
「信我神!得永生!真龍就在你們眼前!」一個頭上豎著插了幾根孔雀翎,身上抹滿彩色顏料的人高舉人骨拐杖,聲如洪鐘,「太子謀逆,其罪當斬!」
江棄言嘗試著掙了一下,沒掙開,先生死死壓著他的手,壓得他心裡突突直跳。
「為什麼真心換不來真心?因為真心不一定是好事。」
蒲聽松語氣很平靜,但內心卻是另一副樣子。
他其實有很多選擇,直接造反自取皇位會更簡單也更直接,至於鎮北王不一定會真的入關阻止。
一直到送江棄言登基前,他都隨時可以換成這個選擇。
甚至現在囚禁江棄言取而代之也無不可。
可他沒有那麼做,除了頭兩年他偶爾有這個念頭,後來就再也沒有過了。
養寵物養那麼多年了,也是會有感情的啊,何況是那麼用心去養。
哄騙江棄言,是他能做出的最大讓步,這個不太真心滿是謊言的選擇,是對江棄言最好的選擇。
難道要他一開始就告訴那么小的一個孩子,他準備控制他嗎?
人心複雜,或許從一開始,他就已經對江棄言心軟了。
江棄言不是想不到這些,但他還是很不高興。
如果先生像他信先生那樣那麼信他,那麼他們還有第三種選擇。
先生把權利放心給他,而他也不會傷害先生,他們可以攜手並進,共同讓綏陽在改革後迎來新生。
他……
他想要先生全身心的愛,就像他愛先生那樣。
看破虛妄不是他的目的,他的目的是讓先生跟他一起在真實中相擁。
江棄言的目光越來越悲傷,他不再掙扎,任由先生按著他的手。
溫度相互傳遞的時候,他想:先生啊,你要什麼時候才能明白呢?
什麼時候才能明白,他跟江家那些人不一樣,他不僅不會傷害先生,他甚至願意為先生去死。
第53章 邪教!信我神!得永生!殺太子!清君……
此後一直相安無事過了近兩個月,年宴剛過,大家都忙碌起來。
大理寺,方鴻禧看著手上的案宗,不禁皺起了眉頭。
他手邊還有一摞案宗,單獨碼出來。
這案子吧,就很奇怪,單拎出來好像很正常,但把他挑出來的結合在一起看,就有點什麼陰謀的味道在裡面。
可是他家言言最近好像沒功夫管這個。
方鴻禧想了想,決定暫時擱置不管。
不過這事還是要找人商議一番,他走到窗前,撫摸鴿子的羽毛。
「咕咕——」
「去吧」,方鴻禧將它放飛。
不多時,一個搖著摺扇的人出現在大理寺門口。
似乎是經常來,門口幾輪守衛已經認識他了,並無阻攔。
秦時知一路暢通無阻,方鴻禧還在看案宗,見他過來,便說出了自己的推測。
方鴻禧展開地圖,「漠河以南,往西邊走,金花、澀谷、琉慶等地接連出現了拜神會,按蹤跡來看能夠連成一線,我推斷這所謂的神下一個到達的會是應泉,也就是當年天齊太祖和國師發跡的起源地潤寧,在後世它曾名太寧,大周時它是國都南寧,這位神應該是想借那兩位太祖陛下的勢,假託自己是他們的轉世,是神的人間身來鬧事。」
「西南那邊麼」,秦時知眉頭一皺,「你覺得是誰的手筆?」
方鴻禧沉默良久,放下卷宗,「此人是從漠北一路造勢過去的,我首先懷疑的就是承曦帝,但他似乎沒有那個腦子,所以背後一定還有高人相助,或許徐正年找不到他也正是這個原因。」
「這件事情你還是儘快跟帝師大人匯報一下,你知道我跟他……」
方鴻禧頓了一下,「你知道的,因為當年的事,我有點怕他。」
秦時知似乎是嘲諷地笑了他一下,「行,方大公子吩咐,豈有不辦的道理。」
秦時知一邊往外走,一邊回憶,當年方鴻禧最怕的好像不是小家主,是他來著,不過後來誤會解除,他們兩個反而走到了一起。
果然世事無常,什麼都有可能發生。
方鴻禧目送他離開,隨後揉了揉腰繼續處理公務。
帝師府,蒲聽松聽完秦時知的話,沉思良久,「先派探子看看情況,安撫好金花等地官民的情緒,讓他們儘量組織人揭開拜神會那些裝神弄鬼的把戲。」
「另外往那邊加派兵力,以防被蠱惑的群眾造反起義。」
秦時知很快盡數安排下去。
蒲聽松想了想,沒打算告訴江棄言這件事。
還有一個月就是縣試,不能讓他分心。
各縣今年參考學子格外多,文院提前開放,讓偏遠之地趕來的學子在院內打地鋪。
據說這也是陛下向文相提議的。
學子們湊在一處猜測今年是哪位大人出題的時候,偶爾也會談起陛下的功德。
「哪年官兵不是只曉得趕我們走」,一人指了指自己腳底的泥巴,「看不起咱們這幫一邊耕地一邊苦讀想改變命運的人嘞!我們不也是讀書人麼?」
旁邊衣著稍微整潔些的學子搭話,「知道要進考,你家娘子也不曉得給你拾掇拾掇!你擱那書裡頭沒學過麼?這文院是當年江、蒲兩家共同打天下時留給讀不起私塾的寒門的聖地!你就這麼大腳一邁用泥巴玷污它?」
「腳底不沾泥還叫莊稼漢?我腳踏實地問心無愧,太祖一定保佑我今年中童生!」
「快拉倒吧!請太祖保佑還不如請太帝師保佑!誰不知道太祖讀書不行,要不太帝師也用不著專設個文相出來教習天下!」
「說到太祖,就想到了當今陛下」,另一人也插話道,「當今陛下當真是我等楷模,據說他兩歲半跟著帝師大人學詩詞,五歲時能吟詩作賦,十歲得大祭司稱讚一舉拿下詩會魁首,如今陛下不過十六便要參加科舉,你見過哪朝皇帝與民同在,關注民生到這種地步甚至親自下場為我們鼓勁的麼?」
「可顯著你了!是聖上有才又有德,又不是你!你那麼驕傲幹什麼?有本事怎麼沒見你中舉!」
「中舉太難,能勉勉強強中個童生就不錯了,至少按綏陽律令,從中了童生開始,性命就是受上面保護的,文相會庇護我們,就擺脫了這條賤命不一樣了!」
「是啊,中了童生就是文相的門生,不能隨意打殺了!」
「你們還不知道吧?」一個剛進院的人放下包袱,從懷裡拿出一張疊得整整齊齊的米紙。
那紙上米糊未乾,顯然剛剛張貼,就被那人揭了下來,「剛剛兩個大兵貼在文院門口的,我想著貼外頭你們也看不著,索性拿進來了。」
「上面寫的啥?」腳底泥老漢好奇道。
「說是今年考中的學子,也是天子門生呢!陛下在早朝上親口承諾的!」
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這承諾顯貴人家可能不稀罕,可是對他們窮苦人來說,無異於是一道護身符啊!
只要亮出文院統一發放的文位證讓別人知道他們是童生,那麼哪怕是地主也沒辦法傷他們性命!
「而且自今年起啊,文位不得買賣,違者誅十族!謀逆都只是誅九族,販賣文位居然是十族!而且是買賣同罪,也就是無論買還是賣被發現了都誅!一個縣每年的童生名額就一百五十個,往年一百都是有錢人家買了去,我們只能搶那區區五十,如今大不同前了!」
「聖上英明!聖上英明啊!」當即就有人往京城方向叩拜,「我七次參考,參考了整整二十一年,次次都是五十一名,次次都中不了,今年終於能中上了!」
「老兄!你就是那個全縣出名的馬五十一?!我今年是第一次參考,你快教教我一些經驗!」
馬五十一熱淚盈眶,「好,好,不過教你可以,你若考上了童生,一定不要忘了陛下的恩德,陛下剛剛登基就敢與天下權貴叫板,這多出來的一百名額都是陛下為我們寒門爭取的公平競爭機會啊!」
「說起來,陛下今年參與的是哪個縣的縣試?若是我們縣,哪怕占走一個名額也沾光呀,與有榮焉!」
「這你就別想了,陛下不占任何一個縣的名額,他這次本就是為了激勵我們,占了哪個縣都是對其他縣的不公平,所以他的卷子是單印的,他本人是文相親自監考,他的卷子會隨機夾在任一一縣的卷子中,讓那縣三位主考官進行批改,然後再由尋花閣神不知鬼不覺秘密回收封存在京城聖院那裡,張榜日會公開這份試卷和評級,聖院有重兵把守,在此期間,就算陛下本人想動它都不行。」
「文相大人的公正是人盡皆知,聖院更是所有文院的神往之地,歷代只有殿試一甲十人能有機會入聖院,得文相親自教導。」
各地的文院都在討論,唯拜神會滲透的地方冷冷清清,零零星星只有幾個人來到文院,等待考期。
那邊的郊外卻一反常態熱鬧非凡,狂熱的人群爭先用雞血淋遍全身,圍著篝火跳著詭異的舞蹈。
「信我神!得永生!真龍就在你們眼前!」一個頭上豎著插了幾根孔雀翎,身上抹滿彩色顏料的人高舉人骨拐杖,聲如洪鐘,「太子謀逆,其罪當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