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寶林謝瑤環
第493章 寶林謝瑤環
弘化公主看到慕容忠後,臉色才稍微緩和了幾分,朝他招了招手,讓他過去。
「忠兒,這些日子以來,你吃苦了。」弘化公主伸手撫摸著他的臉頰。
慕容忠蹲在母親膝下,側頭看了慕容忠烈一眼,見他臉色蒼白,神情尷尬,正要開口詢問,忽聽母親冷冷道:「慕容撫呢?」
慕容忠烈忙道:「公主要見他的話,我立刻派人召他覲見。」
弘化公主冷冷道:「這種奸佞小人,見了只會污我眼睛,直接殺了便是。」
慕容忠烈露出遲疑之色。
弘化公主瞟了他一眼,冷笑道:「怎麼,你還捨不得了?」
慕容忠烈嘆了口氣,朝一名侍衛吩咐道:「傳我命令,將慕容撫立刻處死。」
那侍衛領命去了。
「公主,這下你總可以滿意了吧?」慕容忠烈低聲道。
弘化公主哼了一聲,道:「滿意什麼?當初讓忠兒勸你別和唐軍作戰,你卻把忠兒關起來,如今打了敗仗,你又讓我去長安求情。慕容忠烈,你自己說說,你做的這叫什麼事?」
慕容忠聽到此話,忙問:「母親,已經打完了嗎?」
弘化公主瞥了丈夫一眼,冷冷道:「讓你父親跟你說吧。」
慕容忠烈被妻子一頓搶白,心中極為惱怒,卻也不敢發作,只好將怒火發泄在二兒子慕容智身上。
「你這呆雞,還跪著做什麼,還不跟你兄長解釋清楚!」
慕容智再無那天的志得意滿,垂頭喪氣的將情況說了。
就在五天前,吐谷渾集結二十萬大軍,襲擊白蘭羌。
結果沒過兩天,唐軍果然過來增援,甚至都並未帶著東女羌和党項羌。
雖說如此,吐谷渾主將慕容撫也不敢大意,率領大軍,在白蘭山腳,擺開陣勢,準備跟唐軍大戰一場。
一萬唐軍,對陣二十萬吐谷渾大軍。
本以為是一場激烈戰鬥,卻不想戰鬥還未開始,吐谷渾軍陣就自行混亂。
原來,慕容忠烈是個軍事白痴,又讓沒有絲毫作戰經驗的慕容撫領兵,
慕容撫心想對付大唐這種強敵,兵越多越好,就將吞併的各部羌人,全部集結在山腳,擺開陣勢,對抗唐軍,想憑人數取勝。
這次作戰之前,他並未告訴各部羌人,要跟唐人作戰,況且他也不能肯定唐軍是否真會來援。
這就犯下一個致命錯誤。
這些年來,羌人對唐人畏懼,早已根深蒂固。
吐谷渾本部人馬,瞧見唐軍後都會犯怵,更何況那些歸附的各部落吐谷渾人,根本沒有跟唐軍作戰的勇氣。
故而一見唐軍,吐谷渾本陣大亂。
韓伯玉自然不會放過這種機會,一次衝鋒,就將吐谷渾大軍打得慘敗。
唐軍追擊之下,不斷有羌人投降,最終竟有大半人馬,都歸降了唐軍。
剩下的吐谷渾軍隊也四散而逃。
如此結果,也終於讓慕容忠烈從美夢中驚醒,只好來找弘化公主,希望她前往長安,替自己求情。
慕容忠聽完後,也有些懵,他知道吐谷渾會輸,卻也沒想到敗得如此輕易。
弘化公主氣也出過了,見兒子也放出來了,慕容忠烈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樣,終究讓她不忍心,說:「大王,我去長安可以,不過您的王位,我是保不住了。」
慕容忠烈也知道跟唐軍動了手,性質已經不同,苦笑道:「我也沒那個奢望,只希望保住一條性命就行了。」
弘化公主道:「那您跟我一起入京請罪吧,這裡的事,就讓忠兒打理。」
慕容忠烈忙道:「好,我這就傳令,讓忠兒重新擔任世子。」
慕容忠卻道:「父親,孩兒不要世子之位,等這次的事情一了,孩兒就陪母親去長安長住。」
慕容忠烈見弘化公主沒有反對,嘆了口氣,道:「也好,隨你們吧,反正吐谷渾也保不住了,到時候我陪你們住在長安。」
商議妥當後,次日一大清早,慕容忠烈和弘化公主便朝長安而去。
臨行前交代慕容忠,倘若唐軍打到吐谷渾,就直接投降,不必反抗。
從吐谷渾前往長安,走的是河西那條路,比松州前往長安的蜀道要近的多,不用繞路。
夫妻倆日夜急行,只用了五天,在四月初就抵達了長安。
此時松州之戰的捷報都還未傳回長安,東女女王入京也才不到一個月。
三月中旬,李賓就見過了武皇后,將東女情況跟武媚娘說了。
武媚娘問的仔細,確認東女州確實承擔不起高額賦稅後,同意向皇帝提及此事,讓李賓就等消息。
這一等就是半個多月。
只因大唐與大食的談判還在進行。
此事比羌族之事重要多了,李治的心思都在上面。
武媚娘見此,便沒有向李治提及羌族之事。
弘化公主入京後,還是去找楊夫人的關係,想向武媚娘求情。
楊夫人便派武如意入宮,將情況告訴武媚娘。
武媚娘聽說又是羌族之事,便決定一併解決,立刻出了宮,去面見弘化公主。
另一邊,太極宮之內,鴻臚寺也傳來消息,與大食人的談判,差不多談妥了。
其實三月初,穆阿維葉便派人傳消息給伊本,可以同意大唐的條件下將吐火羅一分為二。
對大食來說,只要有一個跟大唐緩衝的地區就行,這個地區小一些也無妨。
只不過,關於如何分割吐火羅,兩國使節為了本國利益,寸土必爭,故而談判進行了六輪,依然在激烈爭論之中。
主要爭論的原因,還是因為阿緩城的特殊地理位置。
阿緩城恰好位於吐谷渾中心地帶,若是按照大食人的要求,從中間對半分,阿緩城就變成了邊境城。
將來西吐谷渾若是突襲東吐谷渾,很可能一口氣就占據都城,這自然不行。
可按照大唐的切割方法,東吐谷渾占據三分之二,西吐谷渾占據三分之一,大食人又不同意。
這太不公平了。
最終,經過最後一輪談判,東、西吐谷渾的劃分比例,定為六比四,大唐多占一部分。
大唐多的一部分都在北邊,對大食構不成威脅。其他地方則是以中軸線劃分,阿緩城依然位於邊境線。
這已經是大食最大的讓步,鴻臚寺官員也盡力了,李治也沒有再強求。
昨天晚上,他便傳旨上官儀,讓他代表大唐,跟伊本簽訂停戰合約。
至於阿緩城的問題,只能讓西西斯將都城東遷了。
今天上午,兩國協議簽訂後,上官儀入宮將此事向李治匯報。
這也代表大唐與大食人的戰爭,終於結束。
李治當即又下一道旨意,召薛仁貴、裴行儉大軍返回安西。
這道旨意下達後,李治也算徹底鬆了一口長氣。
這十年來,他先後解決吐蕃、高句麗、大食這三個最大的問題,百年之內,大唐都不會再有隱患。
他以後也可以稍微躺平,享受幾年帝王的快活日子了。
想到此處,李治伸了個長長的懶腰,邁步離開甘露殿,穿行在後宮御花園之中,只覺渾身說不出的輕鬆。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此時正值中春,後宮花園中,牡丹、芍藥、紫藤、碧桃等名貴花卉,爭奇鬥豔,極盡妍態,
李治正行走在一片桃園時,忽見幾名美貌宮人手提竹籃,採摘花朵,環佩叮噹,歡聲笑語,好似采蟠桃的七仙女。
李治走上前去,問道:「好端端的桃花,你們摘了作甚?」
幾女瞧見他後,都是一驚,趕忙過來見禮。
一名穿著粉紅色宮裙的宮人低聲道:「回大家,奴婢等是奉何尚宮之命,採摘桃葉,給皇后殿下晚上沐浴所用。」
李治見她身材高挑,細柳扶風,聲音軟糯動聽,便讓她抬起頭來。
那宮人慢慢抬起頭來,只見其眉如遠山,目若秋波,滿臉羞紅,嬌艷動人。
李治暗贊一聲,笑問:「你是立政殿的宮人?朕以前怎麼沒見過你?」
那宮人兩手捏在一起,含羞帶怯的道:「妾身本是洛陽宮守值宮人,今年才被何尚宮從洛陽宮調來長安,在立政殿西殿當值。」
李治見她嬌態,心中湧起一股情慾,伸出兩指,抬起她下巴,見她用春水般的目光凝望著自己,上前一步,吻了上去,另一隻手也捏住她不堪一握的細腰。
王伏勝很少見李治寵幸宮人,見此情景,不敢怠慢,命人在地上鋪上紅毯,又在四周拉起帷幔,這才上前提醒了李治一句。
李治見床帳已鋪好了,將那宮人抱入帷幔內,兩人在紅毯上滾作一團。
王伏勝命其他人全部退遠,自己則站在一旁把風。
一個多時辰後,李治才從帳內走出。
王伏勝趕忙上前,伺候他穿衣,又試探著詢問李治,給那宮人封哪個級別的位份。
被皇帝第一次寵幸的女子,通常能封三個妃位,由低至高,分別是采女、御女和寶林。
當然,如果皇帝特別滿意,也可以特封為才人或美人。
李治看了帳內自行穿衣的宮人一眼,問:「你叫什麼名字?」
那宮人低聲道:「奴婢謝瑤環。」
李治愣了一下,隱隱覺得這名字有些熟悉,卻一時也想不起來,便道:「那就封寶林吧。」
謝瑤環欣喜道:「奴婢多謝陛下。」
李治穿好衣服後,拉上謝瑤環,朝立政殿而行。
謝瑤環是武媚娘身邊的宮人,李治寵幸她,正常來說武媚娘不會有想法,不過還是打一聲招呼為好。
謝瑤環此時還沉浸在飛上枝頭變鳳凰的喜悅之中,仿佛飄在雲端,直到過了立正門,才猛然想起一事。
「陛下,皇后殿下今日出宮了,不在殿內。」她急忙說。
李治問:「她去哪了?」
謝瑤環道:「殿下去了武府。」
李治點點頭,問:「可說了歸時?」
「妾身不知,不過陛下可以問一下何尚宮。」謝瑤環已經悄然改了自稱。
李治並未去問何尚宮,因為他剛進入立政殿寢殿,太平公主便從側殿奔了進來,投入李治懷裡。
李治便直接問女兒了。
從太平公主口中,李治得知武媚娘留下交代,晚膳前會回來,便在殿內陪太平公主下棋。
結果武媚娘還未回來,兵部卻傳來急報,正是韓伯玉送來的捷報。
李治看完後,微微一笑,朝王伏勝吩咐道:「讓兵部擬旨,嘉獎韓伯玉。」
王伏勝應諾一聲,退出大殿。
一局棋下完,武媚娘才終於回來了。
李治讓太平公主出去玩一會,這才將臨幸謝瑤環的事,跟武媚娘說了。
武媚娘聽完後,看了謝瑤環一眼,道:「你倒是好福氣,這幾年來,被陛下寵幸的宮人,你可是頭一個。」
謝瑤環跪在地上,輕輕道:「若非皇后殿下派人將妾身調到長安,妾身也沒機會侍奉陛下。」
武媚娘見她應答得體,點了點頭,道:「起來吧。」朝李治問:「陛下準備封她什麼位份?」
李治道:「寶林如何?」
武媚娘道:「倒也合規矩。就讓她待在妾身的立政殿吧,妾身平日也能多個人說話。」
李治笑道:「那自然極好。」
武媚娘揮了揮手,命謝瑤環退下,朝李治笑道:「陛下,妾身要告訴您一個好消息。」
李治道:「什麼好消息?」
武媚娘道:「松州打了一場勝仗,韓伯玉率領一萬唐軍,擊敗了吐谷渾近二十萬大軍。」
李治詫異道:「媚娘,你從何處得到這個消息?」
武媚娘見他表情,便知他已知此事,微微一笑,道:「妾身是聽弘化公主所說。」
「弘化公主?她來京了?」
「是的,慕容忠烈也來了,他們是來負荊請罪的。」
李治「嘿」了一聲,道:「他們來的倒挺快。皇后以為,該怎麼處置他們?」
武媚娘想了想,道:「妾身以為可趁此良機,將西羌四十多個羈糜州,全部改為正州,州刺史由朝廷派遣,至於慕容忠烈,看公主份上,饒他一命,也免得吐谷渾人鬧事。」
李治原本的目的,就是想裁撤這些羈糜州,怎麼處置慕容忠烈,倒是其次,既然武媚娘求情,便揮了揮手。
「好,就依皇后之意。」
武媚娘又與李治討論其西羌諸州的賦稅標準。
最近她已很少干涉朝政,李治見她對此事如此關切,不由奇怪,詢問其原因。
武媚娘這才將半個月前見過李賓就的事說了。
「妾身派人查過,西羌諸州生產之能,確不如我唐人州縣,若是賦稅太高,可能會逼反他們。」
李治道:「那你覺得收多少合適?」
「可與昆藏都護府的賦稅標準一致。」
李治聽完後,卻陷入了沉思。
大唐百姓勤奮種地,結果朝廷卻要多向他們徵稅,吐蕃人、羌人併入大唐後,卻只用繳少許稅收,這對自己人未免不公平。
可若是按照大唐正州標準收稅,這些羌人又確實承受不起,只有造反一條路可走。
李治聯想到後世稅制,心中一動,便有了主意。
「好,就讓他們與昆藏都護府標準一致。」
(本章完)
弘化公主看到慕容忠後,臉色才稍微緩和了幾分,朝他招了招手,讓他過去。
「忠兒,這些日子以來,你吃苦了。」弘化公主伸手撫摸著他的臉頰。
慕容忠蹲在母親膝下,側頭看了慕容忠烈一眼,見他臉色蒼白,神情尷尬,正要開口詢問,忽聽母親冷冷道:「慕容撫呢?」
慕容忠烈忙道:「公主要見他的話,我立刻派人召他覲見。」
弘化公主冷冷道:「這種奸佞小人,見了只會污我眼睛,直接殺了便是。」
慕容忠烈露出遲疑之色。
弘化公主瞟了他一眼,冷笑道:「怎麼,你還捨不得了?」
慕容忠烈嘆了口氣,朝一名侍衛吩咐道:「傳我命令,將慕容撫立刻處死。」
那侍衛領命去了。
「公主,這下你總可以滿意了吧?」慕容忠烈低聲道。
弘化公主哼了一聲,道:「滿意什麼?當初讓忠兒勸你別和唐軍作戰,你卻把忠兒關起來,如今打了敗仗,你又讓我去長安求情。慕容忠烈,你自己說說,你做的這叫什麼事?」
慕容忠聽到此話,忙問:「母親,已經打完了嗎?」
弘化公主瞥了丈夫一眼,冷冷道:「讓你父親跟你說吧。」
慕容忠烈被妻子一頓搶白,心中極為惱怒,卻也不敢發作,只好將怒火發泄在二兒子慕容智身上。
「你這呆雞,還跪著做什麼,還不跟你兄長解釋清楚!」
慕容智再無那天的志得意滿,垂頭喪氣的將情況說了。
就在五天前,吐谷渾集結二十萬大軍,襲擊白蘭羌。
結果沒過兩天,唐軍果然過來增援,甚至都並未帶著東女羌和党項羌。
雖說如此,吐谷渾主將慕容撫也不敢大意,率領大軍,在白蘭山腳,擺開陣勢,準備跟唐軍大戰一場。
一萬唐軍,對陣二十萬吐谷渾大軍。
本以為是一場激烈戰鬥,卻不想戰鬥還未開始,吐谷渾軍陣就自行混亂。
原來,慕容忠烈是個軍事白痴,又讓沒有絲毫作戰經驗的慕容撫領兵,
慕容撫心想對付大唐這種強敵,兵越多越好,就將吞併的各部羌人,全部集結在山腳,擺開陣勢,對抗唐軍,想憑人數取勝。
這次作戰之前,他並未告訴各部羌人,要跟唐人作戰,況且他也不能肯定唐軍是否真會來援。
這就犯下一個致命錯誤。
這些年來,羌人對唐人畏懼,早已根深蒂固。
吐谷渾本部人馬,瞧見唐軍後都會犯怵,更何況那些歸附的各部落吐谷渾人,根本沒有跟唐軍作戰的勇氣。
故而一見唐軍,吐谷渾本陣大亂。
韓伯玉自然不會放過這種機會,一次衝鋒,就將吐谷渾大軍打得慘敗。
唐軍追擊之下,不斷有羌人投降,最終竟有大半人馬,都歸降了唐軍。
剩下的吐谷渾軍隊也四散而逃。
如此結果,也終於讓慕容忠烈從美夢中驚醒,只好來找弘化公主,希望她前往長安,替自己求情。
慕容忠聽完後,也有些懵,他知道吐谷渾會輸,卻也沒想到敗得如此輕易。
弘化公主氣也出過了,見兒子也放出來了,慕容忠烈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樣,終究讓她不忍心,說:「大王,我去長安可以,不過您的王位,我是保不住了。」
慕容忠烈也知道跟唐軍動了手,性質已經不同,苦笑道:「我也沒那個奢望,只希望保住一條性命就行了。」
弘化公主道:「那您跟我一起入京請罪吧,這裡的事,就讓忠兒打理。」
慕容忠烈忙道:「好,我這就傳令,讓忠兒重新擔任世子。」
慕容忠卻道:「父親,孩兒不要世子之位,等這次的事情一了,孩兒就陪母親去長安長住。」
慕容忠烈見弘化公主沒有反對,嘆了口氣,道:「也好,隨你們吧,反正吐谷渾也保不住了,到時候我陪你們住在長安。」
商議妥當後,次日一大清早,慕容忠烈和弘化公主便朝長安而去。
臨行前交代慕容忠,倘若唐軍打到吐谷渾,就直接投降,不必反抗。
從吐谷渾前往長安,走的是河西那條路,比松州前往長安的蜀道要近的多,不用繞路。
夫妻倆日夜急行,只用了五天,在四月初就抵達了長安。
此時松州之戰的捷報都還未傳回長安,東女女王入京也才不到一個月。
三月中旬,李賓就見過了武皇后,將東女情況跟武媚娘說了。
武媚娘問的仔細,確認東女州確實承擔不起高額賦稅後,同意向皇帝提及此事,讓李賓就等消息。
這一等就是半個多月。
只因大唐與大食的談判還在進行。
此事比羌族之事重要多了,李治的心思都在上面。
武媚娘見此,便沒有向李治提及羌族之事。
弘化公主入京後,還是去找楊夫人的關係,想向武媚娘求情。
楊夫人便派武如意入宮,將情況告訴武媚娘。
武媚娘聽說又是羌族之事,便決定一併解決,立刻出了宮,去面見弘化公主。
另一邊,太極宮之內,鴻臚寺也傳來消息,與大食人的談判,差不多談妥了。
其實三月初,穆阿維葉便派人傳消息給伊本,可以同意大唐的條件下將吐火羅一分為二。
對大食來說,只要有一個跟大唐緩衝的地區就行,這個地區小一些也無妨。
只不過,關於如何分割吐火羅,兩國使節為了本國利益,寸土必爭,故而談判進行了六輪,依然在激烈爭論之中。
主要爭論的原因,還是因為阿緩城的特殊地理位置。
阿緩城恰好位於吐谷渾中心地帶,若是按照大食人的要求,從中間對半分,阿緩城就變成了邊境城。
將來西吐谷渾若是突襲東吐谷渾,很可能一口氣就占據都城,這自然不行。
可按照大唐的切割方法,東吐谷渾占據三分之二,西吐谷渾占據三分之一,大食人又不同意。
這太不公平了。
最終,經過最後一輪談判,東、西吐谷渾的劃分比例,定為六比四,大唐多占一部分。
大唐多的一部分都在北邊,對大食構不成威脅。其他地方則是以中軸線劃分,阿緩城依然位於邊境線。
這已經是大食最大的讓步,鴻臚寺官員也盡力了,李治也沒有再強求。
昨天晚上,他便傳旨上官儀,讓他代表大唐,跟伊本簽訂停戰合約。
至於阿緩城的問題,只能讓西西斯將都城東遷了。
今天上午,兩國協議簽訂後,上官儀入宮將此事向李治匯報。
這也代表大唐與大食人的戰爭,終於結束。
李治當即又下一道旨意,召薛仁貴、裴行儉大軍返回安西。
這道旨意下達後,李治也算徹底鬆了一口長氣。
這十年來,他先後解決吐蕃、高句麗、大食這三個最大的問題,百年之內,大唐都不會再有隱患。
他以後也可以稍微躺平,享受幾年帝王的快活日子了。
想到此處,李治伸了個長長的懶腰,邁步離開甘露殿,穿行在後宮御花園之中,只覺渾身說不出的輕鬆。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此時正值中春,後宮花園中,牡丹、芍藥、紫藤、碧桃等名貴花卉,爭奇鬥豔,極盡妍態,
李治正行走在一片桃園時,忽見幾名美貌宮人手提竹籃,採摘花朵,環佩叮噹,歡聲笑語,好似采蟠桃的七仙女。
李治走上前去,問道:「好端端的桃花,你們摘了作甚?」
幾女瞧見他後,都是一驚,趕忙過來見禮。
一名穿著粉紅色宮裙的宮人低聲道:「回大家,奴婢等是奉何尚宮之命,採摘桃葉,給皇后殿下晚上沐浴所用。」
李治見她身材高挑,細柳扶風,聲音軟糯動聽,便讓她抬起頭來。
那宮人慢慢抬起頭來,只見其眉如遠山,目若秋波,滿臉羞紅,嬌艷動人。
李治暗贊一聲,笑問:「你是立政殿的宮人?朕以前怎麼沒見過你?」
那宮人兩手捏在一起,含羞帶怯的道:「妾身本是洛陽宮守值宮人,今年才被何尚宮從洛陽宮調來長安,在立政殿西殿當值。」
李治見她嬌態,心中湧起一股情慾,伸出兩指,抬起她下巴,見她用春水般的目光凝望著自己,上前一步,吻了上去,另一隻手也捏住她不堪一握的細腰。
王伏勝很少見李治寵幸宮人,見此情景,不敢怠慢,命人在地上鋪上紅毯,又在四周拉起帷幔,這才上前提醒了李治一句。
李治見床帳已鋪好了,將那宮人抱入帷幔內,兩人在紅毯上滾作一團。
王伏勝命其他人全部退遠,自己則站在一旁把風。
一個多時辰後,李治才從帳內走出。
王伏勝趕忙上前,伺候他穿衣,又試探著詢問李治,給那宮人封哪個級別的位份。
被皇帝第一次寵幸的女子,通常能封三個妃位,由低至高,分別是采女、御女和寶林。
當然,如果皇帝特別滿意,也可以特封為才人或美人。
李治看了帳內自行穿衣的宮人一眼,問:「你叫什麼名字?」
那宮人低聲道:「奴婢謝瑤環。」
李治愣了一下,隱隱覺得這名字有些熟悉,卻一時也想不起來,便道:「那就封寶林吧。」
謝瑤環欣喜道:「奴婢多謝陛下。」
李治穿好衣服後,拉上謝瑤環,朝立政殿而行。
謝瑤環是武媚娘身邊的宮人,李治寵幸她,正常來說武媚娘不會有想法,不過還是打一聲招呼為好。
謝瑤環此時還沉浸在飛上枝頭變鳳凰的喜悅之中,仿佛飄在雲端,直到過了立正門,才猛然想起一事。
「陛下,皇后殿下今日出宮了,不在殿內。」她急忙說。
李治問:「她去哪了?」
謝瑤環道:「殿下去了武府。」
李治點點頭,問:「可說了歸時?」
「妾身不知,不過陛下可以問一下何尚宮。」謝瑤環已經悄然改了自稱。
李治並未去問何尚宮,因為他剛進入立政殿寢殿,太平公主便從側殿奔了進來,投入李治懷裡。
李治便直接問女兒了。
從太平公主口中,李治得知武媚娘留下交代,晚膳前會回來,便在殿內陪太平公主下棋。
結果武媚娘還未回來,兵部卻傳來急報,正是韓伯玉送來的捷報。
李治看完後,微微一笑,朝王伏勝吩咐道:「讓兵部擬旨,嘉獎韓伯玉。」
王伏勝應諾一聲,退出大殿。
一局棋下完,武媚娘才終於回來了。
李治讓太平公主出去玩一會,這才將臨幸謝瑤環的事,跟武媚娘說了。
武媚娘聽完後,看了謝瑤環一眼,道:「你倒是好福氣,這幾年來,被陛下寵幸的宮人,你可是頭一個。」
謝瑤環跪在地上,輕輕道:「若非皇后殿下派人將妾身調到長安,妾身也沒機會侍奉陛下。」
武媚娘見她應答得體,點了點頭,道:「起來吧。」朝李治問:「陛下準備封她什麼位份?」
李治道:「寶林如何?」
武媚娘道:「倒也合規矩。就讓她待在妾身的立政殿吧,妾身平日也能多個人說話。」
李治笑道:「那自然極好。」
武媚娘揮了揮手,命謝瑤環退下,朝李治笑道:「陛下,妾身要告訴您一個好消息。」
李治道:「什麼好消息?」
武媚娘道:「松州打了一場勝仗,韓伯玉率領一萬唐軍,擊敗了吐谷渾近二十萬大軍。」
李治詫異道:「媚娘,你從何處得到這個消息?」
武媚娘見他表情,便知他已知此事,微微一笑,道:「妾身是聽弘化公主所說。」
「弘化公主?她來京了?」
「是的,慕容忠烈也來了,他們是來負荊請罪的。」
李治「嘿」了一聲,道:「他們來的倒挺快。皇后以為,該怎麼處置他們?」
武媚娘想了想,道:「妾身以為可趁此良機,將西羌四十多個羈糜州,全部改為正州,州刺史由朝廷派遣,至於慕容忠烈,看公主份上,饒他一命,也免得吐谷渾人鬧事。」
李治原本的目的,就是想裁撤這些羈糜州,怎麼處置慕容忠烈,倒是其次,既然武媚娘求情,便揮了揮手。
「好,就依皇后之意。」
武媚娘又與李治討論其西羌諸州的賦稅標準。
最近她已很少干涉朝政,李治見她對此事如此關切,不由奇怪,詢問其原因。
武媚娘這才將半個月前見過李賓就的事說了。
「妾身派人查過,西羌諸州生產之能,確不如我唐人州縣,若是賦稅太高,可能會逼反他們。」
李治道:「那你覺得收多少合適?」
「可與昆藏都護府的賦稅標準一致。」
李治聽完後,卻陷入了沉思。
大唐百姓勤奮種地,結果朝廷卻要多向他們徵稅,吐蕃人、羌人併入大唐後,卻只用繳少許稅收,這對自己人未免不公平。
可若是按照大唐正州標準收稅,這些羌人又確實承受不起,只有造反一條路可走。
李治聯想到後世稅制,心中一動,便有了主意。
「好,就讓他們與昆藏都護府標準一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