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頁
至於衙門中其他幾位大人,吏部大概也是知道他們從前的表現,職位不變,但都得到了賞賜,也算是全了他們都體面。
簡單聊過光州後,宋允知才跟趙安虞說起了近期的打算。
他雖在戶部任職,可是這段時間都得跟著他外出辦事,宋允知怕他認識不清還叮囑道:「這門差事是陛下親自盯著的,容不得半點閃失。累肯定是累一點,不過只要入了陛下的眼,後頭的路自然比旁人要好走一些。」
他自己就是個例子,這不是陛下信任他、器重他,他也不至於升得這麼快,宋允知比誰都清楚,他這個丞相是怎麼來的。
趙安虞重重點了點頭,他哪裡會害怕苦,害怕累?再苦再累,也比之前在外謀生要強。他知道僅憑自己一個人的本事,是絕對不會被陛下記住的,更不能直接躍升成了戶部的六品官,這都是沾了宋大人的光。
他在長安無親無故,心中唯一的執念便是替宋大人將事情做好。
趙安虞一來,宋允知解放了一半兒,身邊有個已經磨合好、隨時隨地都能懂自己心意的人,實在是太重要了。
除了趙安虞,還有程武兩個人也跟著蕭寶玄出來了,宋允知便不客氣地將他們都用上了,反正閒著也是閒著。
程武跟呂蒙跟著小皇子出來本來是為了透口氣的,就當是放假了,結果假是一點兒沒享受到,人還跟著累得不輕。
「也就是你了,見不得旁人閒著。」呂蒙憋屈道。
宋允知一臉無辜:「可是我也沒閒著啊。」
他負責統籌,尤其要跟底下的各州縣疏通好。雖然大地主已經被鄭廷給殺得差不多了,但是還是有一些小地主,地方上也有一些沒有殺乾淨的鄉紳。當然不是說他們就該死,沒被殺應該就是沒做什麼傷天害理之事,但是新政肯定會觸動他們的利益,將不少隱田公之於眾,今後便要收取這部分的田稅。這些人又哪裡肯呢?少不得要使點絆子。
宋允知要處理的便是這些事,碰上難纏之人,他還會特意帶上蕭寶玄一塊兒。
蕭寶玄頭一次碰到這樣的人,他很是不解:「這些分明家中富裕,如今只要讓他們將原本藏起來的田登記在冊,為何他們就是捨不得那點不該得的私利?明明他們不缺這點東西。他們老實配合,百姓也都能跟著受益,不好麼?」
他在外見到了許許多多的窮苦百姓,他們有的被世道剝削,有的被地主剝削,日子過得清苦異常,有時候,只要那些地主高抬貴手,少收一些糧,他們便能有喘氣的機會。
宋允知想摸一摸蕭寶玄的腦袋,但是剛抬起手,便想到他早已經不是當年的小孩兒了,十來歲的少年,個頭也開始抽條,在外得給他面子才行。宋允知輕聲回應:「自私是絕大部分人的天性,原本握在手裡的東西,如今要捨出去,誰能願意?別說他們,即便是朝中的官員,真讓他們為國奉獻多半也是不肯的。殿下,站在個人的立場上,每個人都是自私的,這是人性,少有人能夠超越人性。但是我與殿下既然身在其位,便得跳出個人立場,從全局考量。」
說到自私,權貴難道不自私嗎,甚至,皇家難道不自私嗎?都是自私自利之人,可是為君之人,得想方設法為天下萬民考慮。
蕭寶玄若有所思,他來這里見識到了太多與宮中教導不同之處,一切與他想像的大相逕庭,但是蕭寶玄還是希望能多看看這些不同,他不願意一輩子活在身邊人編織的美夢之中,整日聽他們歌功頌德,甚至不知真正的世情是什麼樣的。
跟著宋允知的日子不大好受,僅僅兩個月而已,蕭寶玄便瘦了許多,人也顯得更高了。見識的東西多了,眼中僅存的那點懵懂也都散了個乾乾淨淨。
照顧他的內侍都覺得殿下的變化大,簡直是脫胎換骨,相貌上的變化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心態上的變化,殿下更成熟了,也更有主見了。
宋允知不遑多讓,盧蒙本來是嫌他布置的活累得慌,但是看到宋允知消瘦成這樣,只能默默地替他多分擔點兒。
光是重新測算北方的田地,便花了整整六個月的功夫,初步測算完之後,宋允知又領著戶部一干人等去核查。
他將人手抽走了,戶部自然也就沒人了。
長安城內一直都是缺人的,自從王新投降之後,前朝的班底也就廢掉了。這些人在鄭廷上位時也是個牆頭草,皇上對他們沒有什麼好印象,都給打發了。也就只有王新一家跟鄭太後待遇好些,撈到個不錯的住處,除了沒有前程,吃穿用度總是不愁的。其他人則是一落千丈,徹底沒了官職。
朝廷多出了這麼多空缺,皇上理所當然想著開恩科,多召一些北方的有識之士入朝為官。
此事本來該在明年辦,但因為宋允知抽調人手,馮尚書忍無可忍前來告狀,責怪陛下不能什麼都緊著宋允知,宋允知的活兒重要,難道戶部原本的活就不重要了嗎?
馮尚書氣勢洶洶,皇上不得不將明年的恩科提前了,年前就辦。
恩科舉辦之際,宋允知這邊的活兒也接近尾聲了。擺在他案頭的是幾本厚厚的「魚鱗圖冊」,就是仿照後世畫出來的。<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簡單聊過光州後,宋允知才跟趙安虞說起了近期的打算。
他雖在戶部任職,可是這段時間都得跟著他外出辦事,宋允知怕他認識不清還叮囑道:「這門差事是陛下親自盯著的,容不得半點閃失。累肯定是累一點,不過只要入了陛下的眼,後頭的路自然比旁人要好走一些。」
他自己就是個例子,這不是陛下信任他、器重他,他也不至於升得這麼快,宋允知比誰都清楚,他這個丞相是怎麼來的。
趙安虞重重點了點頭,他哪裡會害怕苦,害怕累?再苦再累,也比之前在外謀生要強。他知道僅憑自己一個人的本事,是絕對不會被陛下記住的,更不能直接躍升成了戶部的六品官,這都是沾了宋大人的光。
他在長安無親無故,心中唯一的執念便是替宋大人將事情做好。
趙安虞一來,宋允知解放了一半兒,身邊有個已經磨合好、隨時隨地都能懂自己心意的人,實在是太重要了。
除了趙安虞,還有程武兩個人也跟著蕭寶玄出來了,宋允知便不客氣地將他們都用上了,反正閒著也是閒著。
程武跟呂蒙跟著小皇子出來本來是為了透口氣的,就當是放假了,結果假是一點兒沒享受到,人還跟著累得不輕。
「也就是你了,見不得旁人閒著。」呂蒙憋屈道。
宋允知一臉無辜:「可是我也沒閒著啊。」
他負責統籌,尤其要跟底下的各州縣疏通好。雖然大地主已經被鄭廷給殺得差不多了,但是還是有一些小地主,地方上也有一些沒有殺乾淨的鄉紳。當然不是說他們就該死,沒被殺應該就是沒做什麼傷天害理之事,但是新政肯定會觸動他們的利益,將不少隱田公之於眾,今後便要收取這部分的田稅。這些人又哪裡肯呢?少不得要使點絆子。
宋允知要處理的便是這些事,碰上難纏之人,他還會特意帶上蕭寶玄一塊兒。
蕭寶玄頭一次碰到這樣的人,他很是不解:「這些分明家中富裕,如今只要讓他們將原本藏起來的田登記在冊,為何他們就是捨不得那點不該得的私利?明明他們不缺這點東西。他們老實配合,百姓也都能跟著受益,不好麼?」
他在外見到了許許多多的窮苦百姓,他們有的被世道剝削,有的被地主剝削,日子過得清苦異常,有時候,只要那些地主高抬貴手,少收一些糧,他們便能有喘氣的機會。
宋允知想摸一摸蕭寶玄的腦袋,但是剛抬起手,便想到他早已經不是當年的小孩兒了,十來歲的少年,個頭也開始抽條,在外得給他面子才行。宋允知輕聲回應:「自私是絕大部分人的天性,原本握在手裡的東西,如今要捨出去,誰能願意?別說他們,即便是朝中的官員,真讓他們為國奉獻多半也是不肯的。殿下,站在個人的立場上,每個人都是自私的,這是人性,少有人能夠超越人性。但是我與殿下既然身在其位,便得跳出個人立場,從全局考量。」
說到自私,權貴難道不自私嗎,甚至,皇家難道不自私嗎?都是自私自利之人,可是為君之人,得想方設法為天下萬民考慮。
蕭寶玄若有所思,他來這里見識到了太多與宮中教導不同之處,一切與他想像的大相逕庭,但是蕭寶玄還是希望能多看看這些不同,他不願意一輩子活在身邊人編織的美夢之中,整日聽他們歌功頌德,甚至不知真正的世情是什麼樣的。
跟著宋允知的日子不大好受,僅僅兩個月而已,蕭寶玄便瘦了許多,人也顯得更高了。見識的東西多了,眼中僅存的那點懵懂也都散了個乾乾淨淨。
照顧他的內侍都覺得殿下的變化大,簡直是脫胎換骨,相貌上的變化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心態上的變化,殿下更成熟了,也更有主見了。
宋允知不遑多讓,盧蒙本來是嫌他布置的活累得慌,但是看到宋允知消瘦成這樣,只能默默地替他多分擔點兒。
光是重新測算北方的田地,便花了整整六個月的功夫,初步測算完之後,宋允知又領著戶部一干人等去核查。
他將人手抽走了,戶部自然也就沒人了。
長安城內一直都是缺人的,自從王新投降之後,前朝的班底也就廢掉了。這些人在鄭廷上位時也是個牆頭草,皇上對他們沒有什麼好印象,都給打發了。也就只有王新一家跟鄭太後待遇好些,撈到個不錯的住處,除了沒有前程,吃穿用度總是不愁的。其他人則是一落千丈,徹底沒了官職。
朝廷多出了這麼多空缺,皇上理所當然想著開恩科,多召一些北方的有識之士入朝為官。
此事本來該在明年辦,但因為宋允知抽調人手,馮尚書忍無可忍前來告狀,責怪陛下不能什麼都緊著宋允知,宋允知的活兒重要,難道戶部原本的活就不重要了嗎?
馮尚書氣勢洶洶,皇上不得不將明年的恩科提前了,年前就辦。
恩科舉辦之際,宋允知這邊的活兒也接近尾聲了。擺在他案頭的是幾本厚厚的「魚鱗圖冊」,就是仿照後世畫出來的。<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