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頁
“我瞧過你的嫁妝,裡面有一副棺木,是上好的烏木所制。”
“是我爹爹給我備好的。”黛玉輕聲說道。
對於此寒繼自然心中有數,大戶人家嫁女,嫁妝之中一律起居用具,乃至最後入殮的棺木都會備好,表示娘家人對女兒的不舍和眷戀。
黛玉那副棺木除了木材貴重,倒是十分樸素,當下有些余錢的人家免不了在棺木上做功夫,雕花裝飾,只圖精巧,如黛玉這般簡潔的棺材倒是難見。
“你可要記著曾經答應我的事。”黛玉又道。
“記著呢!忘不了!”寒繼乾脆答應著,見黛玉小小年紀就如此淡然的談論此事,不免有些心疼和傷感。
安葬了張老爺子,黛玉難得回了姑蘇,可以來祭拜父母,便和往常一樣多留了幾日,每日都會去父母墳上拜祭。寒繼瞧了很是羨慕,在皇家哪裡可以如此,但凡祭拜總是繁文縟節,到了最後都不知是祭奠先祖還是擺個場子表表孝心,做個樣子罷了。
和黛玉待得越久,寒繼越發覺著自己像是上門女婿,衣食住行無不是靠著林家,一來二去他反是覺得這種日子滋潤又逍遙,自他懂事以來哪一日不是小心應付,到從未如此輕鬆過。
當然黛玉也覺得這樣極好,因為她和寒繼離了京城,不必理會那些繁瑣的親戚關係,又可以住在自家祖宅中,飲食起居一如往昔,寒繼也是個省心的,有吃有穿就成,每日裡練了劍法也會畫上幾筆,或是看會子書,日子很是閒適。
九月里過了林如海的祭日,黛玉才和寒繼回了蘇州,雖說這日子閒適,但是眼看著這太陽一日比一日火辣,連莊園中那一眼泉水都比前幾年淺了許多。
安樂王和黛玉都有些擔憂,不必黛玉提及,寒繼就吩咐手下調了些人來看守莊園,今年必有饑荒,此處是林家先祖安眠之處,莫要讓人擾了清淨才是。
歸途中果然見路上有三三兩兩乞討的災民,寒繼讓人抓了幾個來問話,方知他們是從北邊逃過來的。江南水系眾多,比較富庶,是以就算大旱,還勉強能支持得住,而北邊可就慘了,自去歲封凍而後又是大旱,至今顆粒無收,有些人已是逃了出來,還有些捨不得家業,依然苦苦熬著。
“一會子入了冬,怕是還有更多災民要來……”寒繼瞧著這些衣衫襤褸的人,蹙眉道。
“若是入了冬,天又冷,屆時那些老弱病殘,怕是熬不住的,自古以來災荒之後便是瘟疫,因此屠城之事也不是沒有過。”黛玉也想到了此處,嘆息道。
“我見你們林家自去歲起就開始屯糧,不知如今得了多少?”寒繼問到。
黛玉看了寒繼一眼,這寒繼平日裡貧嘴得很,實際上心中門清,黛玉自聽帝師說往後年景不好,便讓下面的人開始屯糧,各處田莊裡出的糧食一律不賣,還各處收了許多。
為了不惹人注意,黛玉讓下面的人分散了各處收糧,就算運得遠一點,也莫要讓人看出端倪,不料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寒繼眼皮子底下。
“如今我倒是建議你多囤些面糠等物,現下已是有好些商戶開始屯糧了。”寒繼建議到。
黛玉面上不解,面糠等物多是用來餵牲口的,自己為何要囤積這麼些東西。
寒繼見黛玉不解,連忙解釋到。
“那些災民所想的,不過是能填飽肚子,所以只要能吃飽就成,如今一石大米可換四石面糠,你花一石米的銀錢可以多養活幾個人,豈不是美事?”
黛玉聽寒繼一言確實有理,她原想著放出些米去免得糧商哄抬糧價,可又覺著這法子不妥當,她林家想和江南眾多富商抗衡,是萬萬不能的,如今用寒繼這法子倒還可以騰出手來囤積些藥材。
“你倒是思慮周全,只是還是治標不治本,現下不知那城裡米糧是不是價格漲了又漲。”黛玉說道。
“若是要治標治本,倒是還要屯些種子,日後年景好了,百姓才能耕種,如今國庫中雖然不太寬裕,但還能支持得住,但願我那皇兄能減免些賦稅,一旱一澇,這兩三年百姓日子不好過啊!”寒繼抬頭看了看遠處,隱約可以看見蘇州的城門了,又回過頭來對黛玉嘻嘻笑到。
“旁的地界我管不著,江南之地的糧價,王爺我管定了!”
作者有話要說: 我覺得國人都有些忌諱談論生死之事,其實人固有一死,討論討論也沒什麼嘛……大家也不要傷感,我們黛玉離開塵世那一天必是飛升成仙了。
另外,繼續為我的下一本書《家裡有王位要繼承》求預收。
這一周每天都可以更新一章,還請大家多多支持喲!
——拔了智齒腫成豬頭的作者留
第114章 亂象
一百一十四、亂象
黛玉見寒繼鐵了心要整治糧商哄抬糧價之事, 欣慰之餘又有些擔憂, 寒繼這乃是利民的義舉, 然而在商人中可討不了好去,自古官商勾結, 他剛剛離了京, 一律行事應以低調為主。
不想寒繼一個人倒是把江南商道攪了個天翻地覆, 寒繼是個軟硬不吃的,管你軟磨硬泡, 他定的價就擺在那裡, 你若敢漲價, 提頭來見。不出半月, 商人們怨聲載道,寒繼還讓人嚴格盤查過往商船, 防止有人把江南之處的米糧外運。
“是我爹爹給我備好的。”黛玉輕聲說道。
對於此寒繼自然心中有數,大戶人家嫁女,嫁妝之中一律起居用具,乃至最後入殮的棺木都會備好,表示娘家人對女兒的不舍和眷戀。
黛玉那副棺木除了木材貴重,倒是十分樸素,當下有些余錢的人家免不了在棺木上做功夫,雕花裝飾,只圖精巧,如黛玉這般簡潔的棺材倒是難見。
“你可要記著曾經答應我的事。”黛玉又道。
“記著呢!忘不了!”寒繼乾脆答應著,見黛玉小小年紀就如此淡然的談論此事,不免有些心疼和傷感。
安葬了張老爺子,黛玉難得回了姑蘇,可以來祭拜父母,便和往常一樣多留了幾日,每日都會去父母墳上拜祭。寒繼瞧了很是羨慕,在皇家哪裡可以如此,但凡祭拜總是繁文縟節,到了最後都不知是祭奠先祖還是擺個場子表表孝心,做個樣子罷了。
和黛玉待得越久,寒繼越發覺著自己像是上門女婿,衣食住行無不是靠著林家,一來二去他反是覺得這種日子滋潤又逍遙,自他懂事以來哪一日不是小心應付,到從未如此輕鬆過。
當然黛玉也覺得這樣極好,因為她和寒繼離了京城,不必理會那些繁瑣的親戚關係,又可以住在自家祖宅中,飲食起居一如往昔,寒繼也是個省心的,有吃有穿就成,每日裡練了劍法也會畫上幾筆,或是看會子書,日子很是閒適。
九月里過了林如海的祭日,黛玉才和寒繼回了蘇州,雖說這日子閒適,但是眼看著這太陽一日比一日火辣,連莊園中那一眼泉水都比前幾年淺了許多。
安樂王和黛玉都有些擔憂,不必黛玉提及,寒繼就吩咐手下調了些人來看守莊園,今年必有饑荒,此處是林家先祖安眠之處,莫要讓人擾了清淨才是。
歸途中果然見路上有三三兩兩乞討的災民,寒繼讓人抓了幾個來問話,方知他們是從北邊逃過來的。江南水系眾多,比較富庶,是以就算大旱,還勉強能支持得住,而北邊可就慘了,自去歲封凍而後又是大旱,至今顆粒無收,有些人已是逃了出來,還有些捨不得家業,依然苦苦熬著。
“一會子入了冬,怕是還有更多災民要來……”寒繼瞧著這些衣衫襤褸的人,蹙眉道。
“若是入了冬,天又冷,屆時那些老弱病殘,怕是熬不住的,自古以來災荒之後便是瘟疫,因此屠城之事也不是沒有過。”黛玉也想到了此處,嘆息道。
“我見你們林家自去歲起就開始屯糧,不知如今得了多少?”寒繼問到。
黛玉看了寒繼一眼,這寒繼平日裡貧嘴得很,實際上心中門清,黛玉自聽帝師說往後年景不好,便讓下面的人開始屯糧,各處田莊裡出的糧食一律不賣,還各處收了許多。
為了不惹人注意,黛玉讓下面的人分散了各處收糧,就算運得遠一點,也莫要讓人看出端倪,不料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寒繼眼皮子底下。
“如今我倒是建議你多囤些面糠等物,現下已是有好些商戶開始屯糧了。”寒繼建議到。
黛玉面上不解,面糠等物多是用來餵牲口的,自己為何要囤積這麼些東西。
寒繼見黛玉不解,連忙解釋到。
“那些災民所想的,不過是能填飽肚子,所以只要能吃飽就成,如今一石大米可換四石面糠,你花一石米的銀錢可以多養活幾個人,豈不是美事?”
黛玉聽寒繼一言確實有理,她原想著放出些米去免得糧商哄抬糧價,可又覺著這法子不妥當,她林家想和江南眾多富商抗衡,是萬萬不能的,如今用寒繼這法子倒還可以騰出手來囤積些藥材。
“你倒是思慮周全,只是還是治標不治本,現下不知那城裡米糧是不是價格漲了又漲。”黛玉說道。
“若是要治標治本,倒是還要屯些種子,日後年景好了,百姓才能耕種,如今國庫中雖然不太寬裕,但還能支持得住,但願我那皇兄能減免些賦稅,一旱一澇,這兩三年百姓日子不好過啊!”寒繼抬頭看了看遠處,隱約可以看見蘇州的城門了,又回過頭來對黛玉嘻嘻笑到。
“旁的地界我管不著,江南之地的糧價,王爺我管定了!”
作者有話要說: 我覺得國人都有些忌諱談論生死之事,其實人固有一死,討論討論也沒什麼嘛……大家也不要傷感,我們黛玉離開塵世那一天必是飛升成仙了。
另外,繼續為我的下一本書《家裡有王位要繼承》求預收。
這一周每天都可以更新一章,還請大家多多支持喲!
——拔了智齒腫成豬頭的作者留
第114章 亂象
一百一十四、亂象
黛玉見寒繼鐵了心要整治糧商哄抬糧價之事, 欣慰之餘又有些擔憂, 寒繼這乃是利民的義舉, 然而在商人中可討不了好去,自古官商勾結, 他剛剛離了京, 一律行事應以低調為主。
不想寒繼一個人倒是把江南商道攪了個天翻地覆, 寒繼是個軟硬不吃的,管你軟磨硬泡, 他定的價就擺在那裡, 你若敢漲價, 提頭來見。不出半月, 商人們怨聲載道,寒繼還讓人嚴格盤查過往商船, 防止有人把江南之處的米糧外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