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
“不認得。”阿縝觀察完我的表情,答道。在對方再次動怒前,他豎起了手中的□□,“寧察郡王府於鬧市捉人,敢問所為何事?”
江作影哼了一聲,“你也說了,是寧察郡王府。這是我們府中私事,禁軍營可管不著。倒是霍校尉帶兵出營可有上諭?”
霍縝對此閉口不談,只是死死地盯著江作影,他帶來的那些禁軍將王府府兵圍了起來,兩方對峙,稍有不慎恐怕就要血濺當場。江作影分明已有些露怯,可拿住阿縝這個把柄顯然讓他多了些底氣,色厲內荏地站在那裡不肯離開。他骨子裡還是那個每次出來都要討一些好處的窮酸小子,絕不肯就這樣空手而歸。
可阿縝不是個懂規則的人。他不是一個可以用所謂規矩、人情、關係去說服、約束的人,他天真又放肆,天性中的狼性只教會他挨打就要反擊,永遠只有“打得過”和“打不過”,沒有“能不能打”、“可不可以打”。他常常讓我覺得自己是失敗的,為何要讓這樣一個不懂人世的人入世。我見他抬起了槍,立刻明白他想要做什麼,大驚之下飛撲上去,用身體壓下了他的手,他只能伸手抱住我,低頭看我時眼中已殺氣凜然,我連忙對他搖了搖頭,示意他不能殺江作影。
“今日真是熱鬧。”
這聲音端的是擲地有聲,氣勢如虹,聽起來竟還有些耳熟。見人先聞聲,我猜這人必是個官兒,恐怕還不小,否則怎會來趟這渾水?
果然,人群外還有一人,一張方正的國字臉,身材不算高大,但背脊板直。御史台的監察御史還是武試那日初見時的模樣——腰間繫著白緞,手上戴著銅錢串。他仍是在守孝。
“祿察大人。”江作影立刻上前對他作揖,祿察乙越臉上沒甚表情,只是瞥了他一眼便徑直走到我的面前,仔細打量一番,哼了一聲,小聲嘀咕一句,“一點兒都不像。”
他轉身朝江作影拱了拱手,道,“宋尚書家的三公子告了寧察郡王的御狀,此案陛下會親自審理,這人若我沒看錯,才是真正的苦主、宋三公子為之出頭之人,郡王理應避嫌才是,竟敢如此高調拿人,眼中可還有陛下?明日早朝我必要參他一本。”江作影欲辯解,被祿察乙越抬手打斷,只見他轉了過來,朝阿縝走近了幾步,語氣生硬地說道,“霍校尉乃陛下欽點的武狀元,陛下委以重任,本是我國之棟樑,雖然今日出來的人都只作平民裝扮,可依然改變不了你帶著禁軍出來耍威風的事實,明日我也要參了你一本。”
“至於你……”見他又打量我,阿縝忙擋在了我身前,惹得那位御史一聲嗤笑,“我可沒法參你。只是你在司衙監的死囚名冊之上,為何會死而復生我一定會查清,其中若有官員瀆職徇私,我也定會參上一本。”
儘管由這位御史一通說教,人人都會被“參上一本”,可原本拼殺前蕭肅的氛圍頓時被瓦解得一乾二淨。江作影帶人回去了,阿縝帶來的那些禁軍營的人由阿大阿二點齊人數,也都跟著回營了。
直到祿察乙越漸漸遠去的背影消失在眼中,我方才低頭看地上被撕碎的零散紙片。
“少爺笑什麼?”阿縝輕輕牽起了我的手,問道。
我笑了嗎?我摸了摸臉,興許是連我自己都沒有察覺到的笑意。
☆、六十一
儘管兩方人馬都散了,可街上的人依然不少。阿縝牢牢地抓住我的手,掌心濕熱,我想了想隨即張開手掌與他十指緊扣。他立刻就發現了我的小動作,卻低下頭不敢看我,臉上還是一如既往的冷淡,可靠近我這邊的耳朵卻是沒半點遲疑地紅了。
我不是存了心思故意去招惹他的,可現在心情大好,一直看著他英俊的側臉上那抹紅慢慢暈開來,就忍不住想要大笑。忽然被握住的手一緊,阿縝停下了腳步,我的目光不舍地從他的側臉上挪開,就看見了街口站著一個熟悉的身影。
一隊佩武璋軍肩章的士兵列隊齊整地攔住了我們的去路,姜慈被他們簇擁著站在正中,阿縝顯然已經知道了當日軟禁我的人就是他,二話不說便抽出了背著的□□,擋在了我的身前。
“別離我太遠。”他小聲地叮囑我,一甩手中的槍,槍頭點地在青石板的地面上劃下了一道刻痕。
而姜慈只是盯著我和阿縝相握的那兩隻手上,對於阿縝的舉動並沒有太多的反應。我按了按阿縝的肩膀,示意他先不要衝動。我不知道姜慈會在此間出現的目的,到底是為了防止江作影失手而留的後手,還是怕我死得不夠徹底來親自送我最後一程,但至少他絕不會是偶爾路過。
我和他相隔十來步的距離,近到可以清晰地看清他臉上驚訝又若有所思的表情,卻也遠到再也找不回可以靠近彼此的路了。
我掙了一下手,沒有掙脫掉,阿縝低頭看了我一眼,眼神堅定,手上抓得更緊了。姜慈的臉色明顯變了變,他似乎有話想要問我猶豫了良久終究還是沒有開口,轉身朝相反的方向離去了。我有些吃驚,在他離去的背影中,我突然發現他已變得如此強壯高大,卻沒有了一點兒我曾熟悉的輪廓。
那一刻,不知為何我有一種強烈的感覺,姜慈或許並不是來要我的命的。可無論怎樣,我們終究立場不同,能形同陌路而不拔刀相向已是彼此之間最好的結局。
阿縝午後沒有回禁軍營,我有些擔心,他卻不甚在意。我以為他會有別的安排,卻發現他只是安靜地守在我的身旁。
“我今日不出門。”我想了想寫了紙條遞給他。他掃了一眼,沒說話,卻下意識地看了看那堆被江作影撕成碎片的畫。我笑了,寫下解釋,“畫已無用,無需再畫。”
我眨了眨眼睛,偏過頭看他,阿縝輕輕嘆了口氣,伸手拿走了我手中的筆,將我攬進了懷裡。我微微一怔,旋即在他懷裡換了個舒服的姿勢摟著他的腰閉上了眼。
他身上沒有了過去我房裡常熏的那種安神香的味道,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略有些陌生的草木清香,我之前沒注意,這會兒覺得十分好聞,忍不住把臉蒙在他胸口又嗅了嗅。
“少爺是想要面聖嗎?”他突然問道。我身體一僵,一動未動,也沒睜開眼,卻能感覺他低下頭視線落在了我的臉上。
他的聲音很平靜,像是已經全都想好了,“如果少爺想的話,我們就一起進宮謝陛下赦罪之恩。”
我猛地睜開了眼,手指同時絞緊了他的衣服,他嘆了一聲,“我原本是想把你藏起來,不讓任何人再有機會傷了你,可我不該擅做主張。對不……”
我沒讓他把剩下的話再繼續說下去,伸手捂住了他的嘴,他纖長濃密的睫毛投下了一小片陰影遮住了他雙眼中的情緒。他的手覆上了我的手背,握緊了我的手。
天還沒亮我就已經和阿縝兩個人等在了宮門外,直到皇城上鐘樓響起了鐘聲,屬於夜晚的黑暗被驅散,第一縷晨曦落在朱紅色的宮門上,為其抹上一層金光,我才像是如夢初醒。沒有傳召也沒有宮牌我暫時還不能進那扇門,阿縝有些擔心,在門口徘徊,反而引來了不少關注。偶有人看見我的臉明顯一驚,紛紛低頭倉皇疾走。
我拍了拍阿縝的手,示意他快點跟上別人,宮內不能奔走千萬不要遲了,祿察大人是個言出必行之人,說第二天會參他二人一本就必定會遞上摺子,不能這會兒再多一個無禮的罪名。
“你就在這裡候著吧,千萬別亂走,若是陛下招你,會有人來帶你進去的。”守門的小太監不咸不淡地叮囑了一句,身上自有些皇家的傲慢,對我這種布衣平民一句話都懶得多說。
日頭越升越高,晨霧卻沒散開,在太陽下站久了便有些悶熱,我出了一身薄汗,濡濕了內里的一層單衣有些難受,我腹中空空地想以後定要叫阿縝吃點點心墊墊飢再出門。
慶幸的是我等的時間不算太長,不到半個時辰便有一內臣仕官出來找我,他乍看我一眼時竟嚇退了一步,然後才敢壯著膽子將目光移到我的臉上戰戰兢兢地打量了我好一會兒,眼中的驚慌才慢慢平復下去。
“這邊走。”他的話比之前門口那個更少,一路上都十分安靜,我不能說話,他也沒有開口的心思,我見他的手指緊攥著衣袖竟還在微微發抖,不知他緊張慌亂些什麼。穿過寬闊的廣場,要入第二道朱門時,我回頭看了一眼來時的路,發現那也不過只是短短的一程而已。
我到殿外時,裡頭正情緒激昂地爭吵,我偷偷瞧了一眼,只認得其中一人是祿察御史。我自然只想找阿縝,可殿內人不少,又都穿著朝服,著實難以分辨。
“我沒有說陛下不該立後!只是立後乃是國之大事怎可操之過急、如此草率?!”祿察乙越嗓門不小,我站在殿外都能聽得一清二楚,“更何況,立後人選尚未有定論……”
江作影哼了一聲,“你也說了,是寧察郡王府。這是我們府中私事,禁軍營可管不著。倒是霍校尉帶兵出營可有上諭?”
霍縝對此閉口不談,只是死死地盯著江作影,他帶來的那些禁軍將王府府兵圍了起來,兩方對峙,稍有不慎恐怕就要血濺當場。江作影分明已有些露怯,可拿住阿縝這個把柄顯然讓他多了些底氣,色厲內荏地站在那裡不肯離開。他骨子裡還是那個每次出來都要討一些好處的窮酸小子,絕不肯就這樣空手而歸。
可阿縝不是個懂規則的人。他不是一個可以用所謂規矩、人情、關係去說服、約束的人,他天真又放肆,天性中的狼性只教會他挨打就要反擊,永遠只有“打得過”和“打不過”,沒有“能不能打”、“可不可以打”。他常常讓我覺得自己是失敗的,為何要讓這樣一個不懂人世的人入世。我見他抬起了槍,立刻明白他想要做什麼,大驚之下飛撲上去,用身體壓下了他的手,他只能伸手抱住我,低頭看我時眼中已殺氣凜然,我連忙對他搖了搖頭,示意他不能殺江作影。
“今日真是熱鬧。”
這聲音端的是擲地有聲,氣勢如虹,聽起來竟還有些耳熟。見人先聞聲,我猜這人必是個官兒,恐怕還不小,否則怎會來趟這渾水?
果然,人群外還有一人,一張方正的國字臉,身材不算高大,但背脊板直。御史台的監察御史還是武試那日初見時的模樣——腰間繫著白緞,手上戴著銅錢串。他仍是在守孝。
“祿察大人。”江作影立刻上前對他作揖,祿察乙越臉上沒甚表情,只是瞥了他一眼便徑直走到我的面前,仔細打量一番,哼了一聲,小聲嘀咕一句,“一點兒都不像。”
他轉身朝江作影拱了拱手,道,“宋尚書家的三公子告了寧察郡王的御狀,此案陛下會親自審理,這人若我沒看錯,才是真正的苦主、宋三公子為之出頭之人,郡王理應避嫌才是,竟敢如此高調拿人,眼中可還有陛下?明日早朝我必要參他一本。”江作影欲辯解,被祿察乙越抬手打斷,只見他轉了過來,朝阿縝走近了幾步,語氣生硬地說道,“霍校尉乃陛下欽點的武狀元,陛下委以重任,本是我國之棟樑,雖然今日出來的人都只作平民裝扮,可依然改變不了你帶著禁軍出來耍威風的事實,明日我也要參了你一本。”
“至於你……”見他又打量我,阿縝忙擋在了我身前,惹得那位御史一聲嗤笑,“我可沒法參你。只是你在司衙監的死囚名冊之上,為何會死而復生我一定會查清,其中若有官員瀆職徇私,我也定會參上一本。”
儘管由這位御史一通說教,人人都會被“參上一本”,可原本拼殺前蕭肅的氛圍頓時被瓦解得一乾二淨。江作影帶人回去了,阿縝帶來的那些禁軍營的人由阿大阿二點齊人數,也都跟著回營了。
直到祿察乙越漸漸遠去的背影消失在眼中,我方才低頭看地上被撕碎的零散紙片。
“少爺笑什麼?”阿縝輕輕牽起了我的手,問道。
我笑了嗎?我摸了摸臉,興許是連我自己都沒有察覺到的笑意。
☆、六十一
儘管兩方人馬都散了,可街上的人依然不少。阿縝牢牢地抓住我的手,掌心濕熱,我想了想隨即張開手掌與他十指緊扣。他立刻就發現了我的小動作,卻低下頭不敢看我,臉上還是一如既往的冷淡,可靠近我這邊的耳朵卻是沒半點遲疑地紅了。
我不是存了心思故意去招惹他的,可現在心情大好,一直看著他英俊的側臉上那抹紅慢慢暈開來,就忍不住想要大笑。忽然被握住的手一緊,阿縝停下了腳步,我的目光不舍地從他的側臉上挪開,就看見了街口站著一個熟悉的身影。
一隊佩武璋軍肩章的士兵列隊齊整地攔住了我們的去路,姜慈被他們簇擁著站在正中,阿縝顯然已經知道了當日軟禁我的人就是他,二話不說便抽出了背著的□□,擋在了我的身前。
“別離我太遠。”他小聲地叮囑我,一甩手中的槍,槍頭點地在青石板的地面上劃下了一道刻痕。
而姜慈只是盯著我和阿縝相握的那兩隻手上,對於阿縝的舉動並沒有太多的反應。我按了按阿縝的肩膀,示意他先不要衝動。我不知道姜慈會在此間出現的目的,到底是為了防止江作影失手而留的後手,還是怕我死得不夠徹底來親自送我最後一程,但至少他絕不會是偶爾路過。
我和他相隔十來步的距離,近到可以清晰地看清他臉上驚訝又若有所思的表情,卻也遠到再也找不回可以靠近彼此的路了。
我掙了一下手,沒有掙脫掉,阿縝低頭看了我一眼,眼神堅定,手上抓得更緊了。姜慈的臉色明顯變了變,他似乎有話想要問我猶豫了良久終究還是沒有開口,轉身朝相反的方向離去了。我有些吃驚,在他離去的背影中,我突然發現他已變得如此強壯高大,卻沒有了一點兒我曾熟悉的輪廓。
那一刻,不知為何我有一種強烈的感覺,姜慈或許並不是來要我的命的。可無論怎樣,我們終究立場不同,能形同陌路而不拔刀相向已是彼此之間最好的結局。
阿縝午後沒有回禁軍營,我有些擔心,他卻不甚在意。我以為他會有別的安排,卻發現他只是安靜地守在我的身旁。
“我今日不出門。”我想了想寫了紙條遞給他。他掃了一眼,沒說話,卻下意識地看了看那堆被江作影撕成碎片的畫。我笑了,寫下解釋,“畫已無用,無需再畫。”
我眨了眨眼睛,偏過頭看他,阿縝輕輕嘆了口氣,伸手拿走了我手中的筆,將我攬進了懷裡。我微微一怔,旋即在他懷裡換了個舒服的姿勢摟著他的腰閉上了眼。
他身上沒有了過去我房裡常熏的那種安神香的味道,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略有些陌生的草木清香,我之前沒注意,這會兒覺得十分好聞,忍不住把臉蒙在他胸口又嗅了嗅。
“少爺是想要面聖嗎?”他突然問道。我身體一僵,一動未動,也沒睜開眼,卻能感覺他低下頭視線落在了我的臉上。
他的聲音很平靜,像是已經全都想好了,“如果少爺想的話,我們就一起進宮謝陛下赦罪之恩。”
我猛地睜開了眼,手指同時絞緊了他的衣服,他嘆了一聲,“我原本是想把你藏起來,不讓任何人再有機會傷了你,可我不該擅做主張。對不……”
我沒讓他把剩下的話再繼續說下去,伸手捂住了他的嘴,他纖長濃密的睫毛投下了一小片陰影遮住了他雙眼中的情緒。他的手覆上了我的手背,握緊了我的手。
天還沒亮我就已經和阿縝兩個人等在了宮門外,直到皇城上鐘樓響起了鐘聲,屬於夜晚的黑暗被驅散,第一縷晨曦落在朱紅色的宮門上,為其抹上一層金光,我才像是如夢初醒。沒有傳召也沒有宮牌我暫時還不能進那扇門,阿縝有些擔心,在門口徘徊,反而引來了不少關注。偶有人看見我的臉明顯一驚,紛紛低頭倉皇疾走。
我拍了拍阿縝的手,示意他快點跟上別人,宮內不能奔走千萬不要遲了,祿察大人是個言出必行之人,說第二天會參他二人一本就必定會遞上摺子,不能這會兒再多一個無禮的罪名。
“你就在這裡候著吧,千萬別亂走,若是陛下招你,會有人來帶你進去的。”守門的小太監不咸不淡地叮囑了一句,身上自有些皇家的傲慢,對我這種布衣平民一句話都懶得多說。
日頭越升越高,晨霧卻沒散開,在太陽下站久了便有些悶熱,我出了一身薄汗,濡濕了內里的一層單衣有些難受,我腹中空空地想以後定要叫阿縝吃點點心墊墊飢再出門。
慶幸的是我等的時間不算太長,不到半個時辰便有一內臣仕官出來找我,他乍看我一眼時竟嚇退了一步,然後才敢壯著膽子將目光移到我的臉上戰戰兢兢地打量了我好一會兒,眼中的驚慌才慢慢平復下去。
“這邊走。”他的話比之前門口那個更少,一路上都十分安靜,我不能說話,他也沒有開口的心思,我見他的手指緊攥著衣袖竟還在微微發抖,不知他緊張慌亂些什麼。穿過寬闊的廣場,要入第二道朱門時,我回頭看了一眼來時的路,發現那也不過只是短短的一程而已。
我到殿外時,裡頭正情緒激昂地爭吵,我偷偷瞧了一眼,只認得其中一人是祿察御史。我自然只想找阿縝,可殿內人不少,又都穿著朝服,著實難以分辨。
“我沒有說陛下不該立後!只是立後乃是國之大事怎可操之過急、如此草率?!”祿察乙越嗓門不小,我站在殿外都能聽得一清二楚,“更何況,立後人選尚未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