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頁
州府里分成了兩派,一派想求和,一派則主戰。
州牧章鳳男猶豫不決,他在骨子裡就對女人有偏見,覺得南蠻子簡直不可思議,竟然會讓一個女人當家做主。
但聽說南方那邊已經統一,中原也快了,日後那個女人定然會君臨天下。
這簡直滑稽。
陰陽顛倒,不成體統!
冬日一片蕭瑟,奉州的京中官員去了大半。方月笙年事已高,實在經不起天寒地凍,打算開春再動身過去。
崔珏過來同他說起目前中原那邊的局勢,方月笙甚感欣慰,說道:
「當年我們方家也算押對了寶。」頓了頓,「這或許就是方家的命運,那時候九娘子本不會去西山縣的,若非陳賢樹兄弟把她請過去,便不會有方家的今日。」
崔珏應道:「眼見中原就要一統,我崔某此生也算無憾了。」
方月笙捋鬍子,「是啊,亂了那麼多年,老夫能見證中原一統,這輩子也算值了。」
二人追憶過往,一步步走來著實不易。他們是從哪裡開始轉折的呢,亦或許是從閔州平亂開始的吧。
這些年南方的發展著實迅速,也年年征戰,算是把兵力磨礪出來了,方月笙道:「待中原一統,南方的百姓就該休養生息,這些年他們著實不易。」
崔珏:「這幾年大家都不容易,不論是百姓,還是文武官員,都把勁兒往一處使,只為拯救國破山河。如今眼見大業將成,也該減減賦稅,養養民生。」
二人對休養生息的態度是一致的,因為任何高強度的社會形態一旦持續得太久,勢必會引起衝突。
這些年南方猶如緊繃的弦,為了供應北伐這個龐大的戰爭機器,不知多少人的血汗被絞入其中。正是因為他們知道會有終止的那一天,這才默默忍受。
年關時允州失陷,尼日阿圖長子在允州被殺。
州府里發生分歧,部分胡人將領生出逃亡之心,他們再無鬥志跟漢人軍隊廝殺,只想回到漠北。
有些念頭一旦滋生,便如野火般,再無熄滅可能。
大量胡人百姓出逃,回到他們的漠北之地。平州那邊的胡人士兵也跟著偷偷潛逃,他們不想葬送在「天雷」之手,只想活命。
人心渙散,甚合陳皎之意。
快要過年時第一批過來的官員和百姓得到府衙安置,有的故鄉在新城,當地衙門積極上戶下放田地,那些公家地有了主兒。
也有酈州人,文官們就在大年三十那天歇了一日,便馬不停蹄安置鄉民。
初春時越來越多的中原人重回故里,吳應中拖著一把老骨頭來到建陽。這是他第一次來京城,只覺甚是宏偉,可比南方氣派多了。
陳皎親自接迎他們,吳應中行禮道:「老朽這輩子托九娘子的福,竟也有機會來京城開開眼界。」
他們一直未曾改口,都喊她九娘子,因為「九娘子」比任何稱呼都有分量。
陳皎笑著道:「你這老兒,當初我給你畫的大餅,沒有哄你罷。」
吳應中擺手,「沒哄!沒哄!」
一行人皆笑了起來,陳皎早已給他們收拾出府邸,引著吳家人過去。
這邊的建築跟南方不太一樣,講究氣勢威嚴,那三進院子寬敞無比,主僕能住下好幾十人。
吳應中有些吃不消,說道:「九娘子莫不是領錯路了?」
陳皎:「沒錯,就這宅子,給你吳老住。」
吳應中「哎喲」一聲,「無功不受祿,按說老朽都得致仕了,可受不住這等功勞。」
陳皎:「致什麼仕,什麼時候干不動了再說,有御醫伺候著。」
吳應中被氣笑了。
陳皎繼續道:「你們這些可都是開國功臣,跟著我風裡來雨里去,如今眼見霸業將成,我陳九娘斷不能做那忘恩負義之人,獨享其成。」
吳應中忙道:「九娘子說笑了,這些年你可不曾虧待過我們。」
陳皎:「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你們一路過來也著實勞累,且先歇幾日緩緩。」
她還有公務要處理,人們送她離去。
吳家人好奇打量那宅子,吳應中望著春日暖陽,自言自語道:「這輩子啊,得老死在這邊囉。」
孫兒吳珂忍不住問:「大父何出此言?」
吳應中拄著拐杖,朝他招手。吳珂走上前,聽到自家祖父道:「咱們吳家這些年是不是節節高升,爬得異常快?」
吳珂點頭。
吳應中捋鬍子,「如今九娘子在北方,她放心得下我們吳家人在南方嗎?」
吳珂不由得愣住。
吳應中語重心長道:「你大父我啊跟著她清理官紳,但凡在當地有威望的官紳多數都被幹掉了。我年事已高,早就該致仕在南方頤養天年,她卻不允,可知其中的原由?」
吳珂頓時便明白了他的話中話,說道:「九娘子害怕我們吳家也會成為那樣的官紳。」
吳應中:「阿奴啊,當初奉州的世家是怎麼被清殺的,咱們吳家人得牢記於心,別以為到了這京城,就能高枕無憂了。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你大父跟著九娘子奔波了十二年,她是什麼性情,大父心裡頭門兒清。
「現在大父老了,日後入了土,是保不住你們這些後輩的。切記大父給你說過的那些話,勿要踩踏九娘子的底線,她的權威,不容人觸碰,明白嗎?」<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州牧章鳳男猶豫不決,他在骨子裡就對女人有偏見,覺得南蠻子簡直不可思議,竟然會讓一個女人當家做主。
但聽說南方那邊已經統一,中原也快了,日後那個女人定然會君臨天下。
這簡直滑稽。
陰陽顛倒,不成體統!
冬日一片蕭瑟,奉州的京中官員去了大半。方月笙年事已高,實在經不起天寒地凍,打算開春再動身過去。
崔珏過來同他說起目前中原那邊的局勢,方月笙甚感欣慰,說道:
「當年我們方家也算押對了寶。」頓了頓,「這或許就是方家的命運,那時候九娘子本不會去西山縣的,若非陳賢樹兄弟把她請過去,便不會有方家的今日。」
崔珏應道:「眼見中原就要一統,我崔某此生也算無憾了。」
方月笙捋鬍子,「是啊,亂了那麼多年,老夫能見證中原一統,這輩子也算值了。」
二人追憶過往,一步步走來著實不易。他們是從哪裡開始轉折的呢,亦或許是從閔州平亂開始的吧。
這些年南方的發展著實迅速,也年年征戰,算是把兵力磨礪出來了,方月笙道:「待中原一統,南方的百姓就該休養生息,這些年他們著實不易。」
崔珏:「這幾年大家都不容易,不論是百姓,還是文武官員,都把勁兒往一處使,只為拯救國破山河。如今眼見大業將成,也該減減賦稅,養養民生。」
二人對休養生息的態度是一致的,因為任何高強度的社會形態一旦持續得太久,勢必會引起衝突。
這些年南方猶如緊繃的弦,為了供應北伐這個龐大的戰爭機器,不知多少人的血汗被絞入其中。正是因為他們知道會有終止的那一天,這才默默忍受。
年關時允州失陷,尼日阿圖長子在允州被殺。
州府里發生分歧,部分胡人將領生出逃亡之心,他們再無鬥志跟漢人軍隊廝殺,只想回到漠北。
有些念頭一旦滋生,便如野火般,再無熄滅可能。
大量胡人百姓出逃,回到他們的漠北之地。平州那邊的胡人士兵也跟著偷偷潛逃,他們不想葬送在「天雷」之手,只想活命。
人心渙散,甚合陳皎之意。
快要過年時第一批過來的官員和百姓得到府衙安置,有的故鄉在新城,當地衙門積極上戶下放田地,那些公家地有了主兒。
也有酈州人,文官們就在大年三十那天歇了一日,便馬不停蹄安置鄉民。
初春時越來越多的中原人重回故里,吳應中拖著一把老骨頭來到建陽。這是他第一次來京城,只覺甚是宏偉,可比南方氣派多了。
陳皎親自接迎他們,吳應中行禮道:「老朽這輩子托九娘子的福,竟也有機會來京城開開眼界。」
他們一直未曾改口,都喊她九娘子,因為「九娘子」比任何稱呼都有分量。
陳皎笑著道:「你這老兒,當初我給你畫的大餅,沒有哄你罷。」
吳應中擺手,「沒哄!沒哄!」
一行人皆笑了起來,陳皎早已給他們收拾出府邸,引著吳家人過去。
這邊的建築跟南方不太一樣,講究氣勢威嚴,那三進院子寬敞無比,主僕能住下好幾十人。
吳應中有些吃不消,說道:「九娘子莫不是領錯路了?」
陳皎:「沒錯,就這宅子,給你吳老住。」
吳應中「哎喲」一聲,「無功不受祿,按說老朽都得致仕了,可受不住這等功勞。」
陳皎:「致什麼仕,什麼時候干不動了再說,有御醫伺候著。」
吳應中被氣笑了。
陳皎繼續道:「你們這些可都是開國功臣,跟著我風裡來雨里去,如今眼見霸業將成,我陳九娘斷不能做那忘恩負義之人,獨享其成。」
吳應中忙道:「九娘子說笑了,這些年你可不曾虧待過我們。」
陳皎:「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你們一路過來也著實勞累,且先歇幾日緩緩。」
她還有公務要處理,人們送她離去。
吳家人好奇打量那宅子,吳應中望著春日暖陽,自言自語道:「這輩子啊,得老死在這邊囉。」
孫兒吳珂忍不住問:「大父何出此言?」
吳應中拄著拐杖,朝他招手。吳珂走上前,聽到自家祖父道:「咱們吳家這些年是不是節節高升,爬得異常快?」
吳珂點頭。
吳應中捋鬍子,「如今九娘子在北方,她放心得下我們吳家人在南方嗎?」
吳珂不由得愣住。
吳應中語重心長道:「你大父我啊跟著她清理官紳,但凡在當地有威望的官紳多數都被幹掉了。我年事已高,早就該致仕在南方頤養天年,她卻不允,可知其中的原由?」
吳珂頓時便明白了他的話中話,說道:「九娘子害怕我們吳家也會成為那樣的官紳。」
吳應中:「阿奴啊,當初奉州的世家是怎麼被清殺的,咱們吳家人得牢記於心,別以為到了這京城,就能高枕無憂了。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你大父跟著九娘子奔波了十二年,她是什麼性情,大父心裡頭門兒清。
「現在大父老了,日後入了土,是保不住你們這些後輩的。切記大父給你說過的那些話,勿要踩踏九娘子的底線,她的權威,不容人觸碰,明白嗎?」<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