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頓酒後,他們歇息兩天,迎來殿試。

  半個月的時間,足夠他們上殿應考,卻不足以讓喜訊傳回家中。

  殿試是天子擔任主考官,場面很大。

  天子升殿,文武百官行禮,中式舉人們跟著禮部官員靜候,等著天子賜題,再行禮叩拜。領題入座,正式開考。

  殿試只考一天,中午有餐食茶水,考完就可以交卷離開。

  謝岩沒急於動筆,裝得很隨大流,讀題過後,提筆在草紙上慢慢寫,和他平常寫筆記一樣,沒有成篇的文稿,都是些文思,記幾個關鍵詞句和思路。

  他能寫很多種風格的文章,平常知道怎麼選,到最後一場卻犯了難。

  他師父講過當今天子的行事風格,但在教他的時候,從未說過哪種文章好,只常說過一件事。

  落筆作文,不在新,不在奇,在於心,在於骨。

  謝岩喜歡這句話,他喜歡由心而發的文章,有血肉,有風骨。這樣的文章會不夠完美,有瑕疵,卻會給人極深的印象。

  最後一場了……

  謝岩閉閉眼,選擇了「完美」,隨大流。

  這篇作文謄抄完,謝岩感覺自天上落下了一件紗織的衣裳。它會隨環境變色,無影無形。那麼輕,又那麼沉重。

  他直到現在,才發現他有了成長,是個大人了。

  殿試考完,從角門離開。

  只一天的考試,他比考九天還累,回家就倒到炕上,從衣裳里掏出他的荊棘福牌。它的意思是,身有鋒芒,心無塵埃。

  殿試成績又要兩天,謝岩收拾好心情,把他想寫的文章寫下來,又迅速燒掉了。他記得就夠了,不必留檔。

  在他們上殿聽殿試結果的時候,府城的家中來人報喜。謝岩考中進士的消息傳遍三水巷。

  家裡熱鬧不斷,登門送禮的人比取中舉人時多了十倍不止。來來往往的游商,聽見消息都要來湊個熱鬧。

  陸楊沒出去躲清閒,他喜歡這份熱鬧,聽著心中歡喜。

  家裡擺酒慶賀,他在書齋里也搞了個「讀書會友」,連續十天,來書齋看書不用錢,借著謝岩揚名的時刻,讓書生們都知道他們書齋,來沾個喜氣,一起傳名府城。

  兩地隔著路程,他們擺酒慶賀的時候,謝岩得知殿試結果。

  他得償所願,被聖上點為狀元。

  考完以後,才是忙碌的開始。

  謝岩作為狀元,要領著一群進士們,穿上大紅的進士袍服,叩拜謝恩,又上街游馬。一天有一天的事,要吃瓊林宴,要去鴻臚寺學禮儀,要接賞賜,拿朝服冠戴,要上表謝恩,要去拜謁孔子廟,更換朝服,從此是官身。

  謝岩這輩子沒有長期跟這麼多人打過交道,忙得他靈魂脫殼,只剩一個軀殼在路上行走。

  等這些事情告一段落,他再回神,還有人恭賀他連中三元,一下又把他拉回剛得知成績的那天清晨。

  殿試結束,意味著科舉結束。

  他完成了一項重要任務,人生要進入下一階段了。

  可能是要跟好友們分離,而家人們都不在身邊,謝岩又很疲於應酬,很難高興起來。

  他們一行人,他是最早離開京城的。他要回家。

  盛大先是第二個,他是二甲進士,可以考館入翰林。返鄉祭祖後,就會回到京城了。

  季明燭是第三個,他被分到兵部觀政。這是出乎意料的結果,他因此在京城多留了一陣,返鄉祭祖過後,也要抓緊回京。

  最後離開的是烏平之,他被點為一個他們都沒聽說過的縣城的知縣。擇日上任。離京後不再回來,先去吏部,又有一番應酬打點。

  來時同行一路,返鄉時零零落落。

  三月中旬,謝岩等人在考殿試的時候,府城又迎來了一場大集。

  他取中進士的消息傳回府城,本次大集都沒怎麼費勁,就占到了一個攤位。還沒到雨季,商號的菌子儲備不足,讓陸楊大感遺憾。

  他們之前有過嘗試,可以跟其他作坊、商號談合作。別家供貨,他們賣。

  陸楊後來又跟洪楚聊過,能把貨源的來路擺在明面上。他們掙個信譽錢。

  信譽要多年積攢,一開始會很坎坷。

  他把弟弟他們都叫來,一起商量過,決定就掙信譽錢。

  開始坎坷一些,慢一些不要緊。他們現在也沒有足夠的人手去承辦。剛好一起發展,事業起飛,人員到位,才接得住大財。

  走信譽擔保的路子,他們商號以後做旁的生意,入股或者自家開作坊,也能更好的讓客商們接受。

  大集是忙碌的,里里外外都有奔頭。

  謝岩啟程返鄉時,家中又來人報喜,恭賀謝岩取中狀元。

  這下別提往來游商了,城內鄉紳、大小官吏,都上門祝賀。

  登高樓的余老闆上門下帖子,要給謝岩擺酒慶賀,只等他回家。

  余老闆是他們來府城後的第一批客商之一,也是他示好,以登高樓的名氣,帶著菌子菜揚名。直到現在,還固定拿貨,商號賣蜂蜜,他也拿了不少。

  陸楊直接答應了,不耽擱余老闆做生意,只說到時會提前遞帖子訂座。

  和謝岩的心情不一樣,他在京城高興不起來,家裡卻非常喜慶。

  陸楊挺著大肚子,里外走動不方便,就坐屋裡這這那那的指揮。

  還沒返鄉,先在公爹牌位前祭拜稟報。香火要給足,收拾些酒菜,買些香燭紙錢。

  考中狀元,家中門庭徹底要改了。這房子是租來的,不能改。外頭要留人,辛苦一下黎峰和羅二哥,還要從商號里叫些夥計過來支應。

  這時候報喜的人很狂熱,也不知他們激動個什麼勁兒,窗戶門檻兒都能先拆了,也不管房子是怎樣的,先改了拿銀子再說。大喜的事情,不好跟人吵架,只好他們自家防著點,看見有人帶著傢伙事來,都攔一攔。

  三年出一個狀元,但百年才出一個□□。謝岩的狀元跟別人的狀元不一樣。

  以後當官能走多遠,他們不考慮。趁著名氣在,里外都沾沾光。

  他的書齋不用提,以後少不了狀元墨寶、狀元筆記、狀元文章等東西。

  弟弟家的酒樓也可以先籌備起來,買不起就租個鋪面。不想去街上,就讓海有田跑一趟牙行,讓蔡管事幫忙找一找,看看書院附近有沒有合適的飯館,要大一點,氣派點。

  他們在趕考的季節來府城時,飯館酒樓的菜單全有「狀元」,什麼狀元蹄、狀元塔,連茶水都是狀元茶。那他弟弟開個狀元樓,不過分吧?

  就開在書齋附近,以後就往外吹牛,說他家狀元郎就是吃這些東西,才養出的好腦子。附近書生們怎能不心動?

  商號就算了。往來游商已經賀喜過兩回,這種事情,要適可而止。捧得太高,對他們都不好。

  這時候要趁機辦族學。拉拔鄉里親戚。

  謝家人丁少,祖墳在那裡,要讓親族們沾到光。

  改換門庭,祖產要再添置一些。一併蓋個族學起來。

  要留些屋子給孩子們睡覺,一家起來,兩家都帶一帶。陸家屯的孩子們和黎寨的孩子們,都送過去上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