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
沒有人對「男女不限」四個字提出異議,有異議也不敢當面說。緣由很簡單,劍南道節度副使辛渡剛剛帶著劍南道的兵馬打下了山南東道,淮南道的兵馬一半是由劍南節度使辛隨在領。不久前,那個剛上任的徐州刺史蕭景妍上奏一封,於是河南道武寧四州的兵馬也南下馳援淮南道去了。
一時之間,整個大晉的仗都是女人在打,百官心想,倘若此時計較那個「男女不限」,挨打的就要變成自己了。
蕭景姝聽賣油糕的阿婆眉飛色舞地感慨自己孫女的聰明勁兒總算有了用武之地,笑眯眯地說了幾句「定能考上」的吉祥話,於是又得了幾塊不要錢的米糕。
她和巫嬰一人兩塊分著吃了,鼓著腮幫子問:「南邊劉相公那裡,怕是撐不了太久了罷?」
巫嬰摘下腰間的水囊喝了口水,露出了原先被水囊蓋住的、屬於兵部員外郎的銅魚袋——這一路上恪敬公主忙著與各部官員勾兌,北上的太女衛中人幾乎人人都有品級,巫嬰也不例外。
照恪敬公主的說法是:「得先用太女衛將朝中從上到下的官位都填一遍,不然上頭都是男人,這次考中小官小吏的女郎們一輩子就只能當小官小吏了。」
因著太女衛里個個都是能干人,用起來比朝中的酒囊飯袋都舒坦不少,衛覬眼睛都沒眨就批下了親娘抱來的一大批求官摺子,並笑眯眯的對上疏彈劾的御史道:「新朝新氣象嘛。」
新朝,新君,新氣象。不想見新氣象的話,就不用在新朝待了。
前御史台老大、現禮部尚書、指望著侄女能做手握實權的皇后的蕭成安私下與老部下們談了談心,於是彈劾恪敬公主和太女衛的摺子少了一大半。
巫嬰將水囊系了回去:「應當是,聽聞春耕時江南道軍中有譁變。」
說完這句話,蕭景姝也咽下了最後一口米糕,於是巫嬰把她往胳膊里一夾,飛也似地跑了。
真是失策,休沐居然忘了解下魚袋,附近幾個攤子上的阿公阿婆大娘伯伯方才看她的眼睛都冒綠光了,好似下一瞬就能撲上來問她知不知道數日後的考試考什麼又能走什麼門路!
蕭景姝邊跑邊大笑道:「我家阿嬰當大官了!」
她的聲音被靠近的馬蹄聲蓋了過去,並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巫嬰攬著她站在路邊看了一眼:「是捷報。」
從淮南道傳來的捷報。
第85章 返長安 拿對自己不重要的事再次來賭一……
月余前。
淮水河面上,薄霧漸散。江南道水師的蒙沖戰艦破浪前行,船頭青銅撞角在晨光中泛著冷光。劉忠嗣站在樓船頂層,望著兩岸新發的柳枝,眉頭緊鎖。
他在憂心戰況。
戰局對他們而言實在不利。山南東道節節敗退,江南道與淮南道明面上僵持不下,但頹勢已顯。
數日前他們糧道被劫、糧倉被毀,不得已又於各縣募集糧草,一來一往耽誤了春耕,民間已隱有怨言。
突然,尖銳的鳴鏑聲劃破長空。
「敵襲!」瞭望兵的聲音還未落下,三百步外的蘆葦盪里已騰起數十道青煙。隱在不遠處的辛隨早有準備,命人將浸滿火油的蘆葦捆投入江中。這些蘆葦捆順著水流,悄無聲息地撞向江南水師。
「相公小心!」參軍一把拉過劉忠嗣。第一艘蒙沖戰船已被點燃,火勢迅速蔓延。船上的士兵慌亂中跳入江中,卻被早有準備的淮南水軍用漁網撈起。
辛隨站在望樓上,冷靜地觀察戰局。她抬手示意,埋伏在兩岸的弓弩手立即放箭。箭矢並非瞄準士兵,而是射向船帆和桅杆。
「都是我大晉子民,不必徒增傷亡。」辛隨道,「傳令下去,放閘。」
上游三道攔江鐵索轟然墜下,將江南水師截成三段。燃燒的戰船引燃了辛隨命人事先布置的浮雷——那是用漁網捆著的陶瓮,每個都裝著五斤火藥。淮水瞬間化作火」」海,傷亡者卻寥寥無幾。
約莫半個多時辰後,趙奉節滿身煙塵,陰沉著臉帶人鑽了出來:「沒逮到!劉相公身子骨老了,跑得卻依舊快!」
辛隨正帶著辛英清點俘虜,看著一干毫無反抗掙扎之意的淮南道士兵,搖頭道:「無礙。」
民心已失,士氣不足。即便劉忠嗣一意孤行,又能堅持多久?
……
春雨如注,江南大營籠罩在雨幕中。劉忠嗣正在燈下研究輿圖,帳外突然傳來喧譁聲。
「相公!」參軍渾身濕透地衝進來,「將士們……將士們譁變了!」
劉忠嗣猛地站起,披上蓑衣走出大帳。眼前的景象讓他心頭一顫——數千將士跪在雨中,任憑雨水打濕鎧甲。
「你們這是做什麼?」劉忠嗣的聲音有些發抖。
為首的都尉抬起頭,雨水順著他的臉頰流下:「相公,百姓家中餘糧被征,春耕又耽誤了,這一年都不會好過了!我家老母來信,問明明先帝遺詔將傳位寫得清楚,相公卻還要不顧百姓,另行擁立之事……」
另一個士兵喊道:「丞相,辛節帥、馮節帥在淮水兩岸廣設粥棚,收容江南道流民。我們……我們實在不忍心再打下去了!"
劉忠嗣踉蹌後退,雨水順著他的白髮流下。他望著跪滿一地的將士,突然感到一陣眩暈。
參軍連忙扶住他,低聲道:「相公,將士們並非要背叛您。他們只是……只是不忍心看您背負罵名啊!」
這時,一個年輕士兵鼓起膽子說道:「相公,您是國之肱骨,常教導我們要愛護百姓。可現在,百姓們都在挨餓,我們卻在這裡打仗……這……這不對啊!"
劉忠嗣看著這個滿臉稚氣的士兵,突然想起了自己數日前戰死的小孫子。在孫子死後,小兒子沒再和他說過一句話。他能看出家中不少子孫與學生都生出了退卻之意。
雨越下越大,將士們依然跪著。他們的鎧甲上沾滿泥水,卻無一人起身。這是無聲的抗議,也是最後的忠誠。
事到如今,他雖不甘、不願,但這仗已經沒有打下去的必要了。繼續下去只會徒增傷亡,並不會接近勝利。
劉忠嗣閉上眼睛,任由雨水沖刷著臉龐,面上顯露出幾分灰敗死寂之氣。
「罷了。」他沉默良久,喃喃道,「罷了。」
……
辛隨是在接管江南大營後才見到的劉忠嗣。
他的脊背佝僂,面上皺紋斑點格外鮮明,絲毫沒有一國丞相的氣度,看起來和村頭那些年邁、固執的老頭子沒有什麼區別。
辛隨心中並沒有什麼仇人終於落入手中的喜悅,畢竟這是她意料之中的結果。
劉忠嗣抬眼看了看她身側密不透風的守衛,緩緩道:「老夫平生最後悔的,便是當年沒能殺了你。」
「只殺我可沒用。」辛隨笑了一下,「太女衛一日未絕,我們所求功業便一日不斷。倒是你……」
她靠近幾步,微微俯身眼裡是難得一見的嘲意:「還沒死便放棄所求,是終於想起自己是大晉的丞相,而非衛慶的馬奴了麼?」
劉忠嗣已經活得很久了,久到世上已經沒有多少人記得他低微的出身。他因這兩個字恍惚了一下,卻並未生出什麼被羞辱的惱怒來。
他的確是陛下的家奴,是陛下給了他向上爬的機會。陛下活著時,他會用心守護陛下的江山,陛下不在了,他也會盡力選出陛下更中意的人繼承這份家業。
「你們太女衛與老夫又有何異呢?」劉忠嗣的聲音聽起來蒼老極了,「不過都是各奉其主,各行其道罷了。」
辛隨搖了搖頭,放下一把匕首,轉身離開:「太女衛不會挑起註定一無所獲的戰爭。」
註定無果、徒有傷亡的戰爭,除了展現自己無用的忠心外毫無意義。
在踏出大帳的那一刻,辛隨聽到了匕首落地的聲音,隨後是一聲悶響。
她仰頭看向天幕之上的暖陽,自言自語道:「陛下,阿娘,我終於能回長安見你們了。」
再不回去,我也快要老死了。
……
次日早朝之上,衛覬身邊的掌事太監壽康念出了自淮南道傳來的捷報。
在朝臣的恭賀聲中,衛覬平靜地點出了劉忠嗣的兩個大兒子、幾個滿腦子女子不得干政的學生的名字,示意這幾個人秋後問斬,而後緩緩道:「劉氏一脈,抄沒家產,流放幽州,三代之內不可為官。」
大臣們聞言道:「陛下聖明。」
這的確是一個極其寬仁的決定,畢竟劉家第四代里最大的那個也到了出仕的年紀了,這也算是給劉家留了一份香火情。
衛覬又安排好了其餘幾家的流放之地,於御座之上俯視著朝中百官。<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一時之間,整個大晉的仗都是女人在打,百官心想,倘若此時計較那個「男女不限」,挨打的就要變成自己了。
蕭景姝聽賣油糕的阿婆眉飛色舞地感慨自己孫女的聰明勁兒總算有了用武之地,笑眯眯地說了幾句「定能考上」的吉祥話,於是又得了幾塊不要錢的米糕。
她和巫嬰一人兩塊分著吃了,鼓著腮幫子問:「南邊劉相公那裡,怕是撐不了太久了罷?」
巫嬰摘下腰間的水囊喝了口水,露出了原先被水囊蓋住的、屬於兵部員外郎的銅魚袋——這一路上恪敬公主忙著與各部官員勾兌,北上的太女衛中人幾乎人人都有品級,巫嬰也不例外。
照恪敬公主的說法是:「得先用太女衛將朝中從上到下的官位都填一遍,不然上頭都是男人,這次考中小官小吏的女郎們一輩子就只能當小官小吏了。」
因著太女衛里個個都是能干人,用起來比朝中的酒囊飯袋都舒坦不少,衛覬眼睛都沒眨就批下了親娘抱來的一大批求官摺子,並笑眯眯的對上疏彈劾的御史道:「新朝新氣象嘛。」
新朝,新君,新氣象。不想見新氣象的話,就不用在新朝待了。
前御史台老大、現禮部尚書、指望著侄女能做手握實權的皇后的蕭成安私下與老部下們談了談心,於是彈劾恪敬公主和太女衛的摺子少了一大半。
巫嬰將水囊系了回去:「應當是,聽聞春耕時江南道軍中有譁變。」
說完這句話,蕭景姝也咽下了最後一口米糕,於是巫嬰把她往胳膊里一夾,飛也似地跑了。
真是失策,休沐居然忘了解下魚袋,附近幾個攤子上的阿公阿婆大娘伯伯方才看她的眼睛都冒綠光了,好似下一瞬就能撲上來問她知不知道數日後的考試考什麼又能走什麼門路!
蕭景姝邊跑邊大笑道:「我家阿嬰當大官了!」
她的聲音被靠近的馬蹄聲蓋了過去,並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巫嬰攬著她站在路邊看了一眼:「是捷報。」
從淮南道傳來的捷報。
第85章 返長安 拿對自己不重要的事再次來賭一……
月余前。
淮水河面上,薄霧漸散。江南道水師的蒙沖戰艦破浪前行,船頭青銅撞角在晨光中泛著冷光。劉忠嗣站在樓船頂層,望著兩岸新發的柳枝,眉頭緊鎖。
他在憂心戰況。
戰局對他們而言實在不利。山南東道節節敗退,江南道與淮南道明面上僵持不下,但頹勢已顯。
數日前他們糧道被劫、糧倉被毀,不得已又於各縣募集糧草,一來一往耽誤了春耕,民間已隱有怨言。
突然,尖銳的鳴鏑聲劃破長空。
「敵襲!」瞭望兵的聲音還未落下,三百步外的蘆葦盪里已騰起數十道青煙。隱在不遠處的辛隨早有準備,命人將浸滿火油的蘆葦捆投入江中。這些蘆葦捆順著水流,悄無聲息地撞向江南水師。
「相公小心!」參軍一把拉過劉忠嗣。第一艘蒙沖戰船已被點燃,火勢迅速蔓延。船上的士兵慌亂中跳入江中,卻被早有準備的淮南水軍用漁網撈起。
辛隨站在望樓上,冷靜地觀察戰局。她抬手示意,埋伏在兩岸的弓弩手立即放箭。箭矢並非瞄準士兵,而是射向船帆和桅杆。
「都是我大晉子民,不必徒增傷亡。」辛隨道,「傳令下去,放閘。」
上游三道攔江鐵索轟然墜下,將江南水師截成三段。燃燒的戰船引燃了辛隨命人事先布置的浮雷——那是用漁網捆著的陶瓮,每個都裝著五斤火藥。淮水瞬間化作火」」海,傷亡者卻寥寥無幾。
約莫半個多時辰後,趙奉節滿身煙塵,陰沉著臉帶人鑽了出來:「沒逮到!劉相公身子骨老了,跑得卻依舊快!」
辛隨正帶著辛英清點俘虜,看著一干毫無反抗掙扎之意的淮南道士兵,搖頭道:「無礙。」
民心已失,士氣不足。即便劉忠嗣一意孤行,又能堅持多久?
……
春雨如注,江南大營籠罩在雨幕中。劉忠嗣正在燈下研究輿圖,帳外突然傳來喧譁聲。
「相公!」參軍渾身濕透地衝進來,「將士們……將士們譁變了!」
劉忠嗣猛地站起,披上蓑衣走出大帳。眼前的景象讓他心頭一顫——數千將士跪在雨中,任憑雨水打濕鎧甲。
「你們這是做什麼?」劉忠嗣的聲音有些發抖。
為首的都尉抬起頭,雨水順著他的臉頰流下:「相公,百姓家中餘糧被征,春耕又耽誤了,這一年都不會好過了!我家老母來信,問明明先帝遺詔將傳位寫得清楚,相公卻還要不顧百姓,另行擁立之事……」
另一個士兵喊道:「丞相,辛節帥、馮節帥在淮水兩岸廣設粥棚,收容江南道流民。我們……我們實在不忍心再打下去了!"
劉忠嗣踉蹌後退,雨水順著他的白髮流下。他望著跪滿一地的將士,突然感到一陣眩暈。
參軍連忙扶住他,低聲道:「相公,將士們並非要背叛您。他們只是……只是不忍心看您背負罵名啊!」
這時,一個年輕士兵鼓起膽子說道:「相公,您是國之肱骨,常教導我們要愛護百姓。可現在,百姓們都在挨餓,我們卻在這裡打仗……這……這不對啊!"
劉忠嗣看著這個滿臉稚氣的士兵,突然想起了自己數日前戰死的小孫子。在孫子死後,小兒子沒再和他說過一句話。他能看出家中不少子孫與學生都生出了退卻之意。
雨越下越大,將士們依然跪著。他們的鎧甲上沾滿泥水,卻無一人起身。這是無聲的抗議,也是最後的忠誠。
事到如今,他雖不甘、不願,但這仗已經沒有打下去的必要了。繼續下去只會徒增傷亡,並不會接近勝利。
劉忠嗣閉上眼睛,任由雨水沖刷著臉龐,面上顯露出幾分灰敗死寂之氣。
「罷了。」他沉默良久,喃喃道,「罷了。」
……
辛隨是在接管江南大營後才見到的劉忠嗣。
他的脊背佝僂,面上皺紋斑點格外鮮明,絲毫沒有一國丞相的氣度,看起來和村頭那些年邁、固執的老頭子沒有什麼區別。
辛隨心中並沒有什麼仇人終於落入手中的喜悅,畢竟這是她意料之中的結果。
劉忠嗣抬眼看了看她身側密不透風的守衛,緩緩道:「老夫平生最後悔的,便是當年沒能殺了你。」
「只殺我可沒用。」辛隨笑了一下,「太女衛一日未絕,我們所求功業便一日不斷。倒是你……」
她靠近幾步,微微俯身眼裡是難得一見的嘲意:「還沒死便放棄所求,是終於想起自己是大晉的丞相,而非衛慶的馬奴了麼?」
劉忠嗣已經活得很久了,久到世上已經沒有多少人記得他低微的出身。他因這兩個字恍惚了一下,卻並未生出什麼被羞辱的惱怒來。
他的確是陛下的家奴,是陛下給了他向上爬的機會。陛下活著時,他會用心守護陛下的江山,陛下不在了,他也會盡力選出陛下更中意的人繼承這份家業。
「你們太女衛與老夫又有何異呢?」劉忠嗣的聲音聽起來蒼老極了,「不過都是各奉其主,各行其道罷了。」
辛隨搖了搖頭,放下一把匕首,轉身離開:「太女衛不會挑起註定一無所獲的戰爭。」
註定無果、徒有傷亡的戰爭,除了展現自己無用的忠心外毫無意義。
在踏出大帳的那一刻,辛隨聽到了匕首落地的聲音,隨後是一聲悶響。
她仰頭看向天幕之上的暖陽,自言自語道:「陛下,阿娘,我終於能回長安見你們了。」
再不回去,我也快要老死了。
……
次日早朝之上,衛覬身邊的掌事太監壽康念出了自淮南道傳來的捷報。
在朝臣的恭賀聲中,衛覬平靜地點出了劉忠嗣的兩個大兒子、幾個滿腦子女子不得干政的學生的名字,示意這幾個人秋後問斬,而後緩緩道:「劉氏一脈,抄沒家產,流放幽州,三代之內不可為官。」
大臣們聞言道:「陛下聖明。」
這的確是一個極其寬仁的決定,畢竟劉家第四代里最大的那個也到了出仕的年紀了,這也算是給劉家留了一份香火情。
衛覬又安排好了其餘幾家的流放之地,於御座之上俯視著朝中百官。<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