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完輕輕拍了拍肚子:「哎呀,肚子沒事的,懷孕多動動才好呢。」

  她跟宋驚蟄想法不一樣,她喜歡家裡熱鬧,孩子越多越好,文漪大了,就跟許從誠又要了一個。

  許從誠在一起跟宋驚蟄保證:「哥,我看著呢,沒事的。」

  「行吧。」宋驚蟄見許從誠護得緊,這才沒話說了。

  一家人在縣城待了幾天,好好陪了陪宋寒露,讓宋小滿和許文漪兩個孩子瘋玩夠了,這才打道回府,回了桃源村。

  但回村沒多久,宋驚蟄就發現,渠堰里的水,明顯下降了一大截。

  【作者有話說】

  感謝訂閱鴨~

  第91章

  修水庫

  宋驚蟄沿著渠堰走了一圈,回到家,臉色十分地不好看:「天太幹了,大家都從渠堰開口子灌水到自家田裡,這麼揮霍下去,渠堰里的水早晚會被揮霍完。」

  六月剛收了一批稻子,七八月又正是種下一季稻子的時候,天上不下雨,大家圖方便都從渠堰里灌水,水就這麼多,水位可不就下降了。

  林立夏心上一驚:「這可怎麼辦?」

  他可是記得宋驚蟄說過,明年比今年還要旱的。今年還沒有過水位就下降成這樣了,到了明年用水該多緊張。

  宋驚蟄愁就是愁這點,大家正是用水的時候,他總不能守在渠堰邊不讓用吧。

  他想了想道:「旁人我們是阻止不了,先從自家做起吧,今年下半年咱家就別種水稻了,把水放幹了,種麥子吧。」

  「好。」林立夏沒有反對。

  這天熱得厲害,田裡的水放干,曬不了多久就會幹透,麥子又種得晚,等下種的時候,田已經變成旱地了,合適著呢。

  宋驚蟄現在可是村中大戶,村里不少人都盯著他的動靜呢。不用他去村里到處找人說,村里人家都開始育秧苗了,他家還沒有動靜,就有人問開了:「驚蟄,你家今年怎麼還沒開始育秧苗啊。」

  雖說村里現在有錢了,大家都捨得花錢去買牛羊糞了,不必在宋驚蟄那兒去買秧苗,但大家跟著宋驚蟄做這做那習慣了,見他家沒育苗,心裡不禁嘀咕,這是又要搗鼓些啥了?

  宋驚蟄也不避諱:「這天越來越熱了,再不下雨,種稻子收成怕是也不好,我就想著種點麥子試試。」

  池水縣種了好些年稻子,稻穀的價錢早就跌了下來,從以前的八文跌到了如今的三四文。

  但這也比種豆子高粱值錢。

  麥子價格雖說也是三四文,但是麥子曬乾脫殼,還得磨成麵粉才能吃,沒有稻穀方便,大家還是喜歡種稻穀。

  可宋驚蟄僅僅是這麼說了一句,不少人抬頭看了看天,跟著附和:「哎喲,這還真是的呢,今年開年到現在就沒下過幾場雨,今年六月的稻子收成也沒往年好,是得種些麥子做兩手準備。」

  人的名,樹的影。

  宋驚蟄現在可不是當初那個做什麼都遭人質疑的年輕人了,他種地這麼多年,就沒有沒種好過的東西,連那長在山裡的雲耳都能種。

  他說天旱要種麥子,大家不會去質疑他好端端地怎麼就旱了,而是順著他的思路去想,好久沒下雨,可不就是要乾旱了。

  桃源村就這麼巴掌大塊地,加上大家都拆了泥屋起了青磚房後,房子更是一片一片挨在一起。

  早上宋驚蟄在地里說過的一句話,還沒到吃中飯,全村都傳遍了。

  中午,吃中飯的時候,各家都在飯桌上說開了:「這驚蟄說要乾旱了,那肯定是要旱了,咱今年也別種稻子了,跟驚蟄一樣,把水放幹了種麥子。」

  有那已經育了秧苗的人家犯愁:「可是他爹,咱秧苗都育了,廢了老多種子和肥料了,說不要就不要了。」

  村里人有時候就是這樣,不是不想跟著種,實在是捨不得手上花出去的那點錢。

  「不要了。」

  村里人跟著宋驚蟄種雲耳以來,也算是看明白了,宋驚蟄是個很有魄力的人,但凡有三分把握他都會去做的,人家都這麼果決,他們有什麼捨不得的。

  何況,這是乾旱,現在捨不得這點種子錢和肥料錢,要真乾旱收成不好,只會虧得更多。

  他可不想,一次沒跟上,又成了村里墊底的。

  別看桃源村現在有錢,可大家心裡都較著勁呢,他家起了四間屋,另外一家怎麼都要起四間或四間半屋。

  不能讓人家給比了下去。

  「行吧。」

  當家的這麼說了,即使有那捨不得的婦人夫郎,回頭一咬牙一狠心地將田裡的秧苗拔了,放干水,跟著種麥子。

  這次就連宋萬民這等老頑固們都沒有跳出來說二話,只是宋萬民如今已經七十多了,原來挺健碩的一個老頭,現如今一寸寸矮了下去。

  他佝僂著腰找到宋驚蟄:「驚蟄,我地里的水,你得去幫我放一下。」

  不是他偷懶,他是真干不動了。

  宋驚蟄哭笑不得:「爺爺,你這麼大年紀了,還跟著折騰個啥。」

  他的地早就沒種了,交給了大伯,畢竟大伯供養了他一輩子,他再偏心三叔,到老了,還是覺得老大好。

  當然,他這肯定也是看三叔家日子好過才這麼做的,要是三叔過得不好,他應該還是會偏心三叔。

  宋萬民擺手:「我是老了,又不是死了,怎麼就不能折騰了,你大伯母他們忙不過來,你去幫幫忙吧。」

  「好。」宋驚蟄一口應下。

  宋福堂如今也五十多快六十了,他把管事的位置交給宋碩果,回家跟著大伯母一塊下地。他在碼頭幹了幾十年輕鬆的活計,地里的活早就生疏了,加上身體大不如年輕的時候,家裡的地時常忙不過來。

  小輩里,就宋驚蟄和宋家昌在家的時間多,他們不去幫忙,誰去幫忙。

  眼看就要乾旱了,這麼多人放水,宋驚蟄可捨不得田裡的水白白放掉,他把村裡的引水的水渠通到了自己荷塘里,讓大家把水往他荷塘里放。

  這個天,荷塘里的荷葉還沒敗下去,眾人瞧著那一池綠油油的荷葉,心疼地跟宋驚蟄說:「驚蟄,這水一放下去,你這一池藕,怕是要壞不少。」

  宋驚蟄滿不在乎:「壞了就壞了吧,沒水的日子才難熬。」

  一池藕生得好,至多也就賣一二百兩銀子,用這點錢換村里人活命的莊稼,值了。

  「行吧。」宋驚蟄都這樣說了,村里人再心疼也把水放進了他的堰塘里。

  「……」

  養了這麼些年稻子,也有養出經驗的人家。他們會在稻田裡養一些魚,到了收稻子的時候,一邊收一邊捉魚吃,也算是給家裡加個肉菜。

  田裡的魚再怎麼捉也有漏網的,宋小滿蹲在水渠邊,看見不少跟著水渠游到她家池塘里的魚,回家拿網子網在缺口處,到了傍晚,提一兜子魚回家跟宋驚蟄和林立夏炫耀:「爹爹,阿爹,看魚!」

  宋驚蟄和林立夏瞧見她抓回來這麼多的魚,哭笑不得地問她:「你抓這麼多魚,有跟村裡的叔叔伯伯打招呼嗎?」

  這魚畢竟不是他們養的,不能說,跟著水流到了他們魚塘里,就成他們了。

  「說了。」宋小滿笑著道,「我抓魚的時候,好多人都看見了,提回來的路上,還問他們要不要來著,他們都說不要,我才全部提回來的。」

  宋驚蟄和林立夏放心地把魚倒進了水桶里,拿水養著,問她:「這麼多魚,你打算怎麼吃啊?」

  小姑娘想也不想道:「我要吃麻辣酸菜魚。」也不知道是不是立夏懷她的時候極愛吃辣的,就學上了,從她長牙開始餵飯後,極愛吃辣的,辣得眼淚鼻涕橫流也要吃。

  「行呀。」宋驚蟄應下,但也提了個要求,「吃完麻辣酸菜魚,我們小滿是不是該回縣裡上學了。」

  宋驚蟄只讀過一年書,林立夏更是個半吊子,怕把孩子教歪了,自小滿三四歲開始走路說話起,他們就把她放在了村里學堂讀書識字。

  村里人講究男女七歲不同席,孩子小,天天跟一群男孩子混在一起沒關係,大了再在一個學堂讀書就彆扭了,他們又把小滿送到了縣裡,找個女子學堂上學。

  這幾個月女夫子家裡有事,小滿才沒去讀書,天天跟著他們上山下地。宋驚蟄估摸著女夫子也快回來了,給她提個醒。

  「好呀。」小姑娘對於上學的事一點都不牴觸,一口應下:「正好,上次夫子讓我們臨摹的賦,我已經臨摹了好幾遍了,得交給夫子查驗,有何不對之處。」

  宋驚蟄見她玩是玩,一點都沒荒廢學業,揚了揚唇,晚上一口氣做了三條魚。

  麻辣酸菜魚,紅燒魚,清蒸魚。

  吃得宋小滿幸福地抱著宋驚蟄的肩膀,一個勁地感謝:「謝謝爹爹!」

  等她睡下,宋驚蟄兩人洗漱完,林立夏問宋驚蟄:「現在村里都種麥子了,回頭我回稻香村跟我娘他們說說,讓他們也種麥子,這乾旱是不是就能挺過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