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車內,沈滄閉目養神,看似鎮定,實則腦海中不斷梳理著早朝時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以及應對之策。
宋連雲握住沈滄的手,一言不發默默陪著沈滄。
不多時,馬車抵達宮門前,守門的禁軍一看那全天下找不出第二輛的馬車,當即就開門放行。
也就是沈滄有著待遇,別的大臣還得下車步行,宋連雲想,自己跟著沈滄也是享受了太多特權。
天色微微泛白,清冷的晨光照在宮殿的琉璃瓦上,閃爍出溫暖的光。
二人進入朝堂,大臣們已經到了不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小聲交談,但當外邊的太監喊出「宸王到、定南伯到」,所有人都凌亂了。
定南伯只有爵位,並沒有在朝中任職,他來上什麼早朝?
不過大家都是人精,腦子微微轉動,也能猜到些什麼。
只是……宋連雲居然腰間佩劍進宮?這也太放肆了!
有人忍不住上前:「王爺、定南伯,上朝帶武器,不太好吧?」
沈滄抬手:「無妨,陛下知曉此事。」
哦,皇帝特許的,那沒事了。
眾人聽聞沈滄所言,雖心中仍存疑惑,但既然是皇帝特許,便也不好再多說什麼。
宋連雲跟沈滄的位置不在一塊兒,沈滄先幫宋連雲找了他待會要站的位置:「你就在這裡。」
「我記住了。」看衣服顏色嘛,跟他穿一個顏色的站一堆。
還不到上朝的時辰,大臣們仍舊會湊在一起聊聊天,只是當著沈滄的面,不談敏感話題,多是閒聊,特別是眼看著要過年了,不止是朝中繁忙,各個府上也很忙。
宋連雲也支著耳朵聽了些,不過他插不上話,宸王府里這些事情都有高福他們去辦,沈滄自己管家,他是不用管的,用沈滄的話來說,他只要負責每天吃好喝好,再睡好就行。
「陛下駕到、太后娘娘駕到!」
隨著這一聲高喊,朝堂內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立刻整衣跪地,高呼:「參見陛下、參加太后娘娘。」
一個不用上朝的定南伯出現了,一個從不在朝堂上出現的太后出現了,看來今天是要發生了不得的大事。
皇帝與太后在眾人的朝拜中穩步走上高台,皇帝端坐在龍椅之上,太后龍椅後面的鳳座上優雅落座。
那是太后垂簾聽政的位置,林槐月鮮少坐過。
「眾卿平身。」沈沐淮道。
大臣們緩緩起身,心中皆是驚疑不定,太后入座垂簾聽政之位,這可是極為罕見的情形,眾人不禁猜測,鄭鈞到底是犯了多大的事情,連太后都來了。
沈滄率先出列,撩起衣擺,恭敬地跪地,高聲奏道:「陛下、太后娘娘,臣有事啟奏。」
沈沐淮:「奏。」
「陛下、太后娘娘,鄭鈞身為朝廷命官,官至禮部侍郎,長期罔顧國法,利用職權之便,大肆貪污受賄,草菅人命,令人髮指,臣經過多方查證,已掌握其確鑿罪證,所牽扯到的人數眾多,特請陛下和太后發落。」
沈沐淮早就知道今天沈滄要提此事,因而他絲毫沒有意外的神色,只是吩咐:「高興,將宸王的奏報取來。」
高興應了一聲,快步走到沈滄面前,雙手接過他呈上的奏報,又小步疾走到皇帝跟前,小心翼翼地將奏報放在龍案之上。
沈沐淮展開奏報,仔細地逐行查看,難怪皇叔同他說涉及到的朝中官員眾多,他繼位這些年,還真是有不少人,沒把他這個小皇帝放在眼裡,若是父皇在位,他們豈敢這般行事?
還是有人想要欺負他們孤兒寡母。
沈沐淮「啪」的一下將奏報重重摔在龍案上,怒聲道:「鄭鈞如此行徑,簡直是膽大包天!眼裡可還有朕?」
「陛下息怒!」
眾臣紛紛跪地,宋連雲沒跟上,還慢了一步。
林槐月在簾後站起身來:「陛下,如今既然知曉了此事,便要果斷處理,不可心慈手軟,若不加以嚴懲,如何能樹立朝廷的威嚴,如何能讓天下百姓信服?」
又如何能夠震懾那些不將他們母子二人放在眼裡的亂臣賊子?
「母后說得是。」沈沐淮深吸一口氣,「傳朕旨意,即刻將鄭鈞及其他涉案之人押解至三司,三司務必在年前審結此案,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大啟三司乃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
刑部尚書齊滿是實打實擁護沈沐淮這個小皇帝的,立馬就從官員隊列里走出:「臣,刑部尚書領旨。」
有齊滿打頭,大理寺和御史台也當即表態,表示一定會在年前審結此案。
吏部尚書猶豫了一下,才道:「陛下,鄭鈞犯案牽扯到了官員眾多,若都要審理處置,恐人手不夠。」
「董大人放心,本王已經有了應對之策。」沈滄轉身面向文武百官,「本王與太后商定,由宮中女官來補充所缺職務。」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一片譁然。
眾大臣面面相覷,顯然對沈滄提出的由宮中女官補充職務的提議感到意外。
還不只是意外,還有不贊同和不滿。
自古以來為官做宰都是男人的事情,哪有女人插手的份?
禮部尚書也懵了,沒有人跟他說過今日早朝還有這麼一遭事啊!
他都來不及準備!
禮部尚書還沒有說什麼,倒是禮部郎中先跳了出來反對:「陛下,此舉萬萬不可!自古以來,男女有別,朝堂政務皆由男子擔當,這是天經地義之事,女子理應恪守內闈,相夫教子,怎可為官?」
他言辭激烈,情緒激動,臉上老肉橫飛,唾沫星子都噴到了旁邊同僚的臉上,同僚嫌棄地用袖子擦了擦臉。
禮部郎中的話倒是帶動了不少人,都是認為應當固守祖宗規矩的保守派。
這些保守派大臣們紛紛附和,你一言我一語,朝堂上頓時吵吵嚷嚷。
宋連雲發現,原來上朝也可以吵得像菜市場,一點也不高大上。
「祖宗之法不可廢,女子干政,必將大亂!」
「此例一開,成何體統,往後朝廷威嚴何在!」
宋連雲嗤笑了一聲,在吵鬧聲中,他不屑的笑聲顯得那般格格不入。
這聲嗤笑瞬間吸引了眾人的目光,一時間,朝堂上的吵鬧聲戛然而止,所有人都將視線投向宋連雲。
在朝堂之上發出這種聲音,簡直、簡直是沒有禮數!
禮部郎中怒視著宋連雲道:「定南伯,朝堂之上,你怎麼發出笑來?」
水龍頭攤手:「沒什麼,我只是在想,你們在吵這個問題的時候,太后娘娘是不是還得迴避,給你們留出地兒。」
不想女子干政,那坐在上方的太后,不也是女子?
宋連雲這話一出,朝堂上頓時一片死寂,眾人的目光下意識地投向太后所在的方向。
沈滄隔空給了宋連雲一個目光:你呀你。
這一眼,帶著幾分無奈,卻又飽含著對宋連雲機智的讚賞。
宋連雲聳肩:可不是他主動招惹的,是有人先招惹他。
第83章
因著宋連雲的一番話, 禮部郎中在大冷的冬天,硬生生出了一身的汗。
宋連雲這番話將他置於極為尷尬的境地,他要是繼續反對女子為官, 那豈不是在質疑太后垂簾聽政的合理性?可若是就此作罷, 難道日後真要跟一群女人共事?
猶豫片刻後,他咬咬牙, 硬著頭皮說道:「定南伯, 太后娘娘出身書香門第,身份尊貴, 垂簾聽政乃順應時局,是為保我大啟江山穩固,尋常女子豈能和太后娘娘相提並論?」
宋連雲完全沒有被禮部郎中攻擊到,他只覺得禮部郎中的話語攻擊很無力。
「你是想說,太后娘娘有見識、有能力, 而尋常女子便無此見識與能力, 處理不好政務?」宋連雲問道。
禮部郎中反問:「難道不是?」
「那為何太后娘娘能飽讀詩書,見識深遠, 而有的女子則不能?」宋連雲冷笑,「是誰把她們關在深宅大院裡?是誰不許她們出門?」
宋連雲給一干人都問沉默了。
「哪路神仙說的女子就該恪守內闈?哪路神仙說的女子不如男子?」
禮部郎中被宋連雲問得啞口無言。
而宋連雲還沒有說完, 目光灼灼盯著他:「就你還是禮部的官員,我看你就挺不知禮數的。」
禮部郎中正欲反駁,宋連雲沒給機會:「祖宗規矩里哪一條規定了男人應該寵妾滅妻?祖宗規矩里哪一條規定了男人應該花妻子的嫁妝養小妾?似乎沒有吧?你看,你不是沒有按照祖宗規矩辦事兒?」
宋連雲這一連串的質問,讓禮部郎中的臉漲得通紅,像煮熟的蝦子,他張了張嘴,卻如鯁在喉, 一個字也吐不出來。
朝堂上的大臣們面面相覷,原本站在禮部郎中這邊的保守派,此刻也都低下頭,不敢與宋連雲對視。
男人寵妾滅妻,甚至花妻子的嫁妝都是有的事情,也確實不合規矩不合禮數,只是不舉不究,加之清官難斷家務事,沒有人想去糾結這種事情,此時此刻被宋連雲拿到了朝堂上來說,面子上掛不住的人不止禮部郎中一個。
宋連雲握住沈滄的手,一言不發默默陪著沈滄。
不多時,馬車抵達宮門前,守門的禁軍一看那全天下找不出第二輛的馬車,當即就開門放行。
也就是沈滄有著待遇,別的大臣還得下車步行,宋連雲想,自己跟著沈滄也是享受了太多特權。
天色微微泛白,清冷的晨光照在宮殿的琉璃瓦上,閃爍出溫暖的光。
二人進入朝堂,大臣們已經到了不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小聲交談,但當外邊的太監喊出「宸王到、定南伯到」,所有人都凌亂了。
定南伯只有爵位,並沒有在朝中任職,他來上什麼早朝?
不過大家都是人精,腦子微微轉動,也能猜到些什麼。
只是……宋連雲居然腰間佩劍進宮?這也太放肆了!
有人忍不住上前:「王爺、定南伯,上朝帶武器,不太好吧?」
沈滄抬手:「無妨,陛下知曉此事。」
哦,皇帝特許的,那沒事了。
眾人聽聞沈滄所言,雖心中仍存疑惑,但既然是皇帝特許,便也不好再多說什麼。
宋連雲跟沈滄的位置不在一塊兒,沈滄先幫宋連雲找了他待會要站的位置:「你就在這裡。」
「我記住了。」看衣服顏色嘛,跟他穿一個顏色的站一堆。
還不到上朝的時辰,大臣們仍舊會湊在一起聊聊天,只是當著沈滄的面,不談敏感話題,多是閒聊,特別是眼看著要過年了,不止是朝中繁忙,各個府上也很忙。
宋連雲也支著耳朵聽了些,不過他插不上話,宸王府里這些事情都有高福他們去辦,沈滄自己管家,他是不用管的,用沈滄的話來說,他只要負責每天吃好喝好,再睡好就行。
「陛下駕到、太后娘娘駕到!」
隨著這一聲高喊,朝堂內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立刻整衣跪地,高呼:「參見陛下、參加太后娘娘。」
一個不用上朝的定南伯出現了,一個從不在朝堂上出現的太后出現了,看來今天是要發生了不得的大事。
皇帝與太后在眾人的朝拜中穩步走上高台,皇帝端坐在龍椅之上,太后龍椅後面的鳳座上優雅落座。
那是太后垂簾聽政的位置,林槐月鮮少坐過。
「眾卿平身。」沈沐淮道。
大臣們緩緩起身,心中皆是驚疑不定,太后入座垂簾聽政之位,這可是極為罕見的情形,眾人不禁猜測,鄭鈞到底是犯了多大的事情,連太后都來了。
沈滄率先出列,撩起衣擺,恭敬地跪地,高聲奏道:「陛下、太后娘娘,臣有事啟奏。」
沈沐淮:「奏。」
「陛下、太后娘娘,鄭鈞身為朝廷命官,官至禮部侍郎,長期罔顧國法,利用職權之便,大肆貪污受賄,草菅人命,令人髮指,臣經過多方查證,已掌握其確鑿罪證,所牽扯到的人數眾多,特請陛下和太后發落。」
沈沐淮早就知道今天沈滄要提此事,因而他絲毫沒有意外的神色,只是吩咐:「高興,將宸王的奏報取來。」
高興應了一聲,快步走到沈滄面前,雙手接過他呈上的奏報,又小步疾走到皇帝跟前,小心翼翼地將奏報放在龍案之上。
沈沐淮展開奏報,仔細地逐行查看,難怪皇叔同他說涉及到的朝中官員眾多,他繼位這些年,還真是有不少人,沒把他這個小皇帝放在眼裡,若是父皇在位,他們豈敢這般行事?
還是有人想要欺負他們孤兒寡母。
沈沐淮「啪」的一下將奏報重重摔在龍案上,怒聲道:「鄭鈞如此行徑,簡直是膽大包天!眼裡可還有朕?」
「陛下息怒!」
眾臣紛紛跪地,宋連雲沒跟上,還慢了一步。
林槐月在簾後站起身來:「陛下,如今既然知曉了此事,便要果斷處理,不可心慈手軟,若不加以嚴懲,如何能樹立朝廷的威嚴,如何能讓天下百姓信服?」
又如何能夠震懾那些不將他們母子二人放在眼裡的亂臣賊子?
「母后說得是。」沈沐淮深吸一口氣,「傳朕旨意,即刻將鄭鈞及其他涉案之人押解至三司,三司務必在年前審結此案,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大啟三司乃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
刑部尚書齊滿是實打實擁護沈沐淮這個小皇帝的,立馬就從官員隊列里走出:「臣,刑部尚書領旨。」
有齊滿打頭,大理寺和御史台也當即表態,表示一定會在年前審結此案。
吏部尚書猶豫了一下,才道:「陛下,鄭鈞犯案牽扯到了官員眾多,若都要審理處置,恐人手不夠。」
「董大人放心,本王已經有了應對之策。」沈滄轉身面向文武百官,「本王與太后商定,由宮中女官來補充所缺職務。」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一片譁然。
眾大臣面面相覷,顯然對沈滄提出的由宮中女官補充職務的提議感到意外。
還不只是意外,還有不贊同和不滿。
自古以來為官做宰都是男人的事情,哪有女人插手的份?
禮部尚書也懵了,沒有人跟他說過今日早朝還有這麼一遭事啊!
他都來不及準備!
禮部尚書還沒有說什麼,倒是禮部郎中先跳了出來反對:「陛下,此舉萬萬不可!自古以來,男女有別,朝堂政務皆由男子擔當,這是天經地義之事,女子理應恪守內闈,相夫教子,怎可為官?」
他言辭激烈,情緒激動,臉上老肉橫飛,唾沫星子都噴到了旁邊同僚的臉上,同僚嫌棄地用袖子擦了擦臉。
禮部郎中的話倒是帶動了不少人,都是認為應當固守祖宗規矩的保守派。
這些保守派大臣們紛紛附和,你一言我一語,朝堂上頓時吵吵嚷嚷。
宋連雲發現,原來上朝也可以吵得像菜市場,一點也不高大上。
「祖宗之法不可廢,女子干政,必將大亂!」
「此例一開,成何體統,往後朝廷威嚴何在!」
宋連雲嗤笑了一聲,在吵鬧聲中,他不屑的笑聲顯得那般格格不入。
這聲嗤笑瞬間吸引了眾人的目光,一時間,朝堂上的吵鬧聲戛然而止,所有人都將視線投向宋連雲。
在朝堂之上發出這種聲音,簡直、簡直是沒有禮數!
禮部郎中怒視著宋連雲道:「定南伯,朝堂之上,你怎麼發出笑來?」
水龍頭攤手:「沒什麼,我只是在想,你們在吵這個問題的時候,太后娘娘是不是還得迴避,給你們留出地兒。」
不想女子干政,那坐在上方的太后,不也是女子?
宋連雲這話一出,朝堂上頓時一片死寂,眾人的目光下意識地投向太后所在的方向。
沈滄隔空給了宋連雲一個目光:你呀你。
這一眼,帶著幾分無奈,卻又飽含著對宋連雲機智的讚賞。
宋連雲聳肩:可不是他主動招惹的,是有人先招惹他。
第83章
因著宋連雲的一番話, 禮部郎中在大冷的冬天,硬生生出了一身的汗。
宋連雲這番話將他置於極為尷尬的境地,他要是繼續反對女子為官, 那豈不是在質疑太后垂簾聽政的合理性?可若是就此作罷, 難道日後真要跟一群女人共事?
猶豫片刻後,他咬咬牙, 硬著頭皮說道:「定南伯, 太后娘娘出身書香門第,身份尊貴, 垂簾聽政乃順應時局,是為保我大啟江山穩固,尋常女子豈能和太后娘娘相提並論?」
宋連雲完全沒有被禮部郎中攻擊到,他只覺得禮部郎中的話語攻擊很無力。
「你是想說,太后娘娘有見識、有能力, 而尋常女子便無此見識與能力, 處理不好政務?」宋連雲問道。
禮部郎中反問:「難道不是?」
「那為何太后娘娘能飽讀詩書,見識深遠, 而有的女子則不能?」宋連雲冷笑,「是誰把她們關在深宅大院裡?是誰不許她們出門?」
宋連雲給一干人都問沉默了。
「哪路神仙說的女子就該恪守內闈?哪路神仙說的女子不如男子?」
禮部郎中被宋連雲問得啞口無言。
而宋連雲還沒有說完, 目光灼灼盯著他:「就你還是禮部的官員,我看你就挺不知禮數的。」
禮部郎中正欲反駁,宋連雲沒給機會:「祖宗規矩里哪一條規定了男人應該寵妾滅妻?祖宗規矩里哪一條規定了男人應該花妻子的嫁妝養小妾?似乎沒有吧?你看,你不是沒有按照祖宗規矩辦事兒?」
宋連雲這一連串的質問,讓禮部郎中的臉漲得通紅,像煮熟的蝦子,他張了張嘴,卻如鯁在喉, 一個字也吐不出來。
朝堂上的大臣們面面相覷,原本站在禮部郎中這邊的保守派,此刻也都低下頭,不敢與宋連雲對視。
男人寵妾滅妻,甚至花妻子的嫁妝都是有的事情,也確實不合規矩不合禮數,只是不舉不究,加之清官難斷家務事,沒有人想去糾結這種事情,此時此刻被宋連雲拿到了朝堂上來說,面子上掛不住的人不止禮部郎中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