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糜管事聞言一愣,五年的帳本……那可能塞滿整整半間書房啊,她一個人怎麼看?

  祝瀾道:「只管讓人將帳本取來便是,其餘你不必管。」

  糜管事不敢多說什麼,立刻喊來樓下的夥計,打開那間上鎖的庫房。

  二人吭哧吭哧搬得滿頭大汗,才終於將祝瀾要的帳本全部搬了進來。

  祝瀾點點頭,「你二人且到樓下等候,有事我自會叫你們。」

  糜管事離開後,祝瀾打量起那堆積成小山的帳本,卻不著急翻找。

  她過目不忘,不消片刻便看懂了這些帳冊編號擺放的規律。

  其中貼著「甲字叄號」標籤的帳冊最厚最多,祝瀾直接抽出一本,翻開一看。

  裡面貼的相關票據上,果然有劉老爺的簽字。

  最有趣的是,兌銀的票據上不僅有劉老爺的名字,竟然還有俆知遠的簽字。

  這與祝瀾的推測不謀而合。

  祝瀾翻閱著帳冊,但她畢竟沒有喬悠悠那麼專業,裡面密密麻麻的數字很快看得她有些頭暈。

  雖然有一些細節她不能完全看懂,但簡單的出入帳還是沒問題的。

  劉老爺的家業正如他自己所說,大多來源於茶葉買賣。

  而他所經營的茶莊,名叫「七駿茶莊」,而且經營的地點標註竟然是在京城。

  祝瀾閉上眼睛,幾乎將整個京城大街小巷所有她見過的畫面都在腦子裡回放了一遍,絞盡腦汁,終於記起京城的確有這麼一家茶莊。

  但是印象中,那七駿茶莊並沒有什麼名氣,而且門面極小,看起來只是普通百姓經營的茶鋪而已。

  自己在京城多年,昂貴的茶葉也接觸過不少,從未聽聞過這家茶莊。

  一家名不見經傳的茶莊,怎麼可能產生那樣大的利潤?

  祝瀾沉思片刻,放下帳冊,叫糜管事進來。

  糜管事小心翼翼走進書房,見祝瀾坐在那裡面色微沉,面前攤著好幾份帳本,一顆心不禁懸了起來。

  自己來到這家錢莊以後兢兢業業,每筆帳目都認真核對過數遍,難道還是出了什麼紕漏?

  完了,這下別說升任了,萬一連現在的管事的差事都保不住可怎麼辦……

  這年頭還上哪裡找這樣好的行當?

  一想到那另無數旁人眼紅的月例銀子,糜管事簡直快要哭出來了。

  「茂縣這家綢緞莊向錢莊貸了二百兩銀子,逾期尚未歸還,為何遲遲不去催繳?」

  祝瀾的聲音終於將糜管事的思路拉回來。

  糜管事一聽,立刻解釋道:

  「那家綢緞莊是線上郭寡婦開的,上個月她的小兒子得病走了,她在家連眼睛都快哭花了。

  按咱們通運錢莊的規矩,遇上這種家中重大變故尤其是喪事的,可以酌情延期。

  喬閣主說了,咱們要做『有溫度的錢莊』,這樣百姓才信任咱,願意跟咱錢莊合作。」

  祝瀾點點頭,又詢問了其他幾個不相干的帳冊問題。

  糜管事一一認真作答,看出祝瀾並非刻意刁難自己,只是例行詢問,終於放鬆了幾分。

  祝瀾話鋒一轉,拿出劉老爺的帳本,問他:

  「劉老爺今年頻有巨額金銀入帳,來源何處?」

  糜管事如實答道:「是劉老爺在京城的七駿茶莊,在京城的總號存了銀子,然後再轉到茂縣老家這邊。」

  祝瀾笑了笑,意有所指地問:

  「京城那家茶莊我去過,沒什麼生意,如何能賺得這許多?」

  第584章 三方契約

  祝瀾問起七駿茶莊,糜管事的反應卻有些茫然。

  「這……小人只是錢莊管事,如何能清楚京城那些商鋪的事情?

  許是劉老爺有些特殊的門路?」

  糜管事推測道。

  祝瀾觀他神色沒有說謊,不再糾結此事,又看了一眼帳本,問:

  「這些入帳後多轉做了義學捐款,那劉老爺當真如此慷慨?」

  糜管事點頭稱是,說劉老爺一向熱心教化。

  祝瀾又問:「義學每年用度幾何,你可親眼所見?」

  糜管事有些為難,「這...小人只知有採買文墨、修葺校舍,具體銀錢...不甚清楚。」

  祝瀾知道大梁有些地方的物價特殊,文房四寶之類的用具,在個別資源稀缺的地區的確要更貴一些,有時價格甚至會翻兩到三倍。

  她想了想,指著他桌案上的一方硯台問:

  「你購得此硯花了多少錢?」

  糜管事思索好一陣,說:「約莫……二兩銀子。」

  祝瀾用指腹輕輕在硯台外壁摸了摸,知這硯台是端石所造,是平民百姓能用到的較高品級。

  二兩銀子的價格算是公道,說明此地物價仍是合理水平。

  她本就是書卷堆里長大的,區區一個茂縣,那些義學的文房四寶、校舍修葺的開銷,根本不可能花費那麼多。

  再加上自己一直觀察劉老爺對於俆知遠的態度,很明顯劉老爺聽命於徐家。

  她幾乎可以斷定,劉老爺的所謂「生意」以及「捐款」,壓根就是徐家洗錢的幌子!

  想要驗證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簡單。

  祝瀾指著帳冊中夾雜著的兌銀票據,問糜管事,票據上為何除了劉老爺,還有俆知遠的簽字。

  糜管事「哦」了一聲,說那是上一任管事在這裡發生的事情了。

  上一任的錢莊管事姓陳,當時交接,糜管事也曾好奇為何劉老爺的票據上會有俆知遠的簽字,陳管事告訴他,劉老爺當初在通運錢莊開戶時,便簽了一張三方契約。

  所謂三方,便是通運錢莊、劉老爺、以及俆知遠。

  契約上面約定,凡劉老爺從通運錢莊的帳戶兌銀,必須要同時有他和俆知遠二人的簽字,否則錢莊不予兌換。

  祝瀾點點頭,這便能解釋為什麼徐家放心將大量銀錢都存在劉老爺名下,卻不擔心他卷錢跑路,原來是還上了一道保險。

  這樣看來,利益鏈便很明顯了。

  劉老爺的帳戶名義上是他自己的,實際掌管人卻是俆知遠。

  而那七駿茶莊的收益來源其實很好猜,無非就是打著賣茶的幌子收受賄賂,一兩普通茶葉能賣上百兩銀子。

  祝瀾在御史台多年,這樣的案子實在是見得太多了。

  但徐太傅這一手的確做得漂亮,又是利用遠在茂縣的侄子俆知遠操作,又有劉老爺這個中間人掩人耳目,難怪自己在京城沒有抓到他的把柄。

  現在自己雖然有了判斷,但要證明劉老爺利用茶莊所得利益,最終的受益人其實是徐太傅和俆知遠,還需要一些更有利的證據。

  七駿茶莊遠在京城,暫時不好查,最好還是能從帳冊入手。

  如果悠悠在這裡,定然一眼就能看出帳目問題所在,只可惜現在請她也來不及。

  祝瀾想了想,索性將自己關於帳本的所有問題全部一一列出,請糜管事解答。

  她雖沒有十足的把握,但萬一呢?

  糜管事聽了祝瀾的問題,起初有些意外,因為其中幾個的確問得……外行了一些,很顯然她並非業內人士。

  但糜管事轉念一想,能拿到麒麟金印的人,跟喬閣主關係肯定不一般。

  萬一是上面來考核自己的呢?

  這不就是在檢驗自己的業務能力嗎!

  想到這裡,糜管事哪敢有半點懈怠,一絲不苟地解答祝瀾每一個問題。

  祝瀾領悟力超群,許多內行的門道只要糜管事一說,她基本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等等。」祝瀾聽著聽著,忽然皺眉打斷,「你方才提到,劉老爺每次拿著京城的匯票前來,不是入帳,而是直接兌換銀子?」

  「正是。」糜管事說。

  祝瀾心生奇怪,低頭翻看帳本,果然發現一件自己先前沒有注意到的事情。

  按理來說,有人在京城向劉老爺的帳戶存入一筆銀子,京城錢莊會開出一張匯票。這張匯票由專人帶到茂縣的通運錢莊,記錄入帳,以後劉老爺在茂縣便可以快速兌銀。

  除非他當下要用這筆錢,否則匯票帶到茂縣之後,只需要由錢莊記錄入帳,沒有必要當下就兌換出來。

  而劉老爺帳面上的記錄卻很奇怪,每次匯票入帳,他都會立刻將所有銀子兌出,過些日子又再次存入一筆更多的錢,再將多出來的部分匯至另一個戶頭上。

  打個比方,他在月初全額提走了帳面上一千兩銀子,過段時間就會存入一千二百兩,然後再將二百兩轉出,這樣帳面上還是只有最初的一千兩銀子。

  至於提現到再次存入的這段時間,一般是三五天到半個月不等。

  祝瀾問糜管事,劉老爺將帳面上多出來的那些銀子轉給誰了。

  糜管事回答說是劉老爺名下的另一個戶頭。

  「他還有另一個戶頭?」祝瀾面色一凜,「你方才怎麼不說?」

  「您也沒問吶……」

  祝瀾:「……」<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