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頁
趙誠也不知道來復和麻二等人什麼時候回來,麻二那日和趙恆走後,這麼久都沒消息。
他生怕出什麼事。
當晚進了大營,見軍中難得放縱,居然有人飲酒,他看了眼見呂本康面色不似焦躁,又問了聲,說呂本中已經沒危險了,他隱隱猜到了什麼。
等晚上聚會的時候,果然,呂本康主持宴會,公布了西路軍大勝的消息。
趙誠聽了也不意外,呂本康本就對著他說的,結果他面無表情,只是坐在下首,一言不發,既不歡呼也不慶祝,就像早知道一樣。
趙誠只是在想,趙策是不是已經知道了。
其實趙策,還真知道了。
但只比他早一日。臘月二十九,西路軍在陝北黃河岸分兵兩路,東路逆勢而上,又重新奪回了太原城,用轟開的城門。
但也僅此一例,戰前只有這麼多了,再沒有了。
然後太原城拿下,截斷西路遼軍退路,南北夾擊遼軍主力潰散,向西逃竄,西路軍吳階命副將收拾戰場,然後率軍東進,支援東路軍。
在給京中的奏摺中,呂順寫的很堅決,要滅金軍於真定府於大名府之間。
趙策這個年過的十分舒心,因為年底前一天,收到關中的軍報,大勝。
消息從東華門一路進來,所有人都聽到了,遼軍大敗。
後續的奏摺中細細奏報了這次的戰況,雖然傷亡很大,統制官戰死十三名,戰損也大,但是這一戰勝了。勝了就證明這條路是對的。
宗瑞問:「高娘娘問官家今日要不要去看看吳娘娘?」
高皇后還是不死心,夏季又選了新人入宮,還是期盼著後宮能誕下皇嗣。
趙策:「不去了,讓皇后早些歇息吧。」
後宮的事情,趙策已經不強求了,他的身體他自己知道。
宗瑞有些黯然,但還是勸說:「官家保重龍體,北方大勝,來年必然是好兆頭。」
趙策也隱隱有些動容:「朕要去和先帝說一說,北方勝了,這次河北路、遼東都要收回來。丟了的,都會收回來。」
宗瑞聽的險些落淚。
第129章 可戰
正月十三,北方大捷,大名府四方城門大開,滿城相慶。
吳階出太行山,呂本駿出真定府,韓彥打掃西路戰場,輾轉從太原府東進,四面夾擊,大敗金軍於德州北部。
金軍主力被滅,向北退走,呂順引大軍北上追擊。
正月十九,大軍攻入滄州。
趙誠在正月十五渡河北上,一路撫軍撫民,從德州,到滄州,再從滄州到達燕城外。
呂順打到現在了才和他說了句真心話。
燕城不好打,這是遼國國都,除非滅遼。滅國之戰,你舅舅心裡門清,所以才根本顧不上管西路的戰況,丟下一切,引主力軍東出太行山,要與我來爭這個滅國之功。你們舅甥不得了啊。
趙誠看著他,並不在意他的話,而是很肯定說:「那是因為官家對燕城,勢在必得。」
呂順點頭。
耗時幾個月的南北之戰,東路的功勞其實並不顯著,西路軍的帥臣吳階不辜負官家的破格提拔的賞識,這次大敗遼軍。而且還能支援東路軍,可謂是風頭無兩。
到時候論功行賞,吳階是頭一份。
所以呂順對吳階有牢騷,而對吳階的親外甥趙誠,也十分很客氣。
趙誠對整個河北的狀況粗略了解了一些,只知道這邊不好管,河北各族雜居,遼人、金人、錫族、蒙兀人、契丹人混居,文化風俗和南面其實已經大不同。
他不懂兵事,不參與管,對軍中的事情向來不碰。
所以和呂順閒談後,就要去忙自己的了。
來年春天都要來了,他不知道自己盛夏的時候能不能回家。
杜從宜正月十五收到了他的信,因為收到信的時候,北方大捷也一併傳入汴京城。
城內的氣氛空前高漲,和一整個冬天完全不同。
聽說二月二,到時候東華門外會有慶典。
聽說到時候官家和娘娘會出席。
每天都能聽到一些新聞。
杜從宜收到信終於放心了,放心人沒事,也放心戰事結束,總之她和趙誠能太平過完這一生。
究竟放心什麼,她自己也不知道。
陳氏因為回了趟娘家,帶回來很多禮物,特意給杜從宜來送,來的多了,她也習慣了,攢了一肚子八卦和杜從宜說:「我昨日回娘家,居然聽到了咱們府里的閒話。」
杜從宜好笑,問:「咱們府里能有什麼閒話?」
陳氏湊她耳邊:「二房的事,說來也好笑,你說六弟妹整日在家,閉門不出,但六弟住在安平郡主府上,竟然一直不回來,而且安平郡主的夫君是工部的人,去年入秋就南下,至今未歸……」
杜從宜見鬼了似的,看著她。
這麼野的八卦,這是哪個大聰明傳出來的。
「這也太……」
陳氏嘿嘿笑:「我都不敢聽,你是不知道,京中傳成什麼樣子了。」
杜從宜細細琢磨,趙輝只比趙誠小几個月,翻年二十一歲,安平郡主說是丈母娘,可她年紀大不過三十五,還真別說,未必沒有可能……
杜從宜笑她:「你回娘家,整日就聽這些?」
陳氏上來就撕她:「你胡說什麼!我聽來的!我都沒敢說話,再說了,這不是給你說了嗎?你回娘家,我就不信你們不閒聊?」
杜從宜只管笑:「也聊,我大姐姐說,城中哪一家的店好吃,我二姐說哪家的鋪子首飾和衣料好看,我三姐只管誰家生了兒子。」
陳氏聽的就要衝她來,她一邊躲一邊說:「不過我聽著沒趣,還是你講的事情,對我的胃口……」
陳氏和她鬧成一塊。
不小心看到了她桌上的信,陳氏一看這可不得了。
「喲,五弟不得了。」
杜從宜並不介意,趙誠在書信表達方面十分克制,除了在臥室里兩個人私下沒臉沒皮,而且他是個能動手,不動嘴的人。
所以陳氏看了信,總覺得怪異。
「哪有他這樣寫信的,沒臉沒皮。」
杜從宜:「北方苦寒,他又受了傷,難免有些嬌氣。」
陳氏:「你可真是,你們兩個性格是真真的一模一樣。」
杜從宜問:「大哥難道不心疼你?」
陳氏臉一紅:「真是越說越沒規矩了!我是你大嫂,這也是你能編排的!」
杜從宜笑著問:「小二嫂問你,你不也回答的好好的嗎?」
陳氏才笑起來:「你別說,她性格單純的很,說話也敞亮,只是出身有些低,要是能和二弟和和美美地過,也好。」
杜從宜:「出身無所謂,二哥喜歡就好,等今年孩子生了,就好了。」
「那你呢?你什麼時候生孩子?」,陳氏突然問她。
杜從宜一下被問住了,按照趙誠的意思,這輩子他們不可能有孩子的。
她倒也不反對,猶豫了片刻問:「『誰知道呢?」
陳氏以為她難過,趕緊說:「我懂,不用著急,孩子該來的時候就來了。」
杜從宜心說,一輩子不來也好,我都不知道怎麼教,太自由就完了,不自由的話我心裡不落忍。<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他生怕出什麼事。
當晚進了大營,見軍中難得放縱,居然有人飲酒,他看了眼見呂本康面色不似焦躁,又問了聲,說呂本中已經沒危險了,他隱隱猜到了什麼。
等晚上聚會的時候,果然,呂本康主持宴會,公布了西路軍大勝的消息。
趙誠聽了也不意外,呂本康本就對著他說的,結果他面無表情,只是坐在下首,一言不發,既不歡呼也不慶祝,就像早知道一樣。
趙誠只是在想,趙策是不是已經知道了。
其實趙策,還真知道了。
但只比他早一日。臘月二十九,西路軍在陝北黃河岸分兵兩路,東路逆勢而上,又重新奪回了太原城,用轟開的城門。
但也僅此一例,戰前只有這麼多了,再沒有了。
然後太原城拿下,截斷西路遼軍退路,南北夾擊遼軍主力潰散,向西逃竄,西路軍吳階命副將收拾戰場,然後率軍東進,支援東路軍。
在給京中的奏摺中,呂順寫的很堅決,要滅金軍於真定府於大名府之間。
趙策這個年過的十分舒心,因為年底前一天,收到關中的軍報,大勝。
消息從東華門一路進來,所有人都聽到了,遼軍大敗。
後續的奏摺中細細奏報了這次的戰況,雖然傷亡很大,統制官戰死十三名,戰損也大,但是這一戰勝了。勝了就證明這條路是對的。
宗瑞問:「高娘娘問官家今日要不要去看看吳娘娘?」
高皇后還是不死心,夏季又選了新人入宮,還是期盼著後宮能誕下皇嗣。
趙策:「不去了,讓皇后早些歇息吧。」
後宮的事情,趙策已經不強求了,他的身體他自己知道。
宗瑞有些黯然,但還是勸說:「官家保重龍體,北方大勝,來年必然是好兆頭。」
趙策也隱隱有些動容:「朕要去和先帝說一說,北方勝了,這次河北路、遼東都要收回來。丟了的,都會收回來。」
宗瑞聽的險些落淚。
第129章 可戰
正月十三,北方大捷,大名府四方城門大開,滿城相慶。
吳階出太行山,呂本駿出真定府,韓彥打掃西路戰場,輾轉從太原府東進,四面夾擊,大敗金軍於德州北部。
金軍主力被滅,向北退走,呂順引大軍北上追擊。
正月十九,大軍攻入滄州。
趙誠在正月十五渡河北上,一路撫軍撫民,從德州,到滄州,再從滄州到達燕城外。
呂順打到現在了才和他說了句真心話。
燕城不好打,這是遼國國都,除非滅遼。滅國之戰,你舅舅心裡門清,所以才根本顧不上管西路的戰況,丟下一切,引主力軍東出太行山,要與我來爭這個滅國之功。你們舅甥不得了啊。
趙誠看著他,並不在意他的話,而是很肯定說:「那是因為官家對燕城,勢在必得。」
呂順點頭。
耗時幾個月的南北之戰,東路的功勞其實並不顯著,西路軍的帥臣吳階不辜負官家的破格提拔的賞識,這次大敗遼軍。而且還能支援東路軍,可謂是風頭無兩。
到時候論功行賞,吳階是頭一份。
所以呂順對吳階有牢騷,而對吳階的親外甥趙誠,也十分很客氣。
趙誠對整個河北的狀況粗略了解了一些,只知道這邊不好管,河北各族雜居,遼人、金人、錫族、蒙兀人、契丹人混居,文化風俗和南面其實已經大不同。
他不懂兵事,不參與管,對軍中的事情向來不碰。
所以和呂順閒談後,就要去忙自己的了。
來年春天都要來了,他不知道自己盛夏的時候能不能回家。
杜從宜正月十五收到了他的信,因為收到信的時候,北方大捷也一併傳入汴京城。
城內的氣氛空前高漲,和一整個冬天完全不同。
聽說二月二,到時候東華門外會有慶典。
聽說到時候官家和娘娘會出席。
每天都能聽到一些新聞。
杜從宜收到信終於放心了,放心人沒事,也放心戰事結束,總之她和趙誠能太平過完這一生。
究竟放心什麼,她自己也不知道。
陳氏因為回了趟娘家,帶回來很多禮物,特意給杜從宜來送,來的多了,她也習慣了,攢了一肚子八卦和杜從宜說:「我昨日回娘家,居然聽到了咱們府里的閒話。」
杜從宜好笑,問:「咱們府里能有什麼閒話?」
陳氏湊她耳邊:「二房的事,說來也好笑,你說六弟妹整日在家,閉門不出,但六弟住在安平郡主府上,竟然一直不回來,而且安平郡主的夫君是工部的人,去年入秋就南下,至今未歸……」
杜從宜見鬼了似的,看著她。
這麼野的八卦,這是哪個大聰明傳出來的。
「這也太……」
陳氏嘿嘿笑:「我都不敢聽,你是不知道,京中傳成什麼樣子了。」
杜從宜細細琢磨,趙輝只比趙誠小几個月,翻年二十一歲,安平郡主說是丈母娘,可她年紀大不過三十五,還真別說,未必沒有可能……
杜從宜笑她:「你回娘家,整日就聽這些?」
陳氏上來就撕她:「你胡說什麼!我聽來的!我都沒敢說話,再說了,這不是給你說了嗎?你回娘家,我就不信你們不閒聊?」
杜從宜只管笑:「也聊,我大姐姐說,城中哪一家的店好吃,我二姐說哪家的鋪子首飾和衣料好看,我三姐只管誰家生了兒子。」
陳氏聽的就要衝她來,她一邊躲一邊說:「不過我聽著沒趣,還是你講的事情,對我的胃口……」
陳氏和她鬧成一塊。
不小心看到了她桌上的信,陳氏一看這可不得了。
「喲,五弟不得了。」
杜從宜並不介意,趙誠在書信表達方面十分克制,除了在臥室里兩個人私下沒臉沒皮,而且他是個能動手,不動嘴的人。
所以陳氏看了信,總覺得怪異。
「哪有他這樣寫信的,沒臉沒皮。」
杜從宜:「北方苦寒,他又受了傷,難免有些嬌氣。」
陳氏:「你可真是,你們兩個性格是真真的一模一樣。」
杜從宜問:「大哥難道不心疼你?」
陳氏臉一紅:「真是越說越沒規矩了!我是你大嫂,這也是你能編排的!」
杜從宜笑著問:「小二嫂問你,你不也回答的好好的嗎?」
陳氏才笑起來:「你別說,她性格單純的很,說話也敞亮,只是出身有些低,要是能和二弟和和美美地過,也好。」
杜從宜:「出身無所謂,二哥喜歡就好,等今年孩子生了,就好了。」
「那你呢?你什麼時候生孩子?」,陳氏突然問她。
杜從宜一下被問住了,按照趙誠的意思,這輩子他們不可能有孩子的。
她倒也不反對,猶豫了片刻問:「『誰知道呢?」
陳氏以為她難過,趕緊說:「我懂,不用著急,孩子該來的時候就來了。」
杜從宜心說,一輩子不來也好,我都不知道怎麼教,太自由就完了,不自由的話我心裡不落忍。<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