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沒有信任,便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豫州自古便是軍政要地,若是出了亂子,危及天子,便在旦夕之間。
這位高權重的豫州刺史之位,很快便會成為一個人人避之不及的燙手山芋。
唯一能讓百姓信服,順利解決此事的人,唯有前任刺史,謝渡。
謝渡在豫州的聲望,無人可及。
換了誰,豫州百姓都不會信服。
沈櫻想了想,若是當年杜知維,以「一日殺六貪」的名聲護體,到豫州主政,百姓應當會給他面子。
可天底下只有一個杜知維。
杜知維已經「死」了。
除卻謝渡,朝廷無人可用。
當真是可悲。
謝渡輕笑,神色間儘是志在必得:「不出半月,我要他們親自來陳郡,請我繼續做這個刺史。」
到那時,做不做,去不去,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宋妄也好,謝太後也罷,再無拿捏他的辦法。
他捏著沈櫻一縷長發,繞在指尖轉來轉去,神態閒適。
沈櫻恍然大悟,一切都有了解釋。
彼時新政,他以雷霆手段,逼迫豫州五郡同行,獨獨不理會潁川郡。
以豫州軍強征賦稅時,毫不猶豫,沒有任何躊躇。
被奪官時那般灑脫,甚至稱得上迫不及待。
原是早已做好了埋伏,設下陷阱,只待獵物。
這獵物,是崔嘉禾,是宋妄,更是諸多世家高門府第。
可偏偏崔嘉禾毫不猶豫,一頭扎了進來,連帶著宋妄與河東柳氏,都將損失慘重。
沈櫻心情頓時明朗起來,像燦爛的陽光照在心尖上。
她好像,真的看到了大仇得報的希望。
比她設想的,早了很多很多年。
她心情好,拿開謝渡掌中的暖爐,擠在他腿上坐下,仰頭臉頰上親了一口,眉眼彎彎。
謝渡單手扶住她的腰,看她,也笑了:「這麼開心?」
沈櫻點頭,雙手環住他的脖頸,又親一口:「是啊。」
謝渡將她抱在懷裡,揉揉她額前的一縷碎發,似哄似諾:「以後,天天都是這樣開心的日子。」
他想做的事情,恰好也是她想做的。
志同道合。
世上沒有比這更叫人開心的事情了。
此生此生,他們才該是無比契合的夫婦。
沈櫻笑起來:「那我可等著了。」
謝渡低頭,蹭蹭她的臉頰,心情也變得輕快起來。
他一直沒對沈櫻說過,從到了陳郡之後,她整個人都好像變得開朗了起來。
好像,那些縈繞在心頭的愁緒,都在慢慢消散。
這樣,也很好。
冬月二十四日起,自北向南,各地逐漸開始飄雪。
天氣真正變得冷了起來。
今秋豐收,潁川郡的民生尚可支撐,然民意沸騰,幾欲爆發。
豫州刺史衙門至今也沒給潁川郡的百姓一個交代,只是不停的拖延推諉,互相推脫。
處置官員、安撫百姓,這些最簡單好使的手段,他們一樣都沒做。
似乎是在期盼著,上天降下福祉。
可惜上天沒有眷顧他們。
冬月二十六日,豫北地區飄落第一片雪花。
隨後紛紛揚揚的大雪,以摧枯拉朽的架勢,席捲各地。
當日,謝繼庭親自上門,請謝渡出了門。
二人帶著族中子弟,去巡視各處田產房舍,勘察收成及族人、奴僕、佃戶的住所是否安全。
以備及時應對寒冬大雪。
到黃昏之際,謝渡尚未歸來。
沈櫻站在廊下等他回來,揣著手爐看雪。
大雪如鵝毛,急急忙忙地從天上掉下來。
不過半日功夫,庭院裡的積雪便已有半尺深,凋零的花草樹木上,都掛上了潔白的雪,有些不經摧殘,已落了枝條在地。
踏枝走到她跟前,為她理了理身上披著的斗篷,將人遮的嚴實些。
卻又不由自主嘆了口氣。
沈櫻看她:「怎麼了?」
踏枝輕聲道:「這雪太大了,叫我想起小時候那一場。」
沈櫻沉默片刻,握住她的手:「別怕。」
踏枝反握住她的手,「姑娘也是。」
那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沈既宣離開會稽上戰場的第一年。
沈櫻生於會稽,長於會稽,氣候濕潤溫和,長年無雪無冰。
那一年,是她第一次瞧見雪。
好大的雪,處處都是寒冰,凍死了好些人。
踏枝就是那一年來到的沈家。
她是隨著父母從北方逃難來的,到會稽時,母親就剩了一口氣,抱著她踉踉蹌蹌倒在沈家門前。
林思靜看他們母女可憐,將人帶回了自己家。
那婦人終究沒熬過冬天,臨走前哀求林思靜,將女兒賣身進了沈家,求得安棲之地。
林思靜為她取了個名字
這年大雪裡,踏枝失去了母親。
又一年冬雪中,林思靜喪命,沈櫻也失去了母親。
從此以後,這世上便只餘下兩個女孩子,年年對著冬雪,默默思念故人。
今時今日,想起舊事,沈櫻只對踏枝道:「今年,不會再死那麼多人了。」
踏枝點頭:「我相信姑娘。」
沈櫻笑了笑,抬頭望向灰濛濛的天空,心底極為安定。
踏枝相信她。
而她相信謝渡。
他總是有法子的。
門外忽地傳來一陣馬蹄聲。
沈櫻轉頭望去,謝渡從院門前下了馬,墨色衣衫在風雪中翻飛。
他將韁繩遞給身側的僕從,大步走了進來。
沈櫻眼睛微亮。
謝渡走到廊下,還未張口,便被沈櫻握住了手。
一路策馬,他雙手冰涼。
縱然戴著手套,也擋不住寒風肆虐。
沈櫻便蹙眉,問:「怎麼不坐車?」
明明早晨是坐車出去的,回來就騎了馬。在寒風中騎馬,想也知道有多冷。
謝渡鬆開她的手,摸了下她身上厚實的披風,推著她進屋,邊走邊說:「雪下的太厚了,外頭馬車走不動,只能騎馬。」
屋內燒了地龍,溫暖如春。
謝渡脫下外頭的披風,嘆了口氣:「今天到處看看,恐怕今年的日子不好過。」
沈櫻拿了溫熱的巾帕遞給他擦手,問:「怎麼?」
謝渡道:「雪比預料的更大,有些房屋可能會垮塌,今年雖然囑咐他們種了抗寒的大麥,但收成大概也不理想,而且提前囤積的炭火也不夠用。」
中原地帶自古以來,大麥的收成就比不上小麥,飽腹感也不及小麥。若非天氣變化不定,大麥存活率更高,豫州幾乎沒有地方種這種作物。
若今年大麥的收成還不及小麥,那百姓們肯定是要過苦日子了。
沈櫻聽了,嘆口氣:「天災之下,人力難為。」
謝渡已經做到最好了。
畢竟是天災,誰也不敢保證毫髮無損,絕無死傷。
而今若非謝渡提前謀劃安排,恐怕連現在這種情形也沒有。
得如十多年前那般,死傷無數。
待寒冬過去,盤點人數時,十室九空。
地里的糧食凍死十之八九,活著的人,要麼逃荒,要麼餓死。
謝渡眉宇間的愁緒卻分毫不減。
他在軟榻上坐下,拍了拍身側的位置。
沈櫻坐在他邊上。
謝渡捏著她的手,慢慢道:「豫州處於中原地帶,尚且如此寒冷,如幽州、涼州等地,只會更甚,各處的百姓,還不知情況如何。」
沈櫻更敏銳:「還有更北邊的羌國。」
謝渡驟然一愣,猛然看向她。
沈櫻聲音平靜而犀利:「十多年前,便是因為雪災,羌國舉兵南下。」
羌國逐水草而居,靠天吃飯,一旦碰上災害,便是滅族之禍。每至此時,他們便會孤注一擲,揮兵南下,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當年,沈既宣就是因此才被徵召入伍。
謝渡沉思,手指不由自主敲擊著桌面。
半晌,才道:「我去給父親寫信。」
沈櫻拉住他的衣袖:「朝廷那麼多人,肯定有人會想到。」
比如說,沈既宣就肯定不會忘。
參與過當年那場戰爭的官兵們,也都不會忘。
謝渡卻道:「朝廷尸位素餐者眾多,有人能想到,卻未必會說。」
沈櫻搖了搖頭:「你放心吧,我爹肯定會提的。」
這些年來,關於羌國邊防之事,沈既宣比任何人都積極。
他的軍功,也隨之積累的深不可測。<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豫州自古便是軍政要地,若是出了亂子,危及天子,便在旦夕之間。
這位高權重的豫州刺史之位,很快便會成為一個人人避之不及的燙手山芋。
唯一能讓百姓信服,順利解決此事的人,唯有前任刺史,謝渡。
謝渡在豫州的聲望,無人可及。
換了誰,豫州百姓都不會信服。
沈櫻想了想,若是當年杜知維,以「一日殺六貪」的名聲護體,到豫州主政,百姓應當會給他面子。
可天底下只有一個杜知維。
杜知維已經「死」了。
除卻謝渡,朝廷無人可用。
當真是可悲。
謝渡輕笑,神色間儘是志在必得:「不出半月,我要他們親自來陳郡,請我繼續做這個刺史。」
到那時,做不做,去不去,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宋妄也好,謝太後也罷,再無拿捏他的辦法。
他捏著沈櫻一縷長發,繞在指尖轉來轉去,神態閒適。
沈櫻恍然大悟,一切都有了解釋。
彼時新政,他以雷霆手段,逼迫豫州五郡同行,獨獨不理會潁川郡。
以豫州軍強征賦稅時,毫不猶豫,沒有任何躊躇。
被奪官時那般灑脫,甚至稱得上迫不及待。
原是早已做好了埋伏,設下陷阱,只待獵物。
這獵物,是崔嘉禾,是宋妄,更是諸多世家高門府第。
可偏偏崔嘉禾毫不猶豫,一頭扎了進來,連帶著宋妄與河東柳氏,都將損失慘重。
沈櫻心情頓時明朗起來,像燦爛的陽光照在心尖上。
她好像,真的看到了大仇得報的希望。
比她設想的,早了很多很多年。
她心情好,拿開謝渡掌中的暖爐,擠在他腿上坐下,仰頭臉頰上親了一口,眉眼彎彎。
謝渡單手扶住她的腰,看她,也笑了:「這麼開心?」
沈櫻點頭,雙手環住他的脖頸,又親一口:「是啊。」
謝渡將她抱在懷裡,揉揉她額前的一縷碎發,似哄似諾:「以後,天天都是這樣開心的日子。」
他想做的事情,恰好也是她想做的。
志同道合。
世上沒有比這更叫人開心的事情了。
此生此生,他們才該是無比契合的夫婦。
沈櫻笑起來:「那我可等著了。」
謝渡低頭,蹭蹭她的臉頰,心情也變得輕快起來。
他一直沒對沈櫻說過,從到了陳郡之後,她整個人都好像變得開朗了起來。
好像,那些縈繞在心頭的愁緒,都在慢慢消散。
這樣,也很好。
冬月二十四日起,自北向南,各地逐漸開始飄雪。
天氣真正變得冷了起來。
今秋豐收,潁川郡的民生尚可支撐,然民意沸騰,幾欲爆發。
豫州刺史衙門至今也沒給潁川郡的百姓一個交代,只是不停的拖延推諉,互相推脫。
處置官員、安撫百姓,這些最簡單好使的手段,他們一樣都沒做。
似乎是在期盼著,上天降下福祉。
可惜上天沒有眷顧他們。
冬月二十六日,豫北地區飄落第一片雪花。
隨後紛紛揚揚的大雪,以摧枯拉朽的架勢,席捲各地。
當日,謝繼庭親自上門,請謝渡出了門。
二人帶著族中子弟,去巡視各處田產房舍,勘察收成及族人、奴僕、佃戶的住所是否安全。
以備及時應對寒冬大雪。
到黃昏之際,謝渡尚未歸來。
沈櫻站在廊下等他回來,揣著手爐看雪。
大雪如鵝毛,急急忙忙地從天上掉下來。
不過半日功夫,庭院裡的積雪便已有半尺深,凋零的花草樹木上,都掛上了潔白的雪,有些不經摧殘,已落了枝條在地。
踏枝走到她跟前,為她理了理身上披著的斗篷,將人遮的嚴實些。
卻又不由自主嘆了口氣。
沈櫻看她:「怎麼了?」
踏枝輕聲道:「這雪太大了,叫我想起小時候那一場。」
沈櫻沉默片刻,握住她的手:「別怕。」
踏枝反握住她的手,「姑娘也是。」
那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沈既宣離開會稽上戰場的第一年。
沈櫻生於會稽,長於會稽,氣候濕潤溫和,長年無雪無冰。
那一年,是她第一次瞧見雪。
好大的雪,處處都是寒冰,凍死了好些人。
踏枝就是那一年來到的沈家。
她是隨著父母從北方逃難來的,到會稽時,母親就剩了一口氣,抱著她踉踉蹌蹌倒在沈家門前。
林思靜看他們母女可憐,將人帶回了自己家。
那婦人終究沒熬過冬天,臨走前哀求林思靜,將女兒賣身進了沈家,求得安棲之地。
林思靜為她取了個名字
這年大雪裡,踏枝失去了母親。
又一年冬雪中,林思靜喪命,沈櫻也失去了母親。
從此以後,這世上便只餘下兩個女孩子,年年對著冬雪,默默思念故人。
今時今日,想起舊事,沈櫻只對踏枝道:「今年,不會再死那麼多人了。」
踏枝點頭:「我相信姑娘。」
沈櫻笑了笑,抬頭望向灰濛濛的天空,心底極為安定。
踏枝相信她。
而她相信謝渡。
他總是有法子的。
門外忽地傳來一陣馬蹄聲。
沈櫻轉頭望去,謝渡從院門前下了馬,墨色衣衫在風雪中翻飛。
他將韁繩遞給身側的僕從,大步走了進來。
沈櫻眼睛微亮。
謝渡走到廊下,還未張口,便被沈櫻握住了手。
一路策馬,他雙手冰涼。
縱然戴著手套,也擋不住寒風肆虐。
沈櫻便蹙眉,問:「怎麼不坐車?」
明明早晨是坐車出去的,回來就騎了馬。在寒風中騎馬,想也知道有多冷。
謝渡鬆開她的手,摸了下她身上厚實的披風,推著她進屋,邊走邊說:「雪下的太厚了,外頭馬車走不動,只能騎馬。」
屋內燒了地龍,溫暖如春。
謝渡脫下外頭的披風,嘆了口氣:「今天到處看看,恐怕今年的日子不好過。」
沈櫻拿了溫熱的巾帕遞給他擦手,問:「怎麼?」
謝渡道:「雪比預料的更大,有些房屋可能會垮塌,今年雖然囑咐他們種了抗寒的大麥,但收成大概也不理想,而且提前囤積的炭火也不夠用。」
中原地帶自古以來,大麥的收成就比不上小麥,飽腹感也不及小麥。若非天氣變化不定,大麥存活率更高,豫州幾乎沒有地方種這種作物。
若今年大麥的收成還不及小麥,那百姓們肯定是要過苦日子了。
沈櫻聽了,嘆口氣:「天災之下,人力難為。」
謝渡已經做到最好了。
畢竟是天災,誰也不敢保證毫髮無損,絕無死傷。
而今若非謝渡提前謀劃安排,恐怕連現在這種情形也沒有。
得如十多年前那般,死傷無數。
待寒冬過去,盤點人數時,十室九空。
地里的糧食凍死十之八九,活著的人,要麼逃荒,要麼餓死。
謝渡眉宇間的愁緒卻分毫不減。
他在軟榻上坐下,拍了拍身側的位置。
沈櫻坐在他邊上。
謝渡捏著她的手,慢慢道:「豫州處於中原地帶,尚且如此寒冷,如幽州、涼州等地,只會更甚,各處的百姓,還不知情況如何。」
沈櫻更敏銳:「還有更北邊的羌國。」
謝渡驟然一愣,猛然看向她。
沈櫻聲音平靜而犀利:「十多年前,便是因為雪災,羌國舉兵南下。」
羌國逐水草而居,靠天吃飯,一旦碰上災害,便是滅族之禍。每至此時,他們便會孤注一擲,揮兵南下,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當年,沈既宣就是因此才被徵召入伍。
謝渡沉思,手指不由自主敲擊著桌面。
半晌,才道:「我去給父親寫信。」
沈櫻拉住他的衣袖:「朝廷那麼多人,肯定有人會想到。」
比如說,沈既宣就肯定不會忘。
參與過當年那場戰爭的官兵們,也都不會忘。
謝渡卻道:「朝廷尸位素餐者眾多,有人能想到,卻未必會說。」
沈櫻搖了搖頭:「你放心吧,我爹肯定會提的。」
這些年來,關於羌國邊防之事,沈既宣比任何人都積極。
他的軍功,也隨之積累的深不可測。<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