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頁
馮奉春莞爾,起身質詢:「你所說的她,是指被告,還是其他人?據我所知,來當地的遊客遍布世界各地,你怎麼確認那張外國面孔是被告,而不是其他人?」
她猶豫:「......看起來像。」
「看起來?這是一種主觀猜測,而非事實。假使是一名清掃房間的亞洲工作人員,再打掃完一間房後進入了另一名的房間,你是否也會將其視為『犯罪陰謀』?」
證人沉默,場內一片安靜。
檢方語氣尖銳,直指成娜:
「被告,你聲稱是受害者,但行為卻不符合常理。如果你真的無辜,又確實害怕,為什麼在這麼多年里,沒有一刻選擇報警?而是繼續隱瞞真相,並與成柏林共同偽裝成一起意外?」
成娜抽吸了一口氣,聲音低沉而哽咽:
「法官大人,各位陪審員,我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經歷這樣的事情。我的腦海里充滿恐懼。從接我回國的那一天起,成柏林就對我充滿敵意。他的母親更是讓我感到無形的壓力,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身處一個怎樣的家庭,這個家庭害死我的父親,又因為嫉妒,害死了無辜的成明昭......」
她停頓片刻,像在回憶一場噩夢,接著哽咽道:
「你們能想象那種恐懼嗎?他讓我『永遠不能背叛他』『永遠不能離開他』,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活到第二天,我只能聽從她他的指令,偽裝成一個乖順的姐姐,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活下去。」
檢方律師冷笑一聲,追問:
「您試圖以恐懼為藉口來掩飾自己的行為,但沒有證據能證明您的說法成立。您的隱瞞行為正說明您是共謀之一。」
馮奉春語氣沉穩,從容接話:「檢方的指控不僅冷酷無情,更是對一個受害者心理狀況的完全漠視。」
她轉向法官:「法官大人,容許我提供三樣證據。」
物證人證被帶到現場。
「第一件,是被告生父成禮先生的日記,這是我的當事人在成禮先生留給自己的房子中找到的。上面記錄了他被人下毒乃至病發的全過程,而兇手正是成柏林的母親。日記中,成禮先生清楚表達了柏林及其母親的危險性,他寫道『我知道,他們想要康達』,又寫道『我害怕,他們會朝娜娜下手』。成禮先生的日記足以證明成柏林的動機,他因為害怕繼承權被奪,於是產生了殺人的念頭,並且實施了這個想法。控方說我的當事人是共謀之一,敢問她的殺人動機是什麼?」
「第二件,是成禮先生未公開的遺囑,上面清楚顯示,公司的實際繼承人是被告成娜,而非嫌犯成柏林。抓捕之前,嫌犯成柏林即將成為公司的董事,很明顯違背了成禮先生的遺願。這更加說明,成柏林具備足夠的作案動機。」
檢方律師大聲反對:「這完全可以偽造,全英女士根本沒有在場辯護的機會!」
馮奉春語氣凌厲:「全英女士的確沒有在場,但這份遺囑足夠證明,我的當事人才是唯一合法的繼承人。遺囑上不僅有成禮先生的親筆簽名,還有獨立律師事務所的認證。若不相信這本日記是成禮先生所寫,我們可以請專家現場進行筆跡鑑定。檢方要想質疑其真實性,就請拿出相應的證據。」
法官審閱後點頭:「遺囑具備法律效應,辯護方繼續。」
「第三件,這是一份來自當事人的錄音,這段錄音記錄了成柏林對我的當事人所作的威脅和控制行為,說明被告長期處在被脅迫的環境中,請問,這種環境下,她要如何報警?我請求播放錄音。」
法官:「允許播放。」
馮奉春播放錄音,法庭內一片寂靜。
「別忘了,是誰讓你有現在的好日子過。」
「我落水了,你也好不了。」
「你不會背叛我,對嗎?」
「你會一直陪著我的,對嗎?」
......
法庭一片討論聲,法官敲響法槌。
「肅靜!繼續辯論。」
馮奉春正色道:「請各位仔細聆聽成柏林先生的語言,這是一種赤裸裸的情感控制。他反覆提及『你也不會好過』『永遠留在我身邊』,這顯然不是出於正常的姐弟關係,而是一種深層次的不對等的情感依賴,甚至是威脅。成娜女士,作為一名當時受害於家庭權力鬥爭的人,如何能在這樣的情況下反抗?」
「根據英國法律,脅迫的定義是:一個人在壓力之下,被迫參與某些行為,而他們沒有實際選擇的自由。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成柏林不僅對成娜女士施加了情感壓力,還通過威脅和控制,創造了一個她無法逃脫地困境。正是在這樣的壓力下,她被迫協助隱藏了真相。她的行為並非出於自由意志,而是成柏林主導的結果。」
「檢方和陪審團需要認真思考,成娜女士是否真的有能力反抗這種強烈的控制?如果沒有,她的行為就不能視為主動參與,而是被迫捲入。」
檢方反問:「調查結果顯示,被告在經濟上常年受到來自成柏林的支持幫助,包括但不限於各種車房、奢侈品、首飾。被告目前在曼哈頓中心的房子,也是成柏林購買贈予的。敢問脅迫體現在哪裡?只言片語嗎?還是說,根本就是同流合污呢?」
馮奉春微微一笑,面向陪審團:
「這恰恰證明了成柏林的心虛,試圖通過金錢讓我的當事人『閉嘴』。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柏林先生為什麼要給我當事人如此多的財富?他是在表達愛意,還是在掩飾他對我當時人的控制和威脅?他用金錢讓她成為自己的工具,而不是獨立的個體,因為我的當事人明白,拒絕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後果。」
根據成娜方爆出的另一樁謀殺案,警方聯繫了美國當地,在準備和法國方交涉時,忽然傳來一個不妙的消息。
全英自殺了。
第103章 鱷魚的眼淚(三)
【被困在權力遊戲中的富家小姐:她是陰謀的犧牲品嗎?】
【失去父親後,她還要為自己的清白而戰】
【受控於家族陰謀的富家千金:法庭揭露她的掙扎與痛苦】
【『他一直控制著我!』成娜淚訴家庭恐怖】
當天的庭審結束後,《泰晤士報》《每日郵報》BBC等多家報刊媒體報導了這起案件。
輿論上,被告成娜由「共謀者」逐漸轉變為「受害者」,民眾一邊倒地為法庭上那個瘦小脆弱的亞洲女人打抱不平。很顯然,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成娜都不像一個殺人兇手。
媒體貼出審理現場成娜的照片,她目光含淚,模樣淒楚。但頭始終高高地抬起,仿佛在虔誠地凝視上帝,以此乞得清白。傳聞,成娜是一名堅定的基督教教徒。她一定對這個世間失望透頂,才會將希望寄託於上帝。
網友熱評:
「可憐的女人,她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她猶豫:「......看起來像。」
「看起來?這是一種主觀猜測,而非事實。假使是一名清掃房間的亞洲工作人員,再打掃完一間房後進入了另一名的房間,你是否也會將其視為『犯罪陰謀』?」
證人沉默,場內一片安靜。
檢方語氣尖銳,直指成娜:
「被告,你聲稱是受害者,但行為卻不符合常理。如果你真的無辜,又確實害怕,為什麼在這麼多年里,沒有一刻選擇報警?而是繼續隱瞞真相,並與成柏林共同偽裝成一起意外?」
成娜抽吸了一口氣,聲音低沉而哽咽:
「法官大人,各位陪審員,我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經歷這樣的事情。我的腦海里充滿恐懼。從接我回國的那一天起,成柏林就對我充滿敵意。他的母親更是讓我感到無形的壓力,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身處一個怎樣的家庭,這個家庭害死我的父親,又因為嫉妒,害死了無辜的成明昭......」
她停頓片刻,像在回憶一場噩夢,接著哽咽道:
「你們能想象那種恐懼嗎?他讓我『永遠不能背叛他』『永遠不能離開他』,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活到第二天,我只能聽從她他的指令,偽裝成一個乖順的姐姐,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活下去。」
檢方律師冷笑一聲,追問:
「您試圖以恐懼為藉口來掩飾自己的行為,但沒有證據能證明您的說法成立。您的隱瞞行為正說明您是共謀之一。」
馮奉春語氣沉穩,從容接話:「檢方的指控不僅冷酷無情,更是對一個受害者心理狀況的完全漠視。」
她轉向法官:「法官大人,容許我提供三樣證據。」
物證人證被帶到現場。
「第一件,是被告生父成禮先生的日記,這是我的當事人在成禮先生留給自己的房子中找到的。上面記錄了他被人下毒乃至病發的全過程,而兇手正是成柏林的母親。日記中,成禮先生清楚表達了柏林及其母親的危險性,他寫道『我知道,他們想要康達』,又寫道『我害怕,他們會朝娜娜下手』。成禮先生的日記足以證明成柏林的動機,他因為害怕繼承權被奪,於是產生了殺人的念頭,並且實施了這個想法。控方說我的當事人是共謀之一,敢問她的殺人動機是什麼?」
「第二件,是成禮先生未公開的遺囑,上面清楚顯示,公司的實際繼承人是被告成娜,而非嫌犯成柏林。抓捕之前,嫌犯成柏林即將成為公司的董事,很明顯違背了成禮先生的遺願。這更加說明,成柏林具備足夠的作案動機。」
檢方律師大聲反對:「這完全可以偽造,全英女士根本沒有在場辯護的機會!」
馮奉春語氣凌厲:「全英女士的確沒有在場,但這份遺囑足夠證明,我的當事人才是唯一合法的繼承人。遺囑上不僅有成禮先生的親筆簽名,還有獨立律師事務所的認證。若不相信這本日記是成禮先生所寫,我們可以請專家現場進行筆跡鑑定。檢方要想質疑其真實性,就請拿出相應的證據。」
法官審閱後點頭:「遺囑具備法律效應,辯護方繼續。」
「第三件,這是一份來自當事人的錄音,這段錄音記錄了成柏林對我的當事人所作的威脅和控制行為,說明被告長期處在被脅迫的環境中,請問,這種環境下,她要如何報警?我請求播放錄音。」
法官:「允許播放。」
馮奉春播放錄音,法庭內一片寂靜。
「別忘了,是誰讓你有現在的好日子過。」
「我落水了,你也好不了。」
「你不會背叛我,對嗎?」
「你會一直陪著我的,對嗎?」
......
法庭一片討論聲,法官敲響法槌。
「肅靜!繼續辯論。」
馮奉春正色道:「請各位仔細聆聽成柏林先生的語言,這是一種赤裸裸的情感控制。他反覆提及『你也不會好過』『永遠留在我身邊』,這顯然不是出於正常的姐弟關係,而是一種深層次的不對等的情感依賴,甚至是威脅。成娜女士,作為一名當時受害於家庭權力鬥爭的人,如何能在這樣的情況下反抗?」
「根據英國法律,脅迫的定義是:一個人在壓力之下,被迫參與某些行為,而他們沒有實際選擇的自由。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成柏林不僅對成娜女士施加了情感壓力,還通過威脅和控制,創造了一個她無法逃脫地困境。正是在這樣的壓力下,她被迫協助隱藏了真相。她的行為並非出於自由意志,而是成柏林主導的結果。」
「檢方和陪審團需要認真思考,成娜女士是否真的有能力反抗這種強烈的控制?如果沒有,她的行為就不能視為主動參與,而是被迫捲入。」
檢方反問:「調查結果顯示,被告在經濟上常年受到來自成柏林的支持幫助,包括但不限於各種車房、奢侈品、首飾。被告目前在曼哈頓中心的房子,也是成柏林購買贈予的。敢問脅迫體現在哪裡?只言片語嗎?還是說,根本就是同流合污呢?」
馮奉春微微一笑,面向陪審團:
「這恰恰證明了成柏林的心虛,試圖通過金錢讓我的當事人『閉嘴』。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柏林先生為什麼要給我當事人如此多的財富?他是在表達愛意,還是在掩飾他對我當時人的控制和威脅?他用金錢讓她成為自己的工具,而不是獨立的個體,因為我的當事人明白,拒絕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後果。」
根據成娜方爆出的另一樁謀殺案,警方聯繫了美國當地,在準備和法國方交涉時,忽然傳來一個不妙的消息。
全英自殺了。
第103章 鱷魚的眼淚(三)
【被困在權力遊戲中的富家小姐:她是陰謀的犧牲品嗎?】
【失去父親後,她還要為自己的清白而戰】
【受控於家族陰謀的富家千金:法庭揭露她的掙扎與痛苦】
【『他一直控制著我!』成娜淚訴家庭恐怖】
當天的庭審結束後,《泰晤士報》《每日郵報》BBC等多家報刊媒體報導了這起案件。
輿論上,被告成娜由「共謀者」逐漸轉變為「受害者」,民眾一邊倒地為法庭上那個瘦小脆弱的亞洲女人打抱不平。很顯然,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成娜都不像一個殺人兇手。
媒體貼出審理現場成娜的照片,她目光含淚,模樣淒楚。但頭始終高高地抬起,仿佛在虔誠地凝視上帝,以此乞得清白。傳聞,成娜是一名堅定的基督教教徒。她一定對這個世間失望透頂,才會將希望寄託於上帝。
網友熱評:
「可憐的女人,她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