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丁吉忙遣兩名太監去了。

  一炷香不到的工夫,將懷素的真跡取來了。

  就在朝堂上展開一看,皇帝傻眼了:這……竟與宮中珍藏的一模一樣。他命人去將另一幅拿來,攤開之後,兩幅字的字跡一模一樣,群臣之中擅書法的不少,但都分不出那份是真哪份是假……

  皇帝笑道:「速召馮遂進京出任大理寺少卿。」又說:「把這兩幅字收起來,等他來了,朕讓他分辨分辨。」

  御史大夫管聃又進言:「陛下,這……是不是過於兒戲了?」

  皇帝看都沒看他一眼,直接對吏部尚書穆一勉說道:「擬旨吧。」馮遂的事就這麼定了。

  沈持:「……」該說不說,這有點戲劇了啊。

  ……

  十來天之後,馮遂攜帶家眷抵京到大理寺上任。

  安頓好之後,他來拜見沈持。起初收到吏部的調令,得知讓他出任大理寺少卿,馮遂一開始的反應是呆若木雞,接下來欣喜若狂,此刻他佇立在沈家門外,凝望著胡同里來往的行人,神情不免微微緊繃。

  得知他來,沈持親自迎出來。

  馮遂今年四十六歲,面相看上去有些蒼老,只有眼神銳利如鷹,殘存幾分當年榜眼的風采,他見了沈持說道:「下官馮遂,拜見沈相爺。」他先是驚訝沈持的年少,又見他軒然霞舉,心中暗想:那些事情,開礦,征服大理段氏,招安李虎……竟是他辦的。

  更叫人臣服了。

  沈持請他到家中的書房敘話,賓主落座後他笑著說道:「你先前托程己來走本相的門路,就不怕那些東西打水漂嗎?」

  馮遂挺直身板,音調略帶悲涼:「已是下官的全部家當了,下官想賭一賭。」

  當年曹汝平為左相的時候他不敢,他是看中了沈持這個人,才敢賭的。

  「昆明府同知唐注就是相爺拔擢上來的……」

  沈持:「多謝你看得起我。」

  「不過,」他繼續說道:「你既知本相是如何晉升上來的,當知道,走本想的門路,要的不是金也不是銀子,要的是政績,要辦事。」

  馮遂:「下官知曉,沈相爺需要一個會辦事的人。」

  沈持:「那本相問你,這次召你進京升官,所為何事?」

  「下官來京城打聽了一番,」馮遂說道:「是略買略賣人的事。」

  沈持微驚:「馮大人是如何得知的?」

  馮遂:「聽聞大年初二,西南的左氏土司到鴻臚寺卿李大人府上想要贖個婢女出來,李家不放人,好一通鬧騰呢。」

  沈持點頭:「嗯,有這麼回事。」

  擅於收集信息,是能辦成事的前提。

  沈持又問:「會寧縣,是否也有拐子猖獗的問題?」

  馮遂:「在下官的地界,沒有拐子。」拐子都不去。

  沈持驚訝:「為何?」

  京兆府這麼多衙役日夜巡邏,上官家還丟過女兒呢。

  馮遂說道:「笨法子,會寧縣二十多年來半年查一次戶籍,所有人口必須報官府知曉,誰家人口走失,誰家添了奴僕,都要在官府記錄在冊。」

  「且下官在會寧縣時施行嚴刑峻法,一旦拐子在下官的地盤上抓獲就是個死。」

  這樣一來,拐子不敢在他的地盤上拐人,大戶人家也不敢隨意買賣人口,是以縣中十分清淨。

  沈持:果真是治理的一把好手。

  「吏部對馮大人的考核中,」沈持又問:「年年都是優,卻為何不升遷?」難道吏部官員都眼瞎看不見嗎。

  馮遂說道:「只因無人願意去當地做這個縣令。」

  沈持:怪不得。

  就這樣,他像是被人遺忘了一般,在會寧縣當了二十多年的縣令。

  沈持唏噓道:「我朝的七品縣令俸祿微薄,馮大人手中卻積攢有不少拿得出手的收藏,這個怎麼說?」

  且還有懷素的真跡,少說也值個上千兩銀子。

  馮遂答道:「筆耕硯田,臨池不輟。①下官靠賣字賣畫給人寫碑文,攢下了一點兒家業,讓沈相爺見笑了。」

  「這是本事,本相十分佩服,」沈持說道:「何來見笑,馮大人過謙了。」

  馮遂:「沈相爺,方才下官來的時候,宮中的太監宣下官明日旁晚進宮面聖,卻不知是何事啊?」

  他忐忑得不行。

  沈持邊沉思邊道:「一來嘛,陛下想要見見馮大人,二來,宮中珍藏一幅懷素的真跡《自敘帖》,馮大人手上也有一幅,群臣分辨不出真偽,陛下想請馮大人去辨別辨別哪張是真,哪張又是臨摹之作。」

  「沈相,」馮遂的眼神忽然飄忽:「這……實話跟你說了吧,程己手裡的那幅,原本打算贈給相爺的是真跡,而宮裡頭的那張,多半是假的……且出自下官之手。」

  他二十多年前臨摹過一幅,以三百兩的銀子賣了出去,誰知道層層轉手後到了天子手裡,這……這叫他該如何說才好呢。

  沈持:「……」猛一下,他也屬實不知該怎麼辦了。

  要怪只能怪這哥們兒書法練得太出神入化了吧。不過想來皇帝沒那么小心眼,並不會因此事將罪於馮遂。

  「事已至此,」他說道:「本相以為,馮大人還是對陛下如實說了吧。」

  馮遂緩緩說道:「是。」

  第223章

  正月十九的黃昏時分, 馮遂換上嶄新的大理寺少卿的四品官袍,揣著一肚子治國平天下的話,容光煥發地進宮面聖。當他來到皇宮的東華門外, 抬眼看見壯美矜貴的殿堂樓閣,他恍惚想起二十四年前高中榜眼的那日, 也是這樣的時節,傳臚大殿後, 他意氣風發地跨出這道門,心中憧憬著平步青雲, 帶金佩紫……誰知後來時運不濟, 年復一年被困在會寧縣縣衙的縣令位子上, 多年來無人問津……

  想起往事,他一時又有些眼眶濕潤, 恍惚中好似做了一場大夢。

  遞進名帖後, 一個瘦小如猴的太監出來把他領進去:「馮大人請。」

  馮遂跟著他穿著曲廊,來到上書房。太監通報之後, 裡頭傳來一聲「宣」, 他理了理衣袖趨步入內:「臣馮遂叩見陛下。」

  他是皇帝登基之後的頭一屆新科進士, 蕭敏對他模模糊糊還有些印象,聲調溫和:「平身,賜坐。」

  起身後又發現左右丞相沈、曹二人皆在,看樣子是來陪著皇帝見他的, 又忙和他們見了禮。

  御案上擺著兩幅懷素的《自敘貼》, 皇帝的視線在它們與馮遂身上來換切換。高背椅子放到了離皇帝的御案很近的地方, 馮遂有些猶豫,這要是換成脾氣不好的君王,得知手裡拿的是仿品, 不得治他個欺君之罪啊,他看了看沈持,那人給他一個「放心吧」的眼神,才畢恭畢敬地坐過來:「陛下,臣……臣罪該萬死。」

  皇帝卻說道:「馮愛卿的書藝出神入化,竟騙過了朕的老師王大儒,著實叫朕吃驚,」說著他呵呵笑起來:「恕你無罪。」

  馮遂微覺窘迫:「雕蟲小技,臣慚愧。」

  「馮愛卿學的是誰?」皇帝問他:「懷素?」

  「臣最初學柳公權,」馮遂說道:「後來臨過歷朝各大家的帖子。」

  書法是他的一大嗜好。

  「這麼說,」皇帝問他:「馮愛卿也會魏碑體了?」

  與當今士子寫的秀潤華美,正雅圓融的館閣題不同,魏碑體點畫方折峻利,有種雄奇之美。他格外偏愛。

  馮遂沒想到此次面聖上來就問他書法,怔了瞬息:「魏碑體麼……臣略有幾分心得。」

  皇帝命人取來筆墨紙硯:「馮愛卿寫一幅魏碑體來,讓朕與沈、曹兩位丞相欣賞一二。」

  馮遂:「……臣獻醜了。」

  他提起筆,垂筆作懸針,橫畫側鋒斜入,落筆沉穩剛毅,寫成之後,筆下的魏碑體如同刀劈劍削,一點兒都不像出於柔軟的狼毫筆,叫人眼睛都看直了。

  沈持與曹慈讚不絕口。

  皇帝也十分高興,說道:「馮愛卿自己的字體一如其人,風骨錚錚。」

  他的魏碑體蒼涼但也不乏明麗的情調,風格獨特。

  馮遂再次叩謝:「多謝陛下稱讚。」

  「大理寺頗閒,馮愛卿,」皇帝說道:「你以後進宮來教皇子們習書法吧。」

  又下旨讓他任翰林院侍書一職。

  馮遂如深埋於泥中的一塊璞玉,終於受到皇帝的賞識,結束了做冷板凳的孤寂日子,他險些喜極而泣:「臣謝陛下隆恩。」

  皇帝又例行公事般殷切囑咐了幾句後命他們退下:「沈相、曹相、馮愛卿,不早了,你們回去吧。」

  三人一起施禮告退。

  ……

  馮遂正式在大理寺上值後,左當歸遞了一份訴狀過去,將李府告了官,請求將段懷慧贖還。

  當然,這條路子肯定是沈持授意的。

  然而,馮遂並沒有受理她的案子,而是讓人把左當歸轟了出去。

  「這個姓馮的狗官一丁點兒人情味都沒有……」左當歸在大理寺門口氣得跺著腳罵他,罵得很難聽。<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