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剛下過一場雨的桑林里,宋驚蟄和林立夏正拿著桑剪在整理桑葉,聽到這道靈動的聲音,兩人眉梢一翹,心有靈犀地向外出聲道:「知曉了, 忙完這茬就回。」
桑無附枝,只有勤心修剪, 它才長得好,這下雨的桑樹吸滿了水正是好剪的時候,錯過了今日,可又得等下場雨了。
誰知道兩人剛應完聲,聽聲辨位知曉他倆在哪兒的宋小滿哧溜一下鑽了進來,看見在桑樹下忙碌的兩人道:「爹爹,阿爹,我給你們帶了水,歇會兒再干吧。」
在桑樹下拉著枝條等著宋驚蟄鋸斷的林立夏,瞧見鑽進來的這道鵝黃色的身影,先是一喜,過後放下一隻手,朝她揮了揮:「快出去,快出去,這裡蟲子多,小心咬到你。」
「我又不怕蟲!」十歲的宋小滿主意大著呢,一點都不怕她阿爹的驅趕,擰開她帶來的竹筒,湊到林立夏身旁,「阿爹,張嘴,我餵水給你喝。」
林立夏拿她沒辦法,只得在他姑娘的伺候下,強行喝了幾口冰冰涼涼的水。
別說,忙碌了一上午,口乾舌燥的,一口冰冰的水下去別提有多舒服了,何況這水還是他姑娘餵的,就算是什麼都沒有的白水,那也是甜的。
何況這水還甜滋滋的。
林立夏嘴裡含著水中的冰塊,好奇地問她:「這個天哪來的冰啊?」
餵完了林立夏,又去餵宋驚蟄的宋小滿,聽見他的話,笑著道:「我都說了銀杏姐姐和小榆兒哥哥回來嘛,他們說要給爹爹和阿爹做現在城裡最時興的酥山,回來的時候,特意在城裡買了桶冰,拿棉絮蓋著呢。」
宋驚蟄在樹上,不想讓她喂,奈何他家姑娘執拗,順著梯子爬了上來,只得跟林立夏一樣,享受了一把姑娘的孝順。
解完暑,他也含著冰塊笑道:「既然城裡有賣的,他倆還費這大勁做什麼,改天,我們一起去城裡吃不就行了。」
「這不一樣。」小姑娘長大了,性子又活潑又靈動,「這是哥哥姐姐孝順爹爹阿爹的呢,何況爹爹阿爹不想知道哥哥姐姐的手藝學得如何了嗎?」
她這麼一說,宋驚蟄想到兩個小孩去廚藝司學手藝也有八九年了,也該出師了。
一晃時間竟然過得這麼快。
當年他們送施銀杏去廚藝司學手藝的時候,她才七歲大,小小的人兒在鄉下膽子大得不行,進了城,要一個人生活,夜裡時常害怕地哭。
後來宋驚蟄見這樣下去不行,跟林季冬商量了,把林榆一起送了去,兩個小孩在一起有個伴,膽子也大些。
果然,有了熟悉的人,兩人膽子大了很多,後頭還跟司里的其他學徒打了一架,兩邊都沒討得好,最後雙方父母各自給對方賠禮道歉,這事才算揭過去。
剪完樹,宋驚蟄從樹上下來,跟林立夏感慨:「時光過得還真是快。」
「可不嘛。」林立夏瞧著跟在他們身旁要幫著做這做那的宋小滿,也是滿心感慨。
當年小滿才三歲,見他們天天都要去下地,哭著嚷著也要跟著去下地,為此,宋驚蟄還專門給她做了一把小小的鋤頭。
小小的人兒,使著跟她差不多大的木鋤頭,吭哧吭哧刨半天才刨出一個小坑,眨巴著水汪汪的大眼睛,非要拉他倆過去看,還要他倆表揚她。
一晃眼,她就長到自個腰間了。
「爹爹,這些桑葉我帶回去餵蠶,順便給我花肥里加點料。」幫宋驚蟄收拾好工具後,宋小滿看著滿地的桑葉,撿了些塞到她隨身帶著的小布包里。
「行。」宋驚蟄蹲下身去幫她撿,撿完還跟她說,「回頭,清荷塘了,爹再給你挖些荷塘里的淤泥,把咱縣上房子裡的那些花也給肥肥土。」
「謝謝爹爹!」宋小滿感激地抱了一下宋驚蟄。
宋驚蟄無奈笑笑,也不知道他這閨女是不是遺傳到了他,從小就愛種東西。
莊稼這些不說,尤愛種花。
幾個月大見到花就走不動道,後來大一些,但凡見到路邊長得漂亮的花都要挖回去栽著。
為了哄她,家裡沒少給她買各式各樣的花種。
也是奇了,別人死活養不活的花,到了她閨女手中一準能活,還開得可好了。
現在家裡的房子,種滿了她養的花,一年四季,他家的景色就沒斷過。
林立夏好笑道:「你就寵她吧。」
家裡的花都多得下不了腳了,後來他們在縣裡買了房子,小滿就把家裡的花都移栽到縣裡去了。
也虧得房子買得大,他們又不常去住,這才沒把縣裡的房子全種滿花。
宋驚蟄還要給那些花施肥,林立夏真不敢想,他下次去縣裡,光是拔草,修剪花枝得費多少工夫。
提著工具,走在回家的道路上,宋驚蟄安撫林立夏:「沒事兒,回頭就讓學堂里的那幫學生們剪了花去賣。」
林立夏疑惑:「這能行嗎?」
宋驚蟄揚眉:「怎麼不行,咱姑娘五歲就能去街上賣花了,學堂里的學生怎麼著都有個十來歲了吧,賣個花,能把他們為難死。」
林立夏想到小滿五歲的時候,看到他們賺錢,她也嚷著要賺錢。
宋驚蟄沒辦法,給她剪了些花,讓她提溜著一個小花籃,去大街上賣花。
這小姑娘在家嘴巴就會說,到了街上一點都不認生,拉著個人的褲腿,軟萌軟語地問:「叔叔,買花嗎?」
那會兒正是牡丹花開得正艷的時候,一枝牡丹一文錢,小孩長得水靈靈,又可可愛愛的,宋驚蟄給她選的牡丹又大支又好看,手頭上稍微有些余錢的姑娘哥兒都捨得買來簪花。
小姑娘聰明,見買她花的人都是長得漂亮的姑娘哥兒,後頭就專找那些姑娘哥兒問,還真叫她賣了不少花。
林立夏頷首:「也是,也該叫學堂里的孩子們出去歷練歷練,可不能讀書讀傻了。」
這些年,村里人跟著他們種雲耳沒少掙錢,有了錢後,大家不再甘心自家孩子跟他們一樣當個泥腿子,紛紛掏錢,要在村里蓋個供孩子讀書的學堂。
宋驚蟄自無不可,學堂就蓋在他家荷塘的另一端,這裡是由荷塘里的淤泥填充起來的空地,宋驚蟄親自提了名,上書,蓮葉堂。
希望這些孩子如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不管學沒學好,堂堂正正做人。
「……」
一家三口有說有笑地回到家,施銀杏和林榆兩個擔子大的,早偷了他們舅舅、叔父的小船,漾到了荷塘中央摘蓮子。
見到他們回來了,還朝他們打招呼:「舅舅,叔父,小滿,你們要吃蓮子嗎?」
整個荷塘都種滿了藕,一到這兩天,蓮蓬多到壓根就吃不完,看到這兩個長得亭亭玉立的孩子,一臉開心地在小舟上朝他們問話,宋驚蟄也開心:「吃啊,多摘些,待會兒給學堂那邊也送些去。」
都是一個村的,給了學堂里的孩子,村里其他人也能嘗到。
「好。」兩小孩應了聲,頂著荷葉做的帽子,繼續穿梭在荷塘里找蓮蓬。
宋驚蟄回了家,在花團錦簇的天井裡找到水井,從裡面提溜出一個泡著的寒瓜,等著兩小孩從荷塘里回來給他們解暑用。
這兩小孩實誠,宋驚蟄讓他們多摘些,他們滿滿摘了一大船,送去學堂,學堂里那些孩子都驚呆了。
兩小孩不管那些孩子,放下蓮蓬,滿頭大汗地跑了回來。
林立夏心疼地給他們擦汗:「摘一些就行了,回頭他們要是想吃,自己去摘,看把你們給熱的。」
「沒事的,林舅舅,難得回來一次,就當玩嘛。」施銀杏撩開貼在臉頰上的濕發,特別不好意思,她都十六歲了,他林舅舅還把她當小孩看。
宋驚蟄切了寒瓜出來與眾人分著吃,問他們:「怎麼這個天回來了。」
他記得,廚藝司不是這兩天放假。
林榆啃著寒瓜,開心地笑道:「叔父,我們出師了!」
林立夏好奇:「不是說還有一年嗎?」
他記得當初送去廚藝司的時候,司里大師傅說,至少都要學八到十年的。
施銀杏笑道:「這個月初,縣裡有戶人家做席,師父讓我們兩個去掌廚,我倆沒辦砸,還一人得了十兩的賞錢,師父說他沒什麼可以教我們的了,就讓我倆出師了。」
廚藝司里的廚藝學得雜,不僅要學怎麼做菜,還得學點心,甜點,飲品,以及自己試著創菜,為了不讓他們這些廚房去了別人家丟臉,進去他們還得學識字。
若是人家舉辦個雅會,要在糕點上做些文章,他們大字不識一個,主人家要不高興的。
不然學不了這麼長。
今年他們去大戶人家家裡做過好幾次廚,且他們又不打算留在司里做司里的廚娘,專給大戶人家做菜,師父就讓他倆出師了。
宋驚蟄和林立夏還沒來得及高興,在一旁吃瓜吃得高興得宋小滿眼睛亮亮的:「這樣說來,我以後豈不是天天都能在家吃哥哥姐姐做的好吃的了。」
桑無附枝,只有勤心修剪, 它才長得好,這下雨的桑樹吸滿了水正是好剪的時候,錯過了今日,可又得等下場雨了。
誰知道兩人剛應完聲,聽聲辨位知曉他倆在哪兒的宋小滿哧溜一下鑽了進來,看見在桑樹下忙碌的兩人道:「爹爹,阿爹,我給你們帶了水,歇會兒再干吧。」
在桑樹下拉著枝條等著宋驚蟄鋸斷的林立夏,瞧見鑽進來的這道鵝黃色的身影,先是一喜,過後放下一隻手,朝她揮了揮:「快出去,快出去,這裡蟲子多,小心咬到你。」
「我又不怕蟲!」十歲的宋小滿主意大著呢,一點都不怕她阿爹的驅趕,擰開她帶來的竹筒,湊到林立夏身旁,「阿爹,張嘴,我餵水給你喝。」
林立夏拿她沒辦法,只得在他姑娘的伺候下,強行喝了幾口冰冰涼涼的水。
別說,忙碌了一上午,口乾舌燥的,一口冰冰的水下去別提有多舒服了,何況這水還是他姑娘餵的,就算是什麼都沒有的白水,那也是甜的。
何況這水還甜滋滋的。
林立夏嘴裡含著水中的冰塊,好奇地問她:「這個天哪來的冰啊?」
餵完了林立夏,又去餵宋驚蟄的宋小滿,聽見他的話,笑著道:「我都說了銀杏姐姐和小榆兒哥哥回來嘛,他們說要給爹爹和阿爹做現在城裡最時興的酥山,回來的時候,特意在城裡買了桶冰,拿棉絮蓋著呢。」
宋驚蟄在樹上,不想讓她喂,奈何他家姑娘執拗,順著梯子爬了上來,只得跟林立夏一樣,享受了一把姑娘的孝順。
解完暑,他也含著冰塊笑道:「既然城裡有賣的,他倆還費這大勁做什麼,改天,我們一起去城裡吃不就行了。」
「這不一樣。」小姑娘長大了,性子又活潑又靈動,「這是哥哥姐姐孝順爹爹阿爹的呢,何況爹爹阿爹不想知道哥哥姐姐的手藝學得如何了嗎?」
她這麼一說,宋驚蟄想到兩個小孩去廚藝司學手藝也有八九年了,也該出師了。
一晃時間竟然過得這麼快。
當年他們送施銀杏去廚藝司學手藝的時候,她才七歲大,小小的人兒在鄉下膽子大得不行,進了城,要一個人生活,夜裡時常害怕地哭。
後來宋驚蟄見這樣下去不行,跟林季冬商量了,把林榆一起送了去,兩個小孩在一起有個伴,膽子也大些。
果然,有了熟悉的人,兩人膽子大了很多,後頭還跟司里的其他學徒打了一架,兩邊都沒討得好,最後雙方父母各自給對方賠禮道歉,這事才算揭過去。
剪完樹,宋驚蟄從樹上下來,跟林立夏感慨:「時光過得還真是快。」
「可不嘛。」林立夏瞧著跟在他們身旁要幫著做這做那的宋小滿,也是滿心感慨。
當年小滿才三歲,見他們天天都要去下地,哭著嚷著也要跟著去下地,為此,宋驚蟄還專門給她做了一把小小的鋤頭。
小小的人兒,使著跟她差不多大的木鋤頭,吭哧吭哧刨半天才刨出一個小坑,眨巴著水汪汪的大眼睛,非要拉他倆過去看,還要他倆表揚她。
一晃眼,她就長到自個腰間了。
「爹爹,這些桑葉我帶回去餵蠶,順便給我花肥里加點料。」幫宋驚蟄收拾好工具後,宋小滿看著滿地的桑葉,撿了些塞到她隨身帶著的小布包里。
「行。」宋驚蟄蹲下身去幫她撿,撿完還跟她說,「回頭,清荷塘了,爹再給你挖些荷塘里的淤泥,把咱縣上房子裡的那些花也給肥肥土。」
「謝謝爹爹!」宋小滿感激地抱了一下宋驚蟄。
宋驚蟄無奈笑笑,也不知道他這閨女是不是遺傳到了他,從小就愛種東西。
莊稼這些不說,尤愛種花。
幾個月大見到花就走不動道,後來大一些,但凡見到路邊長得漂亮的花都要挖回去栽著。
為了哄她,家裡沒少給她買各式各樣的花種。
也是奇了,別人死活養不活的花,到了她閨女手中一準能活,還開得可好了。
現在家裡的房子,種滿了她養的花,一年四季,他家的景色就沒斷過。
林立夏好笑道:「你就寵她吧。」
家裡的花都多得下不了腳了,後來他們在縣裡買了房子,小滿就把家裡的花都移栽到縣裡去了。
也虧得房子買得大,他們又不常去住,這才沒把縣裡的房子全種滿花。
宋驚蟄還要給那些花施肥,林立夏真不敢想,他下次去縣裡,光是拔草,修剪花枝得費多少工夫。
提著工具,走在回家的道路上,宋驚蟄安撫林立夏:「沒事兒,回頭就讓學堂里的那幫學生們剪了花去賣。」
林立夏疑惑:「這能行嗎?」
宋驚蟄揚眉:「怎麼不行,咱姑娘五歲就能去街上賣花了,學堂里的學生怎麼著都有個十來歲了吧,賣個花,能把他們為難死。」
林立夏想到小滿五歲的時候,看到他們賺錢,她也嚷著要賺錢。
宋驚蟄沒辦法,給她剪了些花,讓她提溜著一個小花籃,去大街上賣花。
這小姑娘在家嘴巴就會說,到了街上一點都不認生,拉著個人的褲腿,軟萌軟語地問:「叔叔,買花嗎?」
那會兒正是牡丹花開得正艷的時候,一枝牡丹一文錢,小孩長得水靈靈,又可可愛愛的,宋驚蟄給她選的牡丹又大支又好看,手頭上稍微有些余錢的姑娘哥兒都捨得買來簪花。
小姑娘聰明,見買她花的人都是長得漂亮的姑娘哥兒,後頭就專找那些姑娘哥兒問,還真叫她賣了不少花。
林立夏頷首:「也是,也該叫學堂里的孩子們出去歷練歷練,可不能讀書讀傻了。」
這些年,村里人跟著他們種雲耳沒少掙錢,有了錢後,大家不再甘心自家孩子跟他們一樣當個泥腿子,紛紛掏錢,要在村里蓋個供孩子讀書的學堂。
宋驚蟄自無不可,學堂就蓋在他家荷塘的另一端,這裡是由荷塘里的淤泥填充起來的空地,宋驚蟄親自提了名,上書,蓮葉堂。
希望這些孩子如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不管學沒學好,堂堂正正做人。
「……」
一家三口有說有笑地回到家,施銀杏和林榆兩個擔子大的,早偷了他們舅舅、叔父的小船,漾到了荷塘中央摘蓮子。
見到他們回來了,還朝他們打招呼:「舅舅,叔父,小滿,你們要吃蓮子嗎?」
整個荷塘都種滿了藕,一到這兩天,蓮蓬多到壓根就吃不完,看到這兩個長得亭亭玉立的孩子,一臉開心地在小舟上朝他們問話,宋驚蟄也開心:「吃啊,多摘些,待會兒給學堂那邊也送些去。」
都是一個村的,給了學堂里的孩子,村里其他人也能嘗到。
「好。」兩小孩應了聲,頂著荷葉做的帽子,繼續穿梭在荷塘里找蓮蓬。
宋驚蟄回了家,在花團錦簇的天井裡找到水井,從裡面提溜出一個泡著的寒瓜,等著兩小孩從荷塘里回來給他們解暑用。
這兩小孩實誠,宋驚蟄讓他們多摘些,他們滿滿摘了一大船,送去學堂,學堂里那些孩子都驚呆了。
兩小孩不管那些孩子,放下蓮蓬,滿頭大汗地跑了回來。
林立夏心疼地給他們擦汗:「摘一些就行了,回頭他們要是想吃,自己去摘,看把你們給熱的。」
「沒事的,林舅舅,難得回來一次,就當玩嘛。」施銀杏撩開貼在臉頰上的濕發,特別不好意思,她都十六歲了,他林舅舅還把她當小孩看。
宋驚蟄切了寒瓜出來與眾人分著吃,問他們:「怎麼這個天回來了。」
他記得,廚藝司不是這兩天放假。
林榆啃著寒瓜,開心地笑道:「叔父,我們出師了!」
林立夏好奇:「不是說還有一年嗎?」
他記得當初送去廚藝司的時候,司里大師傅說,至少都要學八到十年的。
施銀杏笑道:「這個月初,縣裡有戶人家做席,師父讓我們兩個去掌廚,我倆沒辦砸,還一人得了十兩的賞錢,師父說他沒什麼可以教我們的了,就讓我倆出師了。」
廚藝司里的廚藝學得雜,不僅要學怎麼做菜,還得學點心,甜點,飲品,以及自己試著創菜,為了不讓他們這些廚房去了別人家丟臉,進去他們還得學識字。
若是人家舉辦個雅會,要在糕點上做些文章,他們大字不識一個,主人家要不高興的。
不然學不了這麼長。
今年他們去大戶人家家裡做過好幾次廚,且他們又不打算留在司里做司里的廚娘,專給大戶人家做菜,師父就讓他倆出師了。
宋驚蟄和林立夏還沒來得及高興,在一旁吃瓜吃得高興得宋小滿眼睛亮亮的:「這樣說來,我以後豈不是天天都能在家吃哥哥姐姐做的好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