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頁
第230章
從京城到杭州府兩千多里地, 就算八百里加急,跑斷驛站的馬腿,也要花費四五天的時間才能送達, 粗略一算,沈持覺得慢了, 於是他問朱堯:「有什麼更快的法子將文書送到歐陽大人手裡嗎?」
朱堯:「相爺,比八百里加急最快的是水驛, 下官讓戶部的差役從運河送過去,眼下春江水暖, 順利的話, 日夜不停歇, 兩日內可達。」
「就是……花費大一些。」得單抽調一艘漕運船,這一趟估計幾十兩銀子都打不住。
沈持勉強擠出一絲笑意:「這點兒銀子會賺回來的。」他又道:「帶上信鴿, 沿途經過各府常平倉, 但凡囤有生絲的,知會他們即刻高價賣出。」
朱堯一一記下。
待說完這些話, 窗外已是東方拂曉, 市井之中裊裊炊煙升起。
沈持從戶部出來沒有回家, 而是在上早朝之前去了大理寺少卿馮遂家,到了門口,恰好看見馮家的家僕出來,大抵是去早市上採買食蔬, 他遞上名帖:「在下沈持, 想見馮大人, 麻煩送個信兒。」
「沈相爺……」家僕這麼早看見他出現在馮家門口,先是一愕,連忙畢恭畢敬接過名帖:「是。」登時折回去報信兒。
很快, 馮遂迎出來,帶著些許驚訝:「沈相爺?」
「馮大人,你可否即刻趕赴杭州府,」沈持一句廢話都沒有:「去查個案子。」
馮遂一怔:「下官愚鈍,沈相爺可否說清楚些?」
「有人在杭州府使手段給常平倉挖坑,」沈持說道:「妄圖操縱生絲價格讓戶部吃虧,我想請馮大人以抓捕拐子的名義,暗地裡速去查清楚這件事。」
馮遂一下子聽明白了:「那下官這就去收拾收拾啟程南下。」
「此去若是遇到風險,」沈持說道:「不管怎樣都要想辦法脫身,我只求一個留得青山在。」
馮遂鼻子微酸,他點頭道:「是,沈相,下官謹記。」
沈持又悄聲對他說道:「麻煩馮大人跟大理寺卿柳大人那邊打聲招呼,安排好京城裡的事再走。」
「下官明白。」馮遂點點頭:「會和柳大人通好氣。」
說完二人互作一揖,道別告辭。
沈持匆忙回家洗了把臉,又趕去上早朝。走到東華門外,竟碰到董尋的家僕董四來給他告假,說是病了,無法來上早朝。
沈持心中一揪。
隨即而來的朝會衝散了他別的心思,朝堂之上,虛禮之後,大理寺卿柳正頭一個說有本啟奏,皇帝溫和地道:「柳愛卿請說。」
柳正說是大理寺少卿馮遂托他轉呈的,皇帝聽了說道:「不必念了,柳愛卿說說便是。」
柳正說道:「馮愛卿說最近幾名拐子流竄到了杭州府,他今早離京追查去了。」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都愣怔了:「……」
抓幾個拐子要大理寺少卿親自追到杭州府?腦海中的頭一個念頭是——這馮遂越發荒唐張狂我行我素了。
御史大夫管聃冷哼一聲:「一個堂堂的大理寺少卿成日裡忙著抓拐子,辦事沒有一點章法,真叫人笑掉大牙。」
不少人附和道:「是啊是啊,這的確有失體統。」
「諸位莫急,」柳正徐徐從袖中抽中另一本奏摺,說道:「陛下,馮大人參閱了我朝和歷代的律例,擬了一本請求上奏給陛下。」
皇帝面色淡然:「說來聽聽。」
「馮大人在奏摺中說,眼下抓捕歸案的拐子,有用迷藥拐賣兒童的,有團伙開窯子誘逼良家女子的……甚至各地還有官吏牽線、包庇,從略買略賣人口中獲利,他以為,沉疴下猛藥,故而請求修改我朝律例,拐賣婦女兒童者,為首的斬立決,從者割斷兩隻腳筋後發配至邊疆服苦役,另,買賣同罪,人牙子從拐子手裡買被拐賣之人,視同從者……官吏參與其中,革職後以從者罪發配……」
「還有,地方官員若能捉拿拐子或者當地的流棍,朝廷當給予獎勵,納入吏部的考核之中,反之,無視治下拐子猖獗的,在處置當地拐賣案件中瀆職的,凡涉及被賣人口五人罰俸一年,十人罰俸二年……滿五十人者革職……」
原有的《大昭律例》中,只有拐子會被處以極刑,其他從犯、關聯者則一般無罪。等修了律例昭告天下,這不就有章法了。
等他一口氣說完,皇帝唇角微動,目光投向沈持、曹慈、刑部尚書劉渠:「你們看呢?」
右丞相曹慈沒有說話,劉渠看了眼他,有看看沈持,磕巴道:「陛下,這……動不動斬立決,是不是太重了。」
「是啊,陛下,」不少人跟著他的話頭說道:「拐子可惡,只殺拐子即可,大可不必牽連到買家。」
「誰家不買個丫頭、家丁呢……」他們激憤地道。
沈持一直沒說話,等他們「嗡嗡嗡」爭論了大半天,皇帝蕭敏皺了下眉頭:「沈愛卿怎麼不說話?」
沈持忙道:「陛下,臣跟諸位同僚想的一樣,重了,」他認為不用挑斷從犯的腳筋——影響日後遣送到邊關服苦役,拿眼瞧了瞧曹慈:「曹相爺以為呢?」
文武官員:「……」不是,他跟馮遂不一夥的嗎,怎麼忽然唱起反調來了?
曹慈方才聽說馮遂去往杭州府,心頭一跳,有種不好的預感,他此時撫著鬍鬚,心不在焉地說道:「既然沈相連同諸位大人都覺得重了,」他對著龍椅上坐著的皇帝一拱手:「臣也以為,法貴止奸,不易過酷。」他的心思不在律例上面,隨大流敷衍了句。
這話意思是說律例貴在能制止奸邪之事發生,而不在於過分嚴酷,跟群臣保持看法一致。
而皇帝呢,細細斟酌一番,又俯視一眼丹陛之上立著的文武,心中忽然生出些反骨來,他偏要跟臣子作對:「朕看馮愛卿提的好,法峻,民才無奸,劉愛卿、柳愛卿,你二人擬一下呈文,朕過目後便昭告各地,以震懾、制止略買略賣人口。」
劉、柳二人遲疑了片刻後說道:「是,陛下。」
皇帝接著看了禮部侍郎李叔懷,問他:「明日放榜?」他說的是會試後錄取貢士的杏榜。
「是,」李叔懷走上前回道:「明日春光明媚,是個翩翩馬蹄疾的好日子。」
皇帝微點了下頭:「沈愛卿,曹愛卿,你二人讓欽天監擇個吉日,預備下殿試的事。」在本朝,杏榜一放,大抵在半月之內便會殿試。
沈、曹二人一道施禮:「是,陛下。」
接下來要忙為國選才的大事了。說完這一樁事情,百官們又拉拉雜雜地奏了手頭各種繁瑣之事,皇帝的耐心也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告罄,本來都要準備退朝了,這時候御史管聃又跳了出來:「陛下,臣聽說昨夜杭州府加急送到戶部一封文書,今早卻不聽秦尚書、董大人奏明,是何緣故?」
有人悄聲提醒他:「董大人今日告假,病了。」
戶部尚書秦沖和朝沈持瞟去一眼,如實回道:「陛下,杭州府生絲漲價,歐陽大人來問常平倉是否開倉售賣生絲。」
明面上聽來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皇帝說道:「此事你們戶部操辦即可。」原本也不用上奏給他。
說罷命退朝。
散朝後,他與幾名重臣又被宣去上書房議事,這一議便到了晌午時分。等他從皇宮出來,還沒走出多遠,忽聽有人哭著跑向他,來到跟前撲通跪下了:「沈相爺,我家大人要不行了,他等著最後見您一面呢。」
還是董尋的家僕董四。董尋今日拂曉回到家之後吐了幾大口血,大夫來看過後說要準備後事了。
沈持聽聞他的話眼前一黑,竭力穩住氣息:「快走。」這兒離董家不過三五里地的路,他坐在馬車裡,一路上催了無數次馬夫,讓把車趕得快些再快一些。
到了董家,他直奔董尋居住的廂房,進門就喚:「青溪——」步履踉蹌,雙手微抖,這是他一生之中為數不多的幾次失態之一。
廂房內,董尋躺在榻上動了動眼眸:「歸玉兄……」他是名門世家的公子,連皇帝都曾誇他「藍田生玉」,儘管已是氣若遊絲但依舊溫其如玉:「我不行了,有句話想跟你說說……」
沈持哪裡管什麼話不話的,上前握著他的手臂:「大夫呢?」怎麼都這會兒了還不見請大夫來看病。
一旁的董四抽噎著說道:「大夫來過來,說……回天無力,叫……」叫等咽氣。
沈持怒道:「庸醫。」他拿出名帖,打算讓人去宮裡頭請御醫來瞧瞧。
「我家大人說御醫治不好他的病……」要是御醫有法子,董家找給他請了。
董尋打小身體不好,是以董家一直不讓他博取功名入仕,誰知後來拗不過他,當上戶部右侍郎後勞神費力,身體每況愈下,終於熬盡了生機,大羅神仙來了也束手無策。
沈持的腦子一片空白,他茫然不知所措:「……」
下一瞬,董尋吃力地抬起手臂:「歸玉兄,你……你以後當心,」沈持俯身貼近他,才聽見他幾乎是用盡了所有力氣說道:「曹……慈。」<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從京城到杭州府兩千多里地, 就算八百里加急,跑斷驛站的馬腿,也要花費四五天的時間才能送達, 粗略一算,沈持覺得慢了, 於是他問朱堯:「有什麼更快的法子將文書送到歐陽大人手裡嗎?」
朱堯:「相爺,比八百里加急最快的是水驛, 下官讓戶部的差役從運河送過去,眼下春江水暖, 順利的話, 日夜不停歇, 兩日內可達。」
「就是……花費大一些。」得單抽調一艘漕運船,這一趟估計幾十兩銀子都打不住。
沈持勉強擠出一絲笑意:「這點兒銀子會賺回來的。」他又道:「帶上信鴿, 沿途經過各府常平倉, 但凡囤有生絲的,知會他們即刻高價賣出。」
朱堯一一記下。
待說完這些話, 窗外已是東方拂曉, 市井之中裊裊炊煙升起。
沈持從戶部出來沒有回家, 而是在上早朝之前去了大理寺少卿馮遂家,到了門口,恰好看見馮家的家僕出來,大抵是去早市上採買食蔬, 他遞上名帖:「在下沈持, 想見馮大人, 麻煩送個信兒。」
「沈相爺……」家僕這麼早看見他出現在馮家門口,先是一愕,連忙畢恭畢敬接過名帖:「是。」登時折回去報信兒。
很快, 馮遂迎出來,帶著些許驚訝:「沈相爺?」
「馮大人,你可否即刻趕赴杭州府,」沈持一句廢話都沒有:「去查個案子。」
馮遂一怔:「下官愚鈍,沈相爺可否說清楚些?」
「有人在杭州府使手段給常平倉挖坑,」沈持說道:「妄圖操縱生絲價格讓戶部吃虧,我想請馮大人以抓捕拐子的名義,暗地裡速去查清楚這件事。」
馮遂一下子聽明白了:「那下官這就去收拾收拾啟程南下。」
「此去若是遇到風險,」沈持說道:「不管怎樣都要想辦法脫身,我只求一個留得青山在。」
馮遂鼻子微酸,他點頭道:「是,沈相,下官謹記。」
沈持又悄聲對他說道:「麻煩馮大人跟大理寺卿柳大人那邊打聲招呼,安排好京城裡的事再走。」
「下官明白。」馮遂點點頭:「會和柳大人通好氣。」
說完二人互作一揖,道別告辭。
沈持匆忙回家洗了把臉,又趕去上早朝。走到東華門外,竟碰到董尋的家僕董四來給他告假,說是病了,無法來上早朝。
沈持心中一揪。
隨即而來的朝會衝散了他別的心思,朝堂之上,虛禮之後,大理寺卿柳正頭一個說有本啟奏,皇帝溫和地道:「柳愛卿請說。」
柳正說是大理寺少卿馮遂托他轉呈的,皇帝聽了說道:「不必念了,柳愛卿說說便是。」
柳正說道:「馮愛卿說最近幾名拐子流竄到了杭州府,他今早離京追查去了。」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都愣怔了:「……」
抓幾個拐子要大理寺少卿親自追到杭州府?腦海中的頭一個念頭是——這馮遂越發荒唐張狂我行我素了。
御史大夫管聃冷哼一聲:「一個堂堂的大理寺少卿成日裡忙著抓拐子,辦事沒有一點章法,真叫人笑掉大牙。」
不少人附和道:「是啊是啊,這的確有失體統。」
「諸位莫急,」柳正徐徐從袖中抽中另一本奏摺,說道:「陛下,馮大人參閱了我朝和歷代的律例,擬了一本請求上奏給陛下。」
皇帝面色淡然:「說來聽聽。」
「馮大人在奏摺中說,眼下抓捕歸案的拐子,有用迷藥拐賣兒童的,有團伙開窯子誘逼良家女子的……甚至各地還有官吏牽線、包庇,從略買略賣人口中獲利,他以為,沉疴下猛藥,故而請求修改我朝律例,拐賣婦女兒童者,為首的斬立決,從者割斷兩隻腳筋後發配至邊疆服苦役,另,買賣同罪,人牙子從拐子手裡買被拐賣之人,視同從者……官吏參與其中,革職後以從者罪發配……」
「還有,地方官員若能捉拿拐子或者當地的流棍,朝廷當給予獎勵,納入吏部的考核之中,反之,無視治下拐子猖獗的,在處置當地拐賣案件中瀆職的,凡涉及被賣人口五人罰俸一年,十人罰俸二年……滿五十人者革職……」
原有的《大昭律例》中,只有拐子會被處以極刑,其他從犯、關聯者則一般無罪。等修了律例昭告天下,這不就有章法了。
等他一口氣說完,皇帝唇角微動,目光投向沈持、曹慈、刑部尚書劉渠:「你們看呢?」
右丞相曹慈沒有說話,劉渠看了眼他,有看看沈持,磕巴道:「陛下,這……動不動斬立決,是不是太重了。」
「是啊,陛下,」不少人跟著他的話頭說道:「拐子可惡,只殺拐子即可,大可不必牽連到買家。」
「誰家不買個丫頭、家丁呢……」他們激憤地道。
沈持一直沒說話,等他們「嗡嗡嗡」爭論了大半天,皇帝蕭敏皺了下眉頭:「沈愛卿怎麼不說話?」
沈持忙道:「陛下,臣跟諸位同僚想的一樣,重了,」他認為不用挑斷從犯的腳筋——影響日後遣送到邊關服苦役,拿眼瞧了瞧曹慈:「曹相爺以為呢?」
文武官員:「……」不是,他跟馮遂不一夥的嗎,怎麼忽然唱起反調來了?
曹慈方才聽說馮遂去往杭州府,心頭一跳,有種不好的預感,他此時撫著鬍鬚,心不在焉地說道:「既然沈相連同諸位大人都覺得重了,」他對著龍椅上坐著的皇帝一拱手:「臣也以為,法貴止奸,不易過酷。」他的心思不在律例上面,隨大流敷衍了句。
這話意思是說律例貴在能制止奸邪之事發生,而不在於過分嚴酷,跟群臣保持看法一致。
而皇帝呢,細細斟酌一番,又俯視一眼丹陛之上立著的文武,心中忽然生出些反骨來,他偏要跟臣子作對:「朕看馮愛卿提的好,法峻,民才無奸,劉愛卿、柳愛卿,你二人擬一下呈文,朕過目後便昭告各地,以震懾、制止略買略賣人口。」
劉、柳二人遲疑了片刻後說道:「是,陛下。」
皇帝接著看了禮部侍郎李叔懷,問他:「明日放榜?」他說的是會試後錄取貢士的杏榜。
「是,」李叔懷走上前回道:「明日春光明媚,是個翩翩馬蹄疾的好日子。」
皇帝微點了下頭:「沈愛卿,曹愛卿,你二人讓欽天監擇個吉日,預備下殿試的事。」在本朝,杏榜一放,大抵在半月之內便會殿試。
沈、曹二人一道施禮:「是,陛下。」
接下來要忙為國選才的大事了。說完這一樁事情,百官們又拉拉雜雜地奏了手頭各種繁瑣之事,皇帝的耐心也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告罄,本來都要準備退朝了,這時候御史管聃又跳了出來:「陛下,臣聽說昨夜杭州府加急送到戶部一封文書,今早卻不聽秦尚書、董大人奏明,是何緣故?」
有人悄聲提醒他:「董大人今日告假,病了。」
戶部尚書秦沖和朝沈持瞟去一眼,如實回道:「陛下,杭州府生絲漲價,歐陽大人來問常平倉是否開倉售賣生絲。」
明面上聽來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皇帝說道:「此事你們戶部操辦即可。」原本也不用上奏給他。
說罷命退朝。
散朝後,他與幾名重臣又被宣去上書房議事,這一議便到了晌午時分。等他從皇宮出來,還沒走出多遠,忽聽有人哭著跑向他,來到跟前撲通跪下了:「沈相爺,我家大人要不行了,他等著最後見您一面呢。」
還是董尋的家僕董四。董尋今日拂曉回到家之後吐了幾大口血,大夫來看過後說要準備後事了。
沈持聽聞他的話眼前一黑,竭力穩住氣息:「快走。」這兒離董家不過三五里地的路,他坐在馬車裡,一路上催了無數次馬夫,讓把車趕得快些再快一些。
到了董家,他直奔董尋居住的廂房,進門就喚:「青溪——」步履踉蹌,雙手微抖,這是他一生之中為數不多的幾次失態之一。
廂房內,董尋躺在榻上動了動眼眸:「歸玉兄……」他是名門世家的公子,連皇帝都曾誇他「藍田生玉」,儘管已是氣若遊絲但依舊溫其如玉:「我不行了,有句話想跟你說說……」
沈持哪裡管什麼話不話的,上前握著他的手臂:「大夫呢?」怎麼都這會兒了還不見請大夫來看病。
一旁的董四抽噎著說道:「大夫來過來,說……回天無力,叫……」叫等咽氣。
沈持怒道:「庸醫。」他拿出名帖,打算讓人去宮裡頭請御醫來瞧瞧。
「我家大人說御醫治不好他的病……」要是御醫有法子,董家找給他請了。
董尋打小身體不好,是以董家一直不讓他博取功名入仕,誰知後來拗不過他,當上戶部右侍郎後勞神費力,身體每況愈下,終於熬盡了生機,大羅神仙來了也束手無策。
沈持的腦子一片空白,他茫然不知所措:「……」
下一瞬,董尋吃力地抬起手臂:「歸玉兄,你……你以後當心,」沈持俯身貼近他,才聽見他幾乎是用盡了所有力氣說道:「曹……慈。」<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