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師弟四人帶一匹白馬進入了大雷音寺,這裡重重疊疊的建築高大威嚴。進入大雄寶殿後,唐三藏卻是顯得恭敬乖順,但是整個人的反應卻不是那麼恭敬,全程沒表現出一點師徒之間的情義,更沒有對當年叛亂的解釋,而是公事公辦的用唐朝高僧的身份來求取真經。

  如來立即把東土大唐給貶低了一番,又說自己有真經,如何如何的好,今日傳給你們,先安排你們吃頓飯,吃完飯後再傳經。

  唐三藏沒異議,先去吃了一頓齋飯,隨後目不斜視,沒對整個雷音寺各種金碧輝煌的建築多看一眼,就去了藏經閣等著傳經。

  阿難迦葉對著唐三藏伸手要「人事」。

  孫悟空是頭一次知道在這關鍵時刻居然還有人勒索,而且就在這大雷音寺的藏經閣里勒索。

  每當孫悟空覺得自己足夠見多識廣了,現實總是給他一個當頭棒喝!

  唐三藏版本的金蟬當然知道會有這一遭,也不想給,就說自己千里迢迢來這裡,別說好處了,好衣服都沒一件,你們愛傳不傳。

  他作為如來這麼多年的弟子,就知道如來打的是什麼主意。

  傳經,傳誰的經?

  佛門這麼多的佛和菩薩,每一位都有自己的代表經書,比如闡述南海菩薩思想的是《妙法蓮華經》,每一部經書闡述了一個大能的思想,在人間對應的就是一個教派分支。這麼多經書,傳誰的思想,振興誰的教派?

  這好處如來想獨享,所以他的態度是讓唐三藏他們趕緊走,趕緊拿著經書到人間,只要翻開,顯示的是他的思想和言論,別的佛祖和菩薩就是不樂意也沒用,傳經已經結束了。

  所以阿難迦葉兩位佛祖弟子就是這會沒收到什麼好處也沒為難,利索地給了經書,打發他們趕緊走。

  但是靈山居住了那麼多佛,這會兒不可能做得天衣無縫。

  燃燈佛祖很快就知道了,得知取經團隊已經離開,他心裡明白,作為治世至尊,如來也是要臉的,在這些經書沒出靈山之前,上面是沒字的,為的就是防止東窗事發被人截住鬧出來不好看,讓阿難迦葉頂鍋,說這兩人不用心,傳錯了經,把白紙給了出去。一旦這經書落入人間,被人看到,白紙就變得有字了,別人說再多也沒用,神通再大也不能把所有人的記憶給抹去。

  他就對身後的白雄尊者說:「你去趕上唐三藏師徒,讓他們知道他們拿走的是無字經。」

  白雄尊者聽了立即飛出去,燃燈佛祖冷笑一聲:當初傳經的時候說好了,這次傳經大家好處均沾,你怎麼就一個人吃獨食了呢!

  這是不對的啊!

  如來很快知道自己的把戲被拆穿,他的臉皮一直厚,也沒當回事兒,於是下令,按照正常的流程傳經,吩咐準備典禮。

  大雷音寺裡面敲響了鐘磬,聲音傳到了金城,金獅聽到了,跟在山下樹林裡乘涼的大夏說:「靈山鐘磬響了,這是召喚大家,想來我師兄他們到了。」

  金獅很激動,大夏也很激動,對他說:「這是你師兄最得意的時候,去看看吧。」

  「我也正有此意。」他站起來俯身和大夏說:「我去去就來,你等我幾天。」

  大夏笑著點頭。

  大夏在金獅走後在吊床上看著樹葉,樹葉落下的時候,就是行動的時候了。

  她反手把旁邊桌子上的陶杯端起來,對著天空舉起來,無聲地說:「來,干一杯,今日提前飲慶功酒。」

  第187章 事成

  唐三藏在一天之內第二次進入大雄寶殿,此時整個大雄寶殿佛光璀璨,佛、菩薩、羅漢等陳列滿堂,所有佛門中的重要人物都在此地。

  開始正式傳經,代表著各方支派的各種經書被拆開傳授,從而斷絕了某個流派獨占中土的念頭。大家對這個決定沒有任何意見,畢竟要興旺大家一起興旺,要沉淪大家一起沉淪,不患寡而患不均。

  這次唐三藏他們到了藏經閣,阿難迦葉再次索要人事,唐三藏爽快地把吃飯的缽盂送出去了,單單一件紫金缽盂是不夠的,唐三藏還許諾唐皇會補上金銀,這才拿到了經書。

  不說他們回程路上遭遇的坎坷,他們只有三天時間在長安交代取經的事情。唐三藏把沿途見聞說了,並且把通關文牒給李世民看。李世民對取回來多少經書不感興趣,只對沿路國家感興趣,在他看來,經書一文不值,之前的是唐三藏這十幾年來的經歷。

  至於阿難迦葉索要的人事好處,他也不在意,反而從這件事裡看出了天庭和佛門的軟肋與底氣不足。在心裡對他舅姥爺當年滅佛給予了充分肯定。

  在覲見過李世民後,唐三藏想要用剩下的時間把經書給長安的和尚們介紹一下,在他還沒開講的時候,被雲彩里一個嘴臭說話難聽的金剛立即用大風攝走,金剛帶著他們回了靈山。

  笑話,還是那句話,不患寡而患不均,無論他講哪一個支派的經書,他先開口介紹的支派必定會在中土占據上風,壓根不能給他開口的機會。

  金獅坐在眾佛中間看著五人重新上殿,各依次論功行賞。而後如來開始講經弘法,大家聽得如痴如醉。

  在得到了鬥戰勝佛的職稱之後,孫悟空摸了摸頭上的緊箍,確實沒有了,他此時歸心似箭,想要回花果山去,離開家鄉很多年,他想要重新回去稱王稱祖。然而有個問題,就是唐三藏不想居住在靈山,可是他又沒有道場。

  說真的,他更想回到大唐。

  孫悟空大可以一走了之,但是畢竟同行十幾年,感情也不是說沒有就沒有了,他心裡還是惦記著唐三藏的落腳之處。孫悟空也知道,金蟬和如來的關係沒有表面上看得那麼好,所以留金蟬在靈山不是好事兒。

  講經結束,金獅邀請師兄金蟬到一心寺做客,孫悟空也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於是三人來到了金城。

  今天是個好日子,大夏決定在今日成親。酒樓的人把飯菜送來,一桌贈送了一壺酒。小貓剪了很多喜字貼起來,大福帶著老貓他們放鞭炮,太陽帝君也帶了賀禮來,人雖然少,但是也顯得小院子裡喜氣洋洋。

  一切從簡,太陽帝君做司儀主持了婚禮,大夏和金獅互相拜了之後就成了夫妻,然後一起吃飯。

  把家裡的貓狗算上,這些人真的湊不夠兩桌,大家輪換說了些吉祥話,婚禮就算過去了,剩下的時間就是喝茶閒聊。

  這就說起了金蟬的道場問題。

  孫悟空雖然一路上都在吐槽老和尚矯情,但是這一路上也十分辛苦,彼此相伴了十幾年,也是一段了不得的過往,因此就邀請唐三藏去花果山居住。

  孫悟空說:「花果山有七十二洞,師父你隨便找地方住,就是想住水簾洞也行。」

  但是金蟬不願意,他和孫悟空也不是沒分歧,現在住著沒什麼,日後有分歧了怎麼辦?

  因此他謝絕了孫悟空的好意想要回東土大唐。太陽帝君就說:「東土不是你想回去就能回去的。」

  東土大唐不是一般地方,那片肥沃的平原是大河從西方一路奔馳向東把沿途崑崙山不周山的泥土衝擊到海里形成的肥沃平原,這塊後天形成的大地是氣運最足的福地,是所有人夢想中的樂土,是天下最興旺發達的地方。

  多少神仙都想擠到中土去都沒能成功,金蟬要是不想費點力氣是進不去的然而眼下的時局波譎雲詭,真不是個適合進入中原的好時候。

  金獅就說:「何必去東土,金城西邊有一座大山,那裡就是適合修煉,不如您就去那裡吧,咱們距離也近。」

  金蟬低頭思考了一下,沒立即答應。

  怕他不去,金獅就說:「那地方一直沒人,住著也清靜。咱們距離近,回頭能經常見面。」隨後又說了好多話,最終金蟬答應了下來就在金城西邊的山裡住下,把那裡當道場。

  剩下的幾天時間大夏和金獅都很忙。

  金獅幫師兄收拾道場,大夏先是送蘇方去投胎,帶著大福送孫悟空回花果山,又把大福安置在了靈台方寸山。

  特別是在靈台方寸山,大夏忙前忙後,給大福規整了房間,還把里里外外給收拾了一下,重要的是她還把山前山後能吃的能用的都檢查了一遍。

  大福感動的同時也很納悶:「師姐,您以前也不是這樣操心的性子啊,你這是怎麼了?」很反常啊!

  大夏說:「日後我是大師姐,你們都是弟弟,我當然要照顧你們。放心,天庭的人不敢到師父的道場來抓你的,你在這裡住著沒事兒的,但是不要亂跑,跑出這靈台方寸山就要出事兒。」

  「我知道,我很乖,你不用擔心。」

  大夏嘆口氣,跟大福說:「師父這麼多弟子,最後只能享到你的孝敬。」說完嘆口氣,滿臉的唏噓。

  「師姐,你到底怎麼了?怎麼這口氣像是在安排後事?」

  「呸呸呸,你才安排後事呢,會不會說話。」

  兩人打打鬧鬧過了一天,像是小時候那樣在山裡各種蹦躂,爬高上低,看到個樹葉都要啃一口嘗嘗味道。最終大夏告別了大福,對著師父閉關的地方磕頭後從山裡出來,回到了金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