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顧憫不以為意,他自顧自說下去:「你的好兒子蘇景同就要來西南了。」
「小王做個好人吧,把他抓來讓你們父子團聚如何?」
蘇季徵懶得理他,吹牛也不怕把天吹破了。
他但凡有點本事,也該打出去了,而不是龜縮在山裡消耗為數不多的糧草,逼到彈盡糧絕才不得不露面。
某座山上,一朵銀白色的蓮花在風中搖曳,光下能看到銀白花瓣上流淌的五光十色。蓮花周圍籠罩著一層朦朧的光暈,在晨霧中越發模糊看不清。
第56章 現實-揭穿
大軍開路,浩浩蕩蕩前往西南。
五行蓮的位置在西南大山腹地,山路同樣遙遠,摘下不易保存,需要蘇景同前去山中。
路上,顧朔和蘇景同同乘。
「你怎麼看?」顧朔問。
蘇景同取了支筆,在馬車上的桌上鋪開西南大山的地圖,標記出五行蓮的地點,「顧憫大費周章把我們引來,定有埋伏。」
「你覺得他手裡有多少兵馬?」顧朔問。
「不多,西南王原本手裡有十五萬兵馬,在四大邊疆王里兵馬最多,但是我們北上造反時,帶走了十四萬,只留了一萬守城,現在顧憫手中應該就是這一萬兵馬。但除此之外,西南王造反一路勢如破竹,這段時間應當能吸引到百姓投軍,這部分數量我不清楚,畢竟西南王也在提防我。」
「從你登基的消息傳回西南,他們開始躲進山中,到現在一共是……」蘇景同算了個數字,寫在旁邊,「他至少還要預留十天左右的軍糧,來應對我們。」
「西南的糧食產量是……」蘇景同寫數字,「這些年為了造反,西南王也囤積了不少,我預計是……」
蘇景同慢慢計算顧憫手中的軍糧數量,考慮到進山後存在省吃儉用、在山中打獵採摘摸魚增加補給,蘇景同最後道:「大概有兩萬三千人左右。」
「戰馬不多,西南這邊養馬水平不高,馬品種也不好,西南地多山,山路崎嶇,騎兵在西南用處不大。西南王北上時,帶走了所有騎兵,一人一匹馬,西南王府最多還有五百左右的戰馬。」
「戰車基本沒有,西南這邊不用戰車。」
蘇景同一樣一樣地算下去。
「如果我是顧憫,我會在左右這兩條路各埋伏兩千人,然後把人趕到西路去,這裡是一線天,好絞殺。」
「但我不理解的是,」蘇景同頓了頓:「我們這次帶了五萬人,他是從何而來的底氣,認為埋伏我們能成功?難道不是我們反殺嗎?」
顧朔問:「從其他地方借兵?」
顧憫想從東南借兵的話,成功的可能不大。
蘇季徵執政時期,東南百姓活不下去造反,蘇季徵和東南百姓談判,暫時化解了矛盾,但相應的蘇季徵調了中央軍去東南駐守,把東南軍調到東北駐守,東北軍調去津門。中央軍家眷都在京城,兩年輪換回京,前途大好,不會攪和東南西南的局勢。
或許是從南面的哪個小國家借兵?
蘇景同算來算去,多羅國來幫忙的可能性最大。多羅國國土和西南十萬大山緊緊接壤,雖然面積不大,人口少,但它熟門熟路,了解山群,它來援助顧憫的話,可以從山群另一面過來,不驚動其他州府的駐軍。
多羅國的糧食不豐、物資緊張,如果顧憫許諾了重金、糧食種子、軍備武器請多羅國出手,事成得到顧憫許諾的物資,對多羅國是條出路,若是失敗,可以躲回十萬大山後面,顧朔不會花大力氣穿過十萬大山去找他們麻煩。
蘇景同琢磨多羅國的兵馬情況,「最多借他三萬。」
那就剛好比顧朔他們多一點。
「調四萬東南的中央軍過來吧。」顧朔一錘定音,九萬人軍隊,如果再栽在顧憫手中,那真是天佑顧憫。
夜裡,蘇景同輾轉反側。
「睡不著?」顧朔問。
「你說,」蘇景同遲疑:「顧憫用來當誘餌的五行蓮是真的嗎?」蘇景同派鎮西侯等人去找,在西南沒聽到五行蓮的傳說,但是在東南地帶找到了五行蓮相關的童謠,現在是剿滅顧憫的關頭,卻又在顧憫藏身之處附近看到了五行蓮。
若是真的,巧合得未免過分了。
「不管是真是假,」顧朔道:「先拿到手再說。」
自來到西南後,蘇景同便和顧朔寸步不離,將士們對蘇景同的態度依然是看他一萬個不爽。
這次從京城帶來的三個將軍。
一個是姜時修曾經的老部下孫新。孫新當年頂不服氣姜時修這個黃毛小子,非要和姜時修唱反調,姜時修說能打下來,孫新便說不能,兩人常常打賭,誰輸了給對方洗三個月衣裳。賭到最後,孫新得給姜時修洗六年衣裳,於是大家吃慶功宴,孫新苦哈哈地用木槌敲打衣裳。姜時修就提著一壺小酒美滋滋坐孫新旁邊監工——姜時修不喝酒,但能讓孫新聞味,姜時修賤嗖嗖問:「孫將軍,還賭嗎?」
一個是姜時修提拔的小孩周乾。周乾能打,聽話,他是莽漢,聽不懂兵法,但姜時修怎麼安排他就怎麼做,指哪打哪的好手。
最後一個是兵部的童傑。童傑也是姜時修的舊部。童傑自從西北回來後,便沉默寡歡,戰爭興起時,他在西北參軍,他的大哥二哥在京城,大哥是禁衛軍,死在津門戰場上,二哥是巡防營的將士,死在西南王打進京城的那場戰役中。
顧朔是想選幾個對蘇景同敵意不大的將軍來,但選來選去,沒有。武將對叛國謀逆的厭惡,正如文臣對奸佞權臣的厭惡。蘇家父子,文臣厭惡蘇季徵,武將厭惡蘇景同。蘇季徵尚且死在津門之戰里,有謀反行徑,也死得算所。蘇景同是完全的謀反,且下場——將軍們早知道他「垂簾聽政」了。
想化解將士們對蘇景同的不滿,只有一條路可走,把蘇景同是姜時修的事情公開,再把蘇景同指揮西南軍半月內大敗給顧朔的事說清楚。但蘇景同牴觸自己是姜時修這件事,蘇季徵還在顧憫手中,這兩件事一件都不能公開。
顧朔只能選出對姜時修最忠心的來。這三個都是姜時修的鐵桿擁躉。若能趁這次機會,平了蘇景同最難跨過的障礙,把姜時修的身份揭開,倒是一舉三得的美事。
蘇景同和顧朔同進同出、同食同宿,在軍隊中格外顯眼。
急行軍的一天夜裡,周乾拎著一壇酒坐在營寨外,遍地黃土,塵沙在空中飛揚,鼻子上一摸一鼻子灰,周乾用嘴咬開壇蓋,將壇蓋扔一邊,對準壇口「咕咚咕咚」往喉嚨里倒酒。
「周乾,你小子幹什麼呢?」孫新一巴掌拍周乾肩膀上,「軍營里禁酒,陛下還在呢,你小子想找死啊?」
周乾瞥孫新一眼,把酒罈遞給孫新:「喝嗎?」
孫新盯了他一會兒,盤腿坐他旁邊,「咋了?你也學酸儒看到月亮就難受?」
周乾又灌了自己一口酒,塵沙漫天,有塵土落進壇中,「呸——」周乾把沾了塵土的酒吐出來,用袖子抹了把嘴,「我就是不舒坦。」
「你病了?」孫新上下打量周乾。
「我是替軍師不舒坦!」周乾低吼。
孫新沉默,皇帝還在西北大營時,十分平易近人,和他們打成一片,大家沒大沒小慣了,少有面對皇子面對郡王的距離感,姜時修喜歡皇帝不是秘密,那時滿軍營都想幫他,都想撮合。要說皇帝不喜歡姜時修,也不是那麼回事,總歸同宿同食,又很信重。要說皇帝喜歡……
孫新看向不遠處燈火通明的帝王帳,從帳上的影子來看,蘇景同大概正靠在顧朔身邊嘰嘰咕咕說話。
皇帝對姜時修的喜歡,哪裡比得上這位。
他謀反、他始亂終棄、他貪圖享樂、他奢靡無度、他對著皇帝大呼小叫,但皇帝就是喜歡。
這種事情誰又說得准呢。
「軍師對他怎麼也算掏心掏肺了吧,」周乾滿心怨氣,「要沒軍師,平定西北不知要費多少勁兒,要沒軍師,他說不定就……」周乾及時吞回後半句,但孫新知道他在說什麼,顧朔中毒箭那回,軍醫不在附近,是姜時修把顧朔的毒血吸出來的,若沒姜時修,顧朔怕是難逃中毒。
「就算不指望他們能在一起,好歹也找找軍師吧?」周乾啐了一口,「軍師失蹤這麼久,連他的影子都還沒找到呢。」
孫新張嘴,想勸幾句,但又能勸什麼呢?姜時修沒找到不是事實麼?
周乾不痛快極了,「你知道禁衛軍的暗衛去哪了嗎?」
禁衛軍十二衛之一的暗衛某天突然宣稱有緊急任務,全員消失。
「去哪了?」
「哼,給蘇景同找治病的藥去了。」周乾越想越氣:「但凡找軍師能有這個勁頭,早找到軍師了!」
童傑不知什麼時候走過來,從周乾身後抄走了他的酒罈子,自己咕咚咕咚灌了一大半,把酒罈丟還給周乾,一言不發地坐在周乾旁邊。
周乾瞧他,更是嘆息,童傑在西北大營時還開朗樂天,等回了京城,知道他大哥二哥都死了,家裡就剩他一個,便鬱鬱寡歡起來。
「小王做個好人吧,把他抓來讓你們父子團聚如何?」
蘇季徵懶得理他,吹牛也不怕把天吹破了。
他但凡有點本事,也該打出去了,而不是龜縮在山裡消耗為數不多的糧草,逼到彈盡糧絕才不得不露面。
某座山上,一朵銀白色的蓮花在風中搖曳,光下能看到銀白花瓣上流淌的五光十色。蓮花周圍籠罩著一層朦朧的光暈,在晨霧中越發模糊看不清。
第56章 現實-揭穿
大軍開路,浩浩蕩蕩前往西南。
五行蓮的位置在西南大山腹地,山路同樣遙遠,摘下不易保存,需要蘇景同前去山中。
路上,顧朔和蘇景同同乘。
「你怎麼看?」顧朔問。
蘇景同取了支筆,在馬車上的桌上鋪開西南大山的地圖,標記出五行蓮的地點,「顧憫大費周章把我們引來,定有埋伏。」
「你覺得他手裡有多少兵馬?」顧朔問。
「不多,西南王原本手裡有十五萬兵馬,在四大邊疆王里兵馬最多,但是我們北上造反時,帶走了十四萬,只留了一萬守城,現在顧憫手中應該就是這一萬兵馬。但除此之外,西南王造反一路勢如破竹,這段時間應當能吸引到百姓投軍,這部分數量我不清楚,畢竟西南王也在提防我。」
「從你登基的消息傳回西南,他們開始躲進山中,到現在一共是……」蘇景同算了個數字,寫在旁邊,「他至少還要預留十天左右的軍糧,來應對我們。」
「西南的糧食產量是……」蘇景同寫數字,「這些年為了造反,西南王也囤積了不少,我預計是……」
蘇景同慢慢計算顧憫手中的軍糧數量,考慮到進山後存在省吃儉用、在山中打獵採摘摸魚增加補給,蘇景同最後道:「大概有兩萬三千人左右。」
「戰馬不多,西南這邊養馬水平不高,馬品種也不好,西南地多山,山路崎嶇,騎兵在西南用處不大。西南王北上時,帶走了所有騎兵,一人一匹馬,西南王府最多還有五百左右的戰馬。」
「戰車基本沒有,西南這邊不用戰車。」
蘇景同一樣一樣地算下去。
「如果我是顧憫,我會在左右這兩條路各埋伏兩千人,然後把人趕到西路去,這裡是一線天,好絞殺。」
「但我不理解的是,」蘇景同頓了頓:「我們這次帶了五萬人,他是從何而來的底氣,認為埋伏我們能成功?難道不是我們反殺嗎?」
顧朔問:「從其他地方借兵?」
顧憫想從東南借兵的話,成功的可能不大。
蘇季徵執政時期,東南百姓活不下去造反,蘇季徵和東南百姓談判,暫時化解了矛盾,但相應的蘇季徵調了中央軍去東南駐守,把東南軍調到東北駐守,東北軍調去津門。中央軍家眷都在京城,兩年輪換回京,前途大好,不會攪和東南西南的局勢。
或許是從南面的哪個小國家借兵?
蘇景同算來算去,多羅國來幫忙的可能性最大。多羅國國土和西南十萬大山緊緊接壤,雖然面積不大,人口少,但它熟門熟路,了解山群,它來援助顧憫的話,可以從山群另一面過來,不驚動其他州府的駐軍。
多羅國的糧食不豐、物資緊張,如果顧憫許諾了重金、糧食種子、軍備武器請多羅國出手,事成得到顧憫許諾的物資,對多羅國是條出路,若是失敗,可以躲回十萬大山後面,顧朔不會花大力氣穿過十萬大山去找他們麻煩。
蘇景同琢磨多羅國的兵馬情況,「最多借他三萬。」
那就剛好比顧朔他們多一點。
「調四萬東南的中央軍過來吧。」顧朔一錘定音,九萬人軍隊,如果再栽在顧憫手中,那真是天佑顧憫。
夜裡,蘇景同輾轉反側。
「睡不著?」顧朔問。
「你說,」蘇景同遲疑:「顧憫用來當誘餌的五行蓮是真的嗎?」蘇景同派鎮西侯等人去找,在西南沒聽到五行蓮的傳說,但是在東南地帶找到了五行蓮相關的童謠,現在是剿滅顧憫的關頭,卻又在顧憫藏身之處附近看到了五行蓮。
若是真的,巧合得未免過分了。
「不管是真是假,」顧朔道:「先拿到手再說。」
自來到西南後,蘇景同便和顧朔寸步不離,將士們對蘇景同的態度依然是看他一萬個不爽。
這次從京城帶來的三個將軍。
一個是姜時修曾經的老部下孫新。孫新當年頂不服氣姜時修這個黃毛小子,非要和姜時修唱反調,姜時修說能打下來,孫新便說不能,兩人常常打賭,誰輸了給對方洗三個月衣裳。賭到最後,孫新得給姜時修洗六年衣裳,於是大家吃慶功宴,孫新苦哈哈地用木槌敲打衣裳。姜時修就提著一壺小酒美滋滋坐孫新旁邊監工——姜時修不喝酒,但能讓孫新聞味,姜時修賤嗖嗖問:「孫將軍,還賭嗎?」
一個是姜時修提拔的小孩周乾。周乾能打,聽話,他是莽漢,聽不懂兵法,但姜時修怎麼安排他就怎麼做,指哪打哪的好手。
最後一個是兵部的童傑。童傑也是姜時修的舊部。童傑自從西北回來後,便沉默寡歡,戰爭興起時,他在西北參軍,他的大哥二哥在京城,大哥是禁衛軍,死在津門戰場上,二哥是巡防營的將士,死在西南王打進京城的那場戰役中。
顧朔是想選幾個對蘇景同敵意不大的將軍來,但選來選去,沒有。武將對叛國謀逆的厭惡,正如文臣對奸佞權臣的厭惡。蘇家父子,文臣厭惡蘇季徵,武將厭惡蘇景同。蘇季徵尚且死在津門之戰里,有謀反行徑,也死得算所。蘇景同是完全的謀反,且下場——將軍們早知道他「垂簾聽政」了。
想化解將士們對蘇景同的不滿,只有一條路可走,把蘇景同是姜時修的事情公開,再把蘇景同指揮西南軍半月內大敗給顧朔的事說清楚。但蘇景同牴觸自己是姜時修這件事,蘇季徵還在顧憫手中,這兩件事一件都不能公開。
顧朔只能選出對姜時修最忠心的來。這三個都是姜時修的鐵桿擁躉。若能趁這次機會,平了蘇景同最難跨過的障礙,把姜時修的身份揭開,倒是一舉三得的美事。
蘇景同和顧朔同進同出、同食同宿,在軍隊中格外顯眼。
急行軍的一天夜裡,周乾拎著一壇酒坐在營寨外,遍地黃土,塵沙在空中飛揚,鼻子上一摸一鼻子灰,周乾用嘴咬開壇蓋,將壇蓋扔一邊,對準壇口「咕咚咕咚」往喉嚨里倒酒。
「周乾,你小子幹什麼呢?」孫新一巴掌拍周乾肩膀上,「軍營里禁酒,陛下還在呢,你小子想找死啊?」
周乾瞥孫新一眼,把酒罈遞給孫新:「喝嗎?」
孫新盯了他一會兒,盤腿坐他旁邊,「咋了?你也學酸儒看到月亮就難受?」
周乾又灌了自己一口酒,塵沙漫天,有塵土落進壇中,「呸——」周乾把沾了塵土的酒吐出來,用袖子抹了把嘴,「我就是不舒坦。」
「你病了?」孫新上下打量周乾。
「我是替軍師不舒坦!」周乾低吼。
孫新沉默,皇帝還在西北大營時,十分平易近人,和他們打成一片,大家沒大沒小慣了,少有面對皇子面對郡王的距離感,姜時修喜歡皇帝不是秘密,那時滿軍營都想幫他,都想撮合。要說皇帝不喜歡姜時修,也不是那麼回事,總歸同宿同食,又很信重。要說皇帝喜歡……
孫新看向不遠處燈火通明的帝王帳,從帳上的影子來看,蘇景同大概正靠在顧朔身邊嘰嘰咕咕說話。
皇帝對姜時修的喜歡,哪裡比得上這位。
他謀反、他始亂終棄、他貪圖享樂、他奢靡無度、他對著皇帝大呼小叫,但皇帝就是喜歡。
這種事情誰又說得准呢。
「軍師對他怎麼也算掏心掏肺了吧,」周乾滿心怨氣,「要沒軍師,平定西北不知要費多少勁兒,要沒軍師,他說不定就……」周乾及時吞回後半句,但孫新知道他在說什麼,顧朔中毒箭那回,軍醫不在附近,是姜時修把顧朔的毒血吸出來的,若沒姜時修,顧朔怕是難逃中毒。
「就算不指望他們能在一起,好歹也找找軍師吧?」周乾啐了一口,「軍師失蹤這麼久,連他的影子都還沒找到呢。」
孫新張嘴,想勸幾句,但又能勸什麼呢?姜時修沒找到不是事實麼?
周乾不痛快極了,「你知道禁衛軍的暗衛去哪了嗎?」
禁衛軍十二衛之一的暗衛某天突然宣稱有緊急任務,全員消失。
「去哪了?」
「哼,給蘇景同找治病的藥去了。」周乾越想越氣:「但凡找軍師能有這個勁頭,早找到軍師了!」
童傑不知什麼時候走過來,從周乾身後抄走了他的酒罈子,自己咕咚咕咚灌了一大半,把酒罈丟還給周乾,一言不發地坐在周乾旁邊。
周乾瞧他,更是嘆息,童傑在西北大營時還開朗樂天,等回了京城,知道他大哥二哥都死了,家裡就剩他一個,便鬱鬱寡歡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