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頁
瞧著鬍子掉了大半、臉曬得黝黑的裴寂,仍立在最前頭,眾大臣半垂下頭,深覺無力,不由更困了。
這早朝是越上越沒勁,劉武周在太原耀武揚威,他們在長安暮氣沉沉。
望向又出列請兵的李世民,他們覺得敬佩又心酸。
敬佩的是少年人的一腔熱血,心酸的是其被擱置的結局。
果然,李淵又道:「容朕再……多調配些糧草予你。」
驟然,原本昏昏欲睡的眾大臣瞬時驚醒,目光灼灼地看向這對父子。
裴寂更是猛地抬首,望著上頭妥協的李淵,長大了嘴正欲勸阻,想到自己的狼狽,嗓子發不出半點聲響,只好作罷。
武德二年,十一月,李世民領三萬精兵,攻打劉武周,收復汾、晉,唐高祖駕臨華陰,至長春宮為秦王送行。
同行的除了秦王府幕僚,房、杜兩人和長孫無忌,還有嗣昌局主事——莫婤。
第135章
婚假還未休完,聽聞李世民領兵出征,莫婤便求見了李淵。
李淵聞及她請旨隨李世民外派後,心頭樂開了花兒。現今莫婤在長安城百姓中,官威甚篤,若驟然貶謫,恐引起民憤,但其同秦王府沆瀣一氣,始終是他心頭的一根刺。
待她久離長安,京中能人輩出,過個幾載,誰還記得她這一小小女官,適時再行打壓,方為上計。
腦中已是百轉千回,面上還裝模作樣地勸道:「夫者倡,婦者隨,自先秦就謂天下之理。然朕為卿之父輩,恐其黏夫過甚,遭夫厭棄!」
「新婚燕爾,臣城難割捨,望皇伯父成全!」她面露哀愁,一幅戀愛腦的模樣,眼中滿是眷戀與不舍。
在她澄澈哀求的眸中,他似瞧見當年求娶竇氏的場景,他們也曾恩愛兩不離,現今卻天人永隔。
「戰場上,刀劍無眼,朕深知爾等的擔憂。」他徐徐嘆了口氣道,「然你官至五品,斷不能再於軍營中當個驅馳醫女,現今看來接生館頗有效用,你便奉御在收復之地設嗣昌局的分局罷!」
說完,李淵眉頭輕擰,瞬時又消失無痕。
此前召回裴卿後,無意從他口中得知,連軍中追隨裴卿的小兵都知曉且崇敬「莫君」。
莫婤大婚之日,他同尹愛妃於含元殿俯瞰長安城時,巡邏的士兵竟也在身上懸著題有「白頭偕老」「琴瑟和鳴」「相濡以沫」等的字樣的紅綢。
他雖覺女子不足為懼,但也不得不防。
外派雖能減輕其在京師聲望,卻不能讓其再於軍中備受推崇。她隨他打江山時,在軍中留下的盛名仍在,斷不能再給她深耕的機會。
只此一來,外派又師出無名。
幸而,她還有官職在身,設立嗣昌局分局也是其職責所在,此舉雖也能讓她收服部分人心,但俱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婦孺。且戰火紛飛、勝敗難測,若想成就長安這般勢頭,想要一年半載成事,可謂天方夜譚。
況女子一旦心陷情愛,俱是多愁善感,還不能同其上戰場,更會日日擔憂夫君安危,想要做出番事業更是難上加難!
李淵暗暗想著,愈發覺自己的法子妙。
瞧高高在上之人,輕易就給出了她於地方設立嗣昌局分局之權,她眸光一閃,頷首謝恩,藏住微微揚起的唇。
一切都在她和他們的計劃之中。
長安城中,接生館興盛之局已定,但隨著李世民擐甲揮戈、衝鋒陷陣,大唐將有氣吞天下之勢,萬里山河皆將納入大唐版圖。
嗣昌局的設立、接生館的開建,自也不能只困於長安一隅;她的助產之術,定將隨唐軍鐵騎踏遍九州!
然,她如何平安出京,還配有設立嗣昌局、籌建接生館的權力,就成了她與李世民、觀音婢、長孫無忌等人商討的焦點,集眾人之慧,他們仍決定兵行險招。
大婚,她與長孫無忌心嚮往之,然長安萬民同慶,也是計劃的第一步。
得民心者,得天下。
長安城百姓的配合,讓開頭這最為關鍵的一環竟完成得不費吹灰之力。
此後,留意裴寂行蹤,讓李淵及其親信失臣心,挑動尹德妃作梗……環環相扣,終得善果。
風從北向南,刮過晉中汾河。亂草叢生,枯枝搖動,滾滾
不斷天南流。
宋金剛領著三軍上下,占據河東大部,多少有些膨脹之際,前方探子來報。
「報——唐軍來援!」
「何人掛帥?」
宋金剛漫不經心地問道,一個都欲放棄發家大本營的皇帝老兒,又把哪個時乖命蹇之人,塞來讓他戲耍?
「秦王李世民。」
探子話音方落,宋金剛便嗤笑出聲,果然,又是個貪生怕死、養尊處優的公子哥。
同在帳中的尉遲恭,卻蹙眉肅然道:
「李世民十六歲就敢闖雁門、救煬帝,此後更是破薛舉、平隴西。斷不是李元吉、裴寂等酒囊飯袋可比的,我等該小心應對!」
見自家大將這般重視,宋金剛酣笑地拍拍他的肩勸慰道:
「兵書背得熟罷了,雁門救駕所用疑兵之計,不就與武侯的空城計同宗同源?皆是製造假象迷惑於人。然,小聰明在絕對的兵力面前不值一提!」
李世民雁門首秀時,尉遲恭還在犄角旮旯打鐵,他曉得勛貴慣愛貪天之功,思及自己不如宋金剛知內情,他半信半疑道:「那淺水原之戰呢?」
宋金剛笑咧得更大了,胸有成竹道:
「首戰不是敗了?說是重病,皆知是挽顏之詞。第二場更是拖到薛軍兵疲糧少之際才得以剿滅,運佳罷了!」
「原來如此。」尉遲恭緩緩道,心中仍有幾分遲疑。
見狀,宋金剛鼓舞道:「何足畏懼?待殺穿李世民攻下河西,日後你就是開國元勛!」
宋金剛此話,只對了半句。
多年之後,尉遲恭確是成了開國元勛;然不足半年,他就被李世民殺穿了。
沉寂了一載的柏壁,在李世民抵達後的第五月,開始沸騰。
他拎著刀、騎著馬,一晝夜行二百里,不食二日,不解三甲,追著宋金剛的兵馬連打了數十戰,數十戰皆勝,俘虜斬殺數萬敵軍,一舉收復河東、太原、山西一帶。
打得一向勇猛無畏的尉遲恭心灰意冷,日日反省:憑甚他能斷我糧,而我一分兵必會遭他預判伏擊?
尉遲恭不懂,但他聽勸。
當李道宗和宇文士及在李世民的委任下,進城勸降他時,他回想逃亡突厥的劉武周、中途被突厥斬腰而亡的宋金剛,再想到智勇雙全的李世民,他最終獻城投降了。
當二人領著他行至李世民帳中,他瞧著朗目疏眉、笑意盈盈的李世民,心頭卻是一凜。
他敏銳地看透了李世民笑眯的眼中,閃過的寒光與神勇。
正緊張著,轉首瞅見帳中除了將領,還有些文弱書生,正欲鬆口氣,扭頭竟見一婀娜美人。
瞬時,他眉目緊鎖,忽視身側一玉面郎君刺來的冷光,死死盯著這女子,幾乎是怒目而視。
他的不滿眾人皆瞧見了,須臾間,帳中鴉雀無聲。
杜如晦杵了杵捧卷的房玄齡,一幅看好戲的模樣。房玄齡回了個意味深長的眼神,杜如晦忽而想起當初的自己,忙正襟危坐。
最終,還是李世民出言打破了這場靜默。
他欣賞尉遲恭的勇猛,徑直任命其為右一府統軍,讓他繼續統領舊部八千人,與諸營相參①。
見李世民這般信任自己,尉遲恭忍了數息,終是委婉道:「王爺,軍營重地攜姬妾行歡,恐不妥。」
「哈哈哈——」
李世民驟然朗笑,擰頭朝那女子挑眉道,「阿婤,被輕視了呢!」
莫婤瞥了眼面色如常的長孫無忌,拉過他握緊成拳、青筋暴起的手安撫,白了眼挑事的李世民,認真解釋道:
「不是他的姬妾。」
「哦,是他的。」
尉遲恭明白過來,順嘴回道,只是話音剛落就反應了過來,額角猛地抽搐兩下。他竟被這女子帶歪了,他的重點是這嗎?!
這名叫阿婤的女子還固執地回道:「不是姬妾,是妻子!」
深吸一口氣,他咬牙切齒道:「無論誰的妻妾,皆不能進!」
「哈哈哈——阿婤,你別逗他了!」李世民拍著長孫無忌的肩大笑,被他冷冷看著又訕訕地收回手,摸了摸鼻道,「你瞪我也沒用,此語非吾所言!」
瞧尉遲恭黝黑的臉愈發紅了,眼都染上了怒氣,莫婤輕嘆了一聲,徐徐起身。行至他身側忽而出手,尉遲恭反應敏捷,閃身躲開。
「別動。」她淡淡道,雙眼無悲無喜地看著他。
驀地,尉遲恭似瞧見了坐於大悲殿上,普度眾生的觀音菩薩,一時未再動彈。
「又裝起來了。」
李世民輕聲點破,見她餘光掃了掃他的後老勺,乖順地閉上了嘴。
她握上尉遲恭的小臂,一抽一扯,錯位的手臂驟然歸為。<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早朝是越上越沒勁,劉武周在太原耀武揚威,他們在長安暮氣沉沉。
望向又出列請兵的李世民,他們覺得敬佩又心酸。
敬佩的是少年人的一腔熱血,心酸的是其被擱置的結局。
果然,李淵又道:「容朕再……多調配些糧草予你。」
驟然,原本昏昏欲睡的眾大臣瞬時驚醒,目光灼灼地看向這對父子。
裴寂更是猛地抬首,望著上頭妥協的李淵,長大了嘴正欲勸阻,想到自己的狼狽,嗓子發不出半點聲響,只好作罷。
武德二年,十一月,李世民領三萬精兵,攻打劉武周,收復汾、晉,唐高祖駕臨華陰,至長春宮為秦王送行。
同行的除了秦王府幕僚,房、杜兩人和長孫無忌,還有嗣昌局主事——莫婤。
第135章
婚假還未休完,聽聞李世民領兵出征,莫婤便求見了李淵。
李淵聞及她請旨隨李世民外派後,心頭樂開了花兒。現今莫婤在長安城百姓中,官威甚篤,若驟然貶謫,恐引起民憤,但其同秦王府沆瀣一氣,始終是他心頭的一根刺。
待她久離長安,京中能人輩出,過個幾載,誰還記得她這一小小女官,適時再行打壓,方為上計。
腦中已是百轉千回,面上還裝模作樣地勸道:「夫者倡,婦者隨,自先秦就謂天下之理。然朕為卿之父輩,恐其黏夫過甚,遭夫厭棄!」
「新婚燕爾,臣城難割捨,望皇伯父成全!」她面露哀愁,一幅戀愛腦的模樣,眼中滿是眷戀與不舍。
在她澄澈哀求的眸中,他似瞧見當年求娶竇氏的場景,他們也曾恩愛兩不離,現今卻天人永隔。
「戰場上,刀劍無眼,朕深知爾等的擔憂。」他徐徐嘆了口氣道,「然你官至五品,斷不能再於軍營中當個驅馳醫女,現今看來接生館頗有效用,你便奉御在收復之地設嗣昌局的分局罷!」
說完,李淵眉頭輕擰,瞬時又消失無痕。
此前召回裴卿後,無意從他口中得知,連軍中追隨裴卿的小兵都知曉且崇敬「莫君」。
莫婤大婚之日,他同尹愛妃於含元殿俯瞰長安城時,巡邏的士兵竟也在身上懸著題有「白頭偕老」「琴瑟和鳴」「相濡以沫」等的字樣的紅綢。
他雖覺女子不足為懼,但也不得不防。
外派雖能減輕其在京師聲望,卻不能讓其再於軍中備受推崇。她隨他打江山時,在軍中留下的盛名仍在,斷不能再給她深耕的機會。
只此一來,外派又師出無名。
幸而,她還有官職在身,設立嗣昌局分局也是其職責所在,此舉雖也能讓她收服部分人心,但俱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婦孺。且戰火紛飛、勝敗難測,若想成就長安這般勢頭,想要一年半載成事,可謂天方夜譚。
況女子一旦心陷情愛,俱是多愁善感,還不能同其上戰場,更會日日擔憂夫君安危,想要做出番事業更是難上加難!
李淵暗暗想著,愈發覺自己的法子妙。
瞧高高在上之人,輕易就給出了她於地方設立嗣昌局分局之權,她眸光一閃,頷首謝恩,藏住微微揚起的唇。
一切都在她和他們的計劃之中。
長安城中,接生館興盛之局已定,但隨著李世民擐甲揮戈、衝鋒陷陣,大唐將有氣吞天下之勢,萬里山河皆將納入大唐版圖。
嗣昌局的設立、接生館的開建,自也不能只困於長安一隅;她的助產之術,定將隨唐軍鐵騎踏遍九州!
然,她如何平安出京,還配有設立嗣昌局、籌建接生館的權力,就成了她與李世民、觀音婢、長孫無忌等人商討的焦點,集眾人之慧,他們仍決定兵行險招。
大婚,她與長孫無忌心嚮往之,然長安萬民同慶,也是計劃的第一步。
得民心者,得天下。
長安城百姓的配合,讓開頭這最為關鍵的一環竟完成得不費吹灰之力。
此後,留意裴寂行蹤,讓李淵及其親信失臣心,挑動尹德妃作梗……環環相扣,終得善果。
風從北向南,刮過晉中汾河。亂草叢生,枯枝搖動,滾滾
不斷天南流。
宋金剛領著三軍上下,占據河東大部,多少有些膨脹之際,前方探子來報。
「報——唐軍來援!」
「何人掛帥?」
宋金剛漫不經心地問道,一個都欲放棄發家大本營的皇帝老兒,又把哪個時乖命蹇之人,塞來讓他戲耍?
「秦王李世民。」
探子話音方落,宋金剛便嗤笑出聲,果然,又是個貪生怕死、養尊處優的公子哥。
同在帳中的尉遲恭,卻蹙眉肅然道:
「李世民十六歲就敢闖雁門、救煬帝,此後更是破薛舉、平隴西。斷不是李元吉、裴寂等酒囊飯袋可比的,我等該小心應對!」
見自家大將這般重視,宋金剛酣笑地拍拍他的肩勸慰道:
「兵書背得熟罷了,雁門救駕所用疑兵之計,不就與武侯的空城計同宗同源?皆是製造假象迷惑於人。然,小聰明在絕對的兵力面前不值一提!」
李世民雁門首秀時,尉遲恭還在犄角旮旯打鐵,他曉得勛貴慣愛貪天之功,思及自己不如宋金剛知內情,他半信半疑道:「那淺水原之戰呢?」
宋金剛笑咧得更大了,胸有成竹道:
「首戰不是敗了?說是重病,皆知是挽顏之詞。第二場更是拖到薛軍兵疲糧少之際才得以剿滅,運佳罷了!」
「原來如此。」尉遲恭緩緩道,心中仍有幾分遲疑。
見狀,宋金剛鼓舞道:「何足畏懼?待殺穿李世民攻下河西,日後你就是開國元勛!」
宋金剛此話,只對了半句。
多年之後,尉遲恭確是成了開國元勛;然不足半年,他就被李世民殺穿了。
沉寂了一載的柏壁,在李世民抵達後的第五月,開始沸騰。
他拎著刀、騎著馬,一晝夜行二百里,不食二日,不解三甲,追著宋金剛的兵馬連打了數十戰,數十戰皆勝,俘虜斬殺數萬敵軍,一舉收復河東、太原、山西一帶。
打得一向勇猛無畏的尉遲恭心灰意冷,日日反省:憑甚他能斷我糧,而我一分兵必會遭他預判伏擊?
尉遲恭不懂,但他聽勸。
當李道宗和宇文士及在李世民的委任下,進城勸降他時,他回想逃亡突厥的劉武周、中途被突厥斬腰而亡的宋金剛,再想到智勇雙全的李世民,他最終獻城投降了。
當二人領著他行至李世民帳中,他瞧著朗目疏眉、笑意盈盈的李世民,心頭卻是一凜。
他敏銳地看透了李世民笑眯的眼中,閃過的寒光與神勇。
正緊張著,轉首瞅見帳中除了將領,還有些文弱書生,正欲鬆口氣,扭頭竟見一婀娜美人。
瞬時,他眉目緊鎖,忽視身側一玉面郎君刺來的冷光,死死盯著這女子,幾乎是怒目而視。
他的不滿眾人皆瞧見了,須臾間,帳中鴉雀無聲。
杜如晦杵了杵捧卷的房玄齡,一幅看好戲的模樣。房玄齡回了個意味深長的眼神,杜如晦忽而想起當初的自己,忙正襟危坐。
最終,還是李世民出言打破了這場靜默。
他欣賞尉遲恭的勇猛,徑直任命其為右一府統軍,讓他繼續統領舊部八千人,與諸營相參①。
見李世民這般信任自己,尉遲恭忍了數息,終是委婉道:「王爺,軍營重地攜姬妾行歡,恐不妥。」
「哈哈哈——」
李世民驟然朗笑,擰頭朝那女子挑眉道,「阿婤,被輕視了呢!」
莫婤瞥了眼面色如常的長孫無忌,拉過他握緊成拳、青筋暴起的手安撫,白了眼挑事的李世民,認真解釋道:
「不是他的姬妾。」
「哦,是他的。」
尉遲恭明白過來,順嘴回道,只是話音剛落就反應了過來,額角猛地抽搐兩下。他竟被這女子帶歪了,他的重點是這嗎?!
這名叫阿婤的女子還固執地回道:「不是姬妾,是妻子!」
深吸一口氣,他咬牙切齒道:「無論誰的妻妾,皆不能進!」
「哈哈哈——阿婤,你別逗他了!」李世民拍著長孫無忌的肩大笑,被他冷冷看著又訕訕地收回手,摸了摸鼻道,「你瞪我也沒用,此語非吾所言!」
瞧尉遲恭黝黑的臉愈發紅了,眼都染上了怒氣,莫婤輕嘆了一聲,徐徐起身。行至他身側忽而出手,尉遲恭反應敏捷,閃身躲開。
「別動。」她淡淡道,雙眼無悲無喜地看著他。
驀地,尉遲恭似瞧見了坐於大悲殿上,普度眾生的觀音菩薩,一時未再動彈。
「又裝起來了。」
李世民輕聲點破,見她餘光掃了掃他的後老勺,乖順地閉上了嘴。
她握上尉遲恭的小臂,一抽一扯,錯位的手臂驟然歸為。<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