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若是尋常自是不合適。」季知逸瞥了眼殿側偏門,抬頷示意道:「只是今日要議之事,與我夫人也有關聯,所以太后特命她同來。具體如何,馬上就知道了。」
「太后駕到——」
范公公扶著太后步上台階,太后斜眸示意,身後的侍衛恭敬地抬著聖祖帝的牌位,將它放置在龍椅之上。
群臣見狀,伏地行禮道:「臣等叩見聖祖帝!」
范公公手持聖祖印牌立於案旁,文太后坐至下首斜側早已放好的鳳椅道:「諸愛卿請起。」
群臣謝禮而起,文太后直點關鍵:「想來諸位也知曉,今日請大家來此所為何事。恭親王以下犯上,與魏明書殘害忠良,逼宮謀反,實是罪無可恕,其行當誅。此為事一。」
廣闊的宮殿內,文太后厲聲而談,聲音迴蕩,她觀察四下緩聲繼續道:「十多年前,慶谷一戰,塞北軍重創,主將戰死,此乃朝內有人蓄意而為,當問其罪,此乃事二。」
文太后看了一眼身側,范公公即刻會意:「帶罪臣入殿!」
早上還神氣十足的恭親王,此刻已被褪去五爪蟒袍,披頭散髮,一派落魄之相。魏明書也一同卸去了兵甲,被重鐐所銬,壓跪在地面之上。
文太后睨著階下之人,出聲詢問道:「魏明書,你為一己私慾,殘害朝中大將,你可知罪?」
魏明書脊背立挺,昂頭否認道:「末將不明白太后之意!」
文太后也不屑與他爭辯:「那你便好好看看。」
話音將落,明宣殿九扇浮雕雲龍木門齊開,北苑軍的將士抬著一副副擔架而入。
白布蒙屍,十具一行。明宣殿下的群臣一退再退,直到退至殿內纏龍金柱的後方,才堪堪容下這十六列蒙布擔架。
消失的朝雲騎共計一百六十八人,殿內擺放了一百六十個擔架。
明宣殿內氣氛沉悶,這些擔架上放得是什麼,眾人心中皆已有數。
最後一副擔架落地,李曾雲身著明光鎧,手執蒼鷹穿雲青色旗自殿外而入。
擦身而過的瞬間,怔愣的江瀾音倏然意識到什麼,裙裾微動,季知逸已先一步拉住她道:「等會有很多時間敘舊,再等等吧。」
江瀾音盯著那道直挺背影雙目通紅,李曾雲立旗跪地,對著高首沉聲行禮道:「末將江持榷率朝雲騎將士回京復命!」
淚水盈滿眸眶,直至江持榷低首復命,那一顆顆淚珠方才如斷線般滾落。
跪在地面的江持榷似有所感,他偏頭看向立於殿側的江瀾音,紅著眼尾輕輕動了動雙唇——
「別哭。」
見到滿地屍身時,魏明書尚且還能硬撐,待到江持榷自報身份時,他已是面色如土,跌坐於地無從辯解。
見狀,文太后沒再詢問魏明書,她向著江持榷點了點頭示意道:「你先起身,將十年前平河密林中所發生的事,與大家說一說吧。」
「當年慶谷一戰,末將與家父商量好策略,由家父率塞北主力軍在慶谷主戰,曾將軍率當時的關寧營在北路等候追擊,末將率朝雲騎自南面穿過平河密林自後伏擊,魏將軍率安西營輔助包抄。」
江持榷斜視向失魂落魄的魏明書,一雙厲曈可剜肉骨:「但是末將率人穿越平河密林時,突然遇到了兩隊人馬襲擊,一隊是由魏將軍所率領的偽裝成寒漠騎兵的安西營,一隊則是陛下身邊的暗衛。那日,朝雲騎一百六十八將,未能依約行至戰場,竟在我建梁疆土內悉數喪命於同袍手中!致使慶谷一戰......慘敗!」
那場勝利本是勢在必得,最終卻因同袍倒戈,變成了建梁的戰史之恥,以致塞北戰火綿延了十多年。
眾人唏噓間,癱在地上的恭親王匆忙叫冤道:「慶谷一戰乃是皇兄與魏明書之過!這與本王無關啊!本王也是受了魏明書的蠱惑,這才動了邪念!請聖祖帝明鑑!太后明鑑啊!」
人不要臉則無敵,林太尉瞪著眼震驚道:「恭親王是不是忘記了季將軍是如何而『死』的?十年前朝雲騎被伏擊與你無關,可如今季將軍他們平河遇伏沒少你的手筆!」
想到自家傻小子初去塞北險些吃了大虧,林太尉吹著鬍子臭罵道:「你可真是嘴巴堪比廁石硬,非得把證據砸你臉上才會乖乖認命!」
林太尉回頭尋找季知逸,看到他黏著江瀾音站在偏側,恨鐵不成鋼得過去拉扯道:「你也就這點出息!你媳婦還能跑了不成?你過來!那王八蛋嘴硬得很,你來敲碎他的鱉殼,讓他死心!」
季知逸被林太尉拽著上前,整了整歪斜的腕袖無奈一嘆道:「太尉,那假地圖與殘箭,昨日便已經讓林越給你了。」
林太尉抽出袖中的羊皮卷塞入季知逸手中:「你是當事人,你砸他臉上才更解氣!」
如今事已定局,林太尉也甚是高興。文太后心知這老頑童一向沒正形,出言掌局道:「將那支殘箭呈上來吧。」
殿外守衛將帶血的殘箭呈上,文太后指了指箭尖道:「此箭是平河密林中插於季將軍胸口之處帶回,上有南境軍的印記,恭親王你還有何可狡辯的?」
當初本以為勝券在握,如今留了把柄的恭親王也是無話可辨。
文太后沉沉舒氣,接過范公公手中的聖祖印牌道:「當年聖祖帝留下印牌,防得便是子孫不賢,恐毀了我建梁百年基業。如今君王不聖,親王謀逆,本宮特請聖祖令,依律懲處!」
「但太子年幼,才德未及,今又得安王庇護,方轉危為安。依祖先律,可由安王攝政監國,輔佐太子,諸位可有異議?」
文太后於階首環視,眾臣尚未反應過來之時,林太尉與季知逸已俯身道:「末將無異議!」
立於文官之首的傅棠行禮回話道:「臣無異議。」
權衡利弊,由安王攝政監國已是當前最優選,朝中清醒的大臣也俯身應答道:「臣無異議!」
「臣等無異議!」
殿內答聲迴響,一切塵埃落定。
宣慶二十六年,恭親王、關西將軍魏明書逼宮謀反,恭親王一脈流放關河,魏明書滿門抄斬。
宣慶二十七年,宣慶帝病重而崩,新帝年幼且無心朝政,禪位於攝政王,改年號元和。
元和二年,文太后突發惡疾而崩,與先帝合入皇陵,舉朝同悲。
元和五年,朝雲將軍江持榷率兵攻下北域十八部落,自此四海昌平,帝封其為鎮遠大將軍。
*
「小妹,你快試試我這新釀的酒!」榮霜執了酒盞遞於櫃檯前撥打算盤的清冷女子,一臉獻寶道:「今日算不完便放那,明日江持榷來了,讓他算!這活兒他熟!」
算帳的女子微微抬頭,其長相與榮霜有七分相似,她聽了榮霜的話,鳳眸輕揚道:「他如今已是鎮遠大將軍,讓他來算這一本酒館的帳,未免也太大材小用了。」
「這有什麼?」
榮霜依著身旁人的肩膀,依扇掩唇低語道:「曾經風華絕代的文太后都在我這當二掌柜,他鎮遠大將軍算本帳又算得什麼?」
文華月低眉一笑,搖了搖頭道:「父親前日來信,說母親近來對你甚是思念,問你何時可以歸家。」
「當初上京事了,你便說要回安陽,結果至今也未歸家。」文華月倚著櫃檯詢問道:「不知文大小姐準備何時動身?」
榮霜打著扇扭身逃避道:「啊,突然想起來瀾音今日約了我逛街,回家一事改日再說吧!」
堂屋內,江瀾音忍不住打了一聲噴嚏。
屋外,深夜才從營中歸來的季知逸輕輕拍門道:「阿音,我知道錯了,我不該瞞著你隨朝雲騎去剿匪!」
江瀾音憤憤啃了一口秋梨,對於季知逸的悔過充耳不聞。
季知逸扣著門扉低聲相哄道:「阿音,你開開門,給我一個解釋的機會好不好?」
江瀾音吮著梨汁,喉中一聲冷哼。
「阿音,嘶——」
季知逸撤了手貼著門框一聲輕呼,門扉倏然拉開,匆匆丟了梨核的江瀾音急問道:「你又傷著哪了?」
「沒有!」季知逸趁機擠進門框,頓了頓拉住江瀾音的手腕貼緊胸口道:「嗯......也不一定沒傷,不如我脫了衣服,讓阿音仔細查看查看?」
江瀾音怒睜著圓眼,含著梨汁含糊不清道:「你這人......要不要臉!」
「和夫人要什麼臉?」季知逸抬腿踢合木門道:「過幾日林越和雲姝便要帶著孩子來塞北了,咱們也該抓緊些了!」
「喂!你和他比這些作甚!唔......臭不要臉!」
......
又是一個白日好眠。
<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太后駕到——」
范公公扶著太后步上台階,太后斜眸示意,身後的侍衛恭敬地抬著聖祖帝的牌位,將它放置在龍椅之上。
群臣見狀,伏地行禮道:「臣等叩見聖祖帝!」
范公公手持聖祖印牌立於案旁,文太后坐至下首斜側早已放好的鳳椅道:「諸愛卿請起。」
群臣謝禮而起,文太后直點關鍵:「想來諸位也知曉,今日請大家來此所為何事。恭親王以下犯上,與魏明書殘害忠良,逼宮謀反,實是罪無可恕,其行當誅。此為事一。」
廣闊的宮殿內,文太后厲聲而談,聲音迴蕩,她觀察四下緩聲繼續道:「十多年前,慶谷一戰,塞北軍重創,主將戰死,此乃朝內有人蓄意而為,當問其罪,此乃事二。」
文太后看了一眼身側,范公公即刻會意:「帶罪臣入殿!」
早上還神氣十足的恭親王,此刻已被褪去五爪蟒袍,披頭散髮,一派落魄之相。魏明書也一同卸去了兵甲,被重鐐所銬,壓跪在地面之上。
文太后睨著階下之人,出聲詢問道:「魏明書,你為一己私慾,殘害朝中大將,你可知罪?」
魏明書脊背立挺,昂頭否認道:「末將不明白太后之意!」
文太后也不屑與他爭辯:「那你便好好看看。」
話音將落,明宣殿九扇浮雕雲龍木門齊開,北苑軍的將士抬著一副副擔架而入。
白布蒙屍,十具一行。明宣殿下的群臣一退再退,直到退至殿內纏龍金柱的後方,才堪堪容下這十六列蒙布擔架。
消失的朝雲騎共計一百六十八人,殿內擺放了一百六十個擔架。
明宣殿內氣氛沉悶,這些擔架上放得是什麼,眾人心中皆已有數。
最後一副擔架落地,李曾雲身著明光鎧,手執蒼鷹穿雲青色旗自殿外而入。
擦身而過的瞬間,怔愣的江瀾音倏然意識到什麼,裙裾微動,季知逸已先一步拉住她道:「等會有很多時間敘舊,再等等吧。」
江瀾音盯著那道直挺背影雙目通紅,李曾雲立旗跪地,對著高首沉聲行禮道:「末將江持榷率朝雲騎將士回京復命!」
淚水盈滿眸眶,直至江持榷低首復命,那一顆顆淚珠方才如斷線般滾落。
跪在地面的江持榷似有所感,他偏頭看向立於殿側的江瀾音,紅著眼尾輕輕動了動雙唇——
「別哭。」
見到滿地屍身時,魏明書尚且還能硬撐,待到江持榷自報身份時,他已是面色如土,跌坐於地無從辯解。
見狀,文太后沒再詢問魏明書,她向著江持榷點了點頭示意道:「你先起身,將十年前平河密林中所發生的事,與大家說一說吧。」
「當年慶谷一戰,末將與家父商量好策略,由家父率塞北主力軍在慶谷主戰,曾將軍率當時的關寧營在北路等候追擊,末將率朝雲騎自南面穿過平河密林自後伏擊,魏將軍率安西營輔助包抄。」
江持榷斜視向失魂落魄的魏明書,一雙厲曈可剜肉骨:「但是末將率人穿越平河密林時,突然遇到了兩隊人馬襲擊,一隊是由魏將軍所率領的偽裝成寒漠騎兵的安西營,一隊則是陛下身邊的暗衛。那日,朝雲騎一百六十八將,未能依約行至戰場,竟在我建梁疆土內悉數喪命於同袍手中!致使慶谷一戰......慘敗!」
那場勝利本是勢在必得,最終卻因同袍倒戈,變成了建梁的戰史之恥,以致塞北戰火綿延了十多年。
眾人唏噓間,癱在地上的恭親王匆忙叫冤道:「慶谷一戰乃是皇兄與魏明書之過!這與本王無關啊!本王也是受了魏明書的蠱惑,這才動了邪念!請聖祖帝明鑑!太后明鑑啊!」
人不要臉則無敵,林太尉瞪著眼震驚道:「恭親王是不是忘記了季將軍是如何而『死』的?十年前朝雲騎被伏擊與你無關,可如今季將軍他們平河遇伏沒少你的手筆!」
想到自家傻小子初去塞北險些吃了大虧,林太尉吹著鬍子臭罵道:「你可真是嘴巴堪比廁石硬,非得把證據砸你臉上才會乖乖認命!」
林太尉回頭尋找季知逸,看到他黏著江瀾音站在偏側,恨鐵不成鋼得過去拉扯道:「你也就這點出息!你媳婦還能跑了不成?你過來!那王八蛋嘴硬得很,你來敲碎他的鱉殼,讓他死心!」
季知逸被林太尉拽著上前,整了整歪斜的腕袖無奈一嘆道:「太尉,那假地圖與殘箭,昨日便已經讓林越給你了。」
林太尉抽出袖中的羊皮卷塞入季知逸手中:「你是當事人,你砸他臉上才更解氣!」
如今事已定局,林太尉也甚是高興。文太后心知這老頑童一向沒正形,出言掌局道:「將那支殘箭呈上來吧。」
殿外守衛將帶血的殘箭呈上,文太后指了指箭尖道:「此箭是平河密林中插於季將軍胸口之處帶回,上有南境軍的印記,恭親王你還有何可狡辯的?」
當初本以為勝券在握,如今留了把柄的恭親王也是無話可辨。
文太后沉沉舒氣,接過范公公手中的聖祖印牌道:「當年聖祖帝留下印牌,防得便是子孫不賢,恐毀了我建梁百年基業。如今君王不聖,親王謀逆,本宮特請聖祖令,依律懲處!」
「但太子年幼,才德未及,今又得安王庇護,方轉危為安。依祖先律,可由安王攝政監國,輔佐太子,諸位可有異議?」
文太后於階首環視,眾臣尚未反應過來之時,林太尉與季知逸已俯身道:「末將無異議!」
立於文官之首的傅棠行禮回話道:「臣無異議。」
權衡利弊,由安王攝政監國已是當前最優選,朝中清醒的大臣也俯身應答道:「臣無異議!」
「臣等無異議!」
殿內答聲迴響,一切塵埃落定。
宣慶二十六年,恭親王、關西將軍魏明書逼宮謀反,恭親王一脈流放關河,魏明書滿門抄斬。
宣慶二十七年,宣慶帝病重而崩,新帝年幼且無心朝政,禪位於攝政王,改年號元和。
元和二年,文太后突發惡疾而崩,與先帝合入皇陵,舉朝同悲。
元和五年,朝雲將軍江持榷率兵攻下北域十八部落,自此四海昌平,帝封其為鎮遠大將軍。
*
「小妹,你快試試我這新釀的酒!」榮霜執了酒盞遞於櫃檯前撥打算盤的清冷女子,一臉獻寶道:「今日算不完便放那,明日江持榷來了,讓他算!這活兒他熟!」
算帳的女子微微抬頭,其長相與榮霜有七分相似,她聽了榮霜的話,鳳眸輕揚道:「他如今已是鎮遠大將軍,讓他來算這一本酒館的帳,未免也太大材小用了。」
「這有什麼?」
榮霜依著身旁人的肩膀,依扇掩唇低語道:「曾經風華絕代的文太后都在我這當二掌柜,他鎮遠大將軍算本帳又算得什麼?」
文華月低眉一笑,搖了搖頭道:「父親前日來信,說母親近來對你甚是思念,問你何時可以歸家。」
「當初上京事了,你便說要回安陽,結果至今也未歸家。」文華月倚著櫃檯詢問道:「不知文大小姐準備何時動身?」
榮霜打著扇扭身逃避道:「啊,突然想起來瀾音今日約了我逛街,回家一事改日再說吧!」
堂屋內,江瀾音忍不住打了一聲噴嚏。
屋外,深夜才從營中歸來的季知逸輕輕拍門道:「阿音,我知道錯了,我不該瞞著你隨朝雲騎去剿匪!」
江瀾音憤憤啃了一口秋梨,對於季知逸的悔過充耳不聞。
季知逸扣著門扉低聲相哄道:「阿音,你開開門,給我一個解釋的機會好不好?」
江瀾音吮著梨汁,喉中一聲冷哼。
「阿音,嘶——」
季知逸撤了手貼著門框一聲輕呼,門扉倏然拉開,匆匆丟了梨核的江瀾音急問道:「你又傷著哪了?」
「沒有!」季知逸趁機擠進門框,頓了頓拉住江瀾音的手腕貼緊胸口道:「嗯......也不一定沒傷,不如我脫了衣服,讓阿音仔細查看查看?」
江瀾音怒睜著圓眼,含著梨汁含糊不清道:「你這人......要不要臉!」
「和夫人要什麼臉?」季知逸抬腿踢合木門道:「過幾日林越和雲姝便要帶著孩子來塞北了,咱們也該抓緊些了!」
「喂!你和他比這些作甚!唔......臭不要臉!」
......
又是一個白日好眠。
<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