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沈府門外。
趙家的馬車停在路邊, 珠簾上掛著流蘇玉佩,上刻一個「趙」字。
侍女守在旁邊, 一臉憂心忡忡地看著趙葵與跟上來的沈慕之說話。
沈慕之行色匆匆, 追上來的第一句話卻是——
「趙姑娘,我已心許他人,此生非她不娶。」
他的嘴唇無聲地張合幾下,仿佛從心底掏出的這幾句已經用盡了畢生勇氣, 「無論如何,我心不可移。」
無論旁人再相似,也與夢中神女不可相論。
而且,若因皮相相似便朝三暮四,不過膚淺之人所為,一下子糟踐了兩個人。
趙葵方才還如臨大敵一般,聽他此言,眉目間卻忽然輕鬆起來。
「若真如此,那倒是正好,也不需我多費工夫了。」
她撫了撫袖子,春碧色的綢緞在風中緩動,似漾開一片水波。
「我不喜歡你,是我爹逼得我沒有辦法了,我才出此下策,想方設法說服了沈老夫人在沈家住了這些天。」
她略微一頓,眉間有些隱秘的高傲,「我也不想嫁人,若此次名聲有損,了卻了今後許多姻緣,倒是好事。」
「沈大人,後會無期。」
她告辭得如此之快,等沈慕之反應過來的時候,趙葵已經登上了馬車。
他轉身看過去,只來得及捕捉到最後一抹綠意,而後,徹底消失不見。
人間春色,也要落幕了。
*
整個五月,京城百姓有關「李氏」的傳言只增不減,漸漸的,還將皇后的身世及遭遇衍生出了不同版本。
李茵對這些事情漠不關心,她同懷玉等人一起將戶部的卷宗翻了個底朝天,終於發現,當年失蹤的人不止她一個。
信王與太子相鬥的那些年,局勢混亂,官場傾軋之風盛行,有人則渾水摸魚鑽了這個空子,一計瞞天過海,用人命賺得盆滿缽滿。
這些年中,無端失蹤者不少,可根據記載,被完好無損找回來的人寥寥無幾。
「娘娘,您看這裡。」
李茵順著懷玉的提醒看過去,只見展開的微黃捲軸上面寫著——
吳述,戶部尚書,於承平元年乞骸骨……
這便是了。
與她同年失蹤者,京中記錄在冊的共計二十人,這些人均是垂髫年紀的女子,其中多為官宦人家的子女。其父官位最高者,是官至尚書的吳大人,如今,他已經告老還鄉。
不過,他在位時,不知是何原因,並未大肆尋找走失的女兒。
看得多了,懷玉的一顆心也跌落下去,「官至尚書都不能找回自己的女兒,更別提那些無權無勢的平民百姓,他們的孩子,哪裡還能回來?」
李茵聽了,卻嘲諷一笑。
哪裡只尚書家的小姐找不回來,若非意外,國公爺家的小姐也找不回來了呢。
失蹤者中自然也有清白人家的子女,但因尋找失蹤之人所耗費的人力物力頗多,窮極一生也未必能夠找回來,最後也是不了了之。
官府也派人前去搜尋過,但也沒了後話。
「承平年間失蹤案不斷,還是年紀尚幼的女孩居多,也不知是誰一再包庇,讓他們犯下這滔天大罪。」
致使無數人骨肉分離,埋葬於他鄉。
懷玉沉吟片刻,忽然道:「娘娘,我倒是有一計。」
李茵:「什麼?」
「引蛇出洞。」
*
彩霞漸收,天邊泛起暗灰,仿佛蒙上了一層紗帳。
坤寧宮主殿內,隱隱有爭吵的聲音傳出。
「臣妾思來想去,還是想要從當年之事查起,去找那個與臣妾同年失蹤的女子。」
「若朕不允呢?」
李茵的聲音多了一絲委屈,「陛下為何不允?臣妾已經查明,那位大人告老還鄉後,所居之處正是……」
青州。
未等她說出口,蕭澈冷冷打斷,「朕縱容你胡鬧了這麼多日,將戶部的卷宗折騰來折騰去,可有折騰出什麼名堂來?」
「後宮不得干政,你未免太不知好歹。」
回應他的,是低聲的啜泣。
「可是,那些被拐的女子是無辜的,她們做錯了什麼,要遭此橫禍?」
「朕不想聽你的狡辯之詞,是非對錯,你心裡清楚!」
……
一聲又一聲的爭吵持續了很久,直至天色全暗下來,蕭澈猛地推開了主殿緊閉許久的門,一臉惱怒地走了出來。
他周身縈繞著一股戾氣,大步流星地往勤政殿的方向離去。
蕭澈走了,安良卻還留在這裡。他遞了個眼神給小太監,後者會意,立刻上前將坤寧宮的門重新關上了,不僅關了宮門,還落了鎖。
負責伺候的宮人哪裡見過這種陣仗,平日裡帝後蜜裡調油,陛下連句重話都不捨得說,這一臉憤怒地摔門而去,竟像是天方夜譚一般。
有好事者湊了上來,「安公公,敢問……這是發生了何事?」
安良板著臉,「陛下口諭,皇后言行無狀,自今日起,將皇后禁足在坤寧宮中。」
「這些日子,你們也不必近身伺候了。」
宮人們不約而同地愣住了,他們彼此交換著眼神,都覺得自己恐怕是聽錯了。
他們只聽見帝後在殿中爭吵,似乎,是為了失蹤案。
陛下斥責皇后胡攪蠻纏,揪著過去的事情不放,皇后娘娘則委屈萬分……
沒等他們想明白,安良一甩拂塵,擺著調子轉身離開了。
只留下兩個小太監守在殿外,一臉的凶神惡煞,讓人不敢靠近。
事發突然,他們人微言輕,也沒法扭住局面,只能作鳥獸散。
彼此三三兩兩湊在一塊,往住處而去。
其中一個年紀偏小的道:「這也不怪娘娘生氣,誰都知道,她為了失蹤案殫精竭慮,在乎得很。陛下怎麼……」
「閉嘴,還要不要腦袋了,陛下與娘娘的事也敢議論。」
小宮女默默閉了嘴,走了一路,她忍了又忍,還是道:「我以為陛下與娘娘永遠不會吵架呢。」
她身邊的宮女低頭一笑,頭上丹橘色的宮花在夜色里格外顯眼。
「人都是喜新厭舊的,哪有什麼永遠一說。」
……
殿內,李茵已經換了裝束,穿上一身蔥綠窄袖衫子,頭上挽了一個簡單的發髻,不飾釵環,只簪著一朵海棠花。
朝中局勢看似已經穩定,可無法顧及的陰暗之地,還是會滋生出無盡的欲望和狡詐。
所以,蕭澈不能貿然離開。
李茵同他商量,自己先行一步去青州,慢慢釣出幕後之人,再等他來個圍剿,將作惡之人一網打盡。
所有的罪孽,都將無所遁形。
而今夜,便是啟程之時。
*
兩日後,青州,月山縣。
李茵循著明珂信中的地址,找到了學堂所在。
這學堂樸素得很,比不得京中私塾書院闊氣。除了東邊一座是新修的宅子外,餘下的或是衙門多年前就廢棄的辦公之所,或是租的百姓空置的舊屋。幾間高高低低、新舊交雜的屋子圍起來,就算是學堂了。
李茵下了馬車,只見學堂西角的屋檐都缺了一塊,牆壁背陰面爬滿了青苔,甚至漸漸蔓延至正面,布上點點霉痕,顯得有些破舊。
她還在凝望,明珂卻一臉沉重地迎上來,開口就是,「有什麼話,我們先進屋再說。」
幾月不見,不食人間煙火的明才女又瘦了幾分,眉間疏冷之意更重。
她身上披著的還是那件月白長衫,只是,塵世的憂慮沒有讓她染上俗氣,反而更像是要羽化登仙一般。
李茵疑惑著跟她進了屋,走進一間還算明亮的屋子,裡面收拾得井井有條,棋盤、古琴及茶桌都不染塵埃,顯然是日日都用的。
桌案上堆滿了書冊,有好幾本還攤開放著。
不消說,這便是明珂的屋子了。
關了門,明珂劈頭蓋臉便是一句,「你與陛下,究竟是怎麼回事?」
李茵:……
傳得這麼快嗎?怎麼短短几日的時間,連青州都知道了?
「你別想瞞著我,如今大家都在傳,你與陛下新婚不過三月便大吵一架,隨後就將你禁足了?」
陳述完傳得沸沸揚揚的謠言,明珂又道:「我知道這是假的,不然,你也不能在我面前。」
「說吧,你們有什麼打算,要做什麼事情?」
李茵正色道:「我們懷疑,此次李氏的事情,是有人在故意試探,想要挑起當年舊事。」
「前些時日我們搜查卷宗,恐怕已經讓幕後之人嗅到了一絲危險,如今我們假意鬧掰,也算是迷惑敵人,讓其放鬆警惕。」<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趙家的馬車停在路邊, 珠簾上掛著流蘇玉佩,上刻一個「趙」字。
侍女守在旁邊, 一臉憂心忡忡地看著趙葵與跟上來的沈慕之說話。
沈慕之行色匆匆, 追上來的第一句話卻是——
「趙姑娘,我已心許他人,此生非她不娶。」
他的嘴唇無聲地張合幾下,仿佛從心底掏出的這幾句已經用盡了畢生勇氣, 「無論如何,我心不可移。」
無論旁人再相似,也與夢中神女不可相論。
而且,若因皮相相似便朝三暮四,不過膚淺之人所為,一下子糟踐了兩個人。
趙葵方才還如臨大敵一般,聽他此言,眉目間卻忽然輕鬆起來。
「若真如此,那倒是正好,也不需我多費工夫了。」
她撫了撫袖子,春碧色的綢緞在風中緩動,似漾開一片水波。
「我不喜歡你,是我爹逼得我沒有辦法了,我才出此下策,想方設法說服了沈老夫人在沈家住了這些天。」
她略微一頓,眉間有些隱秘的高傲,「我也不想嫁人,若此次名聲有損,了卻了今後許多姻緣,倒是好事。」
「沈大人,後會無期。」
她告辭得如此之快,等沈慕之反應過來的時候,趙葵已經登上了馬車。
他轉身看過去,只來得及捕捉到最後一抹綠意,而後,徹底消失不見。
人間春色,也要落幕了。
*
整個五月,京城百姓有關「李氏」的傳言只增不減,漸漸的,還將皇后的身世及遭遇衍生出了不同版本。
李茵對這些事情漠不關心,她同懷玉等人一起將戶部的卷宗翻了個底朝天,終於發現,當年失蹤的人不止她一個。
信王與太子相鬥的那些年,局勢混亂,官場傾軋之風盛行,有人則渾水摸魚鑽了這個空子,一計瞞天過海,用人命賺得盆滿缽滿。
這些年中,無端失蹤者不少,可根據記載,被完好無損找回來的人寥寥無幾。
「娘娘,您看這裡。」
李茵順著懷玉的提醒看過去,只見展開的微黃捲軸上面寫著——
吳述,戶部尚書,於承平元年乞骸骨……
這便是了。
與她同年失蹤者,京中記錄在冊的共計二十人,這些人均是垂髫年紀的女子,其中多為官宦人家的子女。其父官位最高者,是官至尚書的吳大人,如今,他已經告老還鄉。
不過,他在位時,不知是何原因,並未大肆尋找走失的女兒。
看得多了,懷玉的一顆心也跌落下去,「官至尚書都不能找回自己的女兒,更別提那些無權無勢的平民百姓,他們的孩子,哪裡還能回來?」
李茵聽了,卻嘲諷一笑。
哪裡只尚書家的小姐找不回來,若非意外,國公爺家的小姐也找不回來了呢。
失蹤者中自然也有清白人家的子女,但因尋找失蹤之人所耗費的人力物力頗多,窮極一生也未必能夠找回來,最後也是不了了之。
官府也派人前去搜尋過,但也沒了後話。
「承平年間失蹤案不斷,還是年紀尚幼的女孩居多,也不知是誰一再包庇,讓他們犯下這滔天大罪。」
致使無數人骨肉分離,埋葬於他鄉。
懷玉沉吟片刻,忽然道:「娘娘,我倒是有一計。」
李茵:「什麼?」
「引蛇出洞。」
*
彩霞漸收,天邊泛起暗灰,仿佛蒙上了一層紗帳。
坤寧宮主殿內,隱隱有爭吵的聲音傳出。
「臣妾思來想去,還是想要從當年之事查起,去找那個與臣妾同年失蹤的女子。」
「若朕不允呢?」
李茵的聲音多了一絲委屈,「陛下為何不允?臣妾已經查明,那位大人告老還鄉後,所居之處正是……」
青州。
未等她說出口,蕭澈冷冷打斷,「朕縱容你胡鬧了這麼多日,將戶部的卷宗折騰來折騰去,可有折騰出什麼名堂來?」
「後宮不得干政,你未免太不知好歹。」
回應他的,是低聲的啜泣。
「可是,那些被拐的女子是無辜的,她們做錯了什麼,要遭此橫禍?」
「朕不想聽你的狡辯之詞,是非對錯,你心裡清楚!」
……
一聲又一聲的爭吵持續了很久,直至天色全暗下來,蕭澈猛地推開了主殿緊閉許久的門,一臉惱怒地走了出來。
他周身縈繞著一股戾氣,大步流星地往勤政殿的方向離去。
蕭澈走了,安良卻還留在這裡。他遞了個眼神給小太監,後者會意,立刻上前將坤寧宮的門重新關上了,不僅關了宮門,還落了鎖。
負責伺候的宮人哪裡見過這種陣仗,平日裡帝後蜜裡調油,陛下連句重話都不捨得說,這一臉憤怒地摔門而去,竟像是天方夜譚一般。
有好事者湊了上來,「安公公,敢問……這是發生了何事?」
安良板著臉,「陛下口諭,皇后言行無狀,自今日起,將皇后禁足在坤寧宮中。」
「這些日子,你們也不必近身伺候了。」
宮人們不約而同地愣住了,他們彼此交換著眼神,都覺得自己恐怕是聽錯了。
他們只聽見帝後在殿中爭吵,似乎,是為了失蹤案。
陛下斥責皇后胡攪蠻纏,揪著過去的事情不放,皇后娘娘則委屈萬分……
沒等他們想明白,安良一甩拂塵,擺著調子轉身離開了。
只留下兩個小太監守在殿外,一臉的凶神惡煞,讓人不敢靠近。
事發突然,他們人微言輕,也沒法扭住局面,只能作鳥獸散。
彼此三三兩兩湊在一塊,往住處而去。
其中一個年紀偏小的道:「這也不怪娘娘生氣,誰都知道,她為了失蹤案殫精竭慮,在乎得很。陛下怎麼……」
「閉嘴,還要不要腦袋了,陛下與娘娘的事也敢議論。」
小宮女默默閉了嘴,走了一路,她忍了又忍,還是道:「我以為陛下與娘娘永遠不會吵架呢。」
她身邊的宮女低頭一笑,頭上丹橘色的宮花在夜色里格外顯眼。
「人都是喜新厭舊的,哪有什麼永遠一說。」
……
殿內,李茵已經換了裝束,穿上一身蔥綠窄袖衫子,頭上挽了一個簡單的發髻,不飾釵環,只簪著一朵海棠花。
朝中局勢看似已經穩定,可無法顧及的陰暗之地,還是會滋生出無盡的欲望和狡詐。
所以,蕭澈不能貿然離開。
李茵同他商量,自己先行一步去青州,慢慢釣出幕後之人,再等他來個圍剿,將作惡之人一網打盡。
所有的罪孽,都將無所遁形。
而今夜,便是啟程之時。
*
兩日後,青州,月山縣。
李茵循著明珂信中的地址,找到了學堂所在。
這學堂樸素得很,比不得京中私塾書院闊氣。除了東邊一座是新修的宅子外,餘下的或是衙門多年前就廢棄的辦公之所,或是租的百姓空置的舊屋。幾間高高低低、新舊交雜的屋子圍起來,就算是學堂了。
李茵下了馬車,只見學堂西角的屋檐都缺了一塊,牆壁背陰面爬滿了青苔,甚至漸漸蔓延至正面,布上點點霉痕,顯得有些破舊。
她還在凝望,明珂卻一臉沉重地迎上來,開口就是,「有什麼話,我們先進屋再說。」
幾月不見,不食人間煙火的明才女又瘦了幾分,眉間疏冷之意更重。
她身上披著的還是那件月白長衫,只是,塵世的憂慮沒有讓她染上俗氣,反而更像是要羽化登仙一般。
李茵疑惑著跟她進了屋,走進一間還算明亮的屋子,裡面收拾得井井有條,棋盤、古琴及茶桌都不染塵埃,顯然是日日都用的。
桌案上堆滿了書冊,有好幾本還攤開放著。
不消說,這便是明珂的屋子了。
關了門,明珂劈頭蓋臉便是一句,「你與陛下,究竟是怎麼回事?」
李茵:……
傳得這麼快嗎?怎麼短短几日的時間,連青州都知道了?
「你別想瞞著我,如今大家都在傳,你與陛下新婚不過三月便大吵一架,隨後就將你禁足了?」
陳述完傳得沸沸揚揚的謠言,明珂又道:「我知道這是假的,不然,你也不能在我面前。」
「說吧,你們有什麼打算,要做什麼事情?」
李茵正色道:「我們懷疑,此次李氏的事情,是有人在故意試探,想要挑起當年舊事。」
「前些時日我們搜查卷宗,恐怕已經讓幕後之人嗅到了一絲危險,如今我們假意鬧掰,也算是迷惑敵人,讓其放鬆警惕。」<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