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她也厭恨母親,疏離江家。
所以,哪怕如今江家走到了懸崖邊上,她也不聞不問。
江言清落下淚來,在池邊枯坐一夜。
這一夜,齊宴叩開了他家的大門。
清晨,他與齊宴,兩個八桿子打不到一塊的人,對坐在堂中,說不盡的詭異。
然而,齊老先生顧不得體面,這兩日他忙著為先帝下葬,消息有些滯後,才聽見上京傳得沸沸揚揚的流言。
成玉殿下要廢置帝位,怎麼會有這樣荒唐的事?
齊宴不知所措,可幾經周折,竟找不到一個與他同盟之人。
他的學生多死於前些日子的□□,而今還有不少遺孤親眷需要他安撫,更別提衝鋒陷陣了。
苦思冥想兩日無果,只得決心應和江言清的想法。
肅王是唯一在京的親王,既然第一順位的南安王註定不能來京,其餘藩王也凶多吉少,那麼推舉他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江大人的奏疏我看過了。」齊宴咳了兩聲,「你我之意不謀而合,不若聯手,事半功倍。」
江言清不敢求事半功倍,只要不是事倍功半就好。
他忙問道:「不知齊老先生有何高見?」
齊宴在袖中摸索半晌,取出一塊帶有焦痕的玉印,上面落著文淵閣的樣式。
「前兩日,這玉印隨信匿名送到我家中,雖不知是何人,但此時全無他法,只得信了信上的話。大理寺正在審那些蠻人起兵作亂的緣由,我也知道這些人八成並不是全受文淵閣支配,但讓她們背了這個罪,也不算枉擔虛名。」
後邊的話江言清全聽不見了。
他才不管是誰把那些蠻子放出來的,也不管上京現在有多少瘡痍等著填補,只要有了這玉印,就是文淵閣謀逆的鐵證。
他滿口答應下來,齊宴瞧著他皺了皺眉,提醒道:「江大人,老夫不得不說一句,想憑這個一把扳倒文淵是不可能的。休說城外還停著成玉殿下的三萬兵馬,便是沒有這些人,單憑這中樞與地方的女官,我們要動文淵閣,都得好好思量一番。」
齊宴頓了頓,心下知道江言清是個靠不住的,必是不曾想過即便肅王成功登基,尚有城外之圍要解。
「還有,你要答應一件事。」他面上的表情肅然無比,「一旦成事,我們的第一要務便是拉攏北邊的容將軍,只有有了兵馬,才有說話的底氣。」
江言清自是無有不應的。
他問:「那該如何做?」
北面的容將軍原是夷狄之輩,後來大梁建國,遂臣服於武皇帝,為梁戍邊至今。
那蠻荒之地與上京千里之遙,難道要送一堆金銀珠寶過去?
齊宴沉思半晌,道:「容家曾經一直想求大梁的公主下嫁…事已至此,只有遣恪公主和親,方顯我們的誠意。」
第68章 爭奪
蕭冉自文淵閣里出來, 院內秋風送爽,宮女讀書習字的平房旁栽滿了金桔,散發出一陣陣清香。
她聽見裡面傳出讀書聲, 想起五年前林忱也曾頻頻出入此處,不過因為宮裡的先生並沒有什麼能傳授, 只讀了半年便罷了。
雖是如此,由這間學堂里出來的女官仍以與成玉殿下同學為榮。
蕭冉看著她們, 就像看見了自己同殿下青春年少的時候。
這樣一晃神, 一時沒有看見遠處青萍在沖她招手。
「姑娘!」
青萍喊了一聲, 跨進院裡來。
蕭冉扭頭,見她道:「不是讓你好好待在公主府,同青瓜在一塊,怎麼跑出來了?」
青萍拿出一封信, 道:「殿下親自來信, 我可不敢窩在家裡不動彈了。」
她瞧著蕭冉, 後者不理, 只別過頭去數黃澄澄的桔子。
「姑娘,快快收拾東西離京吧, 殿下說她想吃你做的桂花糕呢。」青萍打趣,「還有許多話,我可不好意思在這說。」
蕭冉咳了一聲, 胡亂把信塞進袖子, 同她一道出門。
待到宮門口,卻給人攔了下來。
司掌大理寺刑事的一名小主簿站在高高的門檻外,躬身道:「常侍大人, 前些日子的案子今日又要開審了, 我們寺丞煩請您過去一趟。」
青萍瞅著他, 作出蠻橫的樣子說:「這麼些天,大理寺會審也該有個結果了。今日請人去明日請人去,又要隨叫隨到,到底什麼時候算完?」
小主簿苦笑:「這位大人,這我說了不算,在下不過來宮裡傳個話,您犯不著跟我置氣。」
青萍見他一點也不怕,心裡也覺得有點異樣,便不吭氣了,只擔心地瞧著自家姑娘。
蕭冉淡色的眼眸在陽光下審視著來人,問:「今日怎麼這麼急,原不都是提前兩日定好時辰麼?幸虧我現在無事,要是正忙,只怕抽不出功夫陪你們了。」
她說完,自若地吩咐青萍道:「把我桌子底下第二個抽屜里鎖著的公文拿出來,給華張她們,若我一時不能回來,剩下的事依常例做就是了。」
小主簿原本低著頭,聽到這句眼睛從底下偷偷覷了下,正對上蕭冉玻璃珠子似的瞳孔,似乎給陽光曬去了顏色,似笑非笑的,嚇人得緊。
他趕緊低下頭,在前帶路。
到了大理寺公房門口,蕭冉抬眼四顧了一圈,院裡那條大黑狗正沖她齜牙咧嘴地叫,來來往往不少軍兵配刀巡視,連立正看門的都格外精神。
她微微笑了笑,進到公堂,繞到後方的茶水間,見了滿屋子的人。
「真熱鬧啊。」蕭冉那張如花笑靨上先是很驚訝,隨後顯出一種情真意切地讚嘆來。
旁人不知她在讚嘆什麼,只警惕起來。
「那麼緊張。」蕭冉輕巧地一撩衣擺,撿了左邊第二張椅子坐,「不知情的倒把我當主審官了。」
她靠在椅背上,轉頭對張謙道:「實則呢,是把戲台子搭好了,等著我、還有哪位仁兄登台去唱呢?」
她緩緩巡視過去,見到了魏家的老爺子與他那年過四十的兒子,還有齊宴、大理寺丞張謙…還有,江言清。
嗯?
蕭冉偏了偏頭,喝了口茶水。
聽著這鋒銳的口吻,再看另一邊咄咄逼人的氣勢,張謙便知道今日有的頭疼。
於是也不囉嗦,直接開口道:「此番冒失請諸位前來,是因為日前收到一封匿名書信,以及這枚從抱月樓繳獲的印章。」
他轉向蕭冉,道:「請常侍大人掌掌眼,這是不是文淵閣的公章?」
蕭冉撩了撩眼皮,給面子地看了一眼,笑著說:「我不說,大人也看得出來嘛,這當然是文淵閣的官章。」
張謙這邊剛點頭,還沒來得及開口,魏家那邊便拍案而起:「蕭大人心裡著實有底,都到了這步田地還在故作姿態,這是文淵閣的東西,是從那死去的蠻女身上繳獲的,那個阿希爾就是這群蠻人鬧事的領頭人!你還有什麼好說的?」
蕭冉的笑意有些涼薄,她看了眼還沒發難的齊宴,道:「我當然有的說,只看國丈大人你讓不讓我說了。」
她思量片刻,不去回答魏家人,反向張謙問道:「這信匿名,印章卻不一定,不知是在場哪一位率先得到的。」
那雙靈性十足的眼眸一掃,停在齊宴身上。
「老大人,是您?不知您在上交這枚印章的時候,是否十足考據了送出這枚印章之人的身份,若他心懷不軌,不知從哪弄來一個假貨,您也這麼義無反顧地來狀告我?」蕭冉起身,慢慢在堂子裡踱步而行,「還有江大人,你我真是難得一見,看來今天是有團圓的緣分。」
她把眸子一斂,不去看他們的表情,也不管這二人各懷著什麼心思。
魏家的老頭見蕭冉如此無視他,氣得不行,向張謙道:「看看,還在顧左右而言它,有這樣的證據,還不足夠定罪嗎?」
張謙無法向這位不沾刑事的國丈解釋,審案子、尤其審這樣牽涉廣泛的案子,哪有那麼容易。
誰都得罪不起,當然只能一邊攪渾水一邊作壁上觀,除非真到了刀逼頸邊、證據十足的時刻,否則絕不能輕判。
而現在,蕭冉提出的問題,無疑都是有價值的。
「國丈大人別急。」她在魏家人面前站定,道:「這事同您又有什麼關係?那些蠻人的來龍去脈大人您比我還清楚,不如好好想想,那些鐵甲刀兵還有高頭大馬都是怎麼流進京里來的,文淵閣可沒有那麼多銀子養著這群壯兵,城內的武庫我們也絲毫未動。至於那枚印章,也許是哪個小女官去聽曲的時候順手落下的也未可知,畢竟那群蠻子不識字,大人你也知道不是?」
她解釋這一通是說給張謙聽的,半真半假,足夠堵上這群人的嘴。
江言清在最後的位置上暗暗收緊了袖子,他沒想到,這女人有這麼一張尖牙利口,幾句就把水給攪渾了。
一直未開口的齊宴今日卻沒發他那火爆脾氣,經此一番,他已不敢再如從前那般輕舉妄動。
所以,哪怕如今江家走到了懸崖邊上,她也不聞不問。
江言清落下淚來,在池邊枯坐一夜。
這一夜,齊宴叩開了他家的大門。
清晨,他與齊宴,兩個八桿子打不到一塊的人,對坐在堂中,說不盡的詭異。
然而,齊老先生顧不得體面,這兩日他忙著為先帝下葬,消息有些滯後,才聽見上京傳得沸沸揚揚的流言。
成玉殿下要廢置帝位,怎麼會有這樣荒唐的事?
齊宴不知所措,可幾經周折,竟找不到一個與他同盟之人。
他的學生多死於前些日子的□□,而今還有不少遺孤親眷需要他安撫,更別提衝鋒陷陣了。
苦思冥想兩日無果,只得決心應和江言清的想法。
肅王是唯一在京的親王,既然第一順位的南安王註定不能來京,其餘藩王也凶多吉少,那麼推舉他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江大人的奏疏我看過了。」齊宴咳了兩聲,「你我之意不謀而合,不若聯手,事半功倍。」
江言清不敢求事半功倍,只要不是事倍功半就好。
他忙問道:「不知齊老先生有何高見?」
齊宴在袖中摸索半晌,取出一塊帶有焦痕的玉印,上面落著文淵閣的樣式。
「前兩日,這玉印隨信匿名送到我家中,雖不知是何人,但此時全無他法,只得信了信上的話。大理寺正在審那些蠻人起兵作亂的緣由,我也知道這些人八成並不是全受文淵閣支配,但讓她們背了這個罪,也不算枉擔虛名。」
後邊的話江言清全聽不見了。
他才不管是誰把那些蠻子放出來的,也不管上京現在有多少瘡痍等著填補,只要有了這玉印,就是文淵閣謀逆的鐵證。
他滿口答應下來,齊宴瞧著他皺了皺眉,提醒道:「江大人,老夫不得不說一句,想憑這個一把扳倒文淵是不可能的。休說城外還停著成玉殿下的三萬兵馬,便是沒有這些人,單憑這中樞與地方的女官,我們要動文淵閣,都得好好思量一番。」
齊宴頓了頓,心下知道江言清是個靠不住的,必是不曾想過即便肅王成功登基,尚有城外之圍要解。
「還有,你要答應一件事。」他面上的表情肅然無比,「一旦成事,我們的第一要務便是拉攏北邊的容將軍,只有有了兵馬,才有說話的底氣。」
江言清自是無有不應的。
他問:「那該如何做?」
北面的容將軍原是夷狄之輩,後來大梁建國,遂臣服於武皇帝,為梁戍邊至今。
那蠻荒之地與上京千里之遙,難道要送一堆金銀珠寶過去?
齊宴沉思半晌,道:「容家曾經一直想求大梁的公主下嫁…事已至此,只有遣恪公主和親,方顯我們的誠意。」
第68章 爭奪
蕭冉自文淵閣里出來, 院內秋風送爽,宮女讀書習字的平房旁栽滿了金桔,散發出一陣陣清香。
她聽見裡面傳出讀書聲, 想起五年前林忱也曾頻頻出入此處,不過因為宮裡的先生並沒有什麼能傳授, 只讀了半年便罷了。
雖是如此,由這間學堂里出來的女官仍以與成玉殿下同學為榮。
蕭冉看著她們, 就像看見了自己同殿下青春年少的時候。
這樣一晃神, 一時沒有看見遠處青萍在沖她招手。
「姑娘!」
青萍喊了一聲, 跨進院裡來。
蕭冉扭頭,見她道:「不是讓你好好待在公主府,同青瓜在一塊,怎麼跑出來了?」
青萍拿出一封信, 道:「殿下親自來信, 我可不敢窩在家裡不動彈了。」
她瞧著蕭冉, 後者不理, 只別過頭去數黃澄澄的桔子。
「姑娘,快快收拾東西離京吧, 殿下說她想吃你做的桂花糕呢。」青萍打趣,「還有許多話,我可不好意思在這說。」
蕭冉咳了一聲, 胡亂把信塞進袖子, 同她一道出門。
待到宮門口,卻給人攔了下來。
司掌大理寺刑事的一名小主簿站在高高的門檻外,躬身道:「常侍大人, 前些日子的案子今日又要開審了, 我們寺丞煩請您過去一趟。」
青萍瞅著他, 作出蠻橫的樣子說:「這麼些天,大理寺會審也該有個結果了。今日請人去明日請人去,又要隨叫隨到,到底什麼時候算完?」
小主簿苦笑:「這位大人,這我說了不算,在下不過來宮裡傳個話,您犯不著跟我置氣。」
青萍見他一點也不怕,心裡也覺得有點異樣,便不吭氣了,只擔心地瞧著自家姑娘。
蕭冉淡色的眼眸在陽光下審視著來人,問:「今日怎麼這麼急,原不都是提前兩日定好時辰麼?幸虧我現在無事,要是正忙,只怕抽不出功夫陪你們了。」
她說完,自若地吩咐青萍道:「把我桌子底下第二個抽屜里鎖著的公文拿出來,給華張她們,若我一時不能回來,剩下的事依常例做就是了。」
小主簿原本低著頭,聽到這句眼睛從底下偷偷覷了下,正對上蕭冉玻璃珠子似的瞳孔,似乎給陽光曬去了顏色,似笑非笑的,嚇人得緊。
他趕緊低下頭,在前帶路。
到了大理寺公房門口,蕭冉抬眼四顧了一圈,院裡那條大黑狗正沖她齜牙咧嘴地叫,來來往往不少軍兵配刀巡視,連立正看門的都格外精神。
她微微笑了笑,進到公堂,繞到後方的茶水間,見了滿屋子的人。
「真熱鬧啊。」蕭冉那張如花笑靨上先是很驚訝,隨後顯出一種情真意切地讚嘆來。
旁人不知她在讚嘆什麼,只警惕起來。
「那麼緊張。」蕭冉輕巧地一撩衣擺,撿了左邊第二張椅子坐,「不知情的倒把我當主審官了。」
她靠在椅背上,轉頭對張謙道:「實則呢,是把戲台子搭好了,等著我、還有哪位仁兄登台去唱呢?」
她緩緩巡視過去,見到了魏家的老爺子與他那年過四十的兒子,還有齊宴、大理寺丞張謙…還有,江言清。
嗯?
蕭冉偏了偏頭,喝了口茶水。
聽著這鋒銳的口吻,再看另一邊咄咄逼人的氣勢,張謙便知道今日有的頭疼。
於是也不囉嗦,直接開口道:「此番冒失請諸位前來,是因為日前收到一封匿名書信,以及這枚從抱月樓繳獲的印章。」
他轉向蕭冉,道:「請常侍大人掌掌眼,這是不是文淵閣的公章?」
蕭冉撩了撩眼皮,給面子地看了一眼,笑著說:「我不說,大人也看得出來嘛,這當然是文淵閣的官章。」
張謙這邊剛點頭,還沒來得及開口,魏家那邊便拍案而起:「蕭大人心裡著實有底,都到了這步田地還在故作姿態,這是文淵閣的東西,是從那死去的蠻女身上繳獲的,那個阿希爾就是這群蠻人鬧事的領頭人!你還有什麼好說的?」
蕭冉的笑意有些涼薄,她看了眼還沒發難的齊宴,道:「我當然有的說,只看國丈大人你讓不讓我說了。」
她思量片刻,不去回答魏家人,反向張謙問道:「這信匿名,印章卻不一定,不知是在場哪一位率先得到的。」
那雙靈性十足的眼眸一掃,停在齊宴身上。
「老大人,是您?不知您在上交這枚印章的時候,是否十足考據了送出這枚印章之人的身份,若他心懷不軌,不知從哪弄來一個假貨,您也這麼義無反顧地來狀告我?」蕭冉起身,慢慢在堂子裡踱步而行,「還有江大人,你我真是難得一見,看來今天是有團圓的緣分。」
她把眸子一斂,不去看他們的表情,也不管這二人各懷著什麼心思。
魏家的老頭見蕭冉如此無視他,氣得不行,向張謙道:「看看,還在顧左右而言它,有這樣的證據,還不足夠定罪嗎?」
張謙無法向這位不沾刑事的國丈解釋,審案子、尤其審這樣牽涉廣泛的案子,哪有那麼容易。
誰都得罪不起,當然只能一邊攪渾水一邊作壁上觀,除非真到了刀逼頸邊、證據十足的時刻,否則絕不能輕判。
而現在,蕭冉提出的問題,無疑都是有價值的。
「國丈大人別急。」她在魏家人面前站定,道:「這事同您又有什麼關係?那些蠻人的來龍去脈大人您比我還清楚,不如好好想想,那些鐵甲刀兵還有高頭大馬都是怎麼流進京里來的,文淵閣可沒有那麼多銀子養著這群壯兵,城內的武庫我們也絲毫未動。至於那枚印章,也許是哪個小女官去聽曲的時候順手落下的也未可知,畢竟那群蠻子不識字,大人你也知道不是?」
她解釋這一通是說給張謙聽的,半真半假,足夠堵上這群人的嘴。
江言清在最後的位置上暗暗收緊了袖子,他沒想到,這女人有這麼一張尖牙利口,幾句就把水給攪渾了。
一直未開口的齊宴今日卻沒發他那火爆脾氣,經此一番,他已不敢再如從前那般輕舉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