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宋驚蟄幫她撿去貼在臉上的寒瓜籽,笑她:「哥哥姐姐不去學藝了,也是要自己開食鋪做生意的,怎麼可能天天在家給你做好吃的。」

  「這也行。」宋小滿笑眯了眼,「我有錢,我以後天天去哥哥姐姐的鋪子買吃食。」

  現在家裡有錢了,她又是宋驚蟄的獨女,每年過年家裡人都會給她紅包,加上她三五不時地去賣花,自己攢了不少錢,豪氣得很。

  到她小姑姑的鋪子,見她小姑姑不停地裁衣裳,也是說:「小姑姑你別做了,以後小滿養你吧。」

  是個很會心疼人的小開心果。

  大家吃完瓜,也被宋小滿給逗笑夠了,施銀杏和林榆怕冰塊化了,洗了把臉就去灶房做吃的去了。

  有他倆在,不愁口福。

  宋驚蟄想著兩小孩出師了,回頭是不是該跟他們父母商量一下,把這開鋪子的事也提上日程。

  正想著,學堂里的夫子領著一幫學子過來道謝了。

  「……」

  宋驚蟄出門瞧見一眼一板,一身夫子氣息的付博文,笑他:「你這是從一個極端跳到了另一個極端,這麼點小事,就不用過來道謝了吧。」

  當年,付博文給家裡修了房子,跑出去遊學不久後,就沒錢了。

  畢竟是個農家子,家裡父母都是地里刨食的,又供養了他多年,哪餘下什麼錢?家裡修房子的錢都是給他娶媳婦的,

  這下錢沒了,媳婦也娶不成了。

  後頭還是他姨父見他年紀大了,把自家小哥兒說給了他。他在他姨父家吃住多年,他能繼續讀書考上秀才功名,他姨父功不可沒,於情於理,付博文都沒有拒絕這門婚事的理由。

  帶著小哥兒回村成了婚,付博文身上那股看不起天看不起地的自大勁也被沖刷了不少。

  恰逢村里興起養雲耳,雖說是宋驚蟄弄出來的,但宋驚蟄並沒有因為當年他娘說過宋寒露壞話,記恨他們家,攔著不讓他家養。

  成了家,付博文要養家,他爹要種雲耳,他這個當兒子自然要搭把手,日日上山去砍木頭回來接雲耳菌。

  那日天氣不好,砍到半截,下起了小雨,他一個不留神,崴腳滑落山崖,幸好他肩上的木頭卡在兩棵樹中間,他坐在木頭上,撿回了一條命,不然他今天生死難料。

  但因為是山崖,他掉的這個地方很微妙,卡在這裡也很難爬上來。

  宋驚蟄也在山上砍木頭,他看到了,但他並不想救,扛著木頭從他身前經過,心想,摔死才好。

  付博文見是他,也沒呼救,兩人都默契地當沒見過對方。

  但走過那個山腳,宋驚蟄又覺得自己太小心眼了,他娘的事都過去好幾年了,寒露也定親了,他沒必要因為這點事,眼睜睜地看著一個人摔死。

  丟下木頭,回去拿繩子把付博文救了起來。付博文一上去就很崩潰地問:「你為什麼要救我。」

  宋驚蟄都不記得自己當時怎麼罵的了,只記得一句:「付博文,你小心眼也要有個度,不就是因為小時候我讀書比你強的事,你記恨了我一輩子,你現在不也強回來了,咋的,你希望我讀書不如你,我種個地還不能出人頭地是吧。」

  後頭也不知道付博文怎麼想開的,村里辦學堂,他自請去當了夫子。

  老老實實在村里教書。

  付博文讓學子們認認真真地給宋驚蟄道了謝,這才正色跟宋驚蟄說:「禮不可廢,斗米恩升米仇,今日他們不心存感激,來日心裡就會有怨恨。」

  宋驚蟄冷哼,也不知他這話在意指誰,把讓學堂里的學子去賣花的事跟他說了說。

  付博文頷首:「我知道了,回頭我來安排。」

  宋驚蟄把事兒交代出去,也不管他,回家吃施銀杏他們做的各種酥山去了。

  第90章

  賣花兒

  酥山的做法多樣,施銀杏和林榆兩個人做了一大堆,足夠宋家人品嘗個夠了。

  宋小滿人小,宋驚蟄怕她冰的吃多了鬧肚子,只准她吃一點點。

  宋小滿也不惱,這個碗裡的嘗一點點,那個碗裡的嘗一點,吃得別提有多開心了。

  他們在品嘗酥山的時候,村里各家也收到了自家孩子從學堂拿回來的蓮蓬。

  「哎呀,驚蟄今年又摘蓮蓬了。」

  「這孩子就是太客氣了,年年都給我們送,也不知道留著自個吃。」

  「杏花,志誠,咱後院的杏和梨都結果了,你倆拿個籃子摘一些給你們驚蟄叔,立夏叔送去,讓他們也跟著嘗嘗。」

  「哎,好。」

  收到蓮蓬的各家,都吩咐家裡的小孩去給宋驚蟄回禮。

  這些年桃源村人跟著宋驚蟄種雲耳,錢沒少掙,家家戶戶都蓋了青磚瓦房。以前的桃源村是縣太爺遊歷時隨口換下的名字,現在的桃源村卻是真的桃源村。

  大家心裡感激著宋驚蟄,家裡得了什麼好吃的,都要給宋驚蟄送去一份。

  才吃完飯,宋家門口就壘起了一堆東西,就算什麼都沒有的人家也從後院摘了一把水靈靈的菜洗得乾乾淨淨送過來。

  林立夏吃完飯,出門消食,瞧見門口的這一堆東西,哭笑不得。

  他家數來數去就這麼些人,每回村里人送東西,一送送一堆,就算給他們十張嘴,他們也吃不完啊。

  何況這蓮蓬本就有村人一份的。

  當年他們清大堰塘,請了他舅家荷葉村的人來幫忙,村里人見了不服氣,也紛紛拿著鋤頭來幫忙。

  兩個村子很賭氣似的,你干一分地,我就要干一畝地,七八十畝的荷塘,每幾天就他們清完,幫他們種滿了藕。

  他們要給村人結工錢,村里人死活不收,說宋驚蟄帶著他們種雲耳已經很感激了,哪有幫著干幾天活還收錢的。

  驚蟄哥沒辦法,最後只得跟他們道:「那以後結了蓮蓬,藕,大家都來拿一些,一起嘗個鮮。」

  村里人嘴上應著,但從來沒人主動來要過,就連荷塘開了荷花,村里都沒頑皮的小子來偷過。

  沒辦法,宋驚蟄只得每年收蓮蓬和收藕的時候,挨家挨戶送一些。

  但他們收了藕也會回些別的東西,林立夏不收,他們就放在宋家門口。

  這都已經形成習慣了。

  宋驚蟄出門瞧見門口的東西,已經見怪不怪了,隨手撈起一個梨嘗了一口,眼睛亮起:「今年的梨長得不錯啊。」

  林立夏看了好笑,驚蟄哥怎麼越長越孩子氣:「今年的雨水少,光照足,這些果子當然長得不錯了。」

  因著他們現在種稻養桑,林立夏也對氣候越來越關注,從去年開始,他就明顯感覺到,這兩年的降雨量越來越少了。

  他們康州府夏季雨水多,剛開出來的花兒,花蕊都還沒形成,就被打落了,結出來的果子也因水分多,味道淡淡的。

  沒有雨水,花開得好,果子也會跟著結得好。

  宋驚蟄給宋小滿找了個不大的果子,塞她手裡,隨口道:「明年怕是雨水還要少,果子還會更甜。」

  「嗯。」宋小滿跟宋驚蟄一樣咬了一口果子,眯起眼睛,父女倆眼睛一模一樣,再做一樣的動作,別提有多可人了,「花兒也會開得更艷!」

  跟這父女倆相處久了,林立夏也察覺到這父女倆對氣候極為敏感。

  有時候他們一起在地里幹活,天還晴著,這父女倆非說要下雨了,放下鋤頭,拉著他就往家跑。

  結果回到家沒多久,外頭就噼里啪啦下起了大雨,電閃雷鳴的別提多嚇人了。

  現在聽宋驚蟄這麼一說,林立夏皺了皺眉:「這麼說,豈不是要乾旱了?」

  他還記得十幾年前,大家沒種稻子前,年年盼著乾旱,他們好種麥子。

  可大家種了這麼多年稻子,旱地都差不多改成水田了,這要是乾旱,田裡的水稻不就要歉收了。

  宋驚蟄是對氣候敏感,但也摸不准明年以後的,只曉得這兩年沒什麼雨水:「不太清楚,再看看吧,只要渠堰里的水位沒下降就沒事。」

  不下雨歸不下雨,只要渠堰里還有水,大家辛苦一點,地里的莊稼也不會歉收的。

  林立夏想到常年跟河流一樣流淌的渠堰,放下了心:「那沒事了,只要莊稼有收成,怎麼著都有條活路。」

  「嗯。」宋驚蟄頷首,對著身後的施銀杏、林榆道:「你們兩個待會兒回去的時候,從這裡帶些東西回去,都幫忙分擔一下。」

  「好。」兩人對這種事也都習以為常了,笑著應下。

  施銀杏還主動提道:「我得多帶一些,給小石頭他們也帶上一份。」

  「行。」宋驚蟄擔心他們一個女孩子一個哥兒拿著東西不好趕路,跟他倆說,「後院有騾車,牛車,你們回去的時候,想坐什麼自己挑。」

  隨著種雲耳的人越來越多,大家也知道這雲耳菌怎麼接種了,宋驚蟄現在已經不賣雲耳木,改去指導別人怎麼更好地種好雲耳,以及治療生了病的雲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