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他需要一點時間成長,也許終有一天,他和先生會互換角色,先生會專注地聽他講,然後為他的出色點頭。
三位丞相對視一眼,都從彼此眼中看出了鬆氣。
新帝,很懂事,這極大地方便了他們改革的進程。
看來帝師大人的確教得很好,新帝不會像承曦帝那樣礙事。
殿外忽有加急信使奔來,信上插的雞毛散了幾根在地上,那人高聲,「鎮北王世子報——!」
「漠北軍並未尋到承曦帝蹤跡!還請陛下定奪!」
第50章 都瘋了
漠北。
濃沙伴著寒冷的空氣,條件艱苦,徐正年摸著下巴上又長了不少的鬍鬚,怎麼也彈不盡上面的沙子,徐正年覺得,他的鬍子都要染黃了。
「他娘的,江北惘那個老陰比究竟鑽到哪裡去了?讓老子逮到他,非得狠狠跺幾腳他的小…唔…」
嘴巴忽然被副將捂住,那人難堪地笑笑,「世子,慎言……」
「怕個鳥,現在綏陽的君主那是我哥們兒!」徐正年拍著胸脯,「從小一起長大的哥們兒!他還給我寫過詩,他還叫過我哥哥!」
「關係那麼好,怎麼沒見陛下給您封王……」副將小聲嘀咕。
「你說啥?你找揍?」
副將馬不停蹄跑出營帳,「屬下說再去帶人找找!承曦帝帶了那麼多金羽衛,目標那麼大,沒道理找不到!」
「叫什麼承曦帝,現在的皇帝是我哥們兒!叫他老陰比聽見沒!」徐正年一個杯子飛出營帳,砸在那人屁股上,「趕緊找!找不到別回來了!」
不對…漠北的資源有限…杯子丟了他拿什么喝水?
徐正年連忙跑出營帳,撿起大鐵杯,用袖子仔仔細細擦乾淨,寶貝般踹進了懷裡。
不過他心裡卻還在想方才副將的話。
是啊,小言兒怎麼不給他封王呢……
應該是沒顧上吧……以後應該會封的吧……?
沒道理不封啊……
徐正年想不通,索性不再想,轉而又開始思索江北惘到底藏哪去了。
「到底在哪呢……還有他為什麼不來漠北軍,難道他提前發現埋伏了?沒道理啊……」
皇城。
如今情況特殊,承曦帝下落不明,一切都要簡化。
文相提起一口氣,試探著提出省去一些繁文縟節,也不上泰山了。
他心中已經做好了據理力爭的準備,封禪畢竟是皇帝的臉面,這事要是當年向承曦帝提出,江北惘是絕對不可能同意的。
如果說不通新帝,那就只能請帝師出面勸阻。
文相做好了大幹一場的所有準備,誰知江棄言根本不跟他打。
「准奏」,江棄言緩慢點頭,「如今天下未平,四海未定,朕並不想為那些無關緊要之事耗費國力,如今諸卿最應當做的是革故鼎新。」
江棄言一句話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新帝支持改革!
三相心中都是一驚,能把登基諸禮說成無關緊要之事,小陛下好大的魄力!
「諸位需知,向前摸索的同時別忘了回看舊時經驗,尋古追今,方能更好求新。朕復辟周朝舊制,就是為諸位大人提個醒,以拋磚引玉。」
一句話,又驚醒了眾人!
是啊!周朝其實有很多可以借鑑的制度,只不過後來被綏陽廢除!
他們怎麼就沒想到這一層呢?
左相陳安試探著站起身,開口,「今漠北軍糧不足,錢塘水患顆粒無收,陳倉大旱難以接濟,陛下以為當如何定奪?」
此話一出,其餘兩相和戶部尚書都把目光投到了江棄言身上。
這事他們三個和戶部尚書其實已經商量出解決辦法了。
老陳這是要考考陛下!
江棄言沒有回應,不是不知道答案,而是這個問題他不能直接答!
他把目光從先生身上掠過,然後讓自己的臉上浮現一抹恰到好處的愧疚,「朕畢竟年少,又初為君,此等切實大事並不敢隨意處理,諸位大人還是問帝師吧,朕從旁學習便可。」
那些大的空的理論他可以插話,但漠北涉及軍事,陳倉、錢塘涉及經濟,而那些,會觸及先生的紅線引起先生警覺。
在合適的時候知道後退,就是另一種前進!
現在讓權只是為了更好地收回權利!
他不像那個人那麼蠢,那個人總是像個小丑一樣跳來跳去,所以被先生壓制了一輩子。
羽翼還未豐滿的時候,他會選擇主動飛到先生掌心,讓先生抓住他的同時,他能安心在先生的餵養下慢慢生出羽毛。
陳安眼底閃過一瞬失望,但在看見文相若有所思的眼神時,忽然就明白了過來。
陳安搖了搖頭,嘴角微微上揚,小陛下若真是考慮了那麼多,連他一時都沒有考慮到的都考慮了,那麼還真的是讓他驚喜了。
接下來群臣討論,不斷有人發表意見,江棄言從始至終都是安安靜靜聽著,沒有打斷任何一個人。
這樣的氛圍在以前承曦帝時期,是從未有過的。
以前他們稍微吵一點,承曦帝就不高興,他們只得放棄討論,然後任由承曦帝獨斷專行。
後來秦廊攜手蒲聽松造反,頭三年蒲聽松要守喪,秦廊代理朝政,他一個武夫跟文官說不到一起去,又實在不懂治理,於是那三年他們無所事事,什麼都拖著,什麼也幹不了。
再後來帝師入朝,雖然效率高了很多,但帝師太聰明不需要他們商議什麼,且又威壓太重,弄得他們戰戰兢兢,承曦帝時不時還要惹帝師動怒,朝堂氛圍就越來越沉重,越來越無人敢說話。
可這一切自新帝上位,就大為不同了。
新帝很有遠見,同時又很和氣,最重要的是帝師的氣場也跟著軟化了下來,所以他們才敢肆無忌憚的討論。
或許江棄言真的是一個很好的皇帝,三相不約而同想到了這一點,如果有機會,他們願意勸說帝師大人稍微讓點權給小陛下。
這一切都被坐在高位上一言不發的江棄言盡收眼底。
從小他就會察言觀色,那些臣子的臉上真的藏不住事,比觀察先生要容易太多了。
他低下頭笑了一下,由衷覺得自己那個父皇真的是太笨了。
江北惘十幾年都做不到的事,他僅僅用了一個早上。
他不過只說了幾句話,就從先生那裡偷走了一點人心。
他知道先生一貫喜歡寵著他,他偷那麼一點點東西,先生不會很在意的。
可,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積少成多的道理亘古不變。
待早朝結束,群臣退去,蒲聽松仍坐著沒動。
江棄言揮手屏退宮女太監,等先生說話。
「陛下可有不懂之處?」蒲聽松並不介意助他一臂之力,更多的是好奇他能在自己手底下翻出怎樣的浪花。
「嗯」,江棄言的語氣很乖,「先生要教我嗎?」
「臣自然是要教的」,蒲聽松意有所指看了看身旁的蒲團,「就是不知道陛下願不願意學。」
要他走下去嗎?也是,他坐那麼高,先生當然會不喜歡。
江棄言站起來,走下去,把那個蒲團抱起來,搬到離蒲聽松很近的地方,輕輕放下。
他於蒲團跪坐,把身體貼了過去。
好想……好想……
他的目光中不自覺流露出貪念。
好想趴先生腿上,或者枕著先生的腿,就跟小時候那樣。
可他克制著自己,只是小範圍的貼貼。
「陳倉居北,沿路多發乾旱,漠北沙化嚴重,而錢塘居南,河床易受暴雨影響坍塌,所以南方多水澇」,蒲聽松捏住他後頸,把他拎遠了一點,「陛下說臣聽聽,要怎麼治根?」
「春秋水災,則北糧南調,夏冬乾旱,南糧北調。」這是三相和禮部尚書的解決辦法,並不是他的解決辦法,但他並不想讓先生覺得已經沒什麼可教他的,他想跟先生貼貼……
「怎麼不聽題呢陛下」,蒲聽松把又貼上來的人再一次拎開,「臣問的是治根。」
「不知道……」江棄言眼睛紅了,好似委屈到了極點,「我太笨了,先生教我……先生別再拎我了,我想跟先生親近……」
「我一個人坐在上面好害怕,以前我不是在府上,就是在谷中,我…我沒有面對過這麼多人,我……」
蒲聽松心道沒覺得你有多怕,然後鬆開了捏住江棄言後頸的手,任由江棄言投懷送抱。
「想要徹底根治一個問題,就要循表摸根,陳倉和錢塘的問題其根源在於水。」
一個是水太多裝不下,一個是水太少不夠用。
「所以陛下應當讓六部各司其職,修建水利工程,將錢塘水以溝渠引至陳倉,南水北調,再讓漠北軍無戰事時在沙漠裡栽樹治沙,為綏陽擴充疆域的同時,讓漠北有更好的作戰環境。」
江棄言一邊點頭,一邊暗戳戳俯身,眼看著就快要碰到先生的腿,先生忽然就往後挪了一點。
三位丞相對視一眼,都從彼此眼中看出了鬆氣。
新帝,很懂事,這極大地方便了他們改革的進程。
看來帝師大人的確教得很好,新帝不會像承曦帝那樣礙事。
殿外忽有加急信使奔來,信上插的雞毛散了幾根在地上,那人高聲,「鎮北王世子報——!」
「漠北軍並未尋到承曦帝蹤跡!還請陛下定奪!」
第50章 都瘋了
漠北。
濃沙伴著寒冷的空氣,條件艱苦,徐正年摸著下巴上又長了不少的鬍鬚,怎麼也彈不盡上面的沙子,徐正年覺得,他的鬍子都要染黃了。
「他娘的,江北惘那個老陰比究竟鑽到哪裡去了?讓老子逮到他,非得狠狠跺幾腳他的小…唔…」
嘴巴忽然被副將捂住,那人難堪地笑笑,「世子,慎言……」
「怕個鳥,現在綏陽的君主那是我哥們兒!」徐正年拍著胸脯,「從小一起長大的哥們兒!他還給我寫過詩,他還叫過我哥哥!」
「關係那麼好,怎麼沒見陛下給您封王……」副將小聲嘀咕。
「你說啥?你找揍?」
副將馬不停蹄跑出營帳,「屬下說再去帶人找找!承曦帝帶了那麼多金羽衛,目標那麼大,沒道理找不到!」
「叫什麼承曦帝,現在的皇帝是我哥們兒!叫他老陰比聽見沒!」徐正年一個杯子飛出營帳,砸在那人屁股上,「趕緊找!找不到別回來了!」
不對…漠北的資源有限…杯子丟了他拿什么喝水?
徐正年連忙跑出營帳,撿起大鐵杯,用袖子仔仔細細擦乾淨,寶貝般踹進了懷裡。
不過他心裡卻還在想方才副將的話。
是啊,小言兒怎麼不給他封王呢……
應該是沒顧上吧……以後應該會封的吧……?
沒道理不封啊……
徐正年想不通,索性不再想,轉而又開始思索江北惘到底藏哪去了。
「到底在哪呢……還有他為什麼不來漠北軍,難道他提前發現埋伏了?沒道理啊……」
皇城。
如今情況特殊,承曦帝下落不明,一切都要簡化。
文相提起一口氣,試探著提出省去一些繁文縟節,也不上泰山了。
他心中已經做好了據理力爭的準備,封禪畢竟是皇帝的臉面,這事要是當年向承曦帝提出,江北惘是絕對不可能同意的。
如果說不通新帝,那就只能請帝師出面勸阻。
文相做好了大幹一場的所有準備,誰知江棄言根本不跟他打。
「准奏」,江棄言緩慢點頭,「如今天下未平,四海未定,朕並不想為那些無關緊要之事耗費國力,如今諸卿最應當做的是革故鼎新。」
江棄言一句話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新帝支持改革!
三相心中都是一驚,能把登基諸禮說成無關緊要之事,小陛下好大的魄力!
「諸位需知,向前摸索的同時別忘了回看舊時經驗,尋古追今,方能更好求新。朕復辟周朝舊制,就是為諸位大人提個醒,以拋磚引玉。」
一句話,又驚醒了眾人!
是啊!周朝其實有很多可以借鑑的制度,只不過後來被綏陽廢除!
他們怎麼就沒想到這一層呢?
左相陳安試探著站起身,開口,「今漠北軍糧不足,錢塘水患顆粒無收,陳倉大旱難以接濟,陛下以為當如何定奪?」
此話一出,其餘兩相和戶部尚書都把目光投到了江棄言身上。
這事他們三個和戶部尚書其實已經商量出解決辦法了。
老陳這是要考考陛下!
江棄言沒有回應,不是不知道答案,而是這個問題他不能直接答!
他把目光從先生身上掠過,然後讓自己的臉上浮現一抹恰到好處的愧疚,「朕畢竟年少,又初為君,此等切實大事並不敢隨意處理,諸位大人還是問帝師吧,朕從旁學習便可。」
那些大的空的理論他可以插話,但漠北涉及軍事,陳倉、錢塘涉及經濟,而那些,會觸及先生的紅線引起先生警覺。
在合適的時候知道後退,就是另一種前進!
現在讓權只是為了更好地收回權利!
他不像那個人那麼蠢,那個人總是像個小丑一樣跳來跳去,所以被先生壓制了一輩子。
羽翼還未豐滿的時候,他會選擇主動飛到先生掌心,讓先生抓住他的同時,他能安心在先生的餵養下慢慢生出羽毛。
陳安眼底閃過一瞬失望,但在看見文相若有所思的眼神時,忽然就明白了過來。
陳安搖了搖頭,嘴角微微上揚,小陛下若真是考慮了那麼多,連他一時都沒有考慮到的都考慮了,那麼還真的是讓他驚喜了。
接下來群臣討論,不斷有人發表意見,江棄言從始至終都是安安靜靜聽著,沒有打斷任何一個人。
這樣的氛圍在以前承曦帝時期,是從未有過的。
以前他們稍微吵一點,承曦帝就不高興,他們只得放棄討論,然後任由承曦帝獨斷專行。
後來秦廊攜手蒲聽松造反,頭三年蒲聽松要守喪,秦廊代理朝政,他一個武夫跟文官說不到一起去,又實在不懂治理,於是那三年他們無所事事,什麼都拖著,什麼也幹不了。
再後來帝師入朝,雖然效率高了很多,但帝師太聰明不需要他們商議什麼,且又威壓太重,弄得他們戰戰兢兢,承曦帝時不時還要惹帝師動怒,朝堂氛圍就越來越沉重,越來越無人敢說話。
可這一切自新帝上位,就大為不同了。
新帝很有遠見,同時又很和氣,最重要的是帝師的氣場也跟著軟化了下來,所以他們才敢肆無忌憚的討論。
或許江棄言真的是一個很好的皇帝,三相不約而同想到了這一點,如果有機會,他們願意勸說帝師大人稍微讓點權給小陛下。
這一切都被坐在高位上一言不發的江棄言盡收眼底。
從小他就會察言觀色,那些臣子的臉上真的藏不住事,比觀察先生要容易太多了。
他低下頭笑了一下,由衷覺得自己那個父皇真的是太笨了。
江北惘十幾年都做不到的事,他僅僅用了一個早上。
他不過只說了幾句話,就從先生那裡偷走了一點人心。
他知道先生一貫喜歡寵著他,他偷那麼一點點東西,先生不會很在意的。
可,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積少成多的道理亘古不變。
待早朝結束,群臣退去,蒲聽松仍坐著沒動。
江棄言揮手屏退宮女太監,等先生說話。
「陛下可有不懂之處?」蒲聽松並不介意助他一臂之力,更多的是好奇他能在自己手底下翻出怎樣的浪花。
「嗯」,江棄言的語氣很乖,「先生要教我嗎?」
「臣自然是要教的」,蒲聽松意有所指看了看身旁的蒲團,「就是不知道陛下願不願意學。」
要他走下去嗎?也是,他坐那麼高,先生當然會不喜歡。
江棄言站起來,走下去,把那個蒲團抱起來,搬到離蒲聽松很近的地方,輕輕放下。
他於蒲團跪坐,把身體貼了過去。
好想……好想……
他的目光中不自覺流露出貪念。
好想趴先生腿上,或者枕著先生的腿,就跟小時候那樣。
可他克制著自己,只是小範圍的貼貼。
「陳倉居北,沿路多發乾旱,漠北沙化嚴重,而錢塘居南,河床易受暴雨影響坍塌,所以南方多水澇」,蒲聽松捏住他後頸,把他拎遠了一點,「陛下說臣聽聽,要怎麼治根?」
「春秋水災,則北糧南調,夏冬乾旱,南糧北調。」這是三相和禮部尚書的解決辦法,並不是他的解決辦法,但他並不想讓先生覺得已經沒什麼可教他的,他想跟先生貼貼……
「怎麼不聽題呢陛下」,蒲聽松把又貼上來的人再一次拎開,「臣問的是治根。」
「不知道……」江棄言眼睛紅了,好似委屈到了極點,「我太笨了,先生教我……先生別再拎我了,我想跟先生親近……」
「我一個人坐在上面好害怕,以前我不是在府上,就是在谷中,我…我沒有面對過這麼多人,我……」
蒲聽松心道沒覺得你有多怕,然後鬆開了捏住江棄言後頸的手,任由江棄言投懷送抱。
「想要徹底根治一個問題,就要循表摸根,陳倉和錢塘的問題其根源在於水。」
一個是水太多裝不下,一個是水太少不夠用。
「所以陛下應當讓六部各司其職,修建水利工程,將錢塘水以溝渠引至陳倉,南水北調,再讓漠北軍無戰事時在沙漠裡栽樹治沙,為綏陽擴充疆域的同時,讓漠北有更好的作戰環境。」
江棄言一邊點頭,一邊暗戳戳俯身,眼看著就快要碰到先生的腿,先生忽然就往後挪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