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頁
沈持:「從這裡左拐,一直往前走,看見路口右轉,走半里地就看見大理寺衙門了。」
說完,他看見老者沒起身,立刻掉轉馬頭,從他身邊飛快地過去,然而京中的人太多了,他不能讓馬撒開蹄子飛奔,果然如他預想的一樣,老者飛快起身,手中現出一把匕首,朝他刺來……
這時候他才看清楚,是一個壯年的老者,這刺客一身了不得的功夫,身手非常狠,是奔著要他的命來的。
但合該沈持命不該絕,就在匕首刺向他喉嚨的時候,一顆小石子猝然挾裹著疾風打過來,不偏不倚,又正正好打到了刺客的手腕上——一瞬息,刺客的手急遽鬆開,那匕首戲劇般地滑落,「咣啷」一聲摔在地上滾出去幾尺遠。
刺客懵,沈持更懵。
隨行的官吏、行人更是跟鵪鶉似的,受到驚嚇後呆在那兒一動不動,而沈持則翻身滾到匕首上,大呼:「捕快何在!」
方才動靜已經向這邊跑來的京兆府衙役一個箭步衝進來,二話不說見人就撲,但是那刺客武功極是高強,十幾個衙役根本不是他的對手,但好在把他給困住了……
驚魂甫定的沈持退後幾步,這才發現不遠處有個七八歲的小兒手裡拿著把彈弓,正悠閒地拍手看衙役們圍捕刺客呢。
沈持快步走到他跟前,作揖道:「方才多謝救命之恩,請小郎君再拉一『弓』,」他指了指那囂張的刺客:「打他眼睛。」
小郎君懵懂地看了他一眼,舉起胖乎乎的小手拉開彈弓,跑了幾步,很快,對著雖然沒有打准,但只是微偏了下,打將他眉毛打爛了,血順著流進眼眶裡,模糊了他的視線,他手上的打鬥功夫凌亂了……
捕快們趁機拿出弓箭,眾所不周知,什麼絕世武功,在弓箭面前基本上毫無還手之力,要麼死,要麼被擒。
果然,很快那刺客便身中三箭,奄奄一息沒了體力,被擒了去。
沈持這才回過神來,他用目光急切地尋找拉彈弓的小兒,可是遍尋不見,不知頑童跑哪裡去了。
劫後餘生,他重新坐進馬車時才後知後覺地害怕起來,面色蒼白,手和腿下不自覺發顫,好一陣子才平靜下來,沈持對趙蟾桂說道:「得空去打聽打聽那個孩子是誰。」
音落。
「不用打聽了,」這時候迎面傳來一聲再熟悉不過的女聲:「我猜是沐家的小郎君。」聽街坊鄰里描述 ,那孩子好像是京城武將世家沐家的小子。
此事暫且不提。
沈持掀開馬車帘子,看見史玉皎還未換下戎裝,火急火燎地奔出來,看見他,她三步並作兩步跳進馬車,飛快打量著他:「沒傷著吧?」
將將沈持被行刺的事她聽說了,大驚之下趕忙出來找他。
沈持伸手抓住她的手放在掌心:「我沒事。」兩口子乘車一起回家。
「汪汪汪——」到了家門口,老狗旺財就聽到了他的聲音,出來迎接,不過如今他老了,大概快十六七歲,已經快到生命的極限了,鬍子和身上的一半毛髮都白了,跑起來氣喘吁吁的。
旺財一叫,沈煌兩口子知道兒子、兒媳婦回來了,跟著迎出來——其實他們先前出來過一次,被史玉皎勸了回去,見如玉的兒子憔悴風塵,略有些狼狽,心疼得險些掉下淚來,不敢問他遇刺的事,只說:「你們先回去歇著,我倆上街上逛逛。」
實際是採買吃的去了。
沈持彎腰撈起旺財往背上一扔,拖住:「回家了小叔。」史玉皎聽他叫一隻狗「小叔」,微愣後笑了:「什麼時候認的?」
奇了。
沈持:「他當年來我們家就給我爺當小兒子的,不叫他『小叔』叫什麼。」
史玉皎笑得更大聲了。
她的丫鬟雲苓、子苓聽說她回來,早燒好了熱水,把里里外外收拾得乾乾淨淨,喜極而泣:「將軍這肯定是最後一次出征了,以後咱就在京城好好呆著,哪兒也不去了。」
打仗太苦了。
她們找出最柔軟的絹布裡衣:「小姐一會兒洗個澡,奴婢好好給你按按,今晚睡個好覺。」
趙蟾桂看著她們忙裡忙外伺候史玉皎,似乎把沈持給忘了,不服氣地說道:「大人,一會兒你也洗個熱水澡,舒服舒服。」
沈持笑了:「你也去歇著吧趙大哥,我自己來就行了。」
聞著家裡灶房冒出來的陣陣香氣,他暫且把俗世拋在腦後,享受純粹的人間煙火。
……
而很快,他回京遇刺的事震驚了整個京城,各大世家聚訟紛紜。
莊王的親家杜家都拍著桌子怒道:「是不是莊王夥同濟南知府孔及乾的?蠢,在京城對朝廷命官動手,這事兒,聖上他就是想不徹查都難啊……」
蠢啊。
第217章
一旦皇帝蕭敏抓著不放, 一板一眼地追究起來,不光莊王完蛋,與他栓在一條繩子上的螞蚱——他們杜家也得跟著倒大霉。
杜家上下百來口人一合計, 他們不能坐以待斃,還得扭轉乾坤, 力保蕭承鈞,兵部右侍郎杜凌泉說道:「此事牽扯到莊王殿下, 我想不只咱們杜家不安,曹相曹家此刻定也忐忑著, 這樣, 我去見見曹相爺, 探探他的口風。」
右丞相曹慈雖未跟莊王府結親,但這兩年來走得近, 一旦蕭承鈞出事, 曹家也摘不乾淨。
杜凌泉當即就去了曹家,見到曹慈後愁眉苦臉地說道:「曹相, 外面風傳莊王殿下五年前用甲冑栽贓二皇子殿下, 這要是不制止, 朝堂是要出大亂子的呀。」
曹慈是個老狐狸,他穩坐相位這麼多年,怎麼可能為一個眼瞧著把自己蠢死的蕭承稷出頭,他想了想對杜凌泉說道:「先要弄清楚怎麼回事, 聽說沈大人押了濟南府兵將領尤鳳回京, 杜大人何不想辦法見見他?問個清楚, 你我心裡才有底兒呀。」
他的眼神在說到「尤鳳」二字的時候又狠又冷,哪裡是讓杜凌泉見他的,不過是讓把人證給殺了。
刑部尚書劉渠是個老好人, 沒什麼主見,只要杜凌泉想,他一定能辦到。
殺了尤鳳。
杜凌泉被他這麼一提點,茅塞頓開,殺心大起,乾笑兩聲:「是該見一見尤將軍問個明白。」
「另外,」曹慈也笑:「莊王殿下留在齊州日子不短了,還是早早回到京城的好。」
「那個濟南知府孔及,治理不力,治下竟出現私造甲冑之事,」他這話的意思是讓蕭承鈞趁早與濟南知府孔及撇清關係,莊王得儘快回京,一定不能跟孔及綁在一處:「還敢扯上莊王,又有雇凶在京行刺沈大人一事,他也難逃嫌疑,」他看著杜凌泉,狹長的眸子微眯:「本官看他是活夠了。」
杜凌泉隨後也眯了眯眸子,耐人尋味地說道:「是,曹相說的是,下官也覺得這個孔及真是活到頭了。」
和尤鳳一樣,孔及是留不得了。
從曹家出來後,杜凌泉連夜派人趕往濟南府,伺機逼死孔及。又絞盡腦汁想辦法怎麼殺掉被沈持和隨行的刑部官吏押回京城,眼下正關在刑部大牢的尤鳳。他心道:只要這二人一死,死無對證,任憑沈持有天大的本事也翻不起風浪,莊王、杜家便都可無憂矣。
……
杜家動手了,京城其餘的世家都還在猜測沈持要抓住甲冑一事扳倒蕭承鈞,並藉機打壓異己坐穩相位,暗中吃瓜之時,他卻——沒有絲毫的動靜!
明里暗裡都毫無動作,似乎完全無心再追究此事。
沈持知道,京中依附莊王蕭承鈞的人很多,且都是手握重權的權勢之家,他想要動莊王,那就是想要動他們談何容易?
乾脆,押解回尤鳳交給刑部後他便不聞不問,暫時不沾手了。
然而即便他不過問,不攪弄風雲,但刺客在京城刺殺朝廷命官,叫皇帝蕭敏如何不震怒。
他下旨命刑部、大理寺一起嚴加審問行刺沈持的刺客,當天夜裡就有了接過,那刺客招供,是濟南知府孔及指使他幹的,一點兒都沒繞彎子。
上奏給皇帝後,他命刑部立刻前往濟南府,拘捕孔及並查抄孔家,全族老少押往京城審問。
至於莊王蕭承鈞,皇帝則沒提一個字,好像把他給忘了一樣。
不過大家心知肚明,莊王完了。
有些和他攀扯深的人家甚至出來倒打一耙,揭發莊王府的舊事,妄圖跟蕭承鈞劃清界限。
給家都很忙。
似乎還要給雲譎波詭的局勢推波助瀾,沉寂許久的二皇子蕭承稷在此時站了出來,他帶著憋屈的表情先是跑到宗廟裡對著他娘王皇后的牌位大哭一場,而後跑到大理寺,對著大理寺卿柳正一把鼻涕一把淚哭道:「表叔,您疼一疼稷兒吧,我這些年冤的很啊……」
柳家是皇帝蕭敏的外祖家,當年皇帝娶王氏女,是柳家做的媒,柳、王兩家也有姻親,是以二皇子蕭承稷稱呼大理寺卿柳正為「表叔」,有很明顯的親近之意。
這次跟隨沈持去濟南府辦事的是刑部,押解回來的尤鳳也跟刑部在對接,可以說幾乎沒有大理寺的什麼事,柳正為難地說道:「莊王殿下聯手孔及指使民間匠人打造甲冑陷害殿下一事如今只是風聞,須得沈大人後天在早朝上奏明詳細臣才好過問啊。」<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說完,他看見老者沒起身,立刻掉轉馬頭,從他身邊飛快地過去,然而京中的人太多了,他不能讓馬撒開蹄子飛奔,果然如他預想的一樣,老者飛快起身,手中現出一把匕首,朝他刺來……
這時候他才看清楚,是一個壯年的老者,這刺客一身了不得的功夫,身手非常狠,是奔著要他的命來的。
但合該沈持命不該絕,就在匕首刺向他喉嚨的時候,一顆小石子猝然挾裹著疾風打過來,不偏不倚,又正正好打到了刺客的手腕上——一瞬息,刺客的手急遽鬆開,那匕首戲劇般地滑落,「咣啷」一聲摔在地上滾出去幾尺遠。
刺客懵,沈持更懵。
隨行的官吏、行人更是跟鵪鶉似的,受到驚嚇後呆在那兒一動不動,而沈持則翻身滾到匕首上,大呼:「捕快何在!」
方才動靜已經向這邊跑來的京兆府衙役一個箭步衝進來,二話不說見人就撲,但是那刺客武功極是高強,十幾個衙役根本不是他的對手,但好在把他給困住了……
驚魂甫定的沈持退後幾步,這才發現不遠處有個七八歲的小兒手裡拿著把彈弓,正悠閒地拍手看衙役們圍捕刺客呢。
沈持快步走到他跟前,作揖道:「方才多謝救命之恩,請小郎君再拉一『弓』,」他指了指那囂張的刺客:「打他眼睛。」
小郎君懵懂地看了他一眼,舉起胖乎乎的小手拉開彈弓,跑了幾步,很快,對著雖然沒有打准,但只是微偏了下,打將他眉毛打爛了,血順著流進眼眶裡,模糊了他的視線,他手上的打鬥功夫凌亂了……
捕快們趁機拿出弓箭,眾所不周知,什麼絕世武功,在弓箭面前基本上毫無還手之力,要麼死,要麼被擒。
果然,很快那刺客便身中三箭,奄奄一息沒了體力,被擒了去。
沈持這才回過神來,他用目光急切地尋找拉彈弓的小兒,可是遍尋不見,不知頑童跑哪裡去了。
劫後餘生,他重新坐進馬車時才後知後覺地害怕起來,面色蒼白,手和腿下不自覺發顫,好一陣子才平靜下來,沈持對趙蟾桂說道:「得空去打聽打聽那個孩子是誰。」
音落。
「不用打聽了,」這時候迎面傳來一聲再熟悉不過的女聲:「我猜是沐家的小郎君。」聽街坊鄰里描述 ,那孩子好像是京城武將世家沐家的小子。
此事暫且不提。
沈持掀開馬車帘子,看見史玉皎還未換下戎裝,火急火燎地奔出來,看見他,她三步並作兩步跳進馬車,飛快打量著他:「沒傷著吧?」
將將沈持被行刺的事她聽說了,大驚之下趕忙出來找他。
沈持伸手抓住她的手放在掌心:「我沒事。」兩口子乘車一起回家。
「汪汪汪——」到了家門口,老狗旺財就聽到了他的聲音,出來迎接,不過如今他老了,大概快十六七歲,已經快到生命的極限了,鬍子和身上的一半毛髮都白了,跑起來氣喘吁吁的。
旺財一叫,沈煌兩口子知道兒子、兒媳婦回來了,跟著迎出來——其實他們先前出來過一次,被史玉皎勸了回去,見如玉的兒子憔悴風塵,略有些狼狽,心疼得險些掉下淚來,不敢問他遇刺的事,只說:「你們先回去歇著,我倆上街上逛逛。」
實際是採買吃的去了。
沈持彎腰撈起旺財往背上一扔,拖住:「回家了小叔。」史玉皎聽他叫一隻狗「小叔」,微愣後笑了:「什麼時候認的?」
奇了。
沈持:「他當年來我們家就給我爺當小兒子的,不叫他『小叔』叫什麼。」
史玉皎笑得更大聲了。
她的丫鬟雲苓、子苓聽說她回來,早燒好了熱水,把里里外外收拾得乾乾淨淨,喜極而泣:「將軍這肯定是最後一次出征了,以後咱就在京城好好呆著,哪兒也不去了。」
打仗太苦了。
她們找出最柔軟的絹布裡衣:「小姐一會兒洗個澡,奴婢好好給你按按,今晚睡個好覺。」
趙蟾桂看著她們忙裡忙外伺候史玉皎,似乎把沈持給忘了,不服氣地說道:「大人,一會兒你也洗個熱水澡,舒服舒服。」
沈持笑了:「你也去歇著吧趙大哥,我自己來就行了。」
聞著家裡灶房冒出來的陣陣香氣,他暫且把俗世拋在腦後,享受純粹的人間煙火。
……
而很快,他回京遇刺的事震驚了整個京城,各大世家聚訟紛紜。
莊王的親家杜家都拍著桌子怒道:「是不是莊王夥同濟南知府孔及乾的?蠢,在京城對朝廷命官動手,這事兒,聖上他就是想不徹查都難啊……」
蠢啊。
第217章
一旦皇帝蕭敏抓著不放, 一板一眼地追究起來,不光莊王完蛋,與他栓在一條繩子上的螞蚱——他們杜家也得跟著倒大霉。
杜家上下百來口人一合計, 他們不能坐以待斃,還得扭轉乾坤, 力保蕭承鈞,兵部右侍郎杜凌泉說道:「此事牽扯到莊王殿下, 我想不只咱們杜家不安,曹相曹家此刻定也忐忑著, 這樣, 我去見見曹相爺, 探探他的口風。」
右丞相曹慈雖未跟莊王府結親,但這兩年來走得近, 一旦蕭承鈞出事, 曹家也摘不乾淨。
杜凌泉當即就去了曹家,見到曹慈後愁眉苦臉地說道:「曹相, 外面風傳莊王殿下五年前用甲冑栽贓二皇子殿下, 這要是不制止, 朝堂是要出大亂子的呀。」
曹慈是個老狐狸,他穩坐相位這麼多年,怎麼可能為一個眼瞧著把自己蠢死的蕭承稷出頭,他想了想對杜凌泉說道:「先要弄清楚怎麼回事, 聽說沈大人押了濟南府兵將領尤鳳回京, 杜大人何不想辦法見見他?問個清楚, 你我心裡才有底兒呀。」
他的眼神在說到「尤鳳」二字的時候又狠又冷,哪裡是讓杜凌泉見他的,不過是讓把人證給殺了。
刑部尚書劉渠是個老好人, 沒什麼主見,只要杜凌泉想,他一定能辦到。
殺了尤鳳。
杜凌泉被他這麼一提點,茅塞頓開,殺心大起,乾笑兩聲:「是該見一見尤將軍問個明白。」
「另外,」曹慈也笑:「莊王殿下留在齊州日子不短了,還是早早回到京城的好。」
「那個濟南知府孔及,治理不力,治下竟出現私造甲冑之事,」他這話的意思是讓蕭承鈞趁早與濟南知府孔及撇清關係,莊王得儘快回京,一定不能跟孔及綁在一處:「還敢扯上莊王,又有雇凶在京行刺沈大人一事,他也難逃嫌疑,」他看著杜凌泉,狹長的眸子微眯:「本官看他是活夠了。」
杜凌泉隨後也眯了眯眸子,耐人尋味地說道:「是,曹相說的是,下官也覺得這個孔及真是活到頭了。」
和尤鳳一樣,孔及是留不得了。
從曹家出來後,杜凌泉連夜派人趕往濟南府,伺機逼死孔及。又絞盡腦汁想辦法怎麼殺掉被沈持和隨行的刑部官吏押回京城,眼下正關在刑部大牢的尤鳳。他心道:只要這二人一死,死無對證,任憑沈持有天大的本事也翻不起風浪,莊王、杜家便都可無憂矣。
……
杜家動手了,京城其餘的世家都還在猜測沈持要抓住甲冑一事扳倒蕭承鈞,並藉機打壓異己坐穩相位,暗中吃瓜之時,他卻——沒有絲毫的動靜!
明里暗裡都毫無動作,似乎完全無心再追究此事。
沈持知道,京中依附莊王蕭承鈞的人很多,且都是手握重權的權勢之家,他想要動莊王,那就是想要動他們談何容易?
乾脆,押解回尤鳳交給刑部後他便不聞不問,暫時不沾手了。
然而即便他不過問,不攪弄風雲,但刺客在京城刺殺朝廷命官,叫皇帝蕭敏如何不震怒。
他下旨命刑部、大理寺一起嚴加審問行刺沈持的刺客,當天夜裡就有了接過,那刺客招供,是濟南知府孔及指使他幹的,一點兒都沒繞彎子。
上奏給皇帝後,他命刑部立刻前往濟南府,拘捕孔及並查抄孔家,全族老少押往京城審問。
至於莊王蕭承鈞,皇帝則沒提一個字,好像把他給忘了一樣。
不過大家心知肚明,莊王完了。
有些和他攀扯深的人家甚至出來倒打一耙,揭發莊王府的舊事,妄圖跟蕭承鈞劃清界限。
給家都很忙。
似乎還要給雲譎波詭的局勢推波助瀾,沉寂許久的二皇子蕭承稷在此時站了出來,他帶著憋屈的表情先是跑到宗廟裡對著他娘王皇后的牌位大哭一場,而後跑到大理寺,對著大理寺卿柳正一把鼻涕一把淚哭道:「表叔,您疼一疼稷兒吧,我這些年冤的很啊……」
柳家是皇帝蕭敏的外祖家,當年皇帝娶王氏女,是柳家做的媒,柳、王兩家也有姻親,是以二皇子蕭承稷稱呼大理寺卿柳正為「表叔」,有很明顯的親近之意。
這次跟隨沈持去濟南府辦事的是刑部,押解回來的尤鳳也跟刑部在對接,可以說幾乎沒有大理寺的什麼事,柳正為難地說道:「莊王殿下聯手孔及指使民間匠人打造甲冑陷害殿下一事如今只是風聞,須得沈大人後天在早朝上奏明詳細臣才好過問啊。」<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