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
以至於,禁中伺候的女官宮人愈發規行矩步,誰也不敢出格在陛下面前賣弄,就連太極殿掌燈的女史,也只知兢兢業業地完成自己的差事,絕不敢幻想其他。
這也間接造就了另一個問題,謝翊平日里也有賦閒休息的時候,當他在禁中行走之時,周遭常是冷落得連雀鳥都不帶見著一隻的。
謝翊有時疑惑,問伏倚:「是朕不得人心麼?」
伏倚心如明鏡,卻不敢直言,只好道:「許是陛下……太過操心國事,板正威嚴了吧。」
這話要換了旁人真不敢說,但伏倚是太上皇留給陛下的輔臣,他伺候了三任帝王了,宮中諸多事務,他瞭若指掌。
謝翊細思沉吟片刻,抬步向蘭台走去。
伏倚悄沒聲息地跟上陛下的腳步,有心詢問,陛下這是要去何處。
謝翊答道:「朕想尋劉素書著的《高祖本紀》來一覽。」
聽說是《高祖本紀》,伏倚明白了,此書記載了高祖生平,自前朝至後宮,事無巨細,筆端細膩,乃是一鬱郁不得志的女官回憶高祖生平所作。
伏倚想再跟上一些,但被謝翊叫退了,他停在遠處,謝翊緩緩轉身,命令:「朕一人去蘭台,不必跟著了,午後,送些茶水果子來。」
伏倚領命稱是。
謝翊獨身一人,前往蘭台尋書。
大業沿用前朝宮室,這蘭台建造於此,已有數百年,歷來為宮廷藏書之所,裡頭的典籍浩如煙海,汗牛充棟,單單要尋一本《高祖本紀》,且是劉素書著作的孤本,確實有些許困難。
蘭台分上下三層,謝翊一路步行至閣樓,仍未找到那本書,入夏後,閣內因難以流動的空氣尤為悶熱,謝翊便剝掉了罩在外身的龍袍,只著單薄的中衣,緩步拾向閣樓。
閣樓地處偏僻,平素鮮少人至,有些書籍都覆了一層薄薄的銀灰,陳舊的書香在狹仄沉悶的室內醞釀至濃釅,一縷縷似雲跡般蔓延。
實在難以相信,《高祖本紀》會躋身在此處。
其實此書造詣極高,可因著書之人為女子,便歷來為文人所輕,評價不高,但謝翊也不曾想到,它竟只配待在這狹窄逼仄的閣樓,與一些通俗的不入流的文字共居一所。
一目十行地掃過去,此處所擺放的書籍,多數是寫話本演義,連市面上禁止流通的淫詞艷曲,也赫然在列。
謝翊的目光逡巡著書架上一行行陳舊的古籍,倏然,視線餘光之中,似是捕捉到了一道纖細窈窕的身影。
那身影從一旁的古架掠過,稍後,便繞到了對面。
隔了一排灰濛濛的書架,那道影子仿佛透光,模糊朦朧的輪廓,柔和地鋪灑在天光彌隙的閣樓里。
那是誰?
心念翻轉間,一道輕盈低微的咕噥聲,順風颳入耳膜——
「《高祖本紀》,明明在這兒的。」
那是一道少女的聲音,如檐下的風鈴撞擊般清澈。
她居然要找的也是《高祖本紀》,莫非是知己?
謝翊不知對面是何人,為何潛入蘭台尋找藏書,正欲出聲詢問,那少女歡喜地道:「找到了!」
那個聲音掐斷了謝翊的話,但見縫隙間,那抹柔綠的身影如浮藻般擺動,滑向閣樓封閉的大門,謝翊終於收回神,那本《高祖本紀》是他自己要的。
皇帝陛下站了出來,出聲喝止:「何來樑上君子?」
聶桑怎麼會知道,閣樓里今日居然有人,若不是偷情的侍衛,就是好看艷情的太監,聶桑想也沒想,閉上眼睛,抱著那本厚厚的《高祖本紀》一通好砸。
吃奶的力氣都使上了,加上那本書本來駁雜沉重,用鉛皮封粘,如此一擊之下,正中陛下的腦門,直將一個成年男人打得歪倒在地,當場暈了過去。
聶桑看人倒了,頭也沒敢回,大氣不敢喘,兔子似的逃出了閣樓。
蘭台除了看守當值的禁軍侍衛,和一些奉命替各宮取書的內監,平常罕有人至,而閣樓,是整個蘭台最偏僻、最狹窄的藏灰之所,聶桑對閣樓常來常往,情有獨鍾,每每在裡邊搜集一些傳奇話本,看得也頗津津有味。
但這一切是不合常規的,聶桑花了不少的錢,買通了駐守的一名侍衛,才能有這個機會。
不過禁中有些事,大家都心領神會,民不舉官不究,只要沒有人揭發她,就是安全的。
她向來在這閣樓里都遇不到人,這裡安靜得很,有時候,聶桑乾脆就大剌剌坐在裡邊看書,看上一個晌午才盡興而歸。
誰知曉今日,居然碰上了一人,雖沒逢面,但他的聲音氣勢,真是好嚇人,聶桑手足無錯,慌亂間抱起藏書哐當一下砸中了他的腦門,隨即逃竄離去,一直回到蓬萊殿,仍在心神不寧。
希望他沒有看到自己。
而陛下呢,在那方斜光朗照、破窗而入、煙塵漫捲的閣樓里睡著,竟無人發現,直到晌午伏倚來送茶果,詢問蘭台守備,可曾見著陛下,都道無人見過,伏倚心存疑惑,尋了一大圈兒也不見陛下蹤影,最後見到蘭台似乎有一方不起眼的閣樓,雖然遍布塵灰,他還是謹慎地尋了上來。
當看到陛下躺在閣樓里人事不省時,伏倚嚇了一跳,霎時就喊了一聲「有刺客」,這一嗓子,硬是將謝翊喊醒了。
頭骨被砸,只是紅腫了一大片,的確是萬幸。
伏倚小心翼翼地攙扶陛下起身,「陛下可是遇刺了?」
這麼大的紅腫,很難是自己磕出來的。
謝翊席地而坐,掌骨抵在額頭上的傷處,思緒倒回暈倒前的一瞬。
他在閣樓里,遇到了一個膽大包天的小娘子,竟行刺天子——她應當並不知曉他是新君。
伏倚萬分駭然:「真是刺客?」
謝翊澹然:「沒有。」
「那這——」
「朕方才找書,不慎被書架上掉落的古籍砸中了頭。」
伏倚將信將疑,扶起陛下,聲音顫巍巍地道:「蘭台閣樓年久失修,陛下,依老奴看,應當封閉此間,加以修繕,再開啟使用。」
謝翊沒有得到那本《高祖本紀》,被一宮女捷足先登了,此時封閉閣樓修繕,他又要往何處去找那本書?
若天子一怒,鬧得禁中人心惶惶,也怕打草驚蛇。
那書雖厚,但並不佶屈聱牙,是雅俗共賞的讀物,他推算她大概需要五到七日能夠讀完,不如守株待兔,等那隻兔子自投羅網。
謝翊沒有採納伏倚的建議,而是下了一條封禁令,蘭台自即日起,以裝飾外閣為名,暫時設限,每日只申時開放。
申時。
是謝翊一天當中,難得有空閒的時間。
第69章 竊書記(二) 指陛下為太監。
陛下的額頭回到太極宮後,經由御醫處置之後已經消腫,但碰不得,謝翊伸手輕觸一下,仍有腫脹的疼痛感。
處理完奏摺已是更深露重時分,謝翊挑燈坐在龍案前,指尖扣著狼毫,凝神作思。<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也間接造就了另一個問題,謝翊平日里也有賦閒休息的時候,當他在禁中行走之時,周遭常是冷落得連雀鳥都不帶見著一隻的。
謝翊有時疑惑,問伏倚:「是朕不得人心麼?」
伏倚心如明鏡,卻不敢直言,只好道:「許是陛下……太過操心國事,板正威嚴了吧。」
這話要換了旁人真不敢說,但伏倚是太上皇留給陛下的輔臣,他伺候了三任帝王了,宮中諸多事務,他瞭若指掌。
謝翊細思沉吟片刻,抬步向蘭台走去。
伏倚悄沒聲息地跟上陛下的腳步,有心詢問,陛下這是要去何處。
謝翊答道:「朕想尋劉素書著的《高祖本紀》來一覽。」
聽說是《高祖本紀》,伏倚明白了,此書記載了高祖生平,自前朝至後宮,事無巨細,筆端細膩,乃是一鬱郁不得志的女官回憶高祖生平所作。
伏倚想再跟上一些,但被謝翊叫退了,他停在遠處,謝翊緩緩轉身,命令:「朕一人去蘭台,不必跟著了,午後,送些茶水果子來。」
伏倚領命稱是。
謝翊獨身一人,前往蘭台尋書。
大業沿用前朝宮室,這蘭台建造於此,已有數百年,歷來為宮廷藏書之所,裡頭的典籍浩如煙海,汗牛充棟,單單要尋一本《高祖本紀》,且是劉素書著作的孤本,確實有些許困難。
蘭台分上下三層,謝翊一路步行至閣樓,仍未找到那本書,入夏後,閣內因難以流動的空氣尤為悶熱,謝翊便剝掉了罩在外身的龍袍,只著單薄的中衣,緩步拾向閣樓。
閣樓地處偏僻,平素鮮少人至,有些書籍都覆了一層薄薄的銀灰,陳舊的書香在狹仄沉悶的室內醞釀至濃釅,一縷縷似雲跡般蔓延。
實在難以相信,《高祖本紀》會躋身在此處。
其實此書造詣極高,可因著書之人為女子,便歷來為文人所輕,評價不高,但謝翊也不曾想到,它竟只配待在這狹窄逼仄的閣樓,與一些通俗的不入流的文字共居一所。
一目十行地掃過去,此處所擺放的書籍,多數是寫話本演義,連市面上禁止流通的淫詞艷曲,也赫然在列。
謝翊的目光逡巡著書架上一行行陳舊的古籍,倏然,視線餘光之中,似是捕捉到了一道纖細窈窕的身影。
那身影從一旁的古架掠過,稍後,便繞到了對面。
隔了一排灰濛濛的書架,那道影子仿佛透光,模糊朦朧的輪廓,柔和地鋪灑在天光彌隙的閣樓里。
那是誰?
心念翻轉間,一道輕盈低微的咕噥聲,順風颳入耳膜——
「《高祖本紀》,明明在這兒的。」
那是一道少女的聲音,如檐下的風鈴撞擊般清澈。
她居然要找的也是《高祖本紀》,莫非是知己?
謝翊不知對面是何人,為何潛入蘭台尋找藏書,正欲出聲詢問,那少女歡喜地道:「找到了!」
那個聲音掐斷了謝翊的話,但見縫隙間,那抹柔綠的身影如浮藻般擺動,滑向閣樓封閉的大門,謝翊終於收回神,那本《高祖本紀》是他自己要的。
皇帝陛下站了出來,出聲喝止:「何來樑上君子?」
聶桑怎麼會知道,閣樓里今日居然有人,若不是偷情的侍衛,就是好看艷情的太監,聶桑想也沒想,閉上眼睛,抱著那本厚厚的《高祖本紀》一通好砸。
吃奶的力氣都使上了,加上那本書本來駁雜沉重,用鉛皮封粘,如此一擊之下,正中陛下的腦門,直將一個成年男人打得歪倒在地,當場暈了過去。
聶桑看人倒了,頭也沒敢回,大氣不敢喘,兔子似的逃出了閣樓。
蘭台除了看守當值的禁軍侍衛,和一些奉命替各宮取書的內監,平常罕有人至,而閣樓,是整個蘭台最偏僻、最狹窄的藏灰之所,聶桑對閣樓常來常往,情有獨鍾,每每在裡邊搜集一些傳奇話本,看得也頗津津有味。
但這一切是不合常規的,聶桑花了不少的錢,買通了駐守的一名侍衛,才能有這個機會。
不過禁中有些事,大家都心領神會,民不舉官不究,只要沒有人揭發她,就是安全的。
她向來在這閣樓里都遇不到人,這裡安靜得很,有時候,聶桑乾脆就大剌剌坐在裡邊看書,看上一個晌午才盡興而歸。
誰知曉今日,居然碰上了一人,雖沒逢面,但他的聲音氣勢,真是好嚇人,聶桑手足無錯,慌亂間抱起藏書哐當一下砸中了他的腦門,隨即逃竄離去,一直回到蓬萊殿,仍在心神不寧。
希望他沒有看到自己。
而陛下呢,在那方斜光朗照、破窗而入、煙塵漫捲的閣樓里睡著,竟無人發現,直到晌午伏倚來送茶果,詢問蘭台守備,可曾見著陛下,都道無人見過,伏倚心存疑惑,尋了一大圈兒也不見陛下蹤影,最後見到蘭台似乎有一方不起眼的閣樓,雖然遍布塵灰,他還是謹慎地尋了上來。
當看到陛下躺在閣樓里人事不省時,伏倚嚇了一跳,霎時就喊了一聲「有刺客」,這一嗓子,硬是將謝翊喊醒了。
頭骨被砸,只是紅腫了一大片,的確是萬幸。
伏倚小心翼翼地攙扶陛下起身,「陛下可是遇刺了?」
這麼大的紅腫,很難是自己磕出來的。
謝翊席地而坐,掌骨抵在額頭上的傷處,思緒倒回暈倒前的一瞬。
他在閣樓里,遇到了一個膽大包天的小娘子,竟行刺天子——她應當並不知曉他是新君。
伏倚萬分駭然:「真是刺客?」
謝翊澹然:「沒有。」
「那這——」
「朕方才找書,不慎被書架上掉落的古籍砸中了頭。」
伏倚將信將疑,扶起陛下,聲音顫巍巍地道:「蘭台閣樓年久失修,陛下,依老奴看,應當封閉此間,加以修繕,再開啟使用。」
謝翊沒有得到那本《高祖本紀》,被一宮女捷足先登了,此時封閉閣樓修繕,他又要往何處去找那本書?
若天子一怒,鬧得禁中人心惶惶,也怕打草驚蛇。
那書雖厚,但並不佶屈聱牙,是雅俗共賞的讀物,他推算她大概需要五到七日能夠讀完,不如守株待兔,等那隻兔子自投羅網。
謝翊沒有採納伏倚的建議,而是下了一條封禁令,蘭台自即日起,以裝飾外閣為名,暫時設限,每日只申時開放。
申時。
是謝翊一天當中,難得有空閒的時間。
第69章 竊書記(二) 指陛下為太監。
陛下的額頭回到太極宮後,經由御醫處置之後已經消腫,但碰不得,謝翊伸手輕觸一下,仍有腫脹的疼痛感。
處理完奏摺已是更深露重時分,謝翊挑燈坐在龍案前,指尖扣著狼毫,凝神作思。<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