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璟見狀,知道已避無可避,也不敢再激怒趙匡胤,便讓候在外邊的泗州牙將王知朗進來,將擬好的求和書信遞與趙匡胤。趙匡胤展開一看,原是三條:一是周與唐相約為兄弟;二是進獻犒勞周軍的牛五百頭、酒二千石、金銀羅綺數千;三是割讓壽、濠、泗、楚、光、海六州給周,以求周撤軍。

  趙匡胤看罷冷笑不止,日間與恆超相談時,他以為這唐王李璟是號人物,那時以此條件相談,興許他便應允了。晚間一見,只覺得此人徒有其表,只是個會玩些華而不實的空架子,心中鄙夷之情愈盛,偏偏就要難為他。「唐王算計的真是周到,壽州、光州、海州早已被我軍攻下,還大言不慚地說什麼割讓於周。此外,揚、泰、滁、和、楚、光六州也在我軍管轄之下,難不成要吐出來還給唐王麼?」

  李璟被氣得臉色慘白,不發一言。王知朗仗言道:「兩國交戰,周軍侵我城池,楊泰六州本便是我國土,循例,兩國重修舊好之後,玄帥理應歸還。」

  趙匡胤冷笑不已,對王知朗視而不見,目光緊緊地盯著李璟,道:「歸還土地太麻煩了,趙某不想擔這麻煩。倘若唐王執意如此,乾脆趙某攻下這金陵城,那時候,循例南唐的所有城池都理應歸周了,倒是簡單。」

  李璟渾身猛然一顫,只在此刻,他突然意識到詩詞、文章、才華、風流這一切他所看重和擁有的美好統統無用,眼前這個人要奪去自己的江山,他正一個城池一個城池的將自己的國土拿走。李璟咬了咬牙,眼角再次飄向了亭外的黑暗處,沉默了許久。然而他終歸只是一個優秀的文人,而非稱職的帝王,他沒有膽量與趙匡胤叫板,只好虛弱地道,「那依玄帥之見,該如何?」

  趙匡胤道:「除了揚、泰、滁、和、壽、濠、泗、楚、光、海周軍已拿下的州郡外,唐王仍應獻出廬、舒、蘄、黃四州,兩國劃長江為界,隔江而治。」

  王知朗在一側大叫道:「將江東十四州都拿了去,大半江山已失,與亡國何異?」

  趙匡胤負手而立,並不作答。大半江山失了,仍剩下小半天地尚可苟且,總歸是好過眼下便受那亡國之苦的。

  李璟痛苦地望了王知朗一眼,無力道:「罷。就依玄帥。」

  趙匡胤心裡暗自鬆了一口氣,笑道:「趙某多謝唐王慷慨,既然唐王如此大方,這犒軍的錢銀,趙某便無異議。」話鋒一轉,又道,「只是兩國約為兄弟,倒是不妥。唐王如今四十有餘,我國陛下不過三十出頭,誰為兄,誰為弟倒是件麻煩事?」

  李璟咬牙道:「寡人願奉周主為兄。」

  趙匡胤笑道:「那豈不悖倫常,怕是要貽笑天下的。」

  「那玄帥欲待如何?」李璟的臉沉得像暴雨前夕的烏雲,不露一絲光亮。

  趙匡胤眸色沉沉,像是有意要刁難這極重虛名的唐主,嘴角掛上了一絲輕蔑的笑意:「便以君臣相稱即可。唐主去帝號,稱江南國主,對周稱臣,行屬國之禮。」

  李璟堅持已久的修養和尊嚴在此處全然崩塌,他半天說不出話來,憋了許久,才抖抖索索地指著趙匡胤,怒罵道:「你……你欺人太甚。」說罷,一腳將酒榻踢落湖中,驚起巨大的聲響。埋伏在四周的弓箭暗哨們見此信號,紛紛從埋伏的地方現身出來,拉弓拔劍,不過半刻時間,便將趙匡胤團團圍在了中間。

  李璟清秀的面龐被氣得歪了形狀,叱罵道:「朕……朕待你如上賓,你殺朕宮娥,迫朕割讓城池,朕都忍了,如今,竟連兩國約為兄弟也不同意。士可殺不可辱,朕今日就是拼上了這條性命,也不再受你這惡氣。」他瘦弱的胳膊在寬大的衣袖中不住地抖動,纖長的脖子上青筋畢露,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似乎下一刻便要撲上前去搏命。

  夜風涼涼,跨越過夏夜的月光花香徐來,將他身上黑色的長衫吹得微微作響,濕潤的空氣在眾人上空不斷轉圈,企圖將這劍拔弩張的火熱氣息凝滯住。趙匡胤負手而立,仿佛置身事外,仿佛南唐哨兵們尖銳刀劍所指向地不是自己而是他人。過了一刻,他的臉頰上竟浮起疏離的微笑,這一日,真是漫長,真讓他思念汴京的風景與人,「既然要取趙某性命,唐王為何還不動手呢?」

  李璟被這話一激,瞳孔頃刻張大,手臂用力一揮,眼睛一邊盯著王知朗使眼色,一面吼道:「你不要……逼朕,你再是勇猛,也逃不出這棲霞山。」語氣卻帶著無限的心虛。那王知朗亦是個書呆子,在此緊要關頭看不懂李璟的暗示,只愣愣地縮在原地,不敢出聲。倒是哨兵的首領機警得很,見自己主上猶豫不定,哪裡敢立刻上前,反而帶著眾人後退了一步,等待李璟再次確認指令。

  趙匡胤見狀,仰天大笑,他伸手擋開了身前幾個兵士的刀槍,一個一箭步躍至李璟跟前,衝破了這個文人君王為挽回局面所聚起的最後一點力量。趙匡胤大聲道:「唐王要體面,不願稱臣,卻可知你所謂的體面早在節節敗退的戰鬥中,在棄城逃亡的守將那丟光了。割讓城池你無異議,犒勞敵軍你無異議,只是因為這些鞭子尚未抽打在你這為君者身上而已。奪你一個帝號,與江南百姓何干,與百姓生活安寧何干,你竟因此怒起,要與趙某決一生死,將江南百姓拖入無休無止的戰火之中。為君者竟有如你這般自私,心中只掛念自己顏面之人,何配為君。」說罷,竟將一口唾沫唾在了李璟面上。兩人身高本相差無幾,可此時,論氣勢,那唐王李璟卻矮了趙匡胤不知多少。

  李璟舉袖擦拭去了面上的唾沫,顫顫巍巍的身子仿佛秋風中的落葉,被趙匡胤撕去了最後一層遮羞布的他,再也鼓不起相爭相論的勇氣。停了半晌,李璟抬起頭,眸光閃閃竟帶著乞求的神色,嘆氣道:「城下之盟,本就無討價之餘地,是朕妄想了。既然如此,朕只求日後與周王的書信稱『書』而不稱『表』。」

  臣子對君王上書稱「表」,平級之間書函往來則稱「書」。趙匡胤訝異不已,幾乎要嗤笑出來,到此關頭,這唐王在意的竟是如此雞毛蒜皮的小節。他微微一沉吟,道:「便依唐王。在江南國內,唐王仍可稱孤。」見李璟面露喜色,趙匡胤又淡淡地補了一句,「既已商妥,還請王大人起草和約,不必斟酌字句,趙某明日便上奏汴京,如陛下恩准,退兵便在幾日之間。」

  如此一說,南唐君臣自然歡喜。王知朗迅速將和約寫好,李璟看了看,取來帝王私印蓋了,又遞給趙匡胤。趙匡胤通讀一遍,覺得無甚大礙,便收在了袖中,又問李璟要了兩匹快馬。李璟如今視他如鬼怪,恨不得早早送了去,哪裡還有留他住宿的心思。

  趙匡胤與候在外間的武義律各騎一馬,離開棲霞水居時,已過了四更。院牆之內隱約傳來哭泣之聲,想來此刻江南君臣正在抱頭痛哭。趙匡胤冷笑一聲,逕自驅馬往棲霞主峰鳳翔峰馳去。武義律雖疲憊不堪,卻不敢詢問,只得緊緊跟隨其後。

  涼涼的山風在耳邊呼嘯而過,急速的馬蹄聲在靜謐山間迴蕩開來。趙匡胤只覺得渾身的血液都隨著馬背的顛簸而沸騰不止。江南,江南。

  到達山頂時,天已微微發白。晨光微熹如霧,浮光藹藹,旭日躲在雲海後面,像是掙不開夜的纏綿。天空中還有幾顆星星,固執地不願離去,頑強地從雲中露出頭來,閃爍著微弱的星光,投下不可察覺的光亮。<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