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頁
「他」指的是沈持。都是人精,他在京城冷眼瞧著,這周家若是想要扶持雍王當上太子將來繼承大統,只怕繞不過一個人去,要麼拉攏過來為自己所用,要麼把他從雲端打壓下來省得礙事……看來周家選了後者。
「不過,可否容在下想想,三天後給周大人答覆,怎樣?」
他先前雖然沒和周家打過交道,但也知道周六河這人品行並不是很好。還有,聽說如今在後宮,鄭德妃最得帝心,周淑妃已盛寵不再,而這兩位都有皇子,周家在爭儲上的勝算只有五分。
是以他內心有點猶豫。
周六河起初沒開口,只是緩緩從袖中掏出一封舉薦信,放在陳世儀面前拿手指摁著:「松江知府顧大人手底下恰好缺個先生這樣的賢才,不知先生有無興趣啊?」
松江府。
那可是江南富庶之地啊。
陳世儀既猶豫又害怕錯失這次機會以致於蹉跎一生再無成事的機會,想了一想,起身作揖道:「多謝周大人提攜。」
得了他這句話後,周六河才進一步問起來:「周先生留意過常平倉嗎?」
「自從去年沈相爺提出之後,」陳世儀說道:「戶部在各地重啟了前朝的常平倉,在下一直關注著。」
周六河問他:「你怎麼看?」
「對朝廷和百姓來說,」陳世儀說道:「是件好事,但對於戶部來說,卻甚是操心啊。」管理常平倉是件極難之事。
周六河聽他一開口就有些東西:「怎麼說?還請先生教我。」
陳世儀:「在下聽聞戶部去年在江南,湖廣等地,大手筆買進糧食,生絲等,誰知道今年看起來是個風調雨順的年份,災荒不再,那些東西要是賣不出去,就要砸手裡了啊。」
糧倉儲存糧食、生絲的成本很高,要治鼠患要防潮濕發霉,還要杜絕偷盜……,若不儘快出手,要虧大了。
常平倉好比是戶部的一樁生意,要想不賠銀子,全靠嘔心瀝血地經營。
周六河心中暗想:這和曹相說的一樣,看來,從常平倉下手是個好法子。
他臉上的表情轉為欣賞:「先生聰敏,我就打開天窗說亮話了,有幾成把握讓他栽倒在這上面?」
陳世儀:「在下人微言輕,要是下手快,有五成把握。」
周六河:「……」僅有五成把握,登時有點不悅。
「餘下的五成,」陳世儀瞧了一眼他的臉色說道:「在下以為,著落在周大人身上,眼下正是個好時機。」
周六河聽他還有後招,又提起勁兒來了:「先生說來聽聽?」
「這陣子,要在江浙散播風聲,就說生絲、糧食要大漲,最好再讓一些商行去搶購,」陳世儀悄聲說道:「麻痹戶部,要讓他們以為手裡的東西還能多囤一囤。」
這樣,他才好操作。
周六河:「這件事,我能做到。」找幾個商行,花些錢的事。
陳世儀:「那在下這就收拾東西即刻前往江浙。」
周六河又從懷中拿出兩百兩銀票:「一點兒路資,還請陳先生笑納。」
陳世儀在莊王之後生活拮据,驟然見到這麼多銀票,心氣兒一下子上來了:「在下必定把這件事情給辦好了。」
不然他都不好意思再活著。
……
二月下旬的天氣,京城滿街的楊柳綠絲煙。
沈持與曹慈一道主持完會試後,接下來是任務更重的閱卷,雖然不需要他一個字一個字去看,但也是日夜懸著心,生怕出半分差錯,神經繃得緊緊的。
京城各部、京兆府等衙門倒也知趣,很是風平浪靜。
官吏們也個個按部就班,勤勉的依舊勤勉,摸魚的依舊墨魚……大理寺少卿馮遂還在進行他的打拐之大業,一層層摸上去,竟抓了好幾個參與略賣人口的六部官吏,連京兆府的一個曹參也未能倖免。
跟拔蘿蔔似的,越拔帶出的泥越多。
眼看著就要觸及周家了。
而身為當事人之一的夏靈看在眼裡,知道馮遂這個人可靠,終於下定決心又進了一趟大理寺,對他和盤托出:「馮大人,老鴇經常給一個人家中送銀子,妾身偶然一次聽她說漏了嘴,『周大人』……」
「那個人的聲音妾身記得,是光祿寺卿周大人。」
從通州知府調任光祿寺卿的周六河。
馮遂進京的時日短,並不記得周六河是什麼人:「我記下了,女郎回吧。」
送走夏靈,他問大理寺丞孟度:「光祿寺卿周大人,是何等人物?」
孟度說道:「原通州知府,周淑妃的娘家侄子。」
馮遂瞭然:「原來是他。」周家的事他是聽說過的,京城最強親家,跟各大世家都有娶嫁來往。
皇帝的老丈人周家竟牽扯進略買略賣人口之中,他倒吸一口涼氣,心中震驚得無以言表。
「馮大人怎麼忽然問起他來了?」孟度有些好奇地問。
馮遂將眉頭皺得緊巴巴的,搖搖頭,沒接話走過去了。
孟度:「……」
而後,馮遂磨刀霍霍,準備查出證據彈劾周家。
聽聞風聲,沈持、董尋二人也大吃一驚。
董尋:「火候到了吧,咱們要不要扔把柴禾?」拱拱火造造勢。
沈持笑道:「我正想找你說這件事呢。」
董尋:「你說這馮大人接下來是打草驚蛇還是敲山震虎?」
「讓我選?」沈持的手指在几面上叩了數下:「我覺得都行,眼下我擔心的是——」
「周家不會坐以待斃,會做困獸猶鬥,不好對付,青溪兄,咱們得打起精神,不能給他們鑽任何空子的機會。」
董尋:「周家廣交京城貴族,他們要是聯起手來對付你我兩個沒有根基的,不能說易如反掌吧,卻也能讓你我疲於奔命……」會十分被動。
沈持:「我怕的就是這個。」畢竟,目前成年的皇子裡頭,呼聲最高的是雍王,誰不想博一個從龍之功呢。
董尋:「我們董家一門清貴,只有我在朝為官,我麼如歸玉兄所見,孤家寡人一位,並不怕他們揪小辮子。」
「倒是你……」
關聯著史家、舒家、沐家呢。
沈持:「周家很謹慎,不會用明顯的手段,這也是最讓人頭疼的。」怕的就是他們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玩陰的。
「你我手裡的常平倉正在摸索,實物在各地的府衙手裡,最易被操縱,我有些擔憂。」
董尋:「你和我想到一塊兒去了,我昨日才理了常平倉的報表,戶部累計投進去高達三百多萬兩銀子,要是今年不能賣出去,只怕要虧空許多。」
沈持:「各地常平倉只管各地盤上的買賣不是個事兒,」他翻了幾頁報表,說道:「要和商人一樣,譬如江南常平倉囤的生絲,打聽到蜀中有高價,也可以賣給蜀中的常平倉,不要局限在一個地方。」
要互通有無。
董尋一琢磨,拍案道:「這個法子好,這樣讓挨得近的常平倉流動起來,囤積的糧食、布匹、生絲等才不至於砸在手裡無法換成銀子。」
這對他們來說風險才小。
沈持:「那就請青溪儘早發文,讓各地的常平倉盯著點兒市場價格,不要錯失賣出的良機。」
董尋記下來,打算今日散值後在戶部停留一會兒,寫好公文,明日即發放到各地。
第228章
和董尋碰頭了常平倉的事情, 沈持沉思片刻,回家換身衣裳,去找他妹子沈月, 確切地說是要找妹夫舒蘭慶。
到了舒家,沈月聽說後從後院小跑著出來迎他, 她一身水綠襦裙,外罩淺桃色褙子, 面色紅潤眸子晶亮:「得……你來……了?」
沈持點頭的工夫,舒蘭慶也迎出來, 他才考完會試不久, 大約是在號舍被摧殘了幾日的緣故, 有些憔悴,聲音發啞地道:「沈相爺。」
「一家人不要這麼見外, 」沈持說道:「叫我『阿池』就好了, 走,去書房, 我同你說幾句話。」舒蘭慶比他大一歲, 總不能讓人家跟著沈月叫他哥吧。
沈月過來拉著他的袖子:「得, 你……不是來……找我……的啊。」
沈持拍拍她的手臂笑道:「我來找蘭慶說個事兒。」
沈月撅著嘴,不樂意地道:「我去……沏……茶。」
舒蘭慶笑了笑搖頭道:「阿月你玩兒去吧,有我呢,一定好好招待『阿池』。」
沈月瞪了他倆人一眼走開了。
舒蘭慶把沈持請到書房:「阿池, 有什麼事你就直接說, 不要見外。」
沈持:「……」本來也沒打算見外。
「是這樣的, 我想請你幫我個忙,得空請你幫我理一理周家和京城世家的姻親……」
舒家世代居於京城,家中存留著每次紅白喜事人情走動的記錄, 不會有疏漏。
舒蘭慶沒有多問:「這個容易,我讓管家給查查,抄下來。」
沈持點點頭:「嗯,多謝。」<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不過,可否容在下想想,三天後給周大人答覆,怎樣?」
他先前雖然沒和周家打過交道,但也知道周六河這人品行並不是很好。還有,聽說如今在後宮,鄭德妃最得帝心,周淑妃已盛寵不再,而這兩位都有皇子,周家在爭儲上的勝算只有五分。
是以他內心有點猶豫。
周六河起初沒開口,只是緩緩從袖中掏出一封舉薦信,放在陳世儀面前拿手指摁著:「松江知府顧大人手底下恰好缺個先生這樣的賢才,不知先生有無興趣啊?」
松江府。
那可是江南富庶之地啊。
陳世儀既猶豫又害怕錯失這次機會以致於蹉跎一生再無成事的機會,想了一想,起身作揖道:「多謝周大人提攜。」
得了他這句話後,周六河才進一步問起來:「周先生留意過常平倉嗎?」
「自從去年沈相爺提出之後,」陳世儀說道:「戶部在各地重啟了前朝的常平倉,在下一直關注著。」
周六河問他:「你怎麼看?」
「對朝廷和百姓來說,」陳世儀說道:「是件好事,但對於戶部來說,卻甚是操心啊。」管理常平倉是件極難之事。
周六河聽他一開口就有些東西:「怎麼說?還請先生教我。」
陳世儀:「在下聽聞戶部去年在江南,湖廣等地,大手筆買進糧食,生絲等,誰知道今年看起來是個風調雨順的年份,災荒不再,那些東西要是賣不出去,就要砸手裡了啊。」
糧倉儲存糧食、生絲的成本很高,要治鼠患要防潮濕發霉,還要杜絕偷盜……,若不儘快出手,要虧大了。
常平倉好比是戶部的一樁生意,要想不賠銀子,全靠嘔心瀝血地經營。
周六河心中暗想:這和曹相說的一樣,看來,從常平倉下手是個好法子。
他臉上的表情轉為欣賞:「先生聰敏,我就打開天窗說亮話了,有幾成把握讓他栽倒在這上面?」
陳世儀:「在下人微言輕,要是下手快,有五成把握。」
周六河:「……」僅有五成把握,登時有點不悅。
「餘下的五成,」陳世儀瞧了一眼他的臉色說道:「在下以為,著落在周大人身上,眼下正是個好時機。」
周六河聽他還有後招,又提起勁兒來了:「先生說來聽聽?」
「這陣子,要在江浙散播風聲,就說生絲、糧食要大漲,最好再讓一些商行去搶購,」陳世儀悄聲說道:「麻痹戶部,要讓他們以為手裡的東西還能多囤一囤。」
這樣,他才好操作。
周六河:「這件事,我能做到。」找幾個商行,花些錢的事。
陳世儀:「那在下這就收拾東西即刻前往江浙。」
周六河又從懷中拿出兩百兩銀票:「一點兒路資,還請陳先生笑納。」
陳世儀在莊王之後生活拮据,驟然見到這麼多銀票,心氣兒一下子上來了:「在下必定把這件事情給辦好了。」
不然他都不好意思再活著。
……
二月下旬的天氣,京城滿街的楊柳綠絲煙。
沈持與曹慈一道主持完會試後,接下來是任務更重的閱卷,雖然不需要他一個字一個字去看,但也是日夜懸著心,生怕出半分差錯,神經繃得緊緊的。
京城各部、京兆府等衙門倒也知趣,很是風平浪靜。
官吏們也個個按部就班,勤勉的依舊勤勉,摸魚的依舊墨魚……大理寺少卿馮遂還在進行他的打拐之大業,一層層摸上去,竟抓了好幾個參與略賣人口的六部官吏,連京兆府的一個曹參也未能倖免。
跟拔蘿蔔似的,越拔帶出的泥越多。
眼看著就要觸及周家了。
而身為當事人之一的夏靈看在眼裡,知道馮遂這個人可靠,終於下定決心又進了一趟大理寺,對他和盤托出:「馮大人,老鴇經常給一個人家中送銀子,妾身偶然一次聽她說漏了嘴,『周大人』……」
「那個人的聲音妾身記得,是光祿寺卿周大人。」
從通州知府調任光祿寺卿的周六河。
馮遂進京的時日短,並不記得周六河是什麼人:「我記下了,女郎回吧。」
送走夏靈,他問大理寺丞孟度:「光祿寺卿周大人,是何等人物?」
孟度說道:「原通州知府,周淑妃的娘家侄子。」
馮遂瞭然:「原來是他。」周家的事他是聽說過的,京城最強親家,跟各大世家都有娶嫁來往。
皇帝的老丈人周家竟牽扯進略買略賣人口之中,他倒吸一口涼氣,心中震驚得無以言表。
「馮大人怎麼忽然問起他來了?」孟度有些好奇地問。
馮遂將眉頭皺得緊巴巴的,搖搖頭,沒接話走過去了。
孟度:「……」
而後,馮遂磨刀霍霍,準備查出證據彈劾周家。
聽聞風聲,沈持、董尋二人也大吃一驚。
董尋:「火候到了吧,咱們要不要扔把柴禾?」拱拱火造造勢。
沈持笑道:「我正想找你說這件事呢。」
董尋:「你說這馮大人接下來是打草驚蛇還是敲山震虎?」
「讓我選?」沈持的手指在几面上叩了數下:「我覺得都行,眼下我擔心的是——」
「周家不會坐以待斃,會做困獸猶鬥,不好對付,青溪兄,咱們得打起精神,不能給他們鑽任何空子的機會。」
董尋:「周家廣交京城貴族,他們要是聯起手來對付你我兩個沒有根基的,不能說易如反掌吧,卻也能讓你我疲於奔命……」會十分被動。
沈持:「我怕的就是這個。」畢竟,目前成年的皇子裡頭,呼聲最高的是雍王,誰不想博一個從龍之功呢。
董尋:「我們董家一門清貴,只有我在朝為官,我麼如歸玉兄所見,孤家寡人一位,並不怕他們揪小辮子。」
「倒是你……」
關聯著史家、舒家、沐家呢。
沈持:「周家很謹慎,不會用明顯的手段,這也是最讓人頭疼的。」怕的就是他們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玩陰的。
「你我手裡的常平倉正在摸索,實物在各地的府衙手裡,最易被操縱,我有些擔憂。」
董尋:「你和我想到一塊兒去了,我昨日才理了常平倉的報表,戶部累計投進去高達三百多萬兩銀子,要是今年不能賣出去,只怕要虧空許多。」
沈持:「各地常平倉只管各地盤上的買賣不是個事兒,」他翻了幾頁報表,說道:「要和商人一樣,譬如江南常平倉囤的生絲,打聽到蜀中有高價,也可以賣給蜀中的常平倉,不要局限在一個地方。」
要互通有無。
董尋一琢磨,拍案道:「這個法子好,這樣讓挨得近的常平倉流動起來,囤積的糧食、布匹、生絲等才不至於砸在手裡無法換成銀子。」
這對他們來說風險才小。
沈持:「那就請青溪儘早發文,讓各地的常平倉盯著點兒市場價格,不要錯失賣出的良機。」
董尋記下來,打算今日散值後在戶部停留一會兒,寫好公文,明日即發放到各地。
第228章
和董尋碰頭了常平倉的事情, 沈持沉思片刻,回家換身衣裳,去找他妹子沈月, 確切地說是要找妹夫舒蘭慶。
到了舒家,沈月聽說後從後院小跑著出來迎他, 她一身水綠襦裙,外罩淺桃色褙子, 面色紅潤眸子晶亮:「得……你來……了?」
沈持點頭的工夫,舒蘭慶也迎出來, 他才考完會試不久, 大約是在號舍被摧殘了幾日的緣故, 有些憔悴,聲音發啞地道:「沈相爺。」
「一家人不要這麼見外, 」沈持說道:「叫我『阿池』就好了, 走,去書房, 我同你說幾句話。」舒蘭慶比他大一歲, 總不能讓人家跟著沈月叫他哥吧。
沈月過來拉著他的袖子:「得, 你……不是來……找我……的啊。」
沈持拍拍她的手臂笑道:「我來找蘭慶說個事兒。」
沈月撅著嘴,不樂意地道:「我去……沏……茶。」
舒蘭慶笑了笑搖頭道:「阿月你玩兒去吧,有我呢,一定好好招待『阿池』。」
沈月瞪了他倆人一眼走開了。
舒蘭慶把沈持請到書房:「阿池, 有什麼事你就直接說, 不要見外。」
沈持:「……」本來也沒打算見外。
「是這樣的, 我想請你幫我個忙,得空請你幫我理一理周家和京城世家的姻親……」
舒家世代居於京城,家中存留著每次紅白喜事人情走動的記錄, 不會有疏漏。
舒蘭慶沒有多問:「這個容易,我讓管家給查查,抄下來。」
沈持點點頭:「嗯,多謝。」<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