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頁
曲貴妃說道:「太子急什麼,公道自在人心,又何須向百姓說明一切?庶民們或許原本不相信,太子這樣一說,就不一定了,須知此地無銀三百兩。」
不心虛你急什麼?你急了,那就是你心虛,你難道真覺得玉陽能將你的太子之位奪走?
曲貴妃一想,覺得還挺好,玉陽若真的能成為太女,她巴不得呢。
只要能讓皇后太子這對母子心裡難受,她就高興。
沉浸在敵人吃虧我有福喜悅中的曲貴妃,完全沒有看見親兒子申王沈清瑾的目光。
對皇位有心思的人可不止一個,沈清瑾目光幽幽的望向沈玉耀,他從來沒有將這個妹妹看在眼裡過,沒想到她還成了個威脅了。
天幕繼續介紹著大帝的生平。
「大帝在十五歲之前,只是平平無奇的後宮公主,未曾進入朝堂,也沒有想過要爭皇位。直到她十五歲那年的中秋節,宮中設宴,皇帝一家同歡,太子沈濯琮在宴上與太宗皇帝吵得不可開交,這場風波導致與太子關係極好的大帝,不得不站在了台前。」
天幕上轉場,煌煌宮殿之中,身穿帝服的男人與太子服飾的青年爭吵不休,因為這段天幕一直在解說,所以並沒有聲音傳出,人們也就無法得知,皇帝與太子究竟是因為什麼事情,吵成這樣。
沈崇眯著眼睛,目光落在了太子身上,看來這件事都是太子自己作的,和玉陽沒有絲毫關係,甚至玉陽出面,還有可能是為了撈太子。
沒聽天幕說,沈玉耀是不得不站在台前的嗎?
想想也是,玉陽可不是那種會攬權的性格。
沈崇又摸了一下女兒的小腦袋,心裡對太子的不滿加深了些許。
沈玉耀則一臉懵,她現在內芯還是原本的小公主,聽天幕說起未來,總覺得很不對勁。
按照她的性格與行事風格,太子與皇帝爭吵,她會出面去解決嗎?
大概是會,但估計會好心辦壞事,將事情鬧得更加不可開交。
穿越而來的沈玉耀前期儘量按照小公主的性格行事,只在一些細枝末節的地方做手腳,所以人們聽著前期她做的事情,並不會覺得又突兀之處。
後來的事情,就沒那麼簡單了。
天幕繼續解說。
「在這段時期,太子與皇帝的爭鬥更加激烈,朝中更是掀起了驚濤巨浪,後世記載,當時最為出名的一件事,就是左州貪污案,那筆贓款牽扯出太多人,貪污的杜高俊在獄中離奇死去,他最後讓整個太子黨與他一同陪葬。」
皇帝聽到這兒,看太子的目光陡然變得憤怒起來。
不是因為他不清楚左州的貪污案有太子手筆,而是他沒想到,太子會愚蠢到將杜高俊殺了,還暴露了此事。
怪不得後面太子會失敗,這件事真爆出去,那就是天大的醜聞,污名滿身,這太子之位,沈濯琮確實坐不得了。
太子臉色慘白,他抬頭祈求的看向皇后,想讓皇后救他一命。
皇后剛要開口,就被天幕接下來的一段話嚇得手腳發軟。
「這段歷史中,著墨最多的,就是兩朝世家,出過兩代皇后的鄭家,滿門抄斬,夷三族,偏遠旁系流放三千里,鄭家也因此被譽為歷史上結局最為慘烈的世家。」
那真是一條狗都沒辦法好好走出鄭家。
第157章
聽到鄭家的下場,皇后如遭雷劈,她不可置信的瞪大了眼睛,眼圈瞬間門就紅了。
她和家中親人的關係沒有好到哪兒去,但是鄭家是她的母家,也是她成為皇后的底氣,身為皇后的娘家,鄭家在朝中地位尊貴,不同尋常。
而這些都是皇帝給皇后的面子。
如果有朝一日鄭家落得個滿門抄斬的下場,那一定是皇帝下的命令。
皇后簡直不敢相信,她無法相信枕邊人會這樣對她。
「陛下……」
皇后的呼喚,沈崇聽到了,但是他最後選擇的是視若無睹。
他沒辦法跟皇后解釋這件事,此刻的他詭異的理解了剛剛沈玉耀的心情,他要怎麼向人解釋,未來才會發生的事情呢?
但不能否認的一點是,事情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一定是發生了他無法忍受的事情,太子貪污不可能讓他下決心,連同鄭家一起滅了。
沈崇了解自己,如果他真的下了這道旨意,那想必是當時的太子和皇后已經不足以為國母為太子,所以他要為下一任皇帝,掃平障礙。
鄭家是下一任皇帝登基的最大障礙。
沈崇的憤怒褪去,轉而變得有些好奇,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情,會讓他不得不做出如此痛心疾首的決定。
天幕就像是有讀心的本領一樣,很快就為沈崇解答了疑惑。
「史書記載,貪污案暴露後,太子被禁足宮中,當時的鄭皇后突發惡疾,頭痛難忍,某天夜裡撒手人寰了。太子得知此事後悲傷過度,又因貪污案害了太多百姓性命,他一時羞愧難當,畏罪自殺,也一同跟著去了。」
死了?
這回輪到秦國相驚訝了。
皇后身體不好,有時成宿睡不著覺,頭疼的不行,這件事所有人都知道,她壽命不長倒是很好理解,可太子為什麼要畏罪自殺啊?
皇后死了,正好讓皇帝心軟,太子不應該趁此機會和皇帝重修父子情誼,然後東山再起嗎?
他到底是為什麼想不開要自殺!瘋了嗎?
秦國相想著自己還在後宮的女兒,突然覺得自己這步棋可能走的太差了,太子根本就是爛泥扶不上牆。太子也很震驚,他不覺得自己的性格,會在那個時候畏罪自殺,他做都做了,怎麼可能會愧疚?
此刻太子已經做下了貪污大案,他一點兒愧疚的感覺都沒有。
甚至此刻天幕昭告天下,是他做的此事,他依舊不慌,按照天幕的說法,之後他做的事情也會被查出來,而且到時會讓整個太子黨栽跟頭。
那他現在就暴露有什麼不好?有天幕這件事在前,還有他妹妹可能會成為太女,最後成為女帝的事情在,兩件事哪件不比他的貪污案更引人矚目?
或許有這兩件事在前面頂著,他能少受些罪。
想到這兒,太子直接跪下,沖皇帝哭喊道:「父皇!兒是被奸人矇騙才犯下大錯,今日既然上天警示,兒必定痛改前非,洗心革面,左州受災的百姓,兒會傾盡所能安置好他們!還請父皇速請太醫,醫治母后,母后為皇后多年,前朝後宮無不盡心盡力,萬不該如此年輕便、便……」
他說著說著哭了起來,像是提到皇后去世的話題,就忍不住了一樣。
一片孝子之心,赤誠可鑑。
皇后被感動的同樣嗚嗚哭,只有那些平常知道這母子倆什麼嘴臉的人,在暗自撇嘴,心道這母子倆比那伶人還會唱戲。
皇帝神情略有動容,只是他究竟是被這母子情感動了,還是覺得此刻動皇后太子並非良機,那就不得而知了。
「行了,你先起來吧,繼續聽聽它怎麼說。」
皇帝口中的「它」,自然是指天幕。
咕不咕還在繼續介紹大帝的生平,對於大帝波瀾壯闊的一生來說,什麼鄭家太子,那都不過是開胃菜。<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不心虛你急什麼?你急了,那就是你心虛,你難道真覺得玉陽能將你的太子之位奪走?
曲貴妃一想,覺得還挺好,玉陽若真的能成為太女,她巴不得呢。
只要能讓皇后太子這對母子心裡難受,她就高興。
沉浸在敵人吃虧我有福喜悅中的曲貴妃,完全沒有看見親兒子申王沈清瑾的目光。
對皇位有心思的人可不止一個,沈清瑾目光幽幽的望向沈玉耀,他從來沒有將這個妹妹看在眼裡過,沒想到她還成了個威脅了。
天幕繼續介紹著大帝的生平。
「大帝在十五歲之前,只是平平無奇的後宮公主,未曾進入朝堂,也沒有想過要爭皇位。直到她十五歲那年的中秋節,宮中設宴,皇帝一家同歡,太子沈濯琮在宴上與太宗皇帝吵得不可開交,這場風波導致與太子關係極好的大帝,不得不站在了台前。」
天幕上轉場,煌煌宮殿之中,身穿帝服的男人與太子服飾的青年爭吵不休,因為這段天幕一直在解說,所以並沒有聲音傳出,人們也就無法得知,皇帝與太子究竟是因為什麼事情,吵成這樣。
沈崇眯著眼睛,目光落在了太子身上,看來這件事都是太子自己作的,和玉陽沒有絲毫關係,甚至玉陽出面,還有可能是為了撈太子。
沒聽天幕說,沈玉耀是不得不站在台前的嗎?
想想也是,玉陽可不是那種會攬權的性格。
沈崇又摸了一下女兒的小腦袋,心裡對太子的不滿加深了些許。
沈玉耀則一臉懵,她現在內芯還是原本的小公主,聽天幕說起未來,總覺得很不對勁。
按照她的性格與行事風格,太子與皇帝爭吵,她會出面去解決嗎?
大概是會,但估計會好心辦壞事,將事情鬧得更加不可開交。
穿越而來的沈玉耀前期儘量按照小公主的性格行事,只在一些細枝末節的地方做手腳,所以人們聽著前期她做的事情,並不會覺得又突兀之處。
後來的事情,就沒那麼簡單了。
天幕繼續解說。
「在這段時期,太子與皇帝的爭鬥更加激烈,朝中更是掀起了驚濤巨浪,後世記載,當時最為出名的一件事,就是左州貪污案,那筆贓款牽扯出太多人,貪污的杜高俊在獄中離奇死去,他最後讓整個太子黨與他一同陪葬。」
皇帝聽到這兒,看太子的目光陡然變得憤怒起來。
不是因為他不清楚左州的貪污案有太子手筆,而是他沒想到,太子會愚蠢到將杜高俊殺了,還暴露了此事。
怪不得後面太子會失敗,這件事真爆出去,那就是天大的醜聞,污名滿身,這太子之位,沈濯琮確實坐不得了。
太子臉色慘白,他抬頭祈求的看向皇后,想讓皇后救他一命。
皇后剛要開口,就被天幕接下來的一段話嚇得手腳發軟。
「這段歷史中,著墨最多的,就是兩朝世家,出過兩代皇后的鄭家,滿門抄斬,夷三族,偏遠旁系流放三千里,鄭家也因此被譽為歷史上結局最為慘烈的世家。」
那真是一條狗都沒辦法好好走出鄭家。
第157章
聽到鄭家的下場,皇后如遭雷劈,她不可置信的瞪大了眼睛,眼圈瞬間門就紅了。
她和家中親人的關係沒有好到哪兒去,但是鄭家是她的母家,也是她成為皇后的底氣,身為皇后的娘家,鄭家在朝中地位尊貴,不同尋常。
而這些都是皇帝給皇后的面子。
如果有朝一日鄭家落得個滿門抄斬的下場,那一定是皇帝下的命令。
皇后簡直不敢相信,她無法相信枕邊人會這樣對她。
「陛下……」
皇后的呼喚,沈崇聽到了,但是他最後選擇的是視若無睹。
他沒辦法跟皇后解釋這件事,此刻的他詭異的理解了剛剛沈玉耀的心情,他要怎麼向人解釋,未來才會發生的事情呢?
但不能否認的一點是,事情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一定是發生了他無法忍受的事情,太子貪污不可能讓他下決心,連同鄭家一起滅了。
沈崇了解自己,如果他真的下了這道旨意,那想必是當時的太子和皇后已經不足以為國母為太子,所以他要為下一任皇帝,掃平障礙。
鄭家是下一任皇帝登基的最大障礙。
沈崇的憤怒褪去,轉而變得有些好奇,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情,會讓他不得不做出如此痛心疾首的決定。
天幕就像是有讀心的本領一樣,很快就為沈崇解答了疑惑。
「史書記載,貪污案暴露後,太子被禁足宮中,當時的鄭皇后突發惡疾,頭痛難忍,某天夜裡撒手人寰了。太子得知此事後悲傷過度,又因貪污案害了太多百姓性命,他一時羞愧難當,畏罪自殺,也一同跟著去了。」
死了?
這回輪到秦國相驚訝了。
皇后身體不好,有時成宿睡不著覺,頭疼的不行,這件事所有人都知道,她壽命不長倒是很好理解,可太子為什麼要畏罪自殺啊?
皇后死了,正好讓皇帝心軟,太子不應該趁此機會和皇帝重修父子情誼,然後東山再起嗎?
他到底是為什麼想不開要自殺!瘋了嗎?
秦國相想著自己還在後宮的女兒,突然覺得自己這步棋可能走的太差了,太子根本就是爛泥扶不上牆。太子也很震驚,他不覺得自己的性格,會在那個時候畏罪自殺,他做都做了,怎麼可能會愧疚?
此刻太子已經做下了貪污大案,他一點兒愧疚的感覺都沒有。
甚至此刻天幕昭告天下,是他做的此事,他依舊不慌,按照天幕的說法,之後他做的事情也會被查出來,而且到時會讓整個太子黨栽跟頭。
那他現在就暴露有什麼不好?有天幕這件事在前,還有他妹妹可能會成為太女,最後成為女帝的事情在,兩件事哪件不比他的貪污案更引人矚目?
或許有這兩件事在前面頂著,他能少受些罪。
想到這兒,太子直接跪下,沖皇帝哭喊道:「父皇!兒是被奸人矇騙才犯下大錯,今日既然上天警示,兒必定痛改前非,洗心革面,左州受災的百姓,兒會傾盡所能安置好他們!還請父皇速請太醫,醫治母后,母后為皇后多年,前朝後宮無不盡心盡力,萬不該如此年輕便、便……」
他說著說著哭了起來,像是提到皇后去世的話題,就忍不住了一樣。
一片孝子之心,赤誠可鑑。
皇后被感動的同樣嗚嗚哭,只有那些平常知道這母子倆什麼嘴臉的人,在暗自撇嘴,心道這母子倆比那伶人還會唱戲。
皇帝神情略有動容,只是他究竟是被這母子情感動了,還是覺得此刻動皇后太子並非良機,那就不得而知了。
「行了,你先起來吧,繼續聽聽它怎麼說。」
皇帝口中的「它」,自然是指天幕。
咕不咕還在繼續介紹大帝的生平,對於大帝波瀾壯闊的一生來說,什麼鄭家太子,那都不過是開胃菜。<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