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
在謝況的喪禮上,皇帝身為人女雖只流了幾滴淚,卻也哭得是肝顫寸斷,哀聲動人,足以讓臣子們稱道她的純孝。
太上皇離世後,曇玄法師以蠱惑聖聽的罪名被清算,南國針對佛教的規範整頓也就此拉開序幕。
曇玄在伏法前作出了最後的預言:烏衣巷將有災。
無人能解其妙,這話鬧得京城內人心惶惶,如果他是作出了和當今皇帝有關的預言,或許還是出於報復和詛咒。可曇玄說的是與他並無瓜葛的烏衣巷,仿佛就更為可信。
次月,烏衣巷走火,所幸沒有太多人員傷亡。
柳家幾支在這次火災中受損尤為嚴重。數代人積累下來的宅舍與財寶,大半都在一夜之間灰飛煙滅,元氣大傷,所幸別處還有一些田產莊園,仍然能撐起大族的門面來,但他們也不得不舉家搬到別的里巷。
加上先前族中多人被貶官免官,柳氏終是不復咸寧初年的輝煌。
世間潮起潮落,有時不過如此。
許久之後,京城中仍傳頌著一支童謠。
臨淮有女,化為飛龍。上覆穹天,下攬山河。
這首童謠被記載於南楚的史書中,記載在某位皇帝的本紀中,開啟了一段傳奇的故事。
第127章 番外(秋) 皇帝的一天,流水帳……
「陛下, 你怎麼又……」
靈鵲捧著熏過的衣物走進寢殿,看見謝宜瑤點了燈,正臥著看書。
謝宜瑤放下書, 解釋道:「剛醒, 反正時候也不早了, 就先看點東西。也是時候了不是?」
「是了。」靈鵲應過,熟練地幫著謝宜瑤更衣。
現在這季節天亮得晚,到了謝宜瑤該起的時間,外面卻還是黑的。
謝宜瑤即位以來十分勤政,不論寒暑都是起在雞鳴之前, 連累了要服侍她的靈鵲。
謝宜瑤也說, 現在宮中不缺人手,你也有別的任務,何苦事事都親自來呢?但靈鵲卻說, 宮人辦事雖然妥帖,但不讓我看著點主上, 心裡是很不安的。謝宜瑤也就隨著她去了。
用完簡單的朝食,按照謝宜瑤的習慣, 她便去了太極殿的西堂理事。
這個時辰百官也都該陸續到任了, 謝宜瑤這麼想著,先看起了昨天沒看完的文書, 大多是不緊急的內容, 才能被她拖到現在慢慢看。
一是程莫上的, 沒什麼實質性內容, 無非是些例行的套話,以及江州的基本情況。程莫是謝宜瑤一手提上來的,沒家族背景, 又有和飛鳶父親的那一點故交,忠心謝宜瑤是不操心的,只是也擔憂程莫是否能壓制好江州地方的豪族,好在江州如今是太平的。
二是陸淵的奏議。念在他有功的份上,謝宜瑤在豫州刺史的基礎上又讓他多都督了附近幾個州郡的軍事,並加太尉,足以彰顯殊榮。
雖然秉持著用人不疑的道理,謝宜瑤卻也並非毫無防範,比如給陸淵府中送去了些佐吏。但謝宜瑤是很光明正大地和陸淵說了的:這些小吏的一部分用處就是監察,不是朕不信任將軍,相反,正是因為信任將軍,才要將此事先在將軍那實施,若是順利,以後可以廣泛推行。又說,這樣也可方便京師和地方的事務往來,不是要取代原有的路子,是多加一重保障,原來怎麼做的也依然照舊。
陸淵的奏議里就先是回了這件事,總之是稱好,但也提了些中肯的、實用的意見。又講了修堰的後續,工程是立馬叫停了的,但要能不浪費已經建了的東西,著實還有些麻煩。陸淵擅兵,於土木建設不是很通,因此又請謝宜瑤給些指示。
謝宜瑤把這
事拿來和近臣們商討,討論了好一陣,再敲定了一個比較合理的方案,順便回了陸淵的奏表。
所謂近臣,放在謝況一朝,地位高一點的多是侍中,地位低一點的就是中書舍人了。都是在皇帝面前侍奉的,所以總需要他們提一提意見,讓皇帝能定了主意,再交給下面的人去辦。
因此這些人即使地位不如三公九卿,卻能參與機要,手上的權倒更大些。
當然,前提是能得到皇帝的信任。
現在謝宜瑤身邊這樣的人是沈蘊芳和崔朝華,相比之下,沈蘊芳的意見提得更多,崔朝華文筆好,故而謝宜瑤更常讓她來起草詔令。
她們都是破格提上來的女官,沒有可參考的先例,各方面的待遇完全是謝宜瑤直接安排的,因此為了少些不必要的閒言碎語,也是先從品秩很低的位置做起,但實際上她們卻可以和謝宜瑤討論軍國大事。
當然,謝宜瑤也不打算就只拉著沈崔二人來出主意了,一是這樣總要累壞人的,二是萬一有什麼意外,不能後繼無人。因此看完之前堆積的文書,謝宜瑤也便和沈崔聊起了選官的事,這段時間她們常聊這個。
現在的官場經過了一番「辭舊迎新」,但總體和謝況一朝,甚至和前代皇帝在時,都沒有大的變化,無非是柳家變成了蕭家、顧家,其餘的一些重要位置,大都也是士族牢牢把握。甚至因為謝宜瑤把幾個謝況看重的寒士給罷黜了,現在寒微出身的人反倒比以前更少了,這絕對是謝宜瑤不願意看到的。
「學館既然都還辦著,定然是要利用起來的,」沈蘊芳說,「只是眼下立即行動的話,甲族定會有所不滿。」
崔朝華道:「這事急不得,得慢慢來。」
謝宜瑤卻道:「話雖如此,正是因為現在局勢還不穩定,才有足夠的空間給我們操作。否則等承平之時,無端提什麼新規,總是要更困難些。還有女官的事,朕之前是想著循序漸進的,然而卻也該先早些考慮起來了。」
是這麼個道理,三人均嘆了口氣,又商量起了具體的方法。
然而越是討論著就越是發現,如果真想給朝堂帶來一些新鮮血液,就勢必要受士族們的阻礙,這是逃不了的。但不管怎麼樣,總歸是討論出了個基本的方案,也試著從京城諸學館開始辦起,再從中選些寒士做官員的候補,之後再走流程選任。至於女官,估計還得先從高門大族的女眷中選起。
討論的中途,時不時尚書台就又有新的奏議送過來,其中有些是需要謝宜瑤決斷的,有的只需她過目確認就行。
來送文書的人里有黃玄,他如今任主書令史,雖然官位不高,但畢竟是掌管文書的工作,又常在御前和各署之間往來,也是位卑權重。
誠如謝宜瑤所說,現在局勢還不太平,她又要政由己出,因此每日御前都可稱得上是文符如雨,大體先由沈崔二人過目,揀重要的先看,其他如京中仕宦家庭的鄰里糾紛一類就得放一邊了。
今天重要的有二者,一是地方上謝冰和蔡登的情況,自從謝宜瑤即位以來,荊襄是安穩得出奇,謝冰更是多次公開表示只有稱臣之心,但謝宜瑤總歸是不能放心,因此總是讓人密切關注,荊揚之間的重鎮更是時刻緊盯著,無論有沒有情況都要定期匯報。今日說的是謝冰和蔡登前段時間有書信往來,可惜沒能截獲內容,不過他們現在仍然沒有任何行動。
然而謝冰的事謝宜瑤這幾天剛好拿定了主意,因此只是例行回復,並沒有和沈崔二人詳細商議,只是告知了她們。
另一件重要的事有關數名官員的任免,是吏部那邊送來的,其中不乏一些高門子弟,因而就需要謝宜瑤權衡多方利弊了。
謝宜瑤對黃玄道:「你去請蕭弦和顧確來。」
黃玄應了,隨後離開。
在等人來的途中,謝宜瑤終於可以鬆口氣,她暫且放下了手中的文書,轉向身邊的崔朝華:「崔公最近如何了?」
「最近多少還能吃得下些東西,不過白日昏著的時間更多了。」
崔暉的身體是越來越不行了,崔朝華說得再委婉,眾人也都知道,因此她也不在謝宜瑤面前遮掩。
崔暉雖然沒有公開露面,但謝宜瑤能順利坐上這個位置的過程里,少不了這個病榻上的人的助力。
至少光是崔朝華的存在,就足以讓謝宜瑤對崔家有感恩之心了。
謝宜瑤即位後給崔暉加了光祿大夫的散官,上個月又加了司空,雖然都是用來慰藉崔暉的虛職,他先前想向謝況要這份慰藉時卻總碰壁,如今能在離世前得到這樣的榮譽,崔暉心裡是很滿意的,也勸幾個兒子要懂回報。
謝宜瑤又問了崔朝華些瑣事,多是她經手的事務。她和沈蘊芳不同,與謝宜瑤共商大事的時間實在不長,二人缺少默契,因此難免有些需要多溝通的地方。好在她機靈有才智,熟悉得很快,回答得也是毫無漏洞。
謝宜瑤笑道:「俗話說將門有將,相門有將,我今日才算是明白了。」
崔朝華赧然:「陛下過譽。」
談笑間,蕭弦和顧確到了。
他們先前在尚書朝堂議事,得了皇帝召見便由人引著過來了。謝宜瑤給二人加了侍中的官職,讓他們能名正言順地常在自己面前走動,若有要事則一起商議。畢竟如今的皇帝是個女子,這樣的常事還是會引起非議,不過謝宜瑤不在乎這個,蕭顧二人也不會為此推辭。<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太上皇離世後,曇玄法師以蠱惑聖聽的罪名被清算,南國針對佛教的規範整頓也就此拉開序幕。
曇玄在伏法前作出了最後的預言:烏衣巷將有災。
無人能解其妙,這話鬧得京城內人心惶惶,如果他是作出了和當今皇帝有關的預言,或許還是出於報復和詛咒。可曇玄說的是與他並無瓜葛的烏衣巷,仿佛就更為可信。
次月,烏衣巷走火,所幸沒有太多人員傷亡。
柳家幾支在這次火災中受損尤為嚴重。數代人積累下來的宅舍與財寶,大半都在一夜之間灰飛煙滅,元氣大傷,所幸別處還有一些田產莊園,仍然能撐起大族的門面來,但他們也不得不舉家搬到別的里巷。
加上先前族中多人被貶官免官,柳氏終是不復咸寧初年的輝煌。
世間潮起潮落,有時不過如此。
許久之後,京城中仍傳頌著一支童謠。
臨淮有女,化為飛龍。上覆穹天,下攬山河。
這首童謠被記載於南楚的史書中,記載在某位皇帝的本紀中,開啟了一段傳奇的故事。
第127章 番外(秋) 皇帝的一天,流水帳……
「陛下, 你怎麼又……」
靈鵲捧著熏過的衣物走進寢殿,看見謝宜瑤點了燈,正臥著看書。
謝宜瑤放下書, 解釋道:「剛醒, 反正時候也不早了, 就先看點東西。也是時候了不是?」
「是了。」靈鵲應過,熟練地幫著謝宜瑤更衣。
現在這季節天亮得晚,到了謝宜瑤該起的時間,外面卻還是黑的。
謝宜瑤即位以來十分勤政,不論寒暑都是起在雞鳴之前, 連累了要服侍她的靈鵲。
謝宜瑤也說, 現在宮中不缺人手,你也有別的任務,何苦事事都親自來呢?但靈鵲卻說, 宮人辦事雖然妥帖,但不讓我看著點主上, 心裡是很不安的。謝宜瑤也就隨著她去了。
用完簡單的朝食,按照謝宜瑤的習慣, 她便去了太極殿的西堂理事。
這個時辰百官也都該陸續到任了, 謝宜瑤這麼想著,先看起了昨天沒看完的文書, 大多是不緊急的內容, 才能被她拖到現在慢慢看。
一是程莫上的, 沒什麼實質性內容, 無非是些例行的套話,以及江州的基本情況。程莫是謝宜瑤一手提上來的,沒家族背景, 又有和飛鳶父親的那一點故交,忠心謝宜瑤是不操心的,只是也擔憂程莫是否能壓制好江州地方的豪族,好在江州如今是太平的。
二是陸淵的奏議。念在他有功的份上,謝宜瑤在豫州刺史的基礎上又讓他多都督了附近幾個州郡的軍事,並加太尉,足以彰顯殊榮。
雖然秉持著用人不疑的道理,謝宜瑤卻也並非毫無防範,比如給陸淵府中送去了些佐吏。但謝宜瑤是很光明正大地和陸淵說了的:這些小吏的一部分用處就是監察,不是朕不信任將軍,相反,正是因為信任將軍,才要將此事先在將軍那實施,若是順利,以後可以廣泛推行。又說,這樣也可方便京師和地方的事務往來,不是要取代原有的路子,是多加一重保障,原來怎麼做的也依然照舊。
陸淵的奏議里就先是回了這件事,總之是稱好,但也提了些中肯的、實用的意見。又講了修堰的後續,工程是立馬叫停了的,但要能不浪費已經建了的東西,著實還有些麻煩。陸淵擅兵,於土木建設不是很通,因此又請謝宜瑤給些指示。
謝宜瑤把這
事拿來和近臣們商討,討論了好一陣,再敲定了一個比較合理的方案,順便回了陸淵的奏表。
所謂近臣,放在謝況一朝,地位高一點的多是侍中,地位低一點的就是中書舍人了。都是在皇帝面前侍奉的,所以總需要他們提一提意見,讓皇帝能定了主意,再交給下面的人去辦。
因此這些人即使地位不如三公九卿,卻能參與機要,手上的權倒更大些。
當然,前提是能得到皇帝的信任。
現在謝宜瑤身邊這樣的人是沈蘊芳和崔朝華,相比之下,沈蘊芳的意見提得更多,崔朝華文筆好,故而謝宜瑤更常讓她來起草詔令。
她們都是破格提上來的女官,沒有可參考的先例,各方面的待遇完全是謝宜瑤直接安排的,因此為了少些不必要的閒言碎語,也是先從品秩很低的位置做起,但實際上她們卻可以和謝宜瑤討論軍國大事。
當然,謝宜瑤也不打算就只拉著沈崔二人來出主意了,一是這樣總要累壞人的,二是萬一有什麼意外,不能後繼無人。因此看完之前堆積的文書,謝宜瑤也便和沈崔聊起了選官的事,這段時間她們常聊這個。
現在的官場經過了一番「辭舊迎新」,但總體和謝況一朝,甚至和前代皇帝在時,都沒有大的變化,無非是柳家變成了蕭家、顧家,其餘的一些重要位置,大都也是士族牢牢把握。甚至因為謝宜瑤把幾個謝況看重的寒士給罷黜了,現在寒微出身的人反倒比以前更少了,這絕對是謝宜瑤不願意看到的。
「學館既然都還辦著,定然是要利用起來的,」沈蘊芳說,「只是眼下立即行動的話,甲族定會有所不滿。」
崔朝華道:「這事急不得,得慢慢來。」
謝宜瑤卻道:「話雖如此,正是因為現在局勢還不穩定,才有足夠的空間給我們操作。否則等承平之時,無端提什麼新規,總是要更困難些。還有女官的事,朕之前是想著循序漸進的,然而卻也該先早些考慮起來了。」
是這麼個道理,三人均嘆了口氣,又商量起了具體的方法。
然而越是討論著就越是發現,如果真想給朝堂帶來一些新鮮血液,就勢必要受士族們的阻礙,這是逃不了的。但不管怎麼樣,總歸是討論出了個基本的方案,也試著從京城諸學館開始辦起,再從中選些寒士做官員的候補,之後再走流程選任。至於女官,估計還得先從高門大族的女眷中選起。
討論的中途,時不時尚書台就又有新的奏議送過來,其中有些是需要謝宜瑤決斷的,有的只需她過目確認就行。
來送文書的人里有黃玄,他如今任主書令史,雖然官位不高,但畢竟是掌管文書的工作,又常在御前和各署之間往來,也是位卑權重。
誠如謝宜瑤所說,現在局勢還不太平,她又要政由己出,因此每日御前都可稱得上是文符如雨,大體先由沈崔二人過目,揀重要的先看,其他如京中仕宦家庭的鄰里糾紛一類就得放一邊了。
今天重要的有二者,一是地方上謝冰和蔡登的情況,自從謝宜瑤即位以來,荊襄是安穩得出奇,謝冰更是多次公開表示只有稱臣之心,但謝宜瑤總歸是不能放心,因此總是讓人密切關注,荊揚之間的重鎮更是時刻緊盯著,無論有沒有情況都要定期匯報。今日說的是謝冰和蔡登前段時間有書信往來,可惜沒能截獲內容,不過他們現在仍然沒有任何行動。
然而謝冰的事謝宜瑤這幾天剛好拿定了主意,因此只是例行回復,並沒有和沈崔二人詳細商議,只是告知了她們。
另一件重要的事有關數名官員的任免,是吏部那邊送來的,其中不乏一些高門子弟,因而就需要謝宜瑤權衡多方利弊了。
謝宜瑤對黃玄道:「你去請蕭弦和顧確來。」
黃玄應了,隨後離開。
在等人來的途中,謝宜瑤終於可以鬆口氣,她暫且放下了手中的文書,轉向身邊的崔朝華:「崔公最近如何了?」
「最近多少還能吃得下些東西,不過白日昏著的時間更多了。」
崔暉的身體是越來越不行了,崔朝華說得再委婉,眾人也都知道,因此她也不在謝宜瑤面前遮掩。
崔暉雖然沒有公開露面,但謝宜瑤能順利坐上這個位置的過程里,少不了這個病榻上的人的助力。
至少光是崔朝華的存在,就足以讓謝宜瑤對崔家有感恩之心了。
謝宜瑤即位後給崔暉加了光祿大夫的散官,上個月又加了司空,雖然都是用來慰藉崔暉的虛職,他先前想向謝況要這份慰藉時卻總碰壁,如今能在離世前得到這樣的榮譽,崔暉心裡是很滿意的,也勸幾個兒子要懂回報。
謝宜瑤又問了崔朝華些瑣事,多是她經手的事務。她和沈蘊芳不同,與謝宜瑤共商大事的時間實在不長,二人缺少默契,因此難免有些需要多溝通的地方。好在她機靈有才智,熟悉得很快,回答得也是毫無漏洞。
謝宜瑤笑道:「俗話說將門有將,相門有將,我今日才算是明白了。」
崔朝華赧然:「陛下過譽。」
談笑間,蕭弦和顧確到了。
他們先前在尚書朝堂議事,得了皇帝召見便由人引著過來了。謝宜瑤給二人加了侍中的官職,讓他們能名正言順地常在自己面前走動,若有要事則一起商議。畢竟如今的皇帝是個女子,這樣的常事還是會引起非議,不過謝宜瑤不在乎這個,蕭顧二人也不會為此推辭。<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