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些人是藺稷原本就藏在宮中的暗衛,本應該有更多的,但是你本事也不小,將禁中靠近你身側的全換了。」

  隋棠話至此處,隋霖有些反應過來,「他們沒能靠近禁中,是在外圍殿宇蟄伏?怪不得,你給母后送喪,要走中段的萬春門、華林道!」

  「你是在喚醒他們——」隋霖看著隋棠手中把玩的玉佩,「朕看過你的玉佩,五穀為紋,甘棠為飾,朕卻只以為是藺稷愛重你之故,從未想到,竟是、竟是……」

  隋霖睚眥欲裂。

  「不僅如此,母后發喪那日,城外欲救我而未遂的人手是特意讓你看見的。好你更加自得,覺得我逃生無路,在你手掌之中。」

  「阿弟,你當真半點沒讓阿姊失望。你多得意啊,讓我觀武庫,看糧草,了解你兵甲布置,你是算死便是我知道了也無計可施,對嗎?」

  四千兵甲會在東谷軍兵臨城下時去偷襲台城守軍,讓其不能裡應外合對宮城施行偷襲。

  不足六百的死士用於八處城門守城。

  隋棠記得很清楚,當日她冷眼掃過,閶闔門城樓上不過六十人,如此八門所費五百人左右。剩得百餘人,自然都作禁中防守之用。

  這些日子,她拖延著不寫手書,為的就是摸清勤政殿處到底禁軍輪換到底是多少人,多少班次。

  【老師此番破城計策,屬於先發制人?】

  【算,但也不全算。先發制人從兵法的角度講,當是在一切占據主動位置的情況下,擇選的方式。承明此間其實莫說處於主動,相反極為被動。按照他當時的處境,最好的處理方法當是擒賊先擒王。但是顯然,他無法摸透鄔善的位置,也不知鄔善周身防衛幾何。故而只能退而求其次,採用如今的方法。】

  隋棠決定回洛陽時,便想到了當初承明身陷益州而後脫身的法子。只是她此行,原比承明要得更多。

  脫身只是其次,她來的真正目的——是開城門,迎新主。

  「阿弟!」隋棠抬首看他,「你前些日子,不是問我如何阿母都過了頭七,我還不願去服脫喪嗎?」

  隋棠垂眸看自己一身素服,輕輕嘆聲,仰頭看無邊夜空,似看到了她不曾有幸經歷過的帝國繁榮的歲月,先祖們平江定山,萬國來朝;看到了她無奈遭受的皇朝崩裂的景像,流民失所,人犬爭食……熱淚從她眼角滑落,她與胞弟四目相對,「我是為國服喪!」

  「你放肆,朕還活著,國門還沒破,大齊還在,大齊福祚綿長——」

  「馬上就不在了!」

  隋棠退出勤政殿,派人押著隋霖等人,一路走向閶闔門。一路全是被她命人暗殺的死士,稀稀拉拉的血跡匯成小溪,緩緩流動,緩緩瀰漫血腥氣,變得嗆人又濃烈。

  這最後的一場戰役,血染雙手的為她而已。

  「隋棠,你是不是忘了你也姓隋,你是隋家子嗣,是我大隋的公主,你如此開門揖盜,放賊人進來,也不怕天理報應!」

  「以子滅國,以臣弒君,逆亂綱常,

  天難容你!」

  「百年黃泉下,你敢去見列祖列宗嗎?你對得起隋之一姓嗎?」

  隋霖連同其他大臣,一路謾罵,句句戳人臟腑。

  已經走出禁中,走到閶闔門,因天子和重臣被挾持,一路而來遇見的禁衛軍們無有主心骨,亦不得命令,遂只能聽隋棠令,紛紛放下武器倒戈。

  待到達閶闔門城樓口時,守城的死士更是被藺稷的暗衛和倒戈的禁衛軍全部捅殺。

  隋棠足染血跡,跨過屍體,一步步走上城樓。

  耳畔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話語。

  隋霖說,「朕除了胞姐之外,手中還握著的東西。便是那萬餘民眾,一副血肉壘砌的城牆,一柄以人命為刃的長槍。待城中無糧,便食人。」

  百姓說, 「有力氣能種樹的男人都被征去軍中了,當官的也沒人拿銀子來修堤壩,灌農田。以往沒有田種糧食所幸還有兩棵果樹,這今後不知哪年才能再結果!」

  百姓又說,「人力可以預防的天災,卻沒有提前準備,如此釀成的災難,便算不得天災,依舊是人禍。」

  林群說,「藺相不可過勞,尤其不可再受兵戈利器之傷。他自當年鸛流湖受劍傷起,便傷口難愈,流血多於常人。極易容傷元氣,敗根基。」

  懷恩說,「藺相前世累的功德都逆了天地生死,換了今世姻緣。俗世又殺戮重,血染四方。世有因果,時有業報,且早收兵刀,放馬南山。」

  ……

  城樓上,夜風呼嘯,王旗招展。

  隋棠看著身側的蟠龍旗幟,回首看被壓在地上的胞弟,沖他溫柔淺笑,「那年漳河上你派來的十二艘沙船,王旗揚帆,載我歸鄉。是阿姊這一生第一次見到的美麗風景。曾幾何時,阿姊以為會是這一生都無可比擬的美景。」

  隋霖聽到了她的話,掙扎地的動作小了些,愣愣看向她。

  聽她說,「我對不起隋之一姓又如何?我對得起天下百姓!」

  看見她收回溫柔目光,從地上撿起一把長刀,她仰頭重看天際,「什麼天理報應,人倫綱常,今日我就是逆了,破了。」

  隨她話落,萬里流雲掀起雷鳴,一場急雨落下。

  「就說有報應,天都不會饒你……」被壓的群臣中,不知何人因為第二次寒芒忽閃,當是天不滅齊,降雷以公主。

  然話還未畢,竟發現並非閃電,而是刀光。

  城樓上的婦人,闔眼舉刀,多年前漳河上迎風飄搖的旗幟全部飄散,湮落在滾滾河水中,不見蹤跡。

  而城樓上,代表隋齊王朝三百二十六載的王旗亦被她一刀砍斷,跌落在風雨中。

  一時間,宮城內外,亡國的君臣,攻城的軍人,都聚目於她身。

  風雨那樣大,卻是天地都安靜。

  第82章 倫理不倫,終喪兒手。……

  四月末的一場雨, 初時電閃雷鳴,時人只當是夏日雷雨初至。

  來得快,去得也快。

  卻未曾想, 大雨滂沱竟多日不曾停下。

  一時間洛陽城中,坊肆未開, 屋舍閉戶,三街六道往來皆是沉默無聲的兵士, 如高樹豐碑戍守在各要道。

  百姓或有趴在窗前觀雨勢,或有臨窗聽雨聲, 或於屋中相互悄言, 來回踱步,後重轉來門邊窗下觀看外頭局勢。

  都知道,變天了。

  但是變天時的一場雨一直下,這會還未現出新天象。

  按說這東谷軍的主帥都入主太極宮了, 首要事便是立國正君位,如何半點風聲都沒有?

  民眾心中多有疑惑, 然天上事,唯有等。

  這日,大雨依舊, 是落雨的第五天。

  銅駝大街出現了一個青年人,他右手撐一把二十四竹骨傘。傘下面容遮著一張面具,頭戴月白髮帶, 身穿一身天青色暗紋廣袖深衣。

  大雨拍打在傘上, 從傘沿落下。

  他安靜走在風雨里, 髮帶纏繞飛卷,廣袖疊層涌動,未幾都沾了些許水汽。

  他從廷尉處過來, 本可以坐車的,臨上馬車時還是棄了,只徒步行走。一路行徑司空府,朝著太尉府走去。

  太尉府,破天荒還住著前朝太尉何珣。

  從來舊朝覆滅,人臣若降新主,便自有出路。然當日被押縛在宣陽門城樓下的一干人等,實乃敗軍之寇,皇室宗親如隋霖和三王概因新主需要仁德名聲,又得姜灝一行求情多來留有一命,現如今便被安置在廣林園中。

  然剩得臣子,實有才者憑新主賞識或可留下,新主棄者則可退身白衣歸去鄉野,自然亦有既不願侍二君又不甘心就此歸隱者,便自殉故國以表氣節。

  何珣便是最後一種,若非暗衛押得緊,當場便要撞牆殉齊。當夜趁亂被一兵士攔下,送回太尉府。

  那兵士說,乃受人之託。

  他瞧兵士身穿東谷軍戰甲,問,「受何人之託?」心中多來猜到些。

  是那人還念著父子親情還是為留他性命羞辱他?

  然兵士卻答,「太尉大人不想齊之綿延、助陛下東山再起?」

  何珣聞來發笑,「天方夜譚!」

  兵士也笑,「東谷軍自十餘年前因細作被藺相清理斬殺兩千人後,十餘年來再未出現過細作。但是——」他目光對著自己上下游移,「您瞧小的,不是很成功嗎?」

  何珣這夜的腦子自被公主挾持後,見王旗飄落後便一直嗡嗡不甚清醒,更多是不可置信。

  這會見面前兵士,聞他言語,方覺這才是對的。

  綿延了三百餘載的皇朝,怎可能就被滅了?

  陛下還在,太子還在,還有面前這個插入東谷軍的細作還在……東谷軍中都能插入細作了,還有甚不可能的!

  兵士走前,還不忘安撫他,「最危險的地方便最安全。」

  五日裡,有不同的兵士給他送飲食,皆道乃受人之託。

  何珣於漫天大雨中,一點點窺得春光。<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