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頁
「孫兒明白。」
「日後你大父走了,就一把火燒了,把骨灰帶回南方安葬,那裡畢竟是養我的地方。想我吳應中最初不過是小小主記,能有今日的榮光,也不枉此生了。」
他的前程是崔珏許的,老天給他開了一個玩笑,學那姜太公,幾十歲了才開始發家。
他都七十多歲了,身體雖然算得上硬朗,但小毛病也不少。若按正常情況,他完全是可以致仕頤養天年的。一來陳皎不允,二來他也想為後輩鋪路,讓他們的仕途稍稍順暢一些。
現在因為大量缺人才,故而他們這些文官的後輩會得到啟用,但若想學以前的世家大族壟斷高官,族譜查殺警告。
陳九娘的手段,他見識得可多了,一個能殺兄弒父的人,別妄想著她能有幾分情義。
她的所有情義,都是建立在王權之下的,一旦影響到她的權力,勢必斬草除根。
吳應中在官場浸淫數十年,若連這點道理都不懂,那就白活了一場。
從南方陸續過來的官員們都得到了優待。
這期間裴長秀領兵攻打平州,本以為要耗費許多日,結果該州一盤散沙,不戰而敗。
將士們一鼓作氣連攻曲州,待到夏日才把尼日阿圖斬殺。最後一個胡人政權被滅,意味著中原徹底被漢人掌控。
陳皎親筆書寫信函送至南方,讓崔珏等人動身前往中原。
宮裡頭的許氏等人開啟了日程,陳賢盛一家子也跟著隊伍浩浩蕩蕩前往。不僅他們要過去,那些陳氏家族嫁出去的姐妹們也要攜帶夫家遷移。
總而言之,南方不會留下任何有聲望的官員或皇族在當地,因為陳皎忌諱他們的影響力。
崔珏深知她的脾性,也處處周全,把能追走的全部追了過去。
各州的男丁們大部分出征,州府只有行政權,手裡沒有兵丁,就算要生事,也能迅速鎮壓平定。
北歸的路上車水馬龍,好不熱鬧。許氏坐在馬車裡,難掩興奮。看這架勢,她的閨女以後是要做皇帝的,她就是太后了!
命運真是一場奇妙的際遇,她許惠蘭也算是苦盡甘來。
而在南方的達官貴人們一路向北時,徐州章鳳男應允了陳皎等人的勸降。
那幫南方人既然能把胡人一個個幹掉,他們自然無法與其抗衡,故而選擇保命開城歸順。
徐州的歸順在意料之中。
至此中原十二州盡數拿下,天下十九州得到一統。
陳皎稱帝的野心昭然若揭,那群武將們個個雄心勃勃,理所應當擁立她登頂。
現在就等著崔珏他們過來。
陳皎跟方世林等人討論三省六部制。這個時期已經有了雛形,她在雛形上進行完善,仿唐制,確立各部職能劃分,比以前更加清晰。
不僅如此,科舉制也比以前更為細緻,可見她曾費過不少心思。
從去年拿下中州後,繡娘們就在趕做帝王冕服。
服飾採取玄色與正紅搭配,肩挑日月,兩袖龍飛鳳舞,皆用金絲繡制而成。
陳皎曾看過半成品,很是滿意。她不太喜歡明黃,更鍾意紅與黑。
不僅如此,乾德殿的「龍椅」也重新做過,用純金打造的龍頭,是高椅的形式。
這個時代的漢人大部分都是跪坐,有方凳,也是胡人帶過來的,人們的觀念里沒有高椅桌子這類器物。
就算是跂坐,也是在榻上。
陳皎要推進歷史進程,讓椅子桌子走進千家萬戶。
待到隆冬時節,奉州那邊的人們陸續抵達京都,一一被安置。
許氏他們要晚些才到,進京已經是臘月初。
朝中早就在籌備登基大典,定於臘月十八。
分別了兩三年的母女再次團聚,儘管許氏一路車馬勞頓,精神卻好,同陳皎興致勃勃說起過來看到的平原,一臉不可思議。
那麼大的地,平整得連山包都看不到,得種多少莊稼啊!
第101章 君臨天下(正文完)
這或許就是國人刻在骨子裡的基因傳承——種地。
陳皎著實高興,把許氏拉去看她的龍袍。
許氏眼睛都瞧直了,衣桁上的冕服做工考究,金絲繡的龍紋張牙舞爪,栩栩如生。
她用充滿著虔誠的眼神問:「兒啊,我能去摸摸嗎?」
陳皎點頭,「阿娘隨 便摸。」
許氏嚴肅道:「帝王冕服,亂摸是要砍頭的。」
陳皎失笑,也嚴肅道:「待兒成了皇帝,阿娘就是太后,誰敢砍太后的頭?」
許氏徹底神氣了,指了指她,「出息!」
那衣桁上的冕服配色只有黑紅金三色,莊嚴威儀,代表著無上權力,叫人不敢褻瀆。
許氏心中激動,小心翼翼撫摸衣料,嘴裡嘖嘖道:「我一定是在做夢,我兒竟然能做皇帝了。」
說罷掐了自己一把,疼!
她到底難以置信,又忍不住看了陳皎一眼,試探問:「兒啊,底下那些文武百官,真的沒有一句屁話?」
陳皎不答反問:「阿娘覺得,他們會拿什麼說事呢?」
許氏一本正經道:「他們定會拿陰陽顛倒來議論你,畢竟從古至今,都沒有女人做皇帝,那幫老爺們兒,豈會服咱們女人管束?」
陳皎:「阿娘這話問得好,能不能做皇帝,是我陳九娘的本事。能不能讓他們服氣,則需要馴服他們俯首稱臣的實力。<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日後你大父走了,就一把火燒了,把骨灰帶回南方安葬,那裡畢竟是養我的地方。想我吳應中最初不過是小小主記,能有今日的榮光,也不枉此生了。」
他的前程是崔珏許的,老天給他開了一個玩笑,學那姜太公,幾十歲了才開始發家。
他都七十多歲了,身體雖然算得上硬朗,但小毛病也不少。若按正常情況,他完全是可以致仕頤養天年的。一來陳皎不允,二來他也想為後輩鋪路,讓他們的仕途稍稍順暢一些。
現在因為大量缺人才,故而他們這些文官的後輩會得到啟用,但若想學以前的世家大族壟斷高官,族譜查殺警告。
陳九娘的手段,他見識得可多了,一個能殺兄弒父的人,別妄想著她能有幾分情義。
她的所有情義,都是建立在王權之下的,一旦影響到她的權力,勢必斬草除根。
吳應中在官場浸淫數十年,若連這點道理都不懂,那就白活了一場。
從南方陸續過來的官員們都得到了優待。
這期間裴長秀領兵攻打平州,本以為要耗費許多日,結果該州一盤散沙,不戰而敗。
將士們一鼓作氣連攻曲州,待到夏日才把尼日阿圖斬殺。最後一個胡人政權被滅,意味著中原徹底被漢人掌控。
陳皎親筆書寫信函送至南方,讓崔珏等人動身前往中原。
宮裡頭的許氏等人開啟了日程,陳賢盛一家子也跟著隊伍浩浩蕩蕩前往。不僅他們要過去,那些陳氏家族嫁出去的姐妹們也要攜帶夫家遷移。
總而言之,南方不會留下任何有聲望的官員或皇族在當地,因為陳皎忌諱他們的影響力。
崔珏深知她的脾性,也處處周全,把能追走的全部追了過去。
各州的男丁們大部分出征,州府只有行政權,手裡沒有兵丁,就算要生事,也能迅速鎮壓平定。
北歸的路上車水馬龍,好不熱鬧。許氏坐在馬車裡,難掩興奮。看這架勢,她的閨女以後是要做皇帝的,她就是太后了!
命運真是一場奇妙的際遇,她許惠蘭也算是苦盡甘來。
而在南方的達官貴人們一路向北時,徐州章鳳男應允了陳皎等人的勸降。
那幫南方人既然能把胡人一個個幹掉,他們自然無法與其抗衡,故而選擇保命開城歸順。
徐州的歸順在意料之中。
至此中原十二州盡數拿下,天下十九州得到一統。
陳皎稱帝的野心昭然若揭,那群武將們個個雄心勃勃,理所應當擁立她登頂。
現在就等著崔珏他們過來。
陳皎跟方世林等人討論三省六部制。這個時期已經有了雛形,她在雛形上進行完善,仿唐制,確立各部職能劃分,比以前更加清晰。
不僅如此,科舉制也比以前更為細緻,可見她曾費過不少心思。
從去年拿下中州後,繡娘們就在趕做帝王冕服。
服飾採取玄色與正紅搭配,肩挑日月,兩袖龍飛鳳舞,皆用金絲繡制而成。
陳皎曾看過半成品,很是滿意。她不太喜歡明黃,更鍾意紅與黑。
不僅如此,乾德殿的「龍椅」也重新做過,用純金打造的龍頭,是高椅的形式。
這個時代的漢人大部分都是跪坐,有方凳,也是胡人帶過來的,人們的觀念里沒有高椅桌子這類器物。
就算是跂坐,也是在榻上。
陳皎要推進歷史進程,讓椅子桌子走進千家萬戶。
待到隆冬時節,奉州那邊的人們陸續抵達京都,一一被安置。
許氏他們要晚些才到,進京已經是臘月初。
朝中早就在籌備登基大典,定於臘月十八。
分別了兩三年的母女再次團聚,儘管許氏一路車馬勞頓,精神卻好,同陳皎興致勃勃說起過來看到的平原,一臉不可思議。
那麼大的地,平整得連山包都看不到,得種多少莊稼啊!
第101章 君臨天下(正文完)
這或許就是國人刻在骨子裡的基因傳承——種地。
陳皎著實高興,把許氏拉去看她的龍袍。
許氏眼睛都瞧直了,衣桁上的冕服做工考究,金絲繡的龍紋張牙舞爪,栩栩如生。
她用充滿著虔誠的眼神問:「兒啊,我能去摸摸嗎?」
陳皎點頭,「阿娘隨 便摸。」
許氏嚴肅道:「帝王冕服,亂摸是要砍頭的。」
陳皎失笑,也嚴肅道:「待兒成了皇帝,阿娘就是太后,誰敢砍太后的頭?」
許氏徹底神氣了,指了指她,「出息!」
那衣桁上的冕服配色只有黑紅金三色,莊嚴威儀,代表著無上權力,叫人不敢褻瀆。
許氏心中激動,小心翼翼撫摸衣料,嘴裡嘖嘖道:「我一定是在做夢,我兒竟然能做皇帝了。」
說罷掐了自己一把,疼!
她到底難以置信,又忍不住看了陳皎一眼,試探問:「兒啊,底下那些文武百官,真的沒有一句屁話?」
陳皎不答反問:「阿娘覺得,他們會拿什麼說事呢?」
許氏一本正經道:「他們定會拿陰陽顛倒來議論你,畢竟從古至今,都沒有女人做皇帝,那幫老爺們兒,豈會服咱們女人管束?」
陳皎:「阿娘這話問得好,能不能做皇帝,是我陳九娘的本事。能不能讓他們服氣,則需要馴服他們俯首稱臣的實力。<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