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皇后辦事朕放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519章 皇后辦事朕放心

  「你們怎麼都不說話!」新羅王金春秋怒聲道。

  自金法敏和金仁問帶回大唐皇帝的無理要求後,金春秋就顯得非常暴躁。

  倭地雖好,卻怎麼也不能跟祖宗傳下來的世代土地相比,況且那麼多百姓,怎麼可能說遷移就遷移?

  然而大唐天子的意志,並不是那麼容易拒絕的。

  這些日子以來,金春秋雖與靺鞨人結盟,但內心深處的擔憂,卻從未消除過。

  這不,才過去沒多久,唐人就派來使節,催促他們遷移,還大兵壓境,以示威脅。

  金春秋趕忙召集文武大臣,商議如何應付唐使,只可惜眾人都異常沉默,一言不發。

  金仁問上前一步,勸道:「父親,既然靺鞨同意將倭島八州還給我們,不如就答應大唐,遷移到倭島吧,如此也能擺脫大唐威脅。」

  金春秋怒道:「混帳,我新羅立國七百年,大唐立國只有五十年不到,憑什麼大唐皇帝一句話,我們就要放棄生活數百年的家園?」

  金仁問嘆道:「現在不是立國久遠的問題,而是孰強孰弱的問題。」

  「你閉嘴,就沒聽你說過一句我愛聽的話,以後少開口說話!法敏,你來說說!」

  金法敏道:「事到如今,只有先跟大唐打一仗,打不贏的話,再遷移瀛州島。」

  金春秋道:「有機會贏嗎?」

  金法敏道:「唐軍雖強,我們也不弱,他們當初攻打百濟,都只能趁著百濟分裂時動手,我想應該有三成勝算吧!」

  金春秋看向大將軍金庾信。

  「大將軍,你說呢?」

  金庾信嘆道:「大王,唐軍百戰之師,不可力敵,如今高句麗和百濟皆亡,僅憑新羅孤軍,只怕一成勝算也沒有。」

  金庾信長期帶兵,新羅高層中,除金仁問外,他算是最理智的一個,很清楚唐軍和新羅軍的差距。

  金春秋喃喃自語道:「難道真要割捨這片土地?那後人會怎麼看我?」

  一名四十多歲的將領大步上前,大聲道:「大王不必害怕,末將願領三萬精兵,擊退唐軍,為大王分憂!」

  金春秋眼中閃過一道亮光,緊緊望著那名將領,道:「元述,你真的有把握?」

  金元述是新羅軍中第二人,也是金春秋慢慢扶持起來,用來削弱金庾信在軍中影響力的將領。

  金庾信年紀大了,近年來很少參與戰事,國內的一些地方叛亂,以及與海盜、島夷之間的戰爭,也都是金元述帶兵應對。

  金元述朗聲道:「別人都怕唐軍,臣卻不怕,若不能擊退唐軍,情願一死!」

  金春秋大喜,看向金庾信,道:「大將軍,你覺得呢?」

  金庾信目視著金元述,冷笑道:「別的地方,你打幾場假仗,影響不大,我也懶得理你。可與唐人交戰,關乎國家存亡,你也敢說這種大話?」

  金庾信極為鄙夷金元述,因為金元述臉皮很厚,最喜歡假報軍功。

  有一次,一群數十人的島夷突襲新羅海岸,金元述領兵討伐,擊潰他們之後,對外宣稱,被他擊敗的島夷有兩千多人。

  還有一次他對付一支百多人的海盜,消滅他們後,又對外宣稱,這是一支五千人的倭軍,想要侵犯新羅。

  這些事自然瞞不過金庾信,可金春秋卻深信不疑,不斷給金元述加官進爵。

  金元述還有一個優點,他嘴巴非常能說,聽了金庾信的冷嘲熱諷,他並不生氣,只搖了搖頭。

  「末將知道入不了大將軍的法眼,您想怎麼說我都可以。不過如今外敵入侵,我等身為軍人,理應帶兵守國,而不是勸大王逃跑,拋棄祖宗之地!」

  金庾信怒道:「這種好聽話,誰不會說,可唐軍是好對付的嗎?」

  金元述大聲道:「打不過有死則已,怎能未打先怯?」

  金庾信還要再說,金春秋打斷道:「大將軍,我看就讓元述將軍領兵試一試吧,祖宗之地,不可輕棄!」

  就這樣,金元述率領三萬新羅軍,前往管山城增援。

  整個新羅朝野,都忐忑不安的等候著前方戰報。

  金春秋內心深處其實也知道,本國軍隊再訓練有素,也很難抵抗兇殘的大唐軍隊。

  所以他已經命人將王宮的金銀珠寶整理裝車,隨時準備逃往瀛州島。

  這一日,他正在靈堂求先祖保佑時,金法敏匆忙而來,說:「父親,靺鞨人來了。」

  金法敏哼道:「他們來幹什麼?」

  靺鞨人雖然最近對新羅態度友好了很多,主動結盟,但金春秋請求他們攻打安東都護府時,他們卻拒絕了。

  因為此事,金春秋對靺鞨人非常不滿。

  金法敏道:「來的是靺鞨王子祚榮,父親還是見一下吧。」

  金春秋沉默了一會,道:「讓他在後殿等著我吧。」

  金法敏領命而去。

  不一會,金春秋拜祭完畢,來到後殿大廳,瞧見正在坐著喝茶的祚榮後,臉上堆笑,拱手道:「祚榮王子大駕光臨,本王有失遠迎。」

  祚榮沉聲道:「大王,我聽說你們派了三萬主力,去和唐軍交戰,這不是送死嗎?」

  靺鞨人內部,早已經商議好對付大唐的法子,在他們看來,在陸地上,絕不能跟唐人硬戰。

  最好的辦法是,將戰場轉移到瀛州島,瀛州島上的唐軍有限,有大海阻隔,唐軍增援不易,後勤也困難。

  到時候,靺鞨軍與新羅軍、倭軍聯手,未必不能擊敗唐軍。

  他們還想過了,倘若大唐渡過黑水,攻擊靺鞨本土,那就全部逃進金阿林(小興安嶺)和長白山脈。

  唐軍勞師遠征,不可持久,只能撤軍。

  正因如此,新羅軍戰力雖不強,對他們來說也非常寶貴。

  就在他們盤算如何避開唐軍主力時,卻聽說新羅人派出主力,想跟唐軍正面硬仗?

  靺鞨人都懷疑新羅人腦子有病,祚榮這才過來勸說。

  金春秋哼道:「祚榮王子,在倭島上,我們確實輸給了你們,但那只是我們的普通軍隊,我新羅精銳的實力,你還未見過,更何況是本土作戰,我們未必不能戰勝唐軍!」

  祚榮急道:「不可能贏的,趕緊撤回來,我已經跟倭人談好了,我們三家聯手,才有機會在倭島上擊敗唐人!」

  金春秋怒道:「那我問你,唐人若是讓你們離開黑水地區,遷移到倭島,你們肯走嗎?」

  祚榮沉默下來。

  他們自然不會走,不過那是因為他們距離遠,又有長白山和金阿林可以躲,新羅人卻沒有任何屏障。

  就在兩人僵持時,金法敏忽然奔進大殿,面色紅潤,仿佛喝醉酒一般,高聲大呼:「贏了,父親!我們打贏唐軍了!」

  金春秋驚喜道:「真、真的贏了?」聲音微微發顫。

  金法敏喜出望外,大聲道:「是真的,金元述將軍擊敗了唐軍,唐軍已經逃回邊境線以外!」

  金春秋只覺渾身戰慄,每一個毛孔都透著舒爽,哈哈大笑。

  「祚榮王子,瞧見沒有,這就是我新羅精銳的實力,從未敗過的唐軍,只怕也沒想到,會遇到如此堅定勇猛的敵人吧!」

  祚榮卻很顯得冷靜,沉聲道:「不對,這中間一定有問題。」

  目光看向金法敏,道:「你確認打敗的是唐軍?」

  金法敏略一遲疑,道:「不是唐軍還能是誰?」

  祚榮問:「唐軍領兵將領是誰?」

  金法敏傲然道:「黑齒常之,他可是一員猛將,不過也不是金元述將軍的對手!」

  祚榮皺眉道:「黑齒常之,我記得好像是百濟的一名將領!」

  「不錯,他如今投靠了大唐。」

  祚榮道:「既然是百濟將領領兵,手下的軍隊,只怕也是百濟人!」

  金法敏大聲道:「現在沒有百濟軍隊,只有大唐軍隊,你不就是不想承認我新羅軍擊敗唐軍嗎?」

  祚榮默然半晌,緩緩道:「我只是奇怪,熊津都督府駐紮著唐軍,為何卻讓投降的百濟軍隊攻打你們?」

  金法敏怒道:「說了是唐軍,你為何非要說是百濟軍隊?」

  金春秋忽然抬手,道:「法敏,你先安靜下來,祚榮王子所言,不無道理。」

  金法敏吃了一驚,道:「父親,您懷疑唐人有什麼陰謀嗎?」

  金春秋沉聲道:「唐人狡猾,不可不防。你們不是在長安買通了扶餘福信嗎?派人聯繫他,查一下是什麼緣故!」

  金法敏道:「是!」

  祚榮朝金春秋道:「大王,我們也會派人調查,若是查到什麼,希望兩家能互通消息。」

  金春秋道:「那是當然。」

  ……

  熊津都督府戰敗的消息,是在五月份傳到了長安城,李治立刻下旨,封鎖了消息。

  然而此事畢竟瞞不過朝中官員。

  雖然戰敗的是百濟降軍,但如今畢竟也是唐軍編制。

  不少官員都覺得是一個不詳的徵兆,向李治請旨,將黑齒常之押送到長安問罪,再派一支正規唐軍,攻打新羅。

  唐人講究一個有仇必報,就算是文官,在這種打了敗仗的情況下,也認為必須找回場子。

  李治閱覽完這些奏章後,卻沒有任何回復,全部壓在桌案上,來個置之不理。

  他信步來到立政殿,找上武媚娘,向她詢問,是否還記得天水仙哥。

  「天水仙哥?妾身聽說他已經嫁給了趙持滿,升為正妻,陛下為何突然提起她?」武媚娘奇怪道。

  李治道:「不錯,她確實嫁給了趙持滿,朕有件事需要她去辦,但她畢竟是女人,朕不太方便見她,所以只能勞煩媚娘你了。」

  武媚娘微笑道:「陛下有何吩咐,只管交代便是。」

  李治道:「扶餘福信最近買了一名舞姬,納為妾室,是春風樓的頭牌王小仙。」

  武媚娘目光微閃:「妾身沒記錯的話,陛下給扶餘福信的官職,是個郎將。平康坊頭牌贖身金額不低,他怎能贖得起?」

  李治贊道:「不愧是朕的皇后,記性果然好,不錯,此人原本是贖不起,不過他最近多了一條財路。」

  「只怕不那么正經吧。」武媚娘眨了眨眼。

  「是的,這是一條賣國的財路。扶餘福信已經被新羅人收買,成為他們的密探。」李治沉聲道。

  武媚娘眯著眼思索了一會,緩緩道:「陛下是想通過天水仙哥,向王小仙傳消息,再讓王小仙告訴扶餘福信,最終把消息傳給新羅?」

  李治笑道:「皇后一語中的。」

  「陛下想傳什麼消息?」

  李治伸出兩根手指。

  「第一,我大唐連年征戰,國庫已經空虛,國家已經快負擔不起,即將裁軍。」

  「第二,朕下旨讓新羅遷移瀛州島,又逼著靺鞨將新羅土地還給他們,其實是故意震懾他們,防止他們發現大唐虛弱,趁機來攻打百濟和高句麗。」

  武媚娘聽完後,目光閃動,似乎已經猜到了李治的意圖,卻也沒有多問。

  「妾身記下了,陛下還有交代嗎?」

  李治道:「儘量讓李繹真做得自然一些,別讓王小仙察覺出破綻。」

  武媚娘點點頭:「妾身會親自教她怎麼說話,絕不會讓王小仙起疑。」

  李治笑道:「皇后辦事,朕放心。」

  離開立政殿後,李治又傳旨,召薛仁貴來甘露殿覲見。

  既然做戲,自要做全套。

  唐軍的兵制改革,一直在緩慢推進,打敗大食人後,李治便準備再將一批府兵改為募兵。

  此事一向都由薛仁貴負責,不過這一次,李治給薛仁貴下了一道特別的命令。

  只裁不募!

  以前裁撤府兵,是在裁撤的同時,將被裁士兵全部編為募兵。

  這次卻不同,他希望中間隔上兩個月,也就是先取消府兵,卻並不立刻將其改為募兵。

  如此一來,在外界看來,唐軍確實在裁軍,只有這樣,才能騙過那些潛藏在長安城的外國細作。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