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頁
蕭紹左肩扛著人,右手拖著三條狐尾。
他將雲英放進草堆里,轉身去扒狐皮。對準肚皮劃開,小刀輕剮著完整撕下來,抹乾淨血水,回身蹲在乾草堆旁,在她身上比劃。
狼犬吃飽了肉,也湊上來嗅聞,濕漉漉的鼻尖從小腹往上,在她臉上輕輕舔了幾下。
蕭紹抿唇吹哨,狼犬便嗚咽著鑽進去,貼在她小腹前蜷了起來。
*
夏州休戰,朝廷除去在涇州駐防,也勻出些兵力應對冀州。
自吳王出兵後,青州徐州相繼棄暗投明。元琅也如招降書中所承諾的那般,一切都是梁王這個逆賊威逼利誘,待逆賊伏誅,此事就算過去了,只罰了些糧銀,斬了幾隻替罪羊,沒再深究。
南邊也有喜訊,李規自前年任了荊州長史,一門心思主持修繕大堤,冬季枯水時更是直接住進了堤岸旁的農戶家中。開春雨水充沛,大江幾次漲水,都被江堤擋下來,又順著溝渠泄走。
荊州保住了,江州難得挺過了夏汛,迎來久違的豐年。
「除卻奏疏,李大人還有一幅畫,讓我交給阿爺。」
盧湛說著,將那丹青在裴晏面前展開。
「李大人說,他這兩年親自下河修堤,方覺過去給阿爺的圖紙還有不少問題。他請阿爺一定好好養病,待他再改良一下,再給阿爺送來。」
裴晏依舊盤坐不動:「是他說,還是陛下說。」
盧湛咽了咽:「是陛下讓我轉達……但畫確實是給阿爺的,你看這還有題字的。」
裴晏這才睜開眼,江水滔滔,堤岸旁水渠縱橫,青苗茁壯,筆法氣韻,都遠勝他畫給李規的那一副。
「你告訴他,陛下心繫百姓,是聖主明君,他交給陛下就行了。」
「哦。」
裴晏繼續盤坐入定,盧湛悻悻收起畫,百無聊賴地守在身後等著開飯。
清明一過,陛下就讓秦攸接任宗子軍宿衛,把他調去羽林軍領了個閒職。
本來可以每天回家,他還挺高興。
可自雲英去了夏州,裴晏就一直是一坐一整天,經也不抄,畫也不畫。若是夏州探報來的遲了,更是食水不沾覺也不睡地等著,只有桃兒來哭哭啼啼地哄鬧,才嫌吵吃兩口。
折騰了幾回,桃兒就說阿爺的身子要緊,直接搬回來住了,他只有跟著來。
府里人多口雜,消息傳回范陽,叔父來信罵了他整整十頁紙,說就算是盡孝,也可以把人接到自己家,哪有住到岳丈家當上門女婿的!
盧湛頭疼得要死,他也不想住這兒,夜裡打個鼾都要挨踢。可自從搬來住,桃兒心情好多了,再也不會愁眉苦臉。
哪怕就是剛去裴晏那兒哭完,轉臉就笑著與他說:「阿爺今天吃了好多!」
他後知後覺地明白,她過去那些鬱鬱寡歡,不是擔心裴晏,而是家裡讓她住得不開心。
遠遠飄來了燉肉的香氣,盧湛起身走到門邊,桃兒挽袖端著一大鍋肉,正站在院中桂樹下。
「這幾簇桂花快謝了,你把它折下來。」
盧湛應了聲,上前去折花枝。
桃兒在一旁笑著說:「一半做米糕我們自己吃,一半我釀些酒,你拿去給秦大哥,怎麼樣?」
韶光明媚,金桂幽香,他轉過頭說:「好。」
糕好,酒好,上門女婿也沒什麼不好。
戌時,浴堂中水汽氤氳,銅鏡染上了一層薄霧,即便對鏡坐著,也有些看不清。
秦攸伸手抹了抹,鏡中就露出他的臉。
兩名內侍一左一右給他抹著香脂,身旁也燃著龍涎香,這都是顯陽殿的貴人才用得上的物什。可他討厭這個氣味,每每聞見都要竭盡全力才能止住胸口洶湧澎湃的噁心。
內侍伺候完退了出去,他在原地剛坐了會兒,鍾祺敲門來催:「秦宿衛還請快些。」
秦攸沉了口氣,對鏡擠出個笑臉,起身走出浴堂。但今日頗是奇怪,鍾祺沒有領他去顯陽殿,而是穿過永巷進了後宮。
他在林光殿前佇足:「鍾常侍是不是帶錯了路?」
鍾祺回身笑了笑:「莫讓陛下等久了。」
秦攸猶豫片刻,還是跟著鍾祺走了進去,元琅果然在殿中等他,氣定神閒,既沒有飲酒,也不像在行散。不管是第一次,還是回京的每一次,都是元琅神志不清的時候。
秦攸很明白,只有在這種時候,他才能把自己看作是他想要的那個人。
鍾祺朝元琅施過禮便進了內室,不多時,躬身出來道:「孔良娣已睡下了。」
元琅應了聲,鍾祺就退出了殿外。
「愣著幹什麼,趕緊進去。」元琅幽幽道,「你別跟我說,你到現在還不知道我要你做什麼,這個不像你。」
秦攸倏地跪下:「陛下,此事萬萬不可。」
「有什麼不可的?你殺了秦攸冒充他離開荊州時,有覺得不可嗎?你在揚州殺人滅口時,有覺得不可嗎?」
「陛下……我……」
秦攸雙拳緊握,顫著聲欲言又止。
元琅擰著眉輕嘆,贗品就是贗品,同樣是跪著,安之就不會這麼求他。
「連穆弘都能輕易查到的東西,你以為我不知道?」
秦攸咽了咽:「陛下既然知道,為何……」
「一個名字而已,我叫慣了,懶得改。後宮裡那幾個皇子,不都是別人的兒子?既然都不是我的,我為什麼不自己選一個呢?淑儀的眼睛長得好,你與她生的孩子應該會很像……」
殿外明月高照,他笑了笑。
「你是個聰明人,莫叫我失望。」
第一百五十六章 興亡
隆冬大雪,羽林軍突襲定陽。
半月後,叛軍棄城,退至壺口,趁著河面結冰逃往臨戎。定陽精銳損了三成,羽林軍乘勝追擊,捷報連連。叛軍很快調集朔州兵馬自永和關南下夾擊,西北戰火重燃。
冬去春來,寒食後,朝廷依次收復朔方、偏城、金明三郡,而後就地駐防,屯兵積糧。
「堂叔說,陛下年紀雖輕,但不貪功冒進,又豁達大度,聽得進勸,實屬難得……若換了另外兩位,指不定是什麼光景。」
秦攸難得回趟家,吃完飯,陳氏拿來幾身新制的中衣,上身卻大了不少。她沒多想,趕緊取來針線比著拆改,想讓秦攸明日回宮時帶上。
手不停,嘴不閒,絮叨了好一會兒才發覺秦攸望著地上出了神,他近半年來回家時話都很少。
「怎麼不說話?」陳氏抬起頭。
秦攸這才回過神,含糊應付了幾句,她擰眉問:「陛下不會是要派你去夏州吧?」
「不是……」秦攸咽了咽,「我應該不會離開洛都了。」
陳氏鬆了口氣:「那就好,你在揚州那會兒,揚州來的消息我都不敢看,生怕又是……」
她抿起唇,她第一任夫君便是戰死的。雖已過去十多年,她連那人模樣都快想不起了,但接喪那天的雪,她一輩子都記得。
活生生的人啊,回來的只有半截身子。
「好好的日子,這一打仗,又是多少人有去無回。」
陳氏有感而發,一時走神,針尖戳出個血珠子,秦攸拽過去含著吮乾淨。
「這些事交給下人做就行了。」
「我就是太閒了。」陳氏笑著將縫了一半的寢衣對著秦攸身上比劃一番,「桃兒搬回娘家以後,我真有些不習慣。你說以前那麼多年也都是這麼過來的,怎麼就不覺得冷清呢?」
秦攸勉強笑了笑,默默聽她接著絮叨。
盧湛只要不在家,桃兒就總來串門,一坐坐一天,講小時候下大江抓魚,還說待洛河魚多了,要帶她也一起去。
「我說我不識水性,她還不信,說秦大哥氣可長了。」
陳氏想起桃兒那時的模樣就笑,頓了頓,又嘆氣。
「盧府那個徐嬤嬤,我見了兩回,厲害著呢,不愧是那些南朝人教出來的,我看桃兒躲的就是她。桃兒呀,身世坎坷,自小在外頭長大,性子敦實,被下人爬到頭上也不知道怎麼辦。你回頭有機會跟盧都尉說說,他叔父那可是個人精,他怎麼一點沒學上?」
秦攸苦笑道:「他要是和他叔父一樣,也不會娶桃兒了。」
「那倒是。」
陳氏嘆了聲,話鋒一轉:「不過我看那丫頭在娘家住得也挺自在的,前陣子在南郊遇上,還拉著我去給她阿爺捧場。」
「捧場?」
陳氏點點頭:「裴詹事在南郊的道觀給人占筮。據說是薛太醫講郁證發之於心,光吃藥也不行,得多出門走走,多與人說說話,桃兒才想了這麼個法子。」
陳氏說著,忽地掩面而笑。
「但聽說最開始盧都尉也跟著,你知道盧都尉那模樣,他往那兒一站,誰還敢過去?裴詹事白坐了好幾天,桃兒就不讓他跟著了。我去的時候,他就在觀門外的樹下藏頭露尾地躲著。」
「說起來,以前總聽人說裴中書這個侄兒性情古怪,脾氣也不好,我看也不盡然。他給我卜了一卦,就是我過去跟你說過的,前太史令給我卜的那卦。他倒是會撿好聽的說,若不是那幾句卦文我都聽出繭子了,我可真要信了的。」<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他將雲英放進草堆里,轉身去扒狐皮。對準肚皮劃開,小刀輕剮著完整撕下來,抹乾淨血水,回身蹲在乾草堆旁,在她身上比劃。
狼犬吃飽了肉,也湊上來嗅聞,濕漉漉的鼻尖從小腹往上,在她臉上輕輕舔了幾下。
蕭紹抿唇吹哨,狼犬便嗚咽著鑽進去,貼在她小腹前蜷了起來。
*
夏州休戰,朝廷除去在涇州駐防,也勻出些兵力應對冀州。
自吳王出兵後,青州徐州相繼棄暗投明。元琅也如招降書中所承諾的那般,一切都是梁王這個逆賊威逼利誘,待逆賊伏誅,此事就算過去了,只罰了些糧銀,斬了幾隻替罪羊,沒再深究。
南邊也有喜訊,李規自前年任了荊州長史,一門心思主持修繕大堤,冬季枯水時更是直接住進了堤岸旁的農戶家中。開春雨水充沛,大江幾次漲水,都被江堤擋下來,又順著溝渠泄走。
荊州保住了,江州難得挺過了夏汛,迎來久違的豐年。
「除卻奏疏,李大人還有一幅畫,讓我交給阿爺。」
盧湛說著,將那丹青在裴晏面前展開。
「李大人說,他這兩年親自下河修堤,方覺過去給阿爺的圖紙還有不少問題。他請阿爺一定好好養病,待他再改良一下,再給阿爺送來。」
裴晏依舊盤坐不動:「是他說,還是陛下說。」
盧湛咽了咽:「是陛下讓我轉達……但畫確實是給阿爺的,你看這還有題字的。」
裴晏這才睜開眼,江水滔滔,堤岸旁水渠縱橫,青苗茁壯,筆法氣韻,都遠勝他畫給李規的那一副。
「你告訴他,陛下心繫百姓,是聖主明君,他交給陛下就行了。」
「哦。」
裴晏繼續盤坐入定,盧湛悻悻收起畫,百無聊賴地守在身後等著開飯。
清明一過,陛下就讓秦攸接任宗子軍宿衛,把他調去羽林軍領了個閒職。
本來可以每天回家,他還挺高興。
可自雲英去了夏州,裴晏就一直是一坐一整天,經也不抄,畫也不畫。若是夏州探報來的遲了,更是食水不沾覺也不睡地等著,只有桃兒來哭哭啼啼地哄鬧,才嫌吵吃兩口。
折騰了幾回,桃兒就說阿爺的身子要緊,直接搬回來住了,他只有跟著來。
府里人多口雜,消息傳回范陽,叔父來信罵了他整整十頁紙,說就算是盡孝,也可以把人接到自己家,哪有住到岳丈家當上門女婿的!
盧湛頭疼得要死,他也不想住這兒,夜裡打個鼾都要挨踢。可自從搬來住,桃兒心情好多了,再也不會愁眉苦臉。
哪怕就是剛去裴晏那兒哭完,轉臉就笑著與他說:「阿爺今天吃了好多!」
他後知後覺地明白,她過去那些鬱鬱寡歡,不是擔心裴晏,而是家裡讓她住得不開心。
遠遠飄來了燉肉的香氣,盧湛起身走到門邊,桃兒挽袖端著一大鍋肉,正站在院中桂樹下。
「這幾簇桂花快謝了,你把它折下來。」
盧湛應了聲,上前去折花枝。
桃兒在一旁笑著說:「一半做米糕我們自己吃,一半我釀些酒,你拿去給秦大哥,怎麼樣?」
韶光明媚,金桂幽香,他轉過頭說:「好。」
糕好,酒好,上門女婿也沒什麼不好。
戌時,浴堂中水汽氤氳,銅鏡染上了一層薄霧,即便對鏡坐著,也有些看不清。
秦攸伸手抹了抹,鏡中就露出他的臉。
兩名內侍一左一右給他抹著香脂,身旁也燃著龍涎香,這都是顯陽殿的貴人才用得上的物什。可他討厭這個氣味,每每聞見都要竭盡全力才能止住胸口洶湧澎湃的噁心。
內侍伺候完退了出去,他在原地剛坐了會兒,鍾祺敲門來催:「秦宿衛還請快些。」
秦攸沉了口氣,對鏡擠出個笑臉,起身走出浴堂。但今日頗是奇怪,鍾祺沒有領他去顯陽殿,而是穿過永巷進了後宮。
他在林光殿前佇足:「鍾常侍是不是帶錯了路?」
鍾祺回身笑了笑:「莫讓陛下等久了。」
秦攸猶豫片刻,還是跟著鍾祺走了進去,元琅果然在殿中等他,氣定神閒,既沒有飲酒,也不像在行散。不管是第一次,還是回京的每一次,都是元琅神志不清的時候。
秦攸很明白,只有在這種時候,他才能把自己看作是他想要的那個人。
鍾祺朝元琅施過禮便進了內室,不多時,躬身出來道:「孔良娣已睡下了。」
元琅應了聲,鍾祺就退出了殿外。
「愣著幹什麼,趕緊進去。」元琅幽幽道,「你別跟我說,你到現在還不知道我要你做什麼,這個不像你。」
秦攸倏地跪下:「陛下,此事萬萬不可。」
「有什麼不可的?你殺了秦攸冒充他離開荊州時,有覺得不可嗎?你在揚州殺人滅口時,有覺得不可嗎?」
「陛下……我……」
秦攸雙拳緊握,顫著聲欲言又止。
元琅擰著眉輕嘆,贗品就是贗品,同樣是跪著,安之就不會這麼求他。
「連穆弘都能輕易查到的東西,你以為我不知道?」
秦攸咽了咽:「陛下既然知道,為何……」
「一個名字而已,我叫慣了,懶得改。後宮裡那幾個皇子,不都是別人的兒子?既然都不是我的,我為什麼不自己選一個呢?淑儀的眼睛長得好,你與她生的孩子應該會很像……」
殿外明月高照,他笑了笑。
「你是個聰明人,莫叫我失望。」
第一百五十六章 興亡
隆冬大雪,羽林軍突襲定陽。
半月後,叛軍棄城,退至壺口,趁著河面結冰逃往臨戎。定陽精銳損了三成,羽林軍乘勝追擊,捷報連連。叛軍很快調集朔州兵馬自永和關南下夾擊,西北戰火重燃。
冬去春來,寒食後,朝廷依次收復朔方、偏城、金明三郡,而後就地駐防,屯兵積糧。
「堂叔說,陛下年紀雖輕,但不貪功冒進,又豁達大度,聽得進勸,實屬難得……若換了另外兩位,指不定是什麼光景。」
秦攸難得回趟家,吃完飯,陳氏拿來幾身新制的中衣,上身卻大了不少。她沒多想,趕緊取來針線比著拆改,想讓秦攸明日回宮時帶上。
手不停,嘴不閒,絮叨了好一會兒才發覺秦攸望著地上出了神,他近半年來回家時話都很少。
「怎麼不說話?」陳氏抬起頭。
秦攸這才回過神,含糊應付了幾句,她擰眉問:「陛下不會是要派你去夏州吧?」
「不是……」秦攸咽了咽,「我應該不會離開洛都了。」
陳氏鬆了口氣:「那就好,你在揚州那會兒,揚州來的消息我都不敢看,生怕又是……」
她抿起唇,她第一任夫君便是戰死的。雖已過去十多年,她連那人模樣都快想不起了,但接喪那天的雪,她一輩子都記得。
活生生的人啊,回來的只有半截身子。
「好好的日子,這一打仗,又是多少人有去無回。」
陳氏有感而發,一時走神,針尖戳出個血珠子,秦攸拽過去含著吮乾淨。
「這些事交給下人做就行了。」
「我就是太閒了。」陳氏笑著將縫了一半的寢衣對著秦攸身上比劃一番,「桃兒搬回娘家以後,我真有些不習慣。你說以前那麼多年也都是這麼過來的,怎麼就不覺得冷清呢?」
秦攸勉強笑了笑,默默聽她接著絮叨。
盧湛只要不在家,桃兒就總來串門,一坐坐一天,講小時候下大江抓魚,還說待洛河魚多了,要帶她也一起去。
「我說我不識水性,她還不信,說秦大哥氣可長了。」
陳氏想起桃兒那時的模樣就笑,頓了頓,又嘆氣。
「盧府那個徐嬤嬤,我見了兩回,厲害著呢,不愧是那些南朝人教出來的,我看桃兒躲的就是她。桃兒呀,身世坎坷,自小在外頭長大,性子敦實,被下人爬到頭上也不知道怎麼辦。你回頭有機會跟盧都尉說說,他叔父那可是個人精,他怎麼一點沒學上?」
秦攸苦笑道:「他要是和他叔父一樣,也不會娶桃兒了。」
「那倒是。」
陳氏嘆了聲,話鋒一轉:「不過我看那丫頭在娘家住得也挺自在的,前陣子在南郊遇上,還拉著我去給她阿爺捧場。」
「捧場?」
陳氏點點頭:「裴詹事在南郊的道觀給人占筮。據說是薛太醫講郁證發之於心,光吃藥也不行,得多出門走走,多與人說說話,桃兒才想了這麼個法子。」
陳氏說著,忽地掩面而笑。
「但聽說最開始盧都尉也跟著,你知道盧都尉那模樣,他往那兒一站,誰還敢過去?裴詹事白坐了好幾天,桃兒就不讓他跟著了。我去的時候,他就在觀門外的樹下藏頭露尾地躲著。」
「說起來,以前總聽人說裴中書這個侄兒性情古怪,脾氣也不好,我看也不盡然。他給我卜了一卦,就是我過去跟你說過的,前太史令給我卜的那卦。他倒是會撿好聽的說,若不是那幾句卦文我都聽出繭子了,我可真要信了的。」<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