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他這一句話輕描淡寫,若無其事,然而蕭峰聽在耳中,頓時出了一身冷汗。他張口結舌,望著慕容復,一時竟說不出話來,頭腦一片空白。
「你……為什麼?」他好一會兒才找回聲音。
慕容復沒有立即回答。他伸出一隻手,悄無聲息地撫上蕭峰的臉。他的手指修長,指尖微涼,於蕭峰的眉骨、眼睛、臉頰上,一路戀戀地描畫過去,眼光裡帶了無盡的懷念和不舍。
「十多年前,我們因『悲酥清風』這一樁機緣相識。」他低低地道。「……蕭兄,你還記得麼?」
他微笑起來。唇邊笑意溫柔如春水,絲絲縷縷,極罕見地,爬升至他眉梢眼角。「……今天,只怕也要應在這一件東西上頭分別。」
蕭峰猛地一驚,不及開口,慕容復已經化掌為指,出手如電,點了他啞穴。
「對不住了,蕭兄。」他嘴角噙著的笑意仍未褪去。「……我是迫不得已。若非如此,只怕此事不能善了。」
他默默地瞧了一會兒蕭峰,俯身替他一粒粒扣上小褂的紐扣,又替他套妥上衣,系妥長褲。
他很耐心。動作很慢,很溫柔,很生疏——慕容復這一輩子大概只有被人服侍的經驗。
做完這些事情,他伸手至蕭峰鬢邊,替他攏一攏凌亂的頭髮,低低地道:「蕭兄。我要走了。」
蕭峰睜大眼睛。他想問「去哪裡?」但開不了口。
「少則十天,多則半月。」慕容復似不曾聽見他無聲的吶喊。「……耶律洪基帶了十萬大軍,趙煦只肯給我八萬,其中一半還是步兵。此去若跟他硬拼,就是以卵擊石,勝算不大。但也得試一試。」
他以手指細細梳通蕭峰的亂發,朝他臉上仔細地端相了一端相,柔聲道:「好了。」
蕭峰五內如沸,心頭只翻來覆去盤旋著這一句話:「你不要去……你不要去。」
慕容復一隻手掌撫上蕭峰胸膛,感受著他的心跳,似自言自語地道:「我這一生,自問為復國做過不少事情,卻不曾辜負過「問心無愧」四字。然而今日這大勢,我不復國,對不起慕容家列祖列宗,是為不孝。趁亂起兵復國,則投靠大宋,又辜負君恩,再行反叛,是為不忠。這一個不忠不孝的局面無解。我一人做事一人當,卻不能把不相干的人牽扯進來。」
說完這話,他撤去手掌,站起身來,立於榻邊,靜靜地望了一會兒蕭峰,咳嗽一聲,恢復了公事公辦的表情。
「倘若事情到了那個地步,有人追究起來的話,沒有遺表。我對趙煦無話可說。」
蕭峰目瞪口呆地望著他,只覺得胸膛里一顆心慢慢沉下去。他想張口大叫,但是卻叫不出來。昨夜一場忘情繾綣,現在想起來竟是訣別。
慕容復的聲音極冷靜,一樁樁條理分明,交代下去。「……帳目地契都在鄧大哥手裡。產業鑰匙是公孫乾二哥掌管。還施水閣、古董字畫,都是三哥。海外生意前兩年是風波惡四哥在管,這兩年他往外跑得沒那麼勤了,我已經交給語嫣學著打……」
說到「語嫣」二字,他冷靜的聲音里出現了一條裂縫,隔了好半天,方深深呼吸,有驚無險地續下去:「……語嫣的婚事,聘禮放定無妨。出閣卻不急於這一時。她若不願意嫁人也無妨。……長兄如父。到時候,徐真和語嫣,就有勞兄長替我照顧。」
他托起蕭峰安放於榻邊的一隻手,手指輕輕撫過他粗大的指節和骨節,不發一語地拿起來,輕輕地貼在自己臉頰上。
「大哥。」他低低地道。「這些年,我對你……」
他的聲音突然支離破碎。
他沒能說下去,退而求其次地握住蕭峰的手,將掌心壓在自己的嘴唇上。
一滴溫暖的水珠滴上他手背。
「就這樣吧。」他說。
※※※
空氣里有沉重的雨意。
郭成立於烽火台上,手握韁繩,抬頭望了一望鉛灰的天色。他從來以沉毅驍勇著稱,可是在抬頭眺望天色的同時,他戰士的心裡起了一絲瓷器裂縫般的憂慮。
他搖頭不令自己多想,以足跟輕磕馬腹,讓馬在長城上一路輕捷地小跑起來,提高聲音,指揮他的兵士們開挖防禦壕溝,建造拒馬樁,做好戰鬥準備:他所防守的懷戎堡與雁門關相去百多里路,戰火隨時可能綿延過來——他和一場力量懸殊的惡戰之間隔的僅僅是三個「如果」:如果敵人攻破慕容復防線,如果敵軍放棄揮軍深入南下,如果敵軍揮師西進。
他知道耶律洪基此來率了十萬精兵。他也知道朝廷派給了慕容復八萬兵使用——帶過兵的人都知道朝廷官方文書的「八萬」意味著什麼——但那畢竟是慕容復。即便陷入絕境,只要他還有力氣站著,就還有希望扭轉戰局的慕容復。
郭成讓自己忙碌起來。忙起來就沒有閒暇去想這些。可是在做練兵、布防、屯糧、備戰等一應工作的時候,這一絲若隱若現的憂慮,始終像陰天的背景,無處不在,又仿佛一根堅韌的、細如髮絲的銀絲,始終纏繞在他心頭。
他正巡視戰士們布防。
「將軍!」突然有士兵失聲叫了出來。「……烽火!」
郭成心一緊,抬頭望去。東北方向上,一根火柱沖天而起。火光殷紅,熊熊燃燒好一會兒,火光漸漸微弱下去,濃重的黑煙扶搖直上,形成一道直直的煙柱,即便百里外也看得清清楚楚。
「你……為什麼?」他好一會兒才找回聲音。
慕容復沒有立即回答。他伸出一隻手,悄無聲息地撫上蕭峰的臉。他的手指修長,指尖微涼,於蕭峰的眉骨、眼睛、臉頰上,一路戀戀地描畫過去,眼光裡帶了無盡的懷念和不舍。
「十多年前,我們因『悲酥清風』這一樁機緣相識。」他低低地道。「……蕭兄,你還記得麼?」
他微笑起來。唇邊笑意溫柔如春水,絲絲縷縷,極罕見地,爬升至他眉梢眼角。「……今天,只怕也要應在這一件東西上頭分別。」
蕭峰猛地一驚,不及開口,慕容復已經化掌為指,出手如電,點了他啞穴。
「對不住了,蕭兄。」他嘴角噙著的笑意仍未褪去。「……我是迫不得已。若非如此,只怕此事不能善了。」
他默默地瞧了一會兒蕭峰,俯身替他一粒粒扣上小褂的紐扣,又替他套妥上衣,系妥長褲。
他很耐心。動作很慢,很溫柔,很生疏——慕容復這一輩子大概只有被人服侍的經驗。
做完這些事情,他伸手至蕭峰鬢邊,替他攏一攏凌亂的頭髮,低低地道:「蕭兄。我要走了。」
蕭峰睜大眼睛。他想問「去哪裡?」但開不了口。
「少則十天,多則半月。」慕容復似不曾聽見他無聲的吶喊。「……耶律洪基帶了十萬大軍,趙煦只肯給我八萬,其中一半還是步兵。此去若跟他硬拼,就是以卵擊石,勝算不大。但也得試一試。」
他以手指細細梳通蕭峰的亂發,朝他臉上仔細地端相了一端相,柔聲道:「好了。」
蕭峰五內如沸,心頭只翻來覆去盤旋著這一句話:「你不要去……你不要去。」
慕容復一隻手掌撫上蕭峰胸膛,感受著他的心跳,似自言自語地道:「我這一生,自問為復國做過不少事情,卻不曾辜負過「問心無愧」四字。然而今日這大勢,我不復國,對不起慕容家列祖列宗,是為不孝。趁亂起兵復國,則投靠大宋,又辜負君恩,再行反叛,是為不忠。這一個不忠不孝的局面無解。我一人做事一人當,卻不能把不相干的人牽扯進來。」
說完這話,他撤去手掌,站起身來,立於榻邊,靜靜地望了一會兒蕭峰,咳嗽一聲,恢復了公事公辦的表情。
「倘若事情到了那個地步,有人追究起來的話,沒有遺表。我對趙煦無話可說。」
蕭峰目瞪口呆地望著他,只覺得胸膛里一顆心慢慢沉下去。他想張口大叫,但是卻叫不出來。昨夜一場忘情繾綣,現在想起來竟是訣別。
慕容復的聲音極冷靜,一樁樁條理分明,交代下去。「……帳目地契都在鄧大哥手裡。產業鑰匙是公孫乾二哥掌管。還施水閣、古董字畫,都是三哥。海外生意前兩年是風波惡四哥在管,這兩年他往外跑得沒那麼勤了,我已經交給語嫣學著打……」
說到「語嫣」二字,他冷靜的聲音里出現了一條裂縫,隔了好半天,方深深呼吸,有驚無險地續下去:「……語嫣的婚事,聘禮放定無妨。出閣卻不急於這一時。她若不願意嫁人也無妨。……長兄如父。到時候,徐真和語嫣,就有勞兄長替我照顧。」
他托起蕭峰安放於榻邊的一隻手,手指輕輕撫過他粗大的指節和骨節,不發一語地拿起來,輕輕地貼在自己臉頰上。
「大哥。」他低低地道。「這些年,我對你……」
他的聲音突然支離破碎。
他沒能說下去,退而求其次地握住蕭峰的手,將掌心壓在自己的嘴唇上。
一滴溫暖的水珠滴上他手背。
「就這樣吧。」他說。
※※※
空氣里有沉重的雨意。
郭成立於烽火台上,手握韁繩,抬頭望了一望鉛灰的天色。他從來以沉毅驍勇著稱,可是在抬頭眺望天色的同時,他戰士的心裡起了一絲瓷器裂縫般的憂慮。
他搖頭不令自己多想,以足跟輕磕馬腹,讓馬在長城上一路輕捷地小跑起來,提高聲音,指揮他的兵士們開挖防禦壕溝,建造拒馬樁,做好戰鬥準備:他所防守的懷戎堡與雁門關相去百多里路,戰火隨時可能綿延過來——他和一場力量懸殊的惡戰之間隔的僅僅是三個「如果」:如果敵人攻破慕容復防線,如果敵軍放棄揮軍深入南下,如果敵軍揮師西進。
他知道耶律洪基此來率了十萬精兵。他也知道朝廷派給了慕容復八萬兵使用——帶過兵的人都知道朝廷官方文書的「八萬」意味著什麼——但那畢竟是慕容復。即便陷入絕境,只要他還有力氣站著,就還有希望扭轉戰局的慕容復。
郭成讓自己忙碌起來。忙起來就沒有閒暇去想這些。可是在做練兵、布防、屯糧、備戰等一應工作的時候,這一絲若隱若現的憂慮,始終像陰天的背景,無處不在,又仿佛一根堅韌的、細如髮絲的銀絲,始終纏繞在他心頭。
他正巡視戰士們布防。
「將軍!」突然有士兵失聲叫了出來。「……烽火!」
郭成心一緊,抬頭望去。東北方向上,一根火柱沖天而起。火光殷紅,熊熊燃燒好一會兒,火光漸漸微弱下去,濃重的黑煙扶搖直上,形成一道直直的煙柱,即便百里外也看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