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那兩個名字卻偏偏挨在了一起,好似即便在這種地方,他們仍舊要並肩而立。
沈空青的臉色有些難看,將這些卷冊各自歸了位。
顧景曈垂眸看著手中的玉梳,指腹輕輕摩挲其上的雕花。那花紋已被撫摸得發亮了,顯然是經年帶在身邊,常常拿出來把玩。
仲明探頭一看,問道:「這梳子您還沒送給姜姑娘?」
「這料子太差了,配不上她。」
雕成這玉梳的並不是什麼稀罕的玉料,只是極其普通的白玉。
「畢竟是您的心意,您當初攢了兩年的零花才買了這個,姜姑娘會喜歡的。」
顧景曈卻道:「這樣廉價的物什,可以在十五歲時送出去,卻不能在二十二歲時送給她。」
「可您確實是那時買的,這不是沒來得及送嗎……」
丞相大人的臉色驀地慘白一片,仲明意識到自己不該提及此事,趕緊話鋒一轉,找補道:「所以現下補送,也算是圓了一樁心愿。」
「不,正因如此,我更要將這梳子留在身邊,也算是提醒我自己。」顧景曈話音艱澀,「上天好不容易將她送回我身邊,我無論付出什麼,都一定要保護好她。」
他用力閉了閉眼,繼續道:「不過如今最要緊的,還是要剿滅千手閣,活著回去。其他的都是後話了。」
仲明皺眉道:「這些武林人士忒靠不住,一個接一個的請離。若到最後只剩下鎮南軍,只怕這仗難打啊……」
「再難打也得贏。」顧景曈道,「其實也不必太過悲觀,眼下看似是我們陷入了困境,但你不覺得千手閣的動作太密了嗎?」
「大人這麼一說,好像確實如此。」
「那位閣主只會比我們更急,她的行動也印證了這一點。再不突圍,她就要被我們困死在山上了。他們要突圍的時間,不是今夜,便是明夜了。」
傳令兵進來稟道:「中軍,蔣家主和柳家主想見您。」
仲明望向自家主子,儘管已極力壓抑,語氣中仍隱有驚惶:「不會連他們也要走吧?」
「慌什麼,」顧景曈道,「聽他們說完,你不就知道了?」
第115章
兩位家主眉頭緊鎖,面上滿是擔憂與焦灼之色,遞上來一封信:「中軍看看
兩位家主眉頭緊鎖, 面上滿是擔憂與焦灼之色,遞上來一封信:「中軍看看這個吧。」
顧景曈展開信紙,只見其上血污遍布, 筆跡虛浮,寫道:
父、蔣叔:
吾與辰安為千手閣人所擒,速歸救我。
柳盼瀅
到最後署名時,那字已顫抖得不成樣子了。這信看起來觸目驚心, 仲明倒吸了一口涼氣, 顧景曈的神色亦沉了下來。
當初顧景曈接到剿滅千手閣的旨意, 柳盼瀅與蔣辰安便動身返回家中,勸說各自的父親與他結盟。
柳盼瀅說:「而今蔣柳二家, 雖是東越的最大武林勢力。但放眼大盛,尚有北漠朔教、西蜀關家、南海花盟、中原三宗與我們實力相當。若參與此事, 既可與朝廷為伍,又可在江湖上立威, 實在是個發展壯大的好機會。機不可失, 莫要錯過。」
蔣辰安說:「為俠者, 當以鏟奸除惡為己任。千手閣禍亂多年,如今朝堂與武林欲一同圍剿, 我們蔣家怎可不出一份力?」
兩家家主均被說動,領了功力深厚的族人前來蜀州。但家中不可無人鎮守, 柳盼瀅、蔣辰安都留了下來,難道是被千手閣趁虛而入了?
「此事有疑。」顧景曈道,「據我所知, 柳姑娘堅韌果敢, 並非易受人脅迫的性子。這封求援信,也許不是出自她之手。」
蔣家主急道:「中軍有所不知, 千手閣手段之歹毒,在江湖上是出了名的。看這信上的血跡,定是他們對盼瀅動了什麼酷刑……」
「不,」柳家主思索片刻,亦冷靜了下來,出言反駁,「中軍說的沒錯,小女的性子我清楚。她素來聰慧,決定的事又極其難以更改。她不會不知道千手閣的手段,若真要屈服,早在一開始就依憑他們吩咐做事了;斷不可能平白受了一堆刑罰,而後再改變主意。」
蔣家主道:「但這確實是盼瀅的字跡。」
「請二位仔細想想,若柳姑娘與蔣公子果真被擒,直接取他們的隨身物什送來,難道不是更簡便的法子?為何非要嚴刑逼迫他們寫信?」顧景曈道,「我認為更可能的情形是,千手閣根本沒對你們兩家動手,這信乃是偽造的。」
柳家主點頭道:「千手閣中不乏奇人異士,連易容術都有人精通。相較之下,模仿筆跡算不得難事。」
顧景曈道:「我記得前些日子,柳姑娘寄了一封家書過來。柳前輩不妨拿出來,讓我比對一番。」
柳家主卻遲遲沒有應下。
家書而已,哪有什麼好猶豫的?他這般反應,想必是其中寫了些不能為旁人所知之事。
顧景曈心下瞭然,向蔣家主道:「這封求援信是在何處發現的?」
「是在柳兄的營帳之中。」
「煩請前輩您回去探查一番,看附近可有蛛絲馬跡,興許能幫助我們找到留信之人。」
「也好,我這就去看看。」蔣家主依言離去。
仲明會了自家主子的意,亦退出了營帳。帳中只剩下顧景曈和柳家主二人了。
顧景曈道:「柳前輩放心,無論信中寫了什麼,我都可為前輩守口如瓶。」
柳家主卻仍然面露難色。
「還不能說?」顧景曈眼睫一抬,「那就是和我有關了。」
看對方的神情,他便知自己猜對了,繼續道:「無論信中的秘密是什麼,總歸沒有柳姑娘的安危重要。您覺得呢?」
柳家主緊繃的臉色有所鬆動,半晌,他終於嘆了口氣,從懷中取出家書交了出去。
柳盼瀅的信中寫明了姜闌的行蹤,並囑咐柳家主,待圍剿成功後可以此為籌碼,與丞相大人談好處。
「她去了餘杭?」即便只是提起她,他的聲音也不由得溫和下來,「應該是扶她娘親的棺槨回鄉了。」
柳家亦在餘杭,能知曉此事倒也不奇怪。他怕書信往來會被千手閣追查到,從而牽累於她,離京這麼久了,也不曾與她通過信。想不到第一次收到她的消息,竟是通過這種途徑。
柳家主原本以為,顧景曈看到信中的內容會發怒,怎麼也得與他爭執一番,卻不料他竟是這樣的反應。
柳家主問道:「中軍不生氣?」
「我如今的位置,想挾她逼迫我的人太多了,但好在目標都是我。向我討要利益也好,想毀掉我的前程也罷,只要別傷她,其餘的都不要緊。」顧景曈道,「你們無非是想要秘籍、要封賞、要地位,我都可以盡力為你們去求。有你們在餘杭盯著,她也能安全許多,我有什麼好生氣的?」
「難怪都說大人多智近妖,您識人看事確實通透。」
顧景曈垂下眼眸,細細比對兩封信的筆跡,而後得出了結論:「您可以放心了,這求援信並非柳姑娘所寫。字跡只是形似,落筆習慣卻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說模仿得相當差勁。
「要麼是寫信者並不擅長仿他人字跡,要麼是此人只寥寥瞥過幾眼柳姑娘的字,並沒有書信可作參考,故而只能仿到六七成相像。」
他眉心微凝,又問道:「我記得您此前同我說過,千手閣閣主似乎很了解您與蔣前輩的武功路數。聯繫這兩件事看來,這封信會不會是她所寫?也許她曾在何處見過令愛與蔣公子,所以能仿造令愛的字跡,且又熟悉您二位的家傳武學。」
柳家主道:「這兩個孩子時常在江湖上遊歷,知交甚多。若要從他們認識的人查起,無異於大海撈針。」
「罷了,這也不重要。」顧景曈道,「當下最要緊的,還是全力應對千手閣的突圍。」
「既然盼瀅和辰安並未出事,我和蔣兄就不走了,留下來與您合力清剿。」
「不,既然那位閣主想逼你們走,你們自然該『走』。」他眸色沉沉,仿佛深不見底的池淵,「若不顯露出盟友離散、軍隊頹靡之態,又怎能請她入瓮?」
中原三宗,混元宗便是其中之一。陶元德在返回宗門的途中,始終緊緊皺著眉頭,低聲道:「我還是想不明白,千手閣是如何知曉我門中秘辛的。」
騎馬與他並行的段元錚道:「師兄可還記得,當初那件事的親歷者都有誰?」
「都是些武林人士。千手閣雖也在江湖,但始終只拿錢殺人。這些是是非非,他們不關心,也不會參與。」陶元德低頭沉吟,驀地想到了什麼,抬眼望向自己師弟。「……等等,我想起來了。你還記得關家那小子嗎?」
段元錚嗤笑一聲:「嘁,他呀。誰還沒個年少輕狂的時候,那小子確實有幾分天資在身上,不過僅憑這個就想攪弄風雲?未免太過痴心妄想。」
陶元德道:「我們十二人去殺千手閣閣主那日,有一人出手阻攔。我當時就覺得那人的劍法眼熟,現下回憶起來,恐怕正是他。」<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沈空青的臉色有些難看,將這些卷冊各自歸了位。
顧景曈垂眸看著手中的玉梳,指腹輕輕摩挲其上的雕花。那花紋已被撫摸得發亮了,顯然是經年帶在身邊,常常拿出來把玩。
仲明探頭一看,問道:「這梳子您還沒送給姜姑娘?」
「這料子太差了,配不上她。」
雕成這玉梳的並不是什麼稀罕的玉料,只是極其普通的白玉。
「畢竟是您的心意,您當初攢了兩年的零花才買了這個,姜姑娘會喜歡的。」
顧景曈卻道:「這樣廉價的物什,可以在十五歲時送出去,卻不能在二十二歲時送給她。」
「可您確實是那時買的,這不是沒來得及送嗎……」
丞相大人的臉色驀地慘白一片,仲明意識到自己不該提及此事,趕緊話鋒一轉,找補道:「所以現下補送,也算是圓了一樁心愿。」
「不,正因如此,我更要將這梳子留在身邊,也算是提醒我自己。」顧景曈話音艱澀,「上天好不容易將她送回我身邊,我無論付出什麼,都一定要保護好她。」
他用力閉了閉眼,繼續道:「不過如今最要緊的,還是要剿滅千手閣,活著回去。其他的都是後話了。」
仲明皺眉道:「這些武林人士忒靠不住,一個接一個的請離。若到最後只剩下鎮南軍,只怕這仗難打啊……」
「再難打也得贏。」顧景曈道,「其實也不必太過悲觀,眼下看似是我們陷入了困境,但你不覺得千手閣的動作太密了嗎?」
「大人這麼一說,好像確實如此。」
「那位閣主只會比我們更急,她的行動也印證了這一點。再不突圍,她就要被我們困死在山上了。他們要突圍的時間,不是今夜,便是明夜了。」
傳令兵進來稟道:「中軍,蔣家主和柳家主想見您。」
仲明望向自家主子,儘管已極力壓抑,語氣中仍隱有驚惶:「不會連他們也要走吧?」
「慌什麼,」顧景曈道,「聽他們說完,你不就知道了?」
第115章
兩位家主眉頭緊鎖,面上滿是擔憂與焦灼之色,遞上來一封信:「中軍看看
兩位家主眉頭緊鎖, 面上滿是擔憂與焦灼之色,遞上來一封信:「中軍看看這個吧。」
顧景曈展開信紙,只見其上血污遍布, 筆跡虛浮,寫道:
父、蔣叔:
吾與辰安為千手閣人所擒,速歸救我。
柳盼瀅
到最後署名時,那字已顫抖得不成樣子了。這信看起來觸目驚心, 仲明倒吸了一口涼氣, 顧景曈的神色亦沉了下來。
當初顧景曈接到剿滅千手閣的旨意, 柳盼瀅與蔣辰安便動身返回家中,勸說各自的父親與他結盟。
柳盼瀅說:「而今蔣柳二家, 雖是東越的最大武林勢力。但放眼大盛,尚有北漠朔教、西蜀關家、南海花盟、中原三宗與我們實力相當。若參與此事, 既可與朝廷為伍,又可在江湖上立威, 實在是個發展壯大的好機會。機不可失, 莫要錯過。」
蔣辰安說:「為俠者, 當以鏟奸除惡為己任。千手閣禍亂多年,如今朝堂與武林欲一同圍剿, 我們蔣家怎可不出一份力?」
兩家家主均被說動,領了功力深厚的族人前來蜀州。但家中不可無人鎮守, 柳盼瀅、蔣辰安都留了下來,難道是被千手閣趁虛而入了?
「此事有疑。」顧景曈道,「據我所知, 柳姑娘堅韌果敢, 並非易受人脅迫的性子。這封求援信,也許不是出自她之手。」
蔣家主急道:「中軍有所不知, 千手閣手段之歹毒,在江湖上是出了名的。看這信上的血跡,定是他們對盼瀅動了什麼酷刑……」
「不,」柳家主思索片刻,亦冷靜了下來,出言反駁,「中軍說的沒錯,小女的性子我清楚。她素來聰慧,決定的事又極其難以更改。她不會不知道千手閣的手段,若真要屈服,早在一開始就依憑他們吩咐做事了;斷不可能平白受了一堆刑罰,而後再改變主意。」
蔣家主道:「但這確實是盼瀅的字跡。」
「請二位仔細想想,若柳姑娘與蔣公子果真被擒,直接取他們的隨身物什送來,難道不是更簡便的法子?為何非要嚴刑逼迫他們寫信?」顧景曈道,「我認為更可能的情形是,千手閣根本沒對你們兩家動手,這信乃是偽造的。」
柳家主點頭道:「千手閣中不乏奇人異士,連易容術都有人精通。相較之下,模仿筆跡算不得難事。」
顧景曈道:「我記得前些日子,柳姑娘寄了一封家書過來。柳前輩不妨拿出來,讓我比對一番。」
柳家主卻遲遲沒有應下。
家書而已,哪有什麼好猶豫的?他這般反應,想必是其中寫了些不能為旁人所知之事。
顧景曈心下瞭然,向蔣家主道:「這封求援信是在何處發現的?」
「是在柳兄的營帳之中。」
「煩請前輩您回去探查一番,看附近可有蛛絲馬跡,興許能幫助我們找到留信之人。」
「也好,我這就去看看。」蔣家主依言離去。
仲明會了自家主子的意,亦退出了營帳。帳中只剩下顧景曈和柳家主二人了。
顧景曈道:「柳前輩放心,無論信中寫了什麼,我都可為前輩守口如瓶。」
柳家主卻仍然面露難色。
「還不能說?」顧景曈眼睫一抬,「那就是和我有關了。」
看對方的神情,他便知自己猜對了,繼續道:「無論信中的秘密是什麼,總歸沒有柳姑娘的安危重要。您覺得呢?」
柳家主緊繃的臉色有所鬆動,半晌,他終於嘆了口氣,從懷中取出家書交了出去。
柳盼瀅的信中寫明了姜闌的行蹤,並囑咐柳家主,待圍剿成功後可以此為籌碼,與丞相大人談好處。
「她去了餘杭?」即便只是提起她,他的聲音也不由得溫和下來,「應該是扶她娘親的棺槨回鄉了。」
柳家亦在餘杭,能知曉此事倒也不奇怪。他怕書信往來會被千手閣追查到,從而牽累於她,離京這麼久了,也不曾與她通過信。想不到第一次收到她的消息,竟是通過這種途徑。
柳家主原本以為,顧景曈看到信中的內容會發怒,怎麼也得與他爭執一番,卻不料他竟是這樣的反應。
柳家主問道:「中軍不生氣?」
「我如今的位置,想挾她逼迫我的人太多了,但好在目標都是我。向我討要利益也好,想毀掉我的前程也罷,只要別傷她,其餘的都不要緊。」顧景曈道,「你們無非是想要秘籍、要封賞、要地位,我都可以盡力為你們去求。有你們在餘杭盯著,她也能安全許多,我有什麼好生氣的?」
「難怪都說大人多智近妖,您識人看事確實通透。」
顧景曈垂下眼眸,細細比對兩封信的筆跡,而後得出了結論:「您可以放心了,這求援信並非柳姑娘所寫。字跡只是形似,落筆習慣卻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說模仿得相當差勁。
「要麼是寫信者並不擅長仿他人字跡,要麼是此人只寥寥瞥過幾眼柳姑娘的字,並沒有書信可作參考,故而只能仿到六七成相像。」
他眉心微凝,又問道:「我記得您此前同我說過,千手閣閣主似乎很了解您與蔣前輩的武功路數。聯繫這兩件事看來,這封信會不會是她所寫?也許她曾在何處見過令愛與蔣公子,所以能仿造令愛的字跡,且又熟悉您二位的家傳武學。」
柳家主道:「這兩個孩子時常在江湖上遊歷,知交甚多。若要從他們認識的人查起,無異於大海撈針。」
「罷了,這也不重要。」顧景曈道,「當下最要緊的,還是全力應對千手閣的突圍。」
「既然盼瀅和辰安並未出事,我和蔣兄就不走了,留下來與您合力清剿。」
「不,既然那位閣主想逼你們走,你們自然該『走』。」他眸色沉沉,仿佛深不見底的池淵,「若不顯露出盟友離散、軍隊頹靡之態,又怎能請她入瓮?」
中原三宗,混元宗便是其中之一。陶元德在返回宗門的途中,始終緊緊皺著眉頭,低聲道:「我還是想不明白,千手閣是如何知曉我門中秘辛的。」
騎馬與他並行的段元錚道:「師兄可還記得,當初那件事的親歷者都有誰?」
「都是些武林人士。千手閣雖也在江湖,但始終只拿錢殺人。這些是是非非,他們不關心,也不會參與。」陶元德低頭沉吟,驀地想到了什麼,抬眼望向自己師弟。「……等等,我想起來了。你還記得關家那小子嗎?」
段元錚嗤笑一聲:「嘁,他呀。誰還沒個年少輕狂的時候,那小子確實有幾分天資在身上,不過僅憑這個就想攪弄風雲?未免太過痴心妄想。」
陶元德道:「我們十二人去殺千手閣閣主那日,有一人出手阻攔。我當時就覺得那人的劍法眼熟,現下回憶起來,恐怕正是他。」<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