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頁
「一點兒都沒有,」她搖搖頭:「對了,今兒遇到德妃娘娘了,她還誇我身手矯健輕如燕呢。」
「不過,我好餓啊。」
沈持看她氣色紅潤才稍稍放心,噗嗤笑了:「你坐著,我去灶房給你拿些吃的來。」快到飯點兒了,沈家的灶房裡滷好了一大鍋豬肘子肉,是趙蟾桂的媳婦兒李氏做的,他一進去就聞到了勾人的香味:「李嫂子,給我撈一塊兒來。」
史玉皎愛吃肉,過了頭兩個月的孕吐後,他便讓李氏每天鹵些肉放在灶台上,她想吃的時候隨時能端出來。
李氏洗洗手拿起勺子給他盛出一大塊切片裝盤:「相爺,有句話不知當說不當說。」沈持瞧了她一眼:「有什麼話直說就是。」
李氏猶豫再三說道:「這個月家裡見天鹵一大鍋肉給夫人吃……雖說相爺有銀子不怕吃,只是這樣吃下去胎兒大了不好生……」
尤其是頭胎,孩子重了臨盆的時候娘要遭大罪。
她說得沒錯,胎兒不能長得太胖了,要不然生產那一關難過,這一點兒沈持還是知道的,但他總不能讓史玉皎餓著:「……興許她習武的吃下去都耗用掉了,要不……後面少做一些……」
「可是往後面身子重了也要歇著的不能舞刀弄槍了,」李氏說道:「照咱們老家那邊的保養法子,多喝湯才是正經。」
沈持:「……」自家媳婦兒是不喝湯的,只愛吃肉,怎麼辦。他看著滿滿的一盤子肉犯愁起來。
忽然靈機一動,他拿了兩雙筷子回物,乾脆,他陪著她吃算了,一人一半,這樣她吃的不就少了。
……
這是後話,世人聽說沈相爺一生中曾有過兩次發福,據市井之間流傳的說法,一次是史將軍懷胎十月的時候,另一次也是。還說後來皇帝都看不下去了,賜了他一副宮中輕身的秘方,沈持這才瘦下去。
……
這些年,孟度這個大理寺丞不是白當的,因日日直接跟差役們打交道,他籠絡了不少可靠的心腹,當他要用人時,那些人說道:「孟大人放心,這件事交給咱們,保證不會讓他少一根毫毛地押到大理寺。」
孟度取出百兩銀子給他們當盤纏:「那就多謝了。」那些人往日裡受他恩惠頗多,推辭不肯受,他說道:「萬一路上遇到麻煩,有錢能使鬼推磨,拿著吧。」差役們聽他這麼說才收下。
由於大理寺辦事的人有錢打通關節,動作又快又嘴巴嚴,一點兒風聲都沒走漏,五日後的一天夜裡,順順噹噹地把陳世儀帶進了大理寺。
孟度提前蹲守在牢獄之中,等陳世儀一到就開始審問,先把口供拿到了手裡。陳世儀畫押後,他命將這人關押起來,看牢,不准任何人探望。
只等馮遂回京後細細商議了再說。
但周家還是得到了風聲,他們自然是不肯坐以待斃的,周六河更是不安,連夜又去曹家拜訪曹慈。這一次他雖進了曹家的大門卻沒有見到曹右相,那人找個由頭不再見他了。
第234章
周六河在曹慈這裡吃了一個好大的閉門羹, 只得揣著滿肚子怨氣回到家中。
這個時候他還心存幾分僥倖——杭州府常平倉又沒折銀子,沒多大個事兒,退一步就算東窗事發, 沈持他們在朝堂上彈劾他,他只管一推六二五, 咬死這事兒跟他沒關係,是陳世儀和商人幹的, 皇帝又能怎樣,還不是多半會看在周淑妃和雍王的面子上,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含糊過去。
頂多叱責他一頓罷了。
預想了一遍後果, 周六河反而不慌了, 他叫婢女上端來酒菜,悠悠然自斟自酌起來。
然而, 這天夜裡, 楊回從杭州府飛鴿傳書給他,信中說陳世儀可能落到了馮遂手中, 且多半已押往京城, 提醒他若有機會早點下手殺了姓陳的, 讓那件事死無對證,以永絕後患。
「這個蠢貨,」周六河看完信後將手裡的杯子狠狠地砸在地上:「蠢啊……」怎麼就落到馮遂的手裡了呢。
忙叫來幾名心腹家丁,讓他們去盯著大理寺, 看能不能找到機會殺了陳世儀。
他的夫人杜氏聽到動靜, 從裡屋出來:「老爺, 這是怎麼了?」
周六河一臉不耐:「……沒事。」他心道:跟你個婦道人家說了也沒用。
「聽下人說老爺去了曹家,」杜氏彎腰將地上的杯盞拾起來重新放回几上:「莫不是有事求曹相爺?」
周六河「嗯」了聲。
杜氏本想問問何事,但看著他不像是會說的樣子, 轉而小心翼翼地說道:「老爺,如今雍王殿下長大成人了,他說話辦事難道不比曹相爺管用,老爺有事,何不與殿下相商?」
有什麼事是找皇子辦不成的。
婦人之見,周六河心裡嘀咕了句,對她擺擺手:「天不早了,夫人去歇著吧。」
杜氏撇撇嘴退出去了。
周六河又接連砸了幾個杯子才去睡覺。
次日,將曹慈堵在去上朝的路上,氣急敗壞地詰問:「曹相爺這算怎麼一回事?」
曹慈裝作惶恐的模樣:「什麼事讓周大人如此氣憤?」
周六河冷冷哼了聲:「曹相爺明知故問。」
曹慈聽了一點兒都不生氣,反是笑道:「本相歲數大了,記性不好,要是忘了什麼事,還請周大人多多包涵。」
周六河被噎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曹老狐狸垂下眼,心中不屑地道:這周家啊,唯一一個長腦子人的是周淑妃……他不再搭理周六河,慢條斯理地挽了下袖子,踱著四方步上朝去了。
把周六河氣了個半死。
這日下朝時,遇到雍王蕭承彧,他想起杜氏的話,一臉諂媚地迎上去:「殿下。」
雍王淡淡還禮:「周表兄。」
他很少和周家人打交道,甚至都沒見過周六河幾回,只知此人從從通州知府的位子上掉下來之後,回到京城做了個閒官——光祿寺卿,一直悄無聲息的,混吃等死的樣子。
「臣最近聽到一些風聲,」周六河試探他道:「說杭州常平倉有些不太平。」
雍王:「本王也有所耳聞。」他深深地瞧了周六河一眼:「它不太平它的,關咱們什麼事兒。」
周六河訕笑了聲:「那是,那是。」說完,他看看四下無人,又道:「往後不管殿下聽到什麼,要記得周家與殿下是一氣的,殿下要留心別人使壞,衝著周家來的,多半想把殿下拉下水。」
「聽周表兄這麼說,」蕭承彧眼眸微冷:「杭州府生絲暴漲該不會是你的手筆吧?」
「殿下說的哪裡話,」周六河連連擺手:「臣不敢,亦不屑。」說得比唱的都好聽。
雍王冷笑:「最好是這樣。」說完,他拂袖而去。
周六河搖搖頭:唉,此子……怎麼就不跟周家親近呢。
後宮慶春殿。
周淑妃聽說兒子給周六河臉色看了,正要打發人私下裡去問問怎麼回事,一回頭,猛然看見兒子蕭承彧正目不錯珠地盯著她,嚇了一跳:「彧兒你……你怎麼在這兒?」
「你怎麼出來也不穿披風呢?」見他只著一件單薄的春衫,心疼地吩咐宮女:「快拿殿下的披風來。」
蕭承彧擺擺手冷然一聲:「不用了,聽聞西北邊關如這般初春日依舊冷風刺骨,兒子有朝一日去了那裡,只怕沒人給兒子遞披風了吧?」
周家這麼胡作非為下去,他早晚跟大皇子蕭承鈞一樣,也得被他父皇發配到邊關監軍去。
周淑妃聽到「西北邊關」四個字,臉色驟然發白:「胡說什麼,」她說完捂著胸口,劇烈地咳嗽起來:「你……」
蕭承彧賭氣地說道:「兒子不孝,惹阿娘生氣了,請阿娘息怒。」音落,一甩袖子,頭也不回地離開了慶春殿。
周淑妃看見兒子這樣,心知周家惹大禍了,她攏在袖中的手不住地顫抖,半晌才緩過來。
當晚,大宮女周齡著人去周家問話回來,輕聲說道:「娘娘,周大人……」把常平倉的事說了個大概。
周淑妃拿手指戳了戳鬢髮:「這個陳世儀是什麼人?」
這麼大的事,周六河怎麼是怎麼找上他的,這人是什麼來歷。
周齡:「聽說他從前是莊王殿下的謀士。」
「莊王的謀士……」周淑妃在心裡品著這幾個字,過了一會兒說道:「這倒好辦了。」
周齡聽得雲裡霧裡:「娘娘……」
「你再讓人跑一趟告訴六河,」周淑妃跟她咬耳朵:「就說,凡事盡數推給陳世儀,若有人揪著不放,就推給他的老主子——莊王便是。」 這不有現成背鍋的嗎。
周家要做的就是一口咬定跟陳世儀沒有來往,撇清干係。
周齡:「可是娘娘,莊王殿下不是遠在邊關嗎?」
「他在哪兒不要緊,」周淑妃說道:「要緊的是人人都知道陳世儀是莊王府的謀士,家奴。」他從來都是給莊王蕭承鈞辦事。
周齡這才轉過彎兒來:「是,娘娘高明。」<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不過,我好餓啊。」
沈持看她氣色紅潤才稍稍放心,噗嗤笑了:「你坐著,我去灶房給你拿些吃的來。」快到飯點兒了,沈家的灶房裡滷好了一大鍋豬肘子肉,是趙蟾桂的媳婦兒李氏做的,他一進去就聞到了勾人的香味:「李嫂子,給我撈一塊兒來。」
史玉皎愛吃肉,過了頭兩個月的孕吐後,他便讓李氏每天鹵些肉放在灶台上,她想吃的時候隨時能端出來。
李氏洗洗手拿起勺子給他盛出一大塊切片裝盤:「相爺,有句話不知當說不當說。」沈持瞧了她一眼:「有什麼話直說就是。」
李氏猶豫再三說道:「這個月家裡見天鹵一大鍋肉給夫人吃……雖說相爺有銀子不怕吃,只是這樣吃下去胎兒大了不好生……」
尤其是頭胎,孩子重了臨盆的時候娘要遭大罪。
她說得沒錯,胎兒不能長得太胖了,要不然生產那一關難過,這一點兒沈持還是知道的,但他總不能讓史玉皎餓著:「……興許她習武的吃下去都耗用掉了,要不……後面少做一些……」
「可是往後面身子重了也要歇著的不能舞刀弄槍了,」李氏說道:「照咱們老家那邊的保養法子,多喝湯才是正經。」
沈持:「……」自家媳婦兒是不喝湯的,只愛吃肉,怎麼辦。他看著滿滿的一盤子肉犯愁起來。
忽然靈機一動,他拿了兩雙筷子回物,乾脆,他陪著她吃算了,一人一半,這樣她吃的不就少了。
……
這是後話,世人聽說沈相爺一生中曾有過兩次發福,據市井之間流傳的說法,一次是史將軍懷胎十月的時候,另一次也是。還說後來皇帝都看不下去了,賜了他一副宮中輕身的秘方,沈持這才瘦下去。
……
這些年,孟度這個大理寺丞不是白當的,因日日直接跟差役們打交道,他籠絡了不少可靠的心腹,當他要用人時,那些人說道:「孟大人放心,這件事交給咱們,保證不會讓他少一根毫毛地押到大理寺。」
孟度取出百兩銀子給他們當盤纏:「那就多謝了。」那些人往日裡受他恩惠頗多,推辭不肯受,他說道:「萬一路上遇到麻煩,有錢能使鬼推磨,拿著吧。」差役們聽他這麼說才收下。
由於大理寺辦事的人有錢打通關節,動作又快又嘴巴嚴,一點兒風聲都沒走漏,五日後的一天夜裡,順順噹噹地把陳世儀帶進了大理寺。
孟度提前蹲守在牢獄之中,等陳世儀一到就開始審問,先把口供拿到了手裡。陳世儀畫押後,他命將這人關押起來,看牢,不准任何人探望。
只等馮遂回京後細細商議了再說。
但周家還是得到了風聲,他們自然是不肯坐以待斃的,周六河更是不安,連夜又去曹家拜訪曹慈。這一次他雖進了曹家的大門卻沒有見到曹右相,那人找個由頭不再見他了。
第234章
周六河在曹慈這裡吃了一個好大的閉門羹, 只得揣著滿肚子怨氣回到家中。
這個時候他還心存幾分僥倖——杭州府常平倉又沒折銀子,沒多大個事兒,退一步就算東窗事發, 沈持他們在朝堂上彈劾他,他只管一推六二五, 咬死這事兒跟他沒關係,是陳世儀和商人幹的, 皇帝又能怎樣,還不是多半會看在周淑妃和雍王的面子上,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含糊過去。
頂多叱責他一頓罷了。
預想了一遍後果, 周六河反而不慌了, 他叫婢女上端來酒菜,悠悠然自斟自酌起來。
然而, 這天夜裡, 楊回從杭州府飛鴿傳書給他,信中說陳世儀可能落到了馮遂手中, 且多半已押往京城, 提醒他若有機會早點下手殺了姓陳的, 讓那件事死無對證,以永絕後患。
「這個蠢貨,」周六河看完信後將手裡的杯子狠狠地砸在地上:「蠢啊……」怎麼就落到馮遂的手裡了呢。
忙叫來幾名心腹家丁,讓他們去盯著大理寺, 看能不能找到機會殺了陳世儀。
他的夫人杜氏聽到動靜, 從裡屋出來:「老爺, 這是怎麼了?」
周六河一臉不耐:「……沒事。」他心道:跟你個婦道人家說了也沒用。
「聽下人說老爺去了曹家,」杜氏彎腰將地上的杯盞拾起來重新放回几上:「莫不是有事求曹相爺?」
周六河「嗯」了聲。
杜氏本想問問何事,但看著他不像是會說的樣子, 轉而小心翼翼地說道:「老爺,如今雍王殿下長大成人了,他說話辦事難道不比曹相爺管用,老爺有事,何不與殿下相商?」
有什麼事是找皇子辦不成的。
婦人之見,周六河心裡嘀咕了句,對她擺擺手:「天不早了,夫人去歇著吧。」
杜氏撇撇嘴退出去了。
周六河又接連砸了幾個杯子才去睡覺。
次日,將曹慈堵在去上朝的路上,氣急敗壞地詰問:「曹相爺這算怎麼一回事?」
曹慈裝作惶恐的模樣:「什麼事讓周大人如此氣憤?」
周六河冷冷哼了聲:「曹相爺明知故問。」
曹慈聽了一點兒都不生氣,反是笑道:「本相歲數大了,記性不好,要是忘了什麼事,還請周大人多多包涵。」
周六河被噎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曹老狐狸垂下眼,心中不屑地道:這周家啊,唯一一個長腦子人的是周淑妃……他不再搭理周六河,慢條斯理地挽了下袖子,踱著四方步上朝去了。
把周六河氣了個半死。
這日下朝時,遇到雍王蕭承彧,他想起杜氏的話,一臉諂媚地迎上去:「殿下。」
雍王淡淡還禮:「周表兄。」
他很少和周家人打交道,甚至都沒見過周六河幾回,只知此人從從通州知府的位子上掉下來之後,回到京城做了個閒官——光祿寺卿,一直悄無聲息的,混吃等死的樣子。
「臣最近聽到一些風聲,」周六河試探他道:「說杭州常平倉有些不太平。」
雍王:「本王也有所耳聞。」他深深地瞧了周六河一眼:「它不太平它的,關咱們什麼事兒。」
周六河訕笑了聲:「那是,那是。」說完,他看看四下無人,又道:「往後不管殿下聽到什麼,要記得周家與殿下是一氣的,殿下要留心別人使壞,衝著周家來的,多半想把殿下拉下水。」
「聽周表兄這麼說,」蕭承彧眼眸微冷:「杭州府生絲暴漲該不會是你的手筆吧?」
「殿下說的哪裡話,」周六河連連擺手:「臣不敢,亦不屑。」說得比唱的都好聽。
雍王冷笑:「最好是這樣。」說完,他拂袖而去。
周六河搖搖頭:唉,此子……怎麼就不跟周家親近呢。
後宮慶春殿。
周淑妃聽說兒子給周六河臉色看了,正要打發人私下裡去問問怎麼回事,一回頭,猛然看見兒子蕭承彧正目不錯珠地盯著她,嚇了一跳:「彧兒你……你怎麼在這兒?」
「你怎麼出來也不穿披風呢?」見他只著一件單薄的春衫,心疼地吩咐宮女:「快拿殿下的披風來。」
蕭承彧擺擺手冷然一聲:「不用了,聽聞西北邊關如這般初春日依舊冷風刺骨,兒子有朝一日去了那裡,只怕沒人給兒子遞披風了吧?」
周家這麼胡作非為下去,他早晚跟大皇子蕭承鈞一樣,也得被他父皇發配到邊關監軍去。
周淑妃聽到「西北邊關」四個字,臉色驟然發白:「胡說什麼,」她說完捂著胸口,劇烈地咳嗽起來:「你……」
蕭承彧賭氣地說道:「兒子不孝,惹阿娘生氣了,請阿娘息怒。」音落,一甩袖子,頭也不回地離開了慶春殿。
周淑妃看見兒子這樣,心知周家惹大禍了,她攏在袖中的手不住地顫抖,半晌才緩過來。
當晚,大宮女周齡著人去周家問話回來,輕聲說道:「娘娘,周大人……」把常平倉的事說了個大概。
周淑妃拿手指戳了戳鬢髮:「這個陳世儀是什麼人?」
這麼大的事,周六河怎麼是怎麼找上他的,這人是什麼來歷。
周齡:「聽說他從前是莊王殿下的謀士。」
「莊王的謀士……」周淑妃在心裡品著這幾個字,過了一會兒說道:「這倒好辦了。」
周齡聽得雲裡霧裡:「娘娘……」
「你再讓人跑一趟告訴六河,」周淑妃跟她咬耳朵:「就說,凡事盡數推給陳世儀,若有人揪著不放,就推給他的老主子——莊王便是。」 這不有現成背鍋的嗎。
周家要做的就是一口咬定跟陳世儀沒有來往,撇清干係。
周齡:「可是娘娘,莊王殿下不是遠在邊關嗎?」
「他在哪兒不要緊,」周淑妃說道:「要緊的是人人都知道陳世儀是莊王府的謀士,家奴。」他從來都是給莊王蕭承鈞辦事。
周齡這才轉過彎兒來:「是,娘娘高明。」<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