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
1
我是作家。
七八年前,當我決定辭去快遞公司的工作,打算憑藉一腔熱血闖文壇時,曾在一家名為半生緣的網吧里給自己取了個筆名。叫“異青人”。
所有的悲劇就是從那時起萌芽——我開始嘗試著把存在腦海里的故事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並發表在博客上,從最初的幾頁到後來幾十頁、幾百頁。那段時間我幻想著會有大批讀者喜歡我的文字,我的故事,我甚至窺視到了未來。未來,我會擁有大批粉絲,會走遍所有大城市舉行新書籤售,會去大學的課堂里講演。
我把自己想像成了韓寒,想像成了郭敬明,想像成了蔡駿,然而現實里,我的未來是這樣的:幾年裡我沒靠寫作賺來一分錢,我的故事丟在網絡上,沒有一個人看,沒有一條評論,因為沒有工作,所以沒有固定收入,要靠家裡的救濟才能活下來。我成了外人眼裡的啃老族,鄰居們像看怪物看待我,親戚朋友苦口婆心勸我放棄,勸我出去找份工作,找份能夠養活自己的工作。
很多人看到這裡會覺得這是個勵志的故事,最後因為我的堅持不懈終於在文壇嶄露頭角,終於讓那些瞧不上我的人對我刮目相看,終於出了書,而且賣得不錯。抱歉,我沒能做到這些。
面對種種質疑,我選擇了逃避,選擇把自己囚禁在房間裡,不與外界有任何接觸,整日對著文檔瘋狂碼字。我著了魔,漸漸地我開始無法分辨真實和幻覺,常常把真實的生活和故事裡塑造的某個虛擬人物混淆,性格變得越來越孤僻。家人察覺到了我的異樣,經過多次協商無果後,強制把我送進了西京華慈精神病院接受治療。
我在那裡遇見了馬文文。第一次遇見她,是在醫院組織的座談會上,當時大概有十幾個患者,大家圍成圈坐著,每個人都要說段關於自己的人生經歷。輪到馬文文時,她嬌羞地低著頭,想了良久,才語氣平淡地說:“我做過很多恐怖的事……”
座談會結束,我攔下馬文文,搭訕道:“我是作家。你的經歷很特別。”
自此後她便開始管我叫“作家”了,原本以為在精神病院的生活會很難熬,但卻恰恰相反,因為有馬文文,那段時間我很快樂,我們經常會坐在大廳的沙發上聊天,不過多數都是她在聊,她不厭其煩地講述著自己的經歷,我則成了聽眾,一言不發默默傾聽,其實很多時候我也沒有認真聽,而是被她的容貌深深吸引。
我迷上了這個女孩,她讓我有了戀愛的感覺,可美好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我還沒有機會表達愛意,她便出院了。
她離開後,起初我們還會有書信來往,每個月兩封,信里她訴說著生活的無奈,訴說著對於未來的恐慌。四個月後,我的情況轉好,不需要繼續住院了,於是在醫生的建議下從西京回了家鄉山河鎮。父母把我安排在當地的一家超市里當保安,那之後我就沒在收到過馬文文的來信了。
我幾乎要忘記這個女孩了,然而就在一年後,她又來了封信。那天中午休息時,我接到了華慈精神病院的電話,對方聲稱有封我的信寄到了他們那,已經幫我轉寄了過來。次日信便到了我手裡,整整七頁紙,裡面非常詳細地述了馬文文出院後的生活,我像是在讀一則恐怖小說讀完了信,倒吸口涼氣。
馬文文的最後一封信,結尾寫道: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寫這樣一封信,也不知道我們的相識是真實發生的,還是僅僅是我的幻覺,不過這些都不重要,當你收到這封信時,我已經走了,離開這個世界回到白色的房間裡去。希望在那裡還能夠見到你。
2
收到信的那晚輾轉反側,只要閉上眼睛就會浮現出馬文文的容貌,直熬到天亮,我買了車票坐上開往陵鎮的長途客車。
陵鎮不是個虛構的鎮,它是真實存在的。
經過多方打聽,終於找到了馬文文家,然而卻大門緊鎖,後來通過鄰居才了解到,馬文文幾天前在家中自殺,如今已被送去了谷溪市中心醫院救治。因為沒了去市裡的客車,我在陵鎮住了一晚。
第二天大清早,我來到谷溪市中心醫院,見到了昏迷中的馬文文,當時她的那張臉顴骨凸出雙眼凹陷,瘦得已經變了模樣,跟我認識的馬文文簡直判若兩人。有位頭髮花白,自稱姓周的醫生介紹說:“她被送過來時失血過多,現在雖然脫離了生命危險,但很可能永遠都不會醒來了。不過這件事也不是絕對的,你陪在她身邊多說說話,還是有千分之一的希望能夠把她拉回來。”
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又覺得有必要做些事,想來想去最後在樓下超市里買來本子和原子筆,開始寫我最擅長的小說,一部以馬文文的人生為背景的小說。那段時間我住在離醫院很近的小旅館裡,每天晚上都會寫幾頁,白天時拿去讀給馬文文聽,就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終於見了成效。
經常躺在病床上會導致血液循環不暢通,肌肉也容易萎縮,所以我除了寫稿念稿外,時不時還會替馬文文按摩,偶爾會抱她去按摩椅上。有次她躺在按摩椅上,眼皮跳動了幾下,緊接著眼珠開始轉動,來來回迴轉動,看見這樣的狀況我激動壞了,一把抓住她的手不肯鬆開。我把這種情況講給醫生,醫生說我的努力有了成果,馬文文有很大機會醒來,這讓我更有了動力,開始賣力地寫稿,賣力地讀給她聽。當時我並沒有察覺到,現實正在悄然發生著改變。
我是作家。
七八年前,當我決定辭去快遞公司的工作,打算憑藉一腔熱血闖文壇時,曾在一家名為半生緣的網吧里給自己取了個筆名。叫“異青人”。
所有的悲劇就是從那時起萌芽——我開始嘗試著把存在腦海里的故事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並發表在博客上,從最初的幾頁到後來幾十頁、幾百頁。那段時間我幻想著會有大批讀者喜歡我的文字,我的故事,我甚至窺視到了未來。未來,我會擁有大批粉絲,會走遍所有大城市舉行新書籤售,會去大學的課堂里講演。
我把自己想像成了韓寒,想像成了郭敬明,想像成了蔡駿,然而現實里,我的未來是這樣的:幾年裡我沒靠寫作賺來一分錢,我的故事丟在網絡上,沒有一個人看,沒有一條評論,因為沒有工作,所以沒有固定收入,要靠家裡的救濟才能活下來。我成了外人眼裡的啃老族,鄰居們像看怪物看待我,親戚朋友苦口婆心勸我放棄,勸我出去找份工作,找份能夠養活自己的工作。
很多人看到這裡會覺得這是個勵志的故事,最後因為我的堅持不懈終於在文壇嶄露頭角,終於讓那些瞧不上我的人對我刮目相看,終於出了書,而且賣得不錯。抱歉,我沒能做到這些。
面對種種質疑,我選擇了逃避,選擇把自己囚禁在房間裡,不與外界有任何接觸,整日對著文檔瘋狂碼字。我著了魔,漸漸地我開始無法分辨真實和幻覺,常常把真實的生活和故事裡塑造的某個虛擬人物混淆,性格變得越來越孤僻。家人察覺到了我的異樣,經過多次協商無果後,強制把我送進了西京華慈精神病院接受治療。
我在那裡遇見了馬文文。第一次遇見她,是在醫院組織的座談會上,當時大概有十幾個患者,大家圍成圈坐著,每個人都要說段關於自己的人生經歷。輪到馬文文時,她嬌羞地低著頭,想了良久,才語氣平淡地說:“我做過很多恐怖的事……”
座談會結束,我攔下馬文文,搭訕道:“我是作家。你的經歷很特別。”
自此後她便開始管我叫“作家”了,原本以為在精神病院的生活會很難熬,但卻恰恰相反,因為有馬文文,那段時間我很快樂,我們經常會坐在大廳的沙發上聊天,不過多數都是她在聊,她不厭其煩地講述著自己的經歷,我則成了聽眾,一言不發默默傾聽,其實很多時候我也沒有認真聽,而是被她的容貌深深吸引。
我迷上了這個女孩,她讓我有了戀愛的感覺,可美好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我還沒有機會表達愛意,她便出院了。
她離開後,起初我們還會有書信來往,每個月兩封,信里她訴說著生活的無奈,訴說著對於未來的恐慌。四個月後,我的情況轉好,不需要繼續住院了,於是在醫生的建議下從西京回了家鄉山河鎮。父母把我安排在當地的一家超市里當保安,那之後我就沒在收到過馬文文的來信了。
我幾乎要忘記這個女孩了,然而就在一年後,她又來了封信。那天中午休息時,我接到了華慈精神病院的電話,對方聲稱有封我的信寄到了他們那,已經幫我轉寄了過來。次日信便到了我手裡,整整七頁紙,裡面非常詳細地述了馬文文出院後的生活,我像是在讀一則恐怖小說讀完了信,倒吸口涼氣。
馬文文的最後一封信,結尾寫道: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寫這樣一封信,也不知道我們的相識是真實發生的,還是僅僅是我的幻覺,不過這些都不重要,當你收到這封信時,我已經走了,離開這個世界回到白色的房間裡去。希望在那裡還能夠見到你。
2
收到信的那晚輾轉反側,只要閉上眼睛就會浮現出馬文文的容貌,直熬到天亮,我買了車票坐上開往陵鎮的長途客車。
陵鎮不是個虛構的鎮,它是真實存在的。
經過多方打聽,終於找到了馬文文家,然而卻大門緊鎖,後來通過鄰居才了解到,馬文文幾天前在家中自殺,如今已被送去了谷溪市中心醫院救治。因為沒了去市裡的客車,我在陵鎮住了一晚。
第二天大清早,我來到谷溪市中心醫院,見到了昏迷中的馬文文,當時她的那張臉顴骨凸出雙眼凹陷,瘦得已經變了模樣,跟我認識的馬文文簡直判若兩人。有位頭髮花白,自稱姓周的醫生介紹說:“她被送過來時失血過多,現在雖然脫離了生命危險,但很可能永遠都不會醒來了。不過這件事也不是絕對的,你陪在她身邊多說說話,還是有千分之一的希望能夠把她拉回來。”
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又覺得有必要做些事,想來想去最後在樓下超市里買來本子和原子筆,開始寫我最擅長的小說,一部以馬文文的人生為背景的小說。那段時間我住在離醫院很近的小旅館裡,每天晚上都會寫幾頁,白天時拿去讀給馬文文聽,就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終於見了成效。
經常躺在病床上會導致血液循環不暢通,肌肉也容易萎縮,所以我除了寫稿念稿外,時不時還會替馬文文按摩,偶爾會抱她去按摩椅上。有次她躺在按摩椅上,眼皮跳動了幾下,緊接著眼珠開始轉動,來來回迴轉動,看見這樣的狀況我激動壞了,一把抓住她的手不肯鬆開。我把這種情況講給醫生,醫生說我的努力有了成果,馬文文有很大機會醒來,這讓我更有了動力,開始賣力地寫稿,賣力地讀給她聽。當時我並沒有察覺到,現實正在悄然發生著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