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
“祿察大人,榮妃是太子生母,夷嵐氏更是國之脊柱,後宮中還有比榮妃更有母儀天下之姿的嗎?”有人打斷了他的話,反問道。
我沒聽見祿察乙越的回答,因為殿內忽然安靜了下來。我沒忍住偷偷探頭往裡看了一眼,只見一個身穿紫袍的男人跪在階下。
“承蒙陛下錯愛,胞妹得以侍奉左右,如今更有幸誕下皇子,是我夷嵐氏之幸,臣與胞妹不敢奢求更多,此事全由陛下做主。”
我看著他的背影,手卻忍不住顫抖了起來。
嘩啦啦——身邊的人似是跪了一地,我深吸了一口氣,強迫自己將視線從夷嵐珣的背上移開,跟著旁人一同下跪。我聽見有人徐徐走來的腳步聲,最後停在了我的面前,我只能把頭埋得更低一些。
那聲音還是一貫的冰冷,出人意料地響起,“你說,孤要不要立皇后?”
我驚訝地抬起了頭,只見那個裹著黑金龍袍的男人早就從高座上走了下來,正居高臨下面無表情地看著我。
☆、六十二
我不知道楊牧晨是如何發現我的。當時他正坐在高高的龍椅上,大殿前擠滿了他的子臣,他們在高聲議論著他的終身大事——同時那也是大爃王朝的國事。或許是不在意才心不在焉,或許是早已看破毫不在乎,又或許是已有打算胸有成竹,這個原本是當事人的男人卻和我成了這大殿內外唯二對此沒什麼興趣的人。
“孤在問你話。”他將雙手交疊插在衣袖裡,微微彎下腰,臉上看不出喜怒。
大殿上寂寂無聲,我能感覺到所有人緊張的目光都落在了我的身上,我迎著他的目光抬起頭,張了張嘴,可喉嚨里還是發不出一點聲音。他順勢盯著我的臉端詳了一會兒,忽然笑了起來,笑得十分輕鬆,仿佛剛才那劍拔弩張的壓迫氣氛並不是他營造出來的。儘管他的臉堪稱俊朗,笑起來更是丰神俊秀,可陰晴不定的性子卻令我從心底產生了一股懼意,下意識地想要逃避。
“孤早忘了馮幻長什麼模樣了,”他順勢捏住了我的下巴,扳正了我的臉,“今日瞧見你,倒覺得有點兒印象了。祿察,你為他守孝了三年,想來是與他十分親厚的,來瞧瞧他們兩個像不像?”
我一怔,想起了孫行秋曾無意識對我透露過的那點他二人之間的秘辛,眼下對比竟覺得十分荒謬。祿察乙越臉色蒼白,眼中似有噴薄的怒火,剛要開口卻被身邊的人扯了一下衣擺,眼神交匯中似有千言萬語,迫得他長嘆一聲,生硬地答道,“微臣覺得不像。”
貴為九五之尊的男人聞言輕笑了一聲,既沒有認同,也沒有反駁。他揣著手在眾人之間緩緩踱步,他未發一言,卻能明顯地感受到那種與生俱來的強勢與壓迫感。殿內安靜得就連那襲黑底繡金龍的龍袍曳在地上發出輕微的摩擦聲都能分辨而出,皇帝沒有坐回那屬於他的王座,他站在正中,揚了揚手。
“宣霍縝覲見——”
我腹誹這太監真是帝王肚子裡的蛔蟲,單憑一個動作就能明白意思。但聽到那太監喚來了阿縝,便有些管不住眼睛了,偷偷四處尋找他的身影。我與他在宮門外就分別了,剛才一路進來我也留意著遇到的每一位禁軍士官,卻一直都沒看到他。
老太監的聲音還在大殿裡迴響,我就看見著銀色軟甲的霍縝匆匆從東面而來,在家裡瞧他穿這一身我還不覺得什麼,這會兒看卻覺得我的阿縝真是器宇軒昂、玉樹臨風,橫豎都英俊不凡。他同樣遠遠就看見了我,然後目光便與我膠著著再沒我身上移開過,走到我身旁時竟還停了下來微微一笑,那笑容像是五、六月里的太陽,溫柔又炙熱,令我心頭髮熱。
阿縝下跪行禮,我難得見他如此循禮的模樣,心裡發笑,卻不小心發現陛下正饒有興趣地觀察著我。這令我一下子打了個寒戰,不敢再有多餘的舉動,老實地把頭埋了下去。我第一次面君就如此不知禮數,這會兒才後怕起來,又想到楊牧晨那喜怒無常的性格不由心有戚戚。
“當日陛下曾許臣一諾赦免鹿鳴流放之罪,今日臣帶他進宮謝陛下隆恩。”阿縝磕了個頭,楊牧晨沒有什麼反應,倒是那太監高聲將我喚進殿來。
我躬身走進大殿,迅速地掃了一眼,發現那些大臣們看看我的臉又瞅瞅我的雙腿,臉上儘是不可思議的表情。我不敢多想,跪在阿縝身旁,磕頭行禮。
“鹿鳴失聲,口不能言,還請陛下恕罪。”阿縝為我解釋了一句。
“可有請大夫醫治?”
“大夫說是受了驚嚇。”
楊牧晨挑起了半邊眉,哼笑了一聲,顯然對我這等膽小之輩不屑一顧。
陛下賜了平身,轉身慢慢朝寧察郡王走去,“孤當日還答應要重審鹿鳴一案,而此案似乎還牽涉到郡王。”
“臣問心無愧。”
我冷冷地盯著夷嵐珣,好一句問心無愧。若換到以前,我多半會氣到雙手發抖,恨不得衝上去與之拼命,可現在除了身上都變得冰涼之外並沒有那種衝動了,只是愈發覺得我這大半年過得十分荒謬可笑。那種早已深植骨髓中的厭惡與痛恨像是黑暗的潮水淹沒了我整個人,從腳趾吞噬到頭髮,將我所有畏懼、謹慎和謀劃全都沖刷得一乾二淨。我的眼前只有一整片、一整片的紅,是我爹娘的血,是我鹿家的仇。他看了我一眼,這是我第一次同他對視,卻都能從對方的眼中看出警惕與恨意。他或許不會想到我竟然還能活下來,會呼吸會眨眼地站在他的面前。我至今仍不知道他對我的仇恨從何而來,可我已不會像剛開始那樣去尋找這其中的誤會,原因已經不再重要了,因為他所帶來的一切早已毀了我的一生。
阿縝臉色不虞地向前走了一步,剛要開口就被我從身後一把扯住。這是何等場合,我豈能任他率性而為?更何況,此案涉及我家兩條性命,豈可在大殿上草草爭辯?
“陛下,這個鹿鳴這幾日在鬧市上賣畫,畫上儘是魑魅魍魎,行為妖異,整個上京都傳遍了,不可盡信啊。”有大臣出班秉奏。
我還未作辯解,祿察乙越便站了出來,“陛下,臣昨日剛好在街上遇到鹿鳴。”他看了一眼寧察郡王,“還有郡王的門客江作影。郡王爺派出那麼多府兵恐怕不是請他去府上做客吧?”
他鄭重地向皇帝鞠躬,從袖子中摸出了奏章,太監連忙接了過去,只聽祿察乙越繼續道,“依大爃律例,各王親公爵的府兵不可輕易列隊上街,不僅如此,郡王府的府兵還險些同禁軍在大街上起了衝突,一時之間人心惶惶,百姓只得閉門不出。臣身為御史台御史怎可坐視不理,任由人目無法紀?今日奏明陛下,還請陛下聖裁。”
寧察郡王連忙下跪辯解自己並不知情,我見狀忙拉著阿縝效仿卻未作解釋。陛下從一開始就只是不停地撥弄著手中的珠串,沉默了一會兒之後漫不經心地問道,“孤聽說你的畫上畫的都是惡鬼,懸賞重金問畫上為何處,可有結果?”
我搖了搖頭。
“畫呢?”
我從懷中取出了被撕碎後又重新粘貼在一起的畫紙,只是在那張畫上多加了馮幻的落款。楊牧晨貌似隨意地瞥了一眼,卻在看到那個名字之後臉色驟變,失態地將那副畫捧了起來,盯著看了半晌,最後摟在懷裡,臉上已恢復了平淡的表情。
“即日起,寧察郡王禁足於府,非上諭不可出,著上京府尹徹查鹿鳴一案。”他轉過身,似是不想讓人看見他的臉,“江作影殺了。”
☆、六十三
我沒有想到昨天所見到的那個剛剛脫離貧瘠過往的江作影竟是我最後一次見到他。在聽到那聲“斬立決”的時候,我還有些恍惚,直等到禁軍士兵上殿來報已將其押至刑場,我方才如夢初醒。可我仍然不敢相信他竟然將要死了,對此我並沒有感到絲毫的痛快,相反,內心竟隱隱感到一些恐懼。
殿上群臣攔不住一個想要殺人的皇帝。看著那個西津乃至整個東川大陸的霸主高高在上的背影,我想起了那些並不遙遠的與他相關的血腥傳說。而此刻正站在不遠處的寧察郡王——這個我原本以為離我十分遙遠、權勢滔天可以隻手遮天的男人,如今在生殺予奪連眼皮都不眨一下的楊牧晨面前同樣也與旁人一樣臉色驟變。
我是第一次如今近距離地接觸到皇權的威嚴,不能讓人生,卻能令人死。我的身體微微發抖,幸好可以靠著身旁的阿縝令我稍稍心安,卻仍然無法控制內心的驚懼。
“陛下!此舉有違律法!江作影還未曾定罪,豈可行刑?更何況現在正乃仲春之月,古訓有云:毋肆掠、止獄訟,就算要處決犯人,也該等到秋後才問斬。”不少人紛紛複議,更有言官直言皇帝此舉有礙江山社稷。
“陛下……”
我沒聽見祿察乙越的回答,因為殿內忽然安靜了下來。我沒忍住偷偷探頭往裡看了一眼,只見一個身穿紫袍的男人跪在階下。
“承蒙陛下錯愛,胞妹得以侍奉左右,如今更有幸誕下皇子,是我夷嵐氏之幸,臣與胞妹不敢奢求更多,此事全由陛下做主。”
我看著他的背影,手卻忍不住顫抖了起來。
嘩啦啦——身邊的人似是跪了一地,我深吸了一口氣,強迫自己將視線從夷嵐珣的背上移開,跟著旁人一同下跪。我聽見有人徐徐走來的腳步聲,最後停在了我的面前,我只能把頭埋得更低一些。
那聲音還是一貫的冰冷,出人意料地響起,“你說,孤要不要立皇后?”
我驚訝地抬起了頭,只見那個裹著黑金龍袍的男人早就從高座上走了下來,正居高臨下面無表情地看著我。
☆、六十二
我不知道楊牧晨是如何發現我的。當時他正坐在高高的龍椅上,大殿前擠滿了他的子臣,他們在高聲議論著他的終身大事——同時那也是大爃王朝的國事。或許是不在意才心不在焉,或許是早已看破毫不在乎,又或許是已有打算胸有成竹,這個原本是當事人的男人卻和我成了這大殿內外唯二對此沒什麼興趣的人。
“孤在問你話。”他將雙手交疊插在衣袖裡,微微彎下腰,臉上看不出喜怒。
大殿上寂寂無聲,我能感覺到所有人緊張的目光都落在了我的身上,我迎著他的目光抬起頭,張了張嘴,可喉嚨里還是發不出一點聲音。他順勢盯著我的臉端詳了一會兒,忽然笑了起來,笑得十分輕鬆,仿佛剛才那劍拔弩張的壓迫氣氛並不是他營造出來的。儘管他的臉堪稱俊朗,笑起來更是丰神俊秀,可陰晴不定的性子卻令我從心底產生了一股懼意,下意識地想要逃避。
“孤早忘了馮幻長什麼模樣了,”他順勢捏住了我的下巴,扳正了我的臉,“今日瞧見你,倒覺得有點兒印象了。祿察,你為他守孝了三年,想來是與他十分親厚的,來瞧瞧他們兩個像不像?”
我一怔,想起了孫行秋曾無意識對我透露過的那點他二人之間的秘辛,眼下對比竟覺得十分荒謬。祿察乙越臉色蒼白,眼中似有噴薄的怒火,剛要開口卻被身邊的人扯了一下衣擺,眼神交匯中似有千言萬語,迫得他長嘆一聲,生硬地答道,“微臣覺得不像。”
貴為九五之尊的男人聞言輕笑了一聲,既沒有認同,也沒有反駁。他揣著手在眾人之間緩緩踱步,他未發一言,卻能明顯地感受到那種與生俱來的強勢與壓迫感。殿內安靜得就連那襲黑底繡金龍的龍袍曳在地上發出輕微的摩擦聲都能分辨而出,皇帝沒有坐回那屬於他的王座,他站在正中,揚了揚手。
“宣霍縝覲見——”
我腹誹這太監真是帝王肚子裡的蛔蟲,單憑一個動作就能明白意思。但聽到那太監喚來了阿縝,便有些管不住眼睛了,偷偷四處尋找他的身影。我與他在宮門外就分別了,剛才一路進來我也留意著遇到的每一位禁軍士官,卻一直都沒看到他。
老太監的聲音還在大殿裡迴響,我就看見著銀色軟甲的霍縝匆匆從東面而來,在家裡瞧他穿這一身我還不覺得什麼,這會兒看卻覺得我的阿縝真是器宇軒昂、玉樹臨風,橫豎都英俊不凡。他同樣遠遠就看見了我,然後目光便與我膠著著再沒我身上移開過,走到我身旁時竟還停了下來微微一笑,那笑容像是五、六月里的太陽,溫柔又炙熱,令我心頭髮熱。
阿縝下跪行禮,我難得見他如此循禮的模樣,心裡發笑,卻不小心發現陛下正饒有興趣地觀察著我。這令我一下子打了個寒戰,不敢再有多餘的舉動,老實地把頭埋了下去。我第一次面君就如此不知禮數,這會兒才後怕起來,又想到楊牧晨那喜怒無常的性格不由心有戚戚。
“當日陛下曾許臣一諾赦免鹿鳴流放之罪,今日臣帶他進宮謝陛下隆恩。”阿縝磕了個頭,楊牧晨沒有什麼反應,倒是那太監高聲將我喚進殿來。
我躬身走進大殿,迅速地掃了一眼,發現那些大臣們看看我的臉又瞅瞅我的雙腿,臉上儘是不可思議的表情。我不敢多想,跪在阿縝身旁,磕頭行禮。
“鹿鳴失聲,口不能言,還請陛下恕罪。”阿縝為我解釋了一句。
“可有請大夫醫治?”
“大夫說是受了驚嚇。”
楊牧晨挑起了半邊眉,哼笑了一聲,顯然對我這等膽小之輩不屑一顧。
陛下賜了平身,轉身慢慢朝寧察郡王走去,“孤當日還答應要重審鹿鳴一案,而此案似乎還牽涉到郡王。”
“臣問心無愧。”
我冷冷地盯著夷嵐珣,好一句問心無愧。若換到以前,我多半會氣到雙手發抖,恨不得衝上去與之拼命,可現在除了身上都變得冰涼之外並沒有那種衝動了,只是愈發覺得我這大半年過得十分荒謬可笑。那種早已深植骨髓中的厭惡與痛恨像是黑暗的潮水淹沒了我整個人,從腳趾吞噬到頭髮,將我所有畏懼、謹慎和謀劃全都沖刷得一乾二淨。我的眼前只有一整片、一整片的紅,是我爹娘的血,是我鹿家的仇。他看了我一眼,這是我第一次同他對視,卻都能從對方的眼中看出警惕與恨意。他或許不會想到我竟然還能活下來,會呼吸會眨眼地站在他的面前。我至今仍不知道他對我的仇恨從何而來,可我已不會像剛開始那樣去尋找這其中的誤會,原因已經不再重要了,因為他所帶來的一切早已毀了我的一生。
阿縝臉色不虞地向前走了一步,剛要開口就被我從身後一把扯住。這是何等場合,我豈能任他率性而為?更何況,此案涉及我家兩條性命,豈可在大殿上草草爭辯?
“陛下,這個鹿鳴這幾日在鬧市上賣畫,畫上儘是魑魅魍魎,行為妖異,整個上京都傳遍了,不可盡信啊。”有大臣出班秉奏。
我還未作辯解,祿察乙越便站了出來,“陛下,臣昨日剛好在街上遇到鹿鳴。”他看了一眼寧察郡王,“還有郡王的門客江作影。郡王爺派出那麼多府兵恐怕不是請他去府上做客吧?”
他鄭重地向皇帝鞠躬,從袖子中摸出了奏章,太監連忙接了過去,只聽祿察乙越繼續道,“依大爃律例,各王親公爵的府兵不可輕易列隊上街,不僅如此,郡王府的府兵還險些同禁軍在大街上起了衝突,一時之間人心惶惶,百姓只得閉門不出。臣身為御史台御史怎可坐視不理,任由人目無法紀?今日奏明陛下,還請陛下聖裁。”
寧察郡王連忙下跪辯解自己並不知情,我見狀忙拉著阿縝效仿卻未作解釋。陛下從一開始就只是不停地撥弄著手中的珠串,沉默了一會兒之後漫不經心地問道,“孤聽說你的畫上畫的都是惡鬼,懸賞重金問畫上為何處,可有結果?”
我搖了搖頭。
“畫呢?”
我從懷中取出了被撕碎後又重新粘貼在一起的畫紙,只是在那張畫上多加了馮幻的落款。楊牧晨貌似隨意地瞥了一眼,卻在看到那個名字之後臉色驟變,失態地將那副畫捧了起來,盯著看了半晌,最後摟在懷裡,臉上已恢復了平淡的表情。
“即日起,寧察郡王禁足於府,非上諭不可出,著上京府尹徹查鹿鳴一案。”他轉過身,似是不想讓人看見他的臉,“江作影殺了。”
☆、六十三
我沒有想到昨天所見到的那個剛剛脫離貧瘠過往的江作影竟是我最後一次見到他。在聽到那聲“斬立決”的時候,我還有些恍惚,直等到禁軍士兵上殿來報已將其押至刑場,我方才如夢初醒。可我仍然不敢相信他竟然將要死了,對此我並沒有感到絲毫的痛快,相反,內心竟隱隱感到一些恐懼。
殿上群臣攔不住一個想要殺人的皇帝。看著那個西津乃至整個東川大陸的霸主高高在上的背影,我想起了那些並不遙遠的與他相關的血腥傳說。而此刻正站在不遠處的寧察郡王——這個我原本以為離我十分遙遠、權勢滔天可以隻手遮天的男人,如今在生殺予奪連眼皮都不眨一下的楊牧晨面前同樣也與旁人一樣臉色驟變。
我是第一次如今近距離地接觸到皇權的威嚴,不能讓人生,卻能令人死。我的身體微微發抖,幸好可以靠著身旁的阿縝令我稍稍心安,卻仍然無法控制內心的驚懼。
“陛下!此舉有違律法!江作影還未曾定罪,豈可行刑?更何況現在正乃仲春之月,古訓有云:毋肆掠、止獄訟,就算要處決犯人,也該等到秋後才問斬。”不少人紛紛複議,更有言官直言皇帝此舉有礙江山社稷。
“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