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沈焉如輕聲道:“汝陽侯得了世子,也確實不可小覷……天下人總還是想知道,陛下一旦,千秋萬歲之後……”
允元舒展了一下坐姿,“也不過就是一個男丁,不必瞧得太重。”
“是。”沈焉如低頭。
允元又吩咐了幾件儀禮上的事宜,便讓沈焉如領命而去了。但這雨夜還仍舊漫長,甚至要讓她想不明白,自己過去是怎麼挨過這夜晚的。
她望了半晌那什麼也看不見的窗格子,想起了杜微生。
大半夜的,勤政殿裡守夜的主事宦官趙光壽被皇帝叫醒,說要請太醫。趙光壽嚇一激靈,還道皇帝出了什麼事兒,但皇帝卻說,讓太醫去給翰林院的杜供奉看一看身體,前些日子他跪了一夜,秋氣寒涼,別讓腿上落了什麼毛病。
趙光壽琢磨著這一道聖旨,難不成是要將杜微生再請回來?他愈發覺得這杜微生不是個善茬兒,於是找了太醫署最為德高望重的醫正去看診,還特地囑咐,要旁敲側擊地將杜供奉勸回來。
誰曾想,杜供奉卻全然裝作聽不懂話,醫正也討了個沒趣,回來只同趙光壽說,沒用,杜供奉根本不想回來。
那醫正還拍拍趙光壽的肩膀道:“下官倒還能理解他那份心情。貴人若是個男人,興許也會懂吧。”
趙光壽甚至來不及跟這混不吝發怒,只是無窮地納悶:不可能,他這時候端出來男人的尊嚴有啥用,當初明明聽說過,是他自己要爬床的呀!
但無論如何,他也不敢再自作主張了。這樣直到汝陽侯入京,皇帝與杜微生,竟當真不曾見上一面。
*
汝陽侯的儀仗原打算挑個晴快的日子入城,卻不料這雨一下就是十餘日,只有頂風冒雨地進來了。畢竟是前朝廢帝,縱然頂風冒雨,也還是有不少百姓湊上街頭來看熱鬧。然而,汝陽侯本人卻並不在儀仗之中,據說是提前了親眷們一步,先行入宮面聖了。
勤政殿中,香菸裊裊,允元籠著裘袍懶懶地看哥哥給自己行三跪九叩之禮。周遭只有幾個親近的侍臣,擺著豐富而非奢靡的菜餚,顯示這是一場小小的家宴。
汝陽侯慶德生了一副酷肖乃母的面孔,長眉細眼的,身材也瘦如竹竿,好像風吹即倒。過去他高高在上,神情深沉冷鷙,但經了這兩年沉淪地方,倒像是養出了雍容華貴的氣質來,行完禮也不慌不忙,還笑著對允元說:“為兄實在是想要早一些見到陛下,所以唐突了。——不過這也與禮部商定了的,料想不會給陛下惹什麼麻煩。”
允元笑道:“朕明白,皇兄不喜歡北門。”
所有入京朝覲的儀仗都從長安城北門進入,但兩年多前,允元就是在北門發了兵。
慶德坐到皇帝指定的席位上去,欠身道:“為兄愚鈍,只能吃一塹長一智嘛。”
允元眯起眼睛看他,只覺他也沒有變多少,也許變了的人是她自己——她已不知道有什麼話好同這個人說,但這個人背後的一切都很麻煩,她登基不過兩年,只有趁早處理乾淨,才是長久之計。
她清楚慶德心中也是這樣想的:她登基不過兩年,若不趁此時發難,往後只會越來越難。
“倒是陛下,天資聰慧,卻像是不明白這吃一塹長一智的道理。”慶德端起案上茶盞,淺淺地抿了一口,笑道。
“什麼?”允元的神色微微一動。
“為兄說的就是男人啊。”慶德壓低了眉宇,好像很關切似地,“前些日子陛下掛出來一個人頭,為兄也聽聞了,是太樂署的什么小人物麼?允兒,為兄奉勸一句,床榻之側,可一定要慎重。”
允元抓緊了茶碗,明明平滑的邊沿卻幾乎割裂她的手掌。有一些顫抖,但止住了,為了今時今日的這一刻,她早晨就服下了藥。
侍立在側的傅掌秋此時上前來,給她添了一點茶水,斂著大袖,遮蔽了慶德的視線。
“朕看皇兄說這麼多,”終於,允元舒出一口氣,“卻一個字也不提母后的事。明明在奏表里說得痛哭流涕,原來只是做樣子麼?”
“為兄自然關心母后,只是還要等一等家中妻眷,一同去拜見她老人家。”慶德笑道,“她老人家看見孫子,一定開心,說不定連藥石都可省了。”
允元抬高聲音:“沈侍郎。”
“臣在。”沈焉如出來應道。
“汝陽侯的妻眷如今到何處了?”
沈焉如回答:“遵陛下的吩咐,已安排在郡國邸舍,按諸侯王禮制接待。”
允元點點頭,“甚好。”又對趙光壽道,“汝陽侯難得進京一次,讓他住到迎仙殿去吧,離母后的地方也近便,可以滿足他的孝心。”
慶德猛然抬頭,卻對上允元一雙毫無波瀾的眼眸。
她將他的妻女都安置在宮城外邊,卻讓他留宿太極宮內……
他已經知道,太極宮內並沒有多少禁軍,禁軍主力都在含元宮。為何她還敢這樣邀請?
但見允元款款地對他笑:“皇兄也很久不曾在宮裡住了,不如這一回,就好好感受感受,物是人非的滋味吧。”
十七 渺渺予懷
母親與哥哥在光里,而她,站在光外。
汝陽侯是進了宮,可他的妻眷都在郡邸,京城中頓時就人心浮動起來。不少人盤算著,官員交通藩王是死罪,但若是夫人交通夫人,孩子交通孩子,那能算什麼事兒呢?一時間,提著大小禮品踏入郡邸門檻的,明目張胆者有之,偷偷摸摸者有之,好不熱鬧。
杜微生門口的禁制也寬鬆了些,偶爾林芳景拉他出去,都無人阻攔。他不知道這是不是允元的意思。
這一日,看著雨意稍歇,天空只是有氣無力地啜泣般地掉一些小雨點兒,杜微生便抖擻出舊的油衣,挎著一把傘,低著頭走出了翰林院。
侍衛只是瞧了他一眼,“嘁”了一聲,便繼續閒聊。
郡邸在城東南,在路上,他遠遠地望見那一座柏梁台,已經搭起了很高的架子。天色陰沉,便那高台也顯得像一具俯瞰人間的無情骨骸。
“朕做漢武帝,你願意做司馬相如嗎?”
他收回目光,匆匆行到了郡邸,從後廚的小門進去。
連接後廚的院落里,卻有一個頭髮銀白的老婦人,坐在檐下的搖椅上,布滿老繭的雙手交握在腹部,正半閉著眼睛咿咿呀呀著什麼。不是炊事時分,後廚靜寂無人,連雨腳也放輕,杜微生往前走了幾步,便聽出她在哼唱一首童謠。
“生兒不用……識文字……鬥雞走馬……勝讀書……”
杜微生抿住唇,手指痙攣地抓緊了油紙傘,低低地打斷了她:“娘。”
老婦人驀然停住,睜開了眼睛。
她先是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直到雙目都蓄出了淚水,卻顫巍巍地不掉落,已經沒幾顆牙的嘴張開,像是想說話,卻什麼也沒說出口。
她的表情也漸漸由激動,轉為冷靜,轉為沉默的悲哀。
杜微生又往前一步,“……娘!我來……我來看您,希望君侯待您……”
“我不過是個老僕婦。杜學士不必關心我那許多。”老婦人卻說道,像是終於找到了最冷的一種聲音。
杜微生晃了一晃,“娘,我只是……只是希望您一切都好。君侯讓我做的我都做了,只是這些日子才……失了寵,我怕君侯會對您不利……”
老婦人看他一眼,別過頭去,望著檐下成排的晶瑩雨簾。她道:“君侯待我很好,我在這裡做工做了一輩子,死在這裡也不可惜。”
像是想到了很多過去的事,卻又不能將過去的人影與眼前這個高大的孩子聯繫起來,老婦人怔愣了許久,才一字字重又開了口:“多年以前,我曾望你讀書出人頭地,為此,我給人洗衣做傭,哪怕洗壞了手也不在意。後來你及了第,我卻只能龜縮在君侯府中,心中再沒感到榮耀,因我知道那不是你的東西。再後來……再後來我又慶幸,慶幸自己在世人眼中早已‘死’了。旁人若問我:你兒子在京中做什麼?我都抬不起臉來回答。所以,杜學士,你若有什麼想做的事,可萬萬不要說是為了我,我消受不起。”
杜微生低下了頭,在自己的母親面前,像一個犯了錯受罰的小孩子,為自己辯白一般:“我如今已下定決心,不想再捲入皇上與君侯之間了。”
“子朔。”老婦人靜靜地道,“我只希望你可以從心所欲。”
母親自始至終,都沒有一點點與他親近的意思。杜微生立在蕭瑟的庭中,看那張皺紋遍布的臉容,好像已比記憶里又衰老了很多。也許這會是自己與她的最後一面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允元舒展了一下坐姿,“也不過就是一個男丁,不必瞧得太重。”
“是。”沈焉如低頭。
允元又吩咐了幾件儀禮上的事宜,便讓沈焉如領命而去了。但這雨夜還仍舊漫長,甚至要讓她想不明白,自己過去是怎麼挨過這夜晚的。
她望了半晌那什麼也看不見的窗格子,想起了杜微生。
大半夜的,勤政殿裡守夜的主事宦官趙光壽被皇帝叫醒,說要請太醫。趙光壽嚇一激靈,還道皇帝出了什麼事兒,但皇帝卻說,讓太醫去給翰林院的杜供奉看一看身體,前些日子他跪了一夜,秋氣寒涼,別讓腿上落了什麼毛病。
趙光壽琢磨著這一道聖旨,難不成是要將杜微生再請回來?他愈發覺得這杜微生不是個善茬兒,於是找了太醫署最為德高望重的醫正去看診,還特地囑咐,要旁敲側擊地將杜供奉勸回來。
誰曾想,杜供奉卻全然裝作聽不懂話,醫正也討了個沒趣,回來只同趙光壽說,沒用,杜供奉根本不想回來。
那醫正還拍拍趙光壽的肩膀道:“下官倒還能理解他那份心情。貴人若是個男人,興許也會懂吧。”
趙光壽甚至來不及跟這混不吝發怒,只是無窮地納悶:不可能,他這時候端出來男人的尊嚴有啥用,當初明明聽說過,是他自己要爬床的呀!
但無論如何,他也不敢再自作主張了。這樣直到汝陽侯入京,皇帝與杜微生,竟當真不曾見上一面。
*
汝陽侯的儀仗原打算挑個晴快的日子入城,卻不料這雨一下就是十餘日,只有頂風冒雨地進來了。畢竟是前朝廢帝,縱然頂風冒雨,也還是有不少百姓湊上街頭來看熱鬧。然而,汝陽侯本人卻並不在儀仗之中,據說是提前了親眷們一步,先行入宮面聖了。
勤政殿中,香菸裊裊,允元籠著裘袍懶懶地看哥哥給自己行三跪九叩之禮。周遭只有幾個親近的侍臣,擺著豐富而非奢靡的菜餚,顯示這是一場小小的家宴。
汝陽侯慶德生了一副酷肖乃母的面孔,長眉細眼的,身材也瘦如竹竿,好像風吹即倒。過去他高高在上,神情深沉冷鷙,但經了這兩年沉淪地方,倒像是養出了雍容華貴的氣質來,行完禮也不慌不忙,還笑著對允元說:“為兄實在是想要早一些見到陛下,所以唐突了。——不過這也與禮部商定了的,料想不會給陛下惹什麼麻煩。”
允元笑道:“朕明白,皇兄不喜歡北門。”
所有入京朝覲的儀仗都從長安城北門進入,但兩年多前,允元就是在北門發了兵。
慶德坐到皇帝指定的席位上去,欠身道:“為兄愚鈍,只能吃一塹長一智嘛。”
允元眯起眼睛看他,只覺他也沒有變多少,也許變了的人是她自己——她已不知道有什麼話好同這個人說,但這個人背後的一切都很麻煩,她登基不過兩年,只有趁早處理乾淨,才是長久之計。
她清楚慶德心中也是這樣想的:她登基不過兩年,若不趁此時發難,往後只會越來越難。
“倒是陛下,天資聰慧,卻像是不明白這吃一塹長一智的道理。”慶德端起案上茶盞,淺淺地抿了一口,笑道。
“什麼?”允元的神色微微一動。
“為兄說的就是男人啊。”慶德壓低了眉宇,好像很關切似地,“前些日子陛下掛出來一個人頭,為兄也聽聞了,是太樂署的什么小人物麼?允兒,為兄奉勸一句,床榻之側,可一定要慎重。”
允元抓緊了茶碗,明明平滑的邊沿卻幾乎割裂她的手掌。有一些顫抖,但止住了,為了今時今日的這一刻,她早晨就服下了藥。
侍立在側的傅掌秋此時上前來,給她添了一點茶水,斂著大袖,遮蔽了慶德的視線。
“朕看皇兄說這麼多,”終於,允元舒出一口氣,“卻一個字也不提母后的事。明明在奏表里說得痛哭流涕,原來只是做樣子麼?”
“為兄自然關心母后,只是還要等一等家中妻眷,一同去拜見她老人家。”慶德笑道,“她老人家看見孫子,一定開心,說不定連藥石都可省了。”
允元抬高聲音:“沈侍郎。”
“臣在。”沈焉如出來應道。
“汝陽侯的妻眷如今到何處了?”
沈焉如回答:“遵陛下的吩咐,已安排在郡國邸舍,按諸侯王禮制接待。”
允元點點頭,“甚好。”又對趙光壽道,“汝陽侯難得進京一次,讓他住到迎仙殿去吧,離母后的地方也近便,可以滿足他的孝心。”
慶德猛然抬頭,卻對上允元一雙毫無波瀾的眼眸。
她將他的妻女都安置在宮城外邊,卻讓他留宿太極宮內……
他已經知道,太極宮內並沒有多少禁軍,禁軍主力都在含元宮。為何她還敢這樣邀請?
但見允元款款地對他笑:“皇兄也很久不曾在宮裡住了,不如這一回,就好好感受感受,物是人非的滋味吧。”
十七 渺渺予懷
母親與哥哥在光里,而她,站在光外。
汝陽侯是進了宮,可他的妻眷都在郡邸,京城中頓時就人心浮動起來。不少人盤算著,官員交通藩王是死罪,但若是夫人交通夫人,孩子交通孩子,那能算什麼事兒呢?一時間,提著大小禮品踏入郡邸門檻的,明目張胆者有之,偷偷摸摸者有之,好不熱鬧。
杜微生門口的禁制也寬鬆了些,偶爾林芳景拉他出去,都無人阻攔。他不知道這是不是允元的意思。
這一日,看著雨意稍歇,天空只是有氣無力地啜泣般地掉一些小雨點兒,杜微生便抖擻出舊的油衣,挎著一把傘,低著頭走出了翰林院。
侍衛只是瞧了他一眼,“嘁”了一聲,便繼續閒聊。
郡邸在城東南,在路上,他遠遠地望見那一座柏梁台,已經搭起了很高的架子。天色陰沉,便那高台也顯得像一具俯瞰人間的無情骨骸。
“朕做漢武帝,你願意做司馬相如嗎?”
他收回目光,匆匆行到了郡邸,從後廚的小門進去。
連接後廚的院落里,卻有一個頭髮銀白的老婦人,坐在檐下的搖椅上,布滿老繭的雙手交握在腹部,正半閉著眼睛咿咿呀呀著什麼。不是炊事時分,後廚靜寂無人,連雨腳也放輕,杜微生往前走了幾步,便聽出她在哼唱一首童謠。
“生兒不用……識文字……鬥雞走馬……勝讀書……”
杜微生抿住唇,手指痙攣地抓緊了油紙傘,低低地打斷了她:“娘。”
老婦人驀然停住,睜開了眼睛。
她先是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直到雙目都蓄出了淚水,卻顫巍巍地不掉落,已經沒幾顆牙的嘴張開,像是想說話,卻什麼也沒說出口。
她的表情也漸漸由激動,轉為冷靜,轉為沉默的悲哀。
杜微生又往前一步,“……娘!我來……我來看您,希望君侯待您……”
“我不過是個老僕婦。杜學士不必關心我那許多。”老婦人卻說道,像是終於找到了最冷的一種聲音。
杜微生晃了一晃,“娘,我只是……只是希望您一切都好。君侯讓我做的我都做了,只是這些日子才……失了寵,我怕君侯會對您不利……”
老婦人看他一眼,別過頭去,望著檐下成排的晶瑩雨簾。她道:“君侯待我很好,我在這裡做工做了一輩子,死在這裡也不可惜。”
像是想到了很多過去的事,卻又不能將過去的人影與眼前這個高大的孩子聯繫起來,老婦人怔愣了許久,才一字字重又開了口:“多年以前,我曾望你讀書出人頭地,為此,我給人洗衣做傭,哪怕洗壞了手也不在意。後來你及了第,我卻只能龜縮在君侯府中,心中再沒感到榮耀,因我知道那不是你的東西。再後來……再後來我又慶幸,慶幸自己在世人眼中早已‘死’了。旁人若問我:你兒子在京中做什麼?我都抬不起臉來回答。所以,杜學士,你若有什麼想做的事,可萬萬不要說是為了我,我消受不起。”
杜微生低下了頭,在自己的母親面前,像一個犯了錯受罰的小孩子,為自己辯白一般:“我如今已下定決心,不想再捲入皇上與君侯之間了。”
“子朔。”老婦人靜靜地道,“我只希望你可以從心所欲。”
母親自始至終,都沒有一點點與他親近的意思。杜微生立在蕭瑟的庭中,看那張皺紋遍布的臉容,好像已比記憶里又衰老了很多。也許這會是自己與她的最後一面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