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請大唐駐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504章 請大唐駐軍?

  卻說李賢收到李治召見旨意後,便馬不停蹄的來到鄯州,在寧壽園內拜見了李治和武媚娘。

  李治將韋坤之案,詳細與他說了。

  李賢聽完後,錯半響,吶吶道:「這麼說來,我和兄長都弄錯了?」

  李治道:「賢兒,朕這次讓你輔佐你兄長,可你卻自以為是,不僅將弘兒引入歧途,

  還反對狄仁傑複查此事,險些釀成大錯,你可知錯嗎?」

  李賢大為沮喪,低著腦袋,道:「孩兒知錯了。」

  李治道:「朝堂官員之中,比許敬宗聰明之人,不知凡幾,天下何其廣大,民間臥虎藏龍,更是不知有多少才智之土,經此一事,你該明白這點才是。」

  李賢羞愧不已,垂著頭,道:「孩兒記住了。」

  武媚娘知他心性跳脫,眼下雖誠心認錯,將來很可能又忘之腦後,提醒道:「可別只嘴上記住,要把這次的事,深烙心裡!」

  「是。」李賢心中一凜。

  李治道:「你最近就待在園子裡吧,等薛仁貴他們到了,再跟我和你母親一起回京。

  》

  「孩兒領旨!」

  如此又過大半個月,薛仁貴和裴行儉率領五萬大軍,一路東行,終於抵達鄯州。

  李治攜手武媚娘,親自在城牆上迎接大軍歸來。

  眾將士見皇帝攜皇后親自迎接,十分喜悅,在城牆外即首謝恩,山呼萬歲。

  李治命人給薛仁貴、裴行儉、王方翼、蘇奧曼等人賜酒,以表嘉獎。

  當天夜裡,李治召見薛仁貴,向他詢問西域情況。

  薛仁貴道:「回陛下,大食戰敗後,周邊各國又蠢蠢欲動,大食抓住機會,雷霆出擊,一個月內,接連消滅了幾個帶頭作亂的國家,已經控制住局勢,不過其內部又出現問題。」

  「他們內部怎麼了?」李治問。

  薛仁貴道:「大食內部一群大主教,聯手向穆阿維葉發難,要求他將哈里發之位,讓給阿里的二兒子海珊。」

  當初裴行儉選擇主動出擊大食,正是為了趁穆阿維葉立足未穩之際,打擊他的威信。

  如今大唐不僅打敗了大食,還奪回吐火羅一大半土地,就連天竺,也重新臣服於大唐。

  這些都發生在穆阿維葉繼位之後,大食內部肯定對他心生不滿,質疑他是否得到真主承認。

  如今有人發難,倒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李治微笑道:「如此說來,裴行儉的計劃頗為成功,那穆阿維葉同意了嗎?」

  薛仁貴道:「他自然不會同意,所以大食內部,又呈現出分裂之態勢,恐怕暫時沒精力對外擴張了。」

  李治點點頭:「很好,這一次勞師遠征,總算沒有白費,只要大食老實了,西域也就安定,這也有利於我們大力發展西域商道。」

  李治在州的這段日子裡,也接觸過一些從西域歸來的商人。

  大唐一戰成名,大唐商人們自然也會在西域受到尊敬。

  原本西域各國只採購大唐的茶葉、瓷器和絲綢等物,如今卻連馬匹、唐刀等軍事相關的物品,也大受歡迎。

  這便是軍力強大的優勢。

  只要國家強大,別人潛意識裡,就會覺得你的軍械都是好東西。

  當然,大唐的唐刀、西涼馬匹,也確實品質優厚就是。

  有了這條商道,安西地區的百姓便多了幾種營生,比如開鐵匠鋪,又或者養馬,這必將促進安西地區的發展。

  薛仁貴忽然道:「陛下,臣等返回之時,西西斯向我們提出一個請求。」

  李治道:「哦,什麼請求?」

  「他希望我大唐軍隊,能夠長期駐軍吐火羅,他願意將鐵石堡和周邊一片土地,割讓為大唐領土。」

  李治心中一動,西西斯這相當於給大唐提供一個海外軍事基地,還是永久基地。

  其實仔細一想,也不奇怪。

  西西斯相當於白撿一個國王當,自然不會在意領土完整之類的問題。

  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是能守住王位,他如今能信任依賴的也只有唐軍。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今這個時代,沒有飛機火車,運力極為有限。

  吐火羅距離長安太過遙遠,來回起碼要一年多,就算從碎葉城出發,也要好幾個月。

  海外基地好是好,可以保障大唐商人的利益,可調防卻是個大問題,三年一調肯定不行,估計要十年一調。

  這對普通士兵來說太殘酷,所以從長安派軍駐紮肯定不行,只能從安西軍中挑選。

  仔細一想,昭武軍應該最為合適,他們原本就生活在吐火羅附近的昭武九國,既能適應環境,也不會有太深的思鄉之情。

  「你和裴卿是什麼意見?」李治問。

  薛仁貴道:「臣和裴都護、蘇將軍都商議過,認為可以派一萬昭武軍駐守鐵石堡,一來可以保護化外唐人,二來可以保護東吐火羅國。

  李治心中一凜,道:「你們是懷疑,大食人會撕破協議,再攻打東吐火羅嗎?」

  薛仁貴道:「不,臣以為大食人元氣大傷,十年之內,不會再挑起跟我們的戰爭。十年之後,西西斯的王位應該也穩固,大食人再想憑武力拿下東吐火羅,也並不容易。」

  李治奇道:「那你剛才為何說要保護東吐火羅?」

  薛仁貴道:「蘇將軍曾跟我們說過,大食人入侵別國,有兩個法子,臣和薛都護都以為很有道理。」

  「哦,什麼法子?」

  「第一,憑藉的是大食軍隊。第二,則是依靠大食教。蘇將軍認為,大食人能夠發展如此迅速,憑藉的正是大食教。」

  李治點了點頭,伊斯蘭教的可怕之處,他非常清楚。

  薛仁貴接著道:「如果不派軍隊盯著吐火羅,大食教只要滲透進東吐火羅高層,便能發動政變,推翻西西斯,如此也不算違背協議。」

  蘇奧曼長期待在大食,他這些話可謂相當精闢。

  別說高層,說不定西西斯都有可能信仰大食教,就像當初的康國國王。

  大唐有千年文化底蘊,可以抵抗宗教的洗腦侵襲。

  雖然唐人也信教,腦袋卻清醒的很,秉持務實精神,主打一個靈則拜,不靈就換一個拜。

  有的人甚至一次信好幾個教,講的就是一個廣撒網,多收魚。

  周邊那些國家卻不同,信仰對他們來說超過生命,只要信仰了大食教,就會立刻投向大食人。

  李治忽然問:「西西斯現在信仰什麼宗教?」

  薛仁貴道:「他信仰的是襖教。」

  李治點了點頭,襖教又叫拜火教,是誕生于波斯的宗教,長期與伊斯蘭教爭鬥,吐火羅人以前便大多數信仰襖教。

  所以只要大唐能在軍事上給予西西斯保障,東吐火羅應該不會那麼容易被大食教侵襲。

  「好,那就派一萬昭武軍,駐紮吐火羅,不過需要吐火羅人供應糧草。」

  薛仁貴道:「他們正盼著我們駐軍,糧草之事,料來會答應下來。」

  另一邊,武媚娘也正在屋中召見武敏之。

  「甥兒拜見姨母。」武敏之跪在地上卯頭。

  武媚娘望著武敏之,愣道:「敏之,你怎麼變成這幅模樣?」

  此時的武敏之極為憔悴,臉頰內陷,皮膚默黑,仿佛一下子老了五歲,再不是當初那副美少年的模樣。

  武敏之苦著臉,道:「姨母,那吐火羅真不是人呆的地方,一路上還有大片沙漠,甥兒在路上病了兩次,差點就回不來了。」

  武媚娘又是心疼,又是好笑,白了他一眼,道:「這可是你自己鬧著要去的。」

  武敏之苦著臉,道:「甥兒以後再不鬧了,就待在長安城,哪兒也不去了。」

  這次吐火羅復國之事,武敏之也跟著內領衛參與其中。

  他按照王及善的命令,一直跟隨西西斯、卑路斯等人,隨行保護,其實是一個很輕鬆的差事。

  然而武敏之從小養尊處優,雖也去過高句麗那種地方,但長安城本來就是寒冷氣候,

  高句麗雖冷,也能忍受。

  吐火羅卻不同,屬於高原地區,氣候炎熱,武敏之那小身板頓時挨不住了,一路上不是中暑就是缺氧,根本適應不了這裡的水土。

  他幾乎是被人抬著進入阿緩城,後來一直臥病在床。

  裴行儉本想派人送他回長安,但他病的太重,生怕他死在半路,武皇后找自己算帳,

  便不敢擅作主張。

  於是,一直等到大軍撤回碎葉城,武敏之才終於和內領衛們一起,跟著大軍返回。

  總算武敏之命硬,到了碎葉城沒多久,身體竟奇蹟般的迅速好過來了。

  不過一場大病下來,他整個人也變得極為虛弱,心氣也被磨得精光,再無四處闖蕩的精氣神了。

  武媚娘聽了他的經歷後,微笑道:「能活下來就好,這人啊,不去鬼門關走上一遭,

  是不會學到知足的。有這次經歷,對你未嘗不是好事。」

  武敏之垂頭喪氣的道:「是。」

  武媚娘沉吟片刻,問道:「你剛才說在碎葉城時,你便恢復過來了?」

  「是啊,碎葉城和長安很像,我一瞧見就覺得特別親切,仿佛回家了,沒幾日就恢復過來了。」

  武媚娘問:「你可去過碎葉城大街,與城中民眾交談?」

  武敏之道:「有啊,碎葉城唐人很多,而且都很樸素熱情,甥兒還認識了幾名世家子弟,他們都對長安很好奇哩。」

  武媚娘道:「那裡的人對裴行儉有什麼評價?」

  武敏之笑道:「那自然是尊敬有加呀,碎葉城的百姓都很尊敬裴都護,認為是他的到來,碎葉城才有今日。」

  「那他們對陛下呢?」武媚娘眯著眼道。

  武敏之愣了一下,趕忙道:「凡是大唐子民,自然都會對陛下敬仰呀!」

  武媚娘凝視著武敏之,道:「我問的不是這個,你別裝傻。」

  武敏之望著她威嚴的目光,心中一驚,頓時低下頭,思索了一會,低聲道:「姨母,

  您是擔心裴都護造反嗎?」

  武媚娘神色漠然的望著他,沒有做聲。

  武敏之不敢再試探,趕忙道:「碎葉城百姓都對長安心生嚮往,對陛下更是充滿敬仰,對姨母您也充滿孺慕之情!」

  武媚娘擺手道:「行了,你下去休息吧。」

  武敏之應了聲是,告退下去了。

  武媚娘站起身,張開雙手,淡淡道:「更衣。」

  幾名宮人立刻上前,伺候她換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