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自呈把柄,方能自保
第474章 自呈把柄,方能自保
斜月沉沉,孤星照影。
長孫無忌急匆匆來到長公主府,從後門而入,瞧見門口等候的長孫詮後,問:「這麼晚找我過來,所為何事?」
長孫詮面色凝重,道:「大兄,你隨我去見一個人。」帶著長孫無忌來到書房。
推門而入,長孫無忌瞧見屋中等候之人,露出詫異之色,拱手見禮:「王大監有禮了。」
王伏勝還禮道:「國舅安好。」
長孫無忌側頭看了長孫詮一眼,示意他開口解釋一下情況。
「國舅不必問駙馬,是我讓他把您請過來的。」王伏勝開口道。
長孫無忌目視著王伏勝,道:「王大監找老夫何事?」
若是李治有事找他,要麼派王及善,要麼派李勣,並不會派王伏勝親自過來,況且還要委託長孫詮。
王伏勝看了大門一眼,長孫詮立刻會意,說:「王大監有話直言便是,我已吩咐過,不許任何人靠近書房。」
王伏勝點點頭,目光轉向長孫無忌,道:「好教國舅知曉,昨天下午,秦少監死了。」
長孫無忌臉上看不到任何異色,感嘆道:「秦少監武德三年便入宮了,伺候過三代聖人,倒是可惜了。」
王伏勝凝視著他,道:「您和秦少監的關係,我已知曉。」
「王大監指的關係是什麼?」長孫無忌微微皺眉。
王伏勝道:「您當初幫助秦少監的事,他已都告訴我了。」
長孫無忌心中微驚,臉上卻不動聲色,沉吟不答。
王伏勝細聲細氣的道:「我並非奉聖人之命,前來追究此事,而是秦少監犯下一個錯誤,與國舅有礙,希望我幫他彌補。」
長孫無忌道:「哦?」
王伏勝便將那封信的事說了。
「此信已落入皇后手中,秦少監希望我能幫您拿回此信,但我仔細琢磨,成算不大,思來想去,還是找您商議,最為妥當!」
長孫無忌微微仰頭,閉目半晌,便已恢復沉靜,說:「王大監的好意,老夫心領,不過還請你不要再插手此事了。」
此話一出,王伏勝和長孫詮都愣住了。
「國舅信不過我?」王伏勝眯著眼道。
長孫無忌搖了搖頭:「秦業的眼光,老夫相信,他既然選擇將此事告訴你,我相信你會盡力幫我。」
「既是如此,國舅何出此言?」王伏勝皺眉道。
長孫無忌凝視著他:「你的身份特殊,如果不插手此事,就算曝光,聖人也許不會追究太過。可一旦你牽扯進來,被聖人知道,反而壞事。」
王伏勝聽完後,猛地一驚。
正如長孫無忌所言,他身為皇帝親信,若是幫長孫無忌遮掩此事,反會起到壞的效果。
王伏勝暗暗反省自己行事不夠謹慎,竟還要長孫無忌提醒,才能看到這一點。
「多謝國舅指點,既是如此,此事本人不會再牽扯了。不過,還有件事,想問一下國舅。」
「請問。」
王伏勝凜然道:「不知皇宮之中,像秦少監這樣的暗棋,國舅手中還有多少?」
長孫無忌沉默了一會,道:「老夫早已和他們斷絕聯繫,秦業應該也告訴過你,我從未聯繫過他吧。」
「是。」王伏勝點點頭,道:「不過我身為內侍監,負責聖人安危,不能允許宮中還存在這樣的人,希望國舅諒解。」
長孫無忌走到桌邊,寫下了幾個名字,遞給了王伏勝。
「還請王大監饒他們一命。」
王伏勝接過紙條看了一眼,微笑道:「他們並未犯錯,我自不會罰他們,不過他們也不適合再待在聖人身邊了。」
朝兩人一拱手:「告辭了。」轉身離去。
待他走後,長孫無忌走到椅子上坐下,瞥了一眼欲言又止的長孫詮,笑道:「你有什麼話,可以問了。」
長孫詮摸了摸鼻子,苦笑道:「如此情況下,大兄竟還能笑得出來,小弟算是服了。」
長孫無忌微笑道:「活到老夫這把年齡,你就會明白,光陰蹉跎,人生幾何,無論好事壞事,都須面對,與其苦臉愁眉,不如泰然處之。」
「您的境界我達不到。」長孫詮嘆道:「我一想到皇后手中攥著那封信,一顆心就七上八下,難以安寧。」
「這事你不必管了,放心,我自有對策。」
長孫詮盯著長孫無忌,道:「大兄,您不必騙我了,我知道,您打算獨自跟皇后斗,只是不想將我牽扯進去才這樣說。」
長孫無忌微微一笑,道:「你弄錯了,我並不打算跟她斗,也沒有實力跟她鬥了。」
「那您的對策是?」
長孫無忌端起茶壺,給自己倒了杯茶,悠悠道:「什麼都不必做,該吃吃,該喝喝。」
「這不是等死嗎?」長孫詮愕然。
長孫無忌緩緩道:「四郎,你知道蕭何自污名節的典故嗎?」
長孫詮點頭。
「蕭何如此做,是因能力太強,威望太高,他知道皇帝猜忌自己,主動將把柄交到皇帝手中,如此一來,皇帝認為一切都在掌控中,蕭何反而安全。」
「老夫與武皇后之間,原本已趨於緩和,秦業那封信,卻又將我置入不利險境。」
「武皇后最厭惡別人把手伸進後宮,定會因此對我再生忌憚,擔心我在後宮中還有暗棋。」
「此刻,我若為那封信與武皇后相爭,無論能否得到那封信,都只會加深她的猜忌,遲早為她所害,還可能連累全族。」
「反之,我什麼也不做,任由她捏著我的把柄,讓她認為局勢盡在她掌控中,她隨時能處置我,我反而能安如泰山。」
「你明白了嗎?」
長孫詮怔了半晌,感嘆道:「小弟明白了。」
長孫無忌喝了口茶,潤了潤嗓子,又接著道:「我現在也瞧出來了,武皇后以前爭權奪利,是為穩固地位。最近你可注意到,她在前朝的影響力越來越小,心思都放在後宮?」
「確實如此,最近她經常邀請公主入宮赴宴,還問過公主,是否知道哪家有適齡女子,可為六殿下、七殿下選為良配。」長孫詮回答。
「這就是了,她皇后的位置已堅實穩固,與陛下也感情日篤,故不再干涉朝政。只要她能守住本分,老夫又何必再跟她作對?」
長孫詮聽到此處,心中再無憂慮,想了想,說道:「大兄,陛下眼下重心都在西域,關於西域之戰,您怎麼看,咱們能打贏嗎?」
長孫無忌道:「老夫對西域的事知之甚少,不過以我唐軍如今之銳氣,兼有薛仁貴、裴行儉這種良將統領,若說我大唐會打敗仗,老夫萬萬不信。」
「要不要向陛下請奏,調持滿去西域戰場?」
長孫無忌抬手道:「不可。高句麗之戰,持滿已太顯鋒芒,引起不少人嫉恨,眼下他應沉寂幾年,將來方能走的長遠。」
長孫詮點頭道:「也是。」
兩人又閒談幾句,長孫無忌也不留下用膳,匆匆朝府中返回。
次日清晨,他用過早膳,便朝著英國公府而去,準備了解一下西域情況。
高句麗之戰過後,朝堂很多年老的武將,都已處於半隱狀態,就比如李勣、程知節、尉遲恭,除重大典禮之外,都不會再參加朝會。
這些老將都自知年事已高,在戰場上比不過年輕人。
況且他們對西域情況知道不多,當初攻打吐蕃之戰,李勣等人也並未參與,比不過薛仁貴的經驗,更比不過裴行儉、蘇定方在西境駐守多年。
故而在西域戰事之上,他們都沒有請旨參與。
不過這不代表他們對大唐戰事漠不關心。
相反,他們知道皇帝要在西域打仗,都積極打探消息,尉遲恭還請了三名西域人為清客,日日向他們請教西域之事。
這一日,他正在家中與一名大鬍子粟特人閒談,家人來報,程知節求見,似有緊急之事,讓他趕緊出門相見。
尉遲恭心想莫不是皇帝改變主意,又想讓他們這些老將參與西域戰事,心中振奮,快步奔到府門。
程知節已在門口等的不耐煩了,瞧見他後,便拉著他手。
「走,隨我入宮面聖。」
尉遲恭急問:「幹嘛,出什麼事了?」
「先上馬車再說。」
兩人上到馬車後,朝著皇宮而去,尉遲恭又詢問情況。
程知節道:「我剛剛得到消息,兵部得到一份緊急奏報,郝處俊收到後,親自帶著公函去面聖。」
尉遲恭問:「哪裡傳來的,安西還是昆藏?」
程知節道:「那就不知道了,反正郝處俊拿著公函親自面聖,肯定不會是普通消息,應該是出大事了。」
尉遲恭想了想,笑道:「我猜應該是蘇定方打了勝仗!」
「哦,為何不是裴行儉?」
尉遲恭哼了一聲,道:「你是真看不明白,還是裝糊塗?這次跟大食人開戰,西域動手對咱們有利,昆藏動手對大食人有利,他們若是有動作,肯定在昆藏發難!」
程知節笑道:「看來這段日子,沒在家閒著啊。」
「廢話!」
(本章完)
斜月沉沉,孤星照影。
長孫無忌急匆匆來到長公主府,從後門而入,瞧見門口等候的長孫詮後,問:「這麼晚找我過來,所為何事?」
長孫詮面色凝重,道:「大兄,你隨我去見一個人。」帶著長孫無忌來到書房。
推門而入,長孫無忌瞧見屋中等候之人,露出詫異之色,拱手見禮:「王大監有禮了。」
王伏勝還禮道:「國舅安好。」
長孫無忌側頭看了長孫詮一眼,示意他開口解釋一下情況。
「國舅不必問駙馬,是我讓他把您請過來的。」王伏勝開口道。
長孫無忌目視著王伏勝,道:「王大監找老夫何事?」
若是李治有事找他,要麼派王及善,要麼派李勣,並不會派王伏勝親自過來,況且還要委託長孫詮。
王伏勝看了大門一眼,長孫詮立刻會意,說:「王大監有話直言便是,我已吩咐過,不許任何人靠近書房。」
王伏勝點點頭,目光轉向長孫無忌,道:「好教國舅知曉,昨天下午,秦少監死了。」
長孫無忌臉上看不到任何異色,感嘆道:「秦少監武德三年便入宮了,伺候過三代聖人,倒是可惜了。」
王伏勝凝視著他,道:「您和秦少監的關係,我已知曉。」
「王大監指的關係是什麼?」長孫無忌微微皺眉。
王伏勝道:「您當初幫助秦少監的事,他已都告訴我了。」
長孫無忌心中微驚,臉上卻不動聲色,沉吟不答。
王伏勝細聲細氣的道:「我並非奉聖人之命,前來追究此事,而是秦少監犯下一個錯誤,與國舅有礙,希望我幫他彌補。」
長孫無忌道:「哦?」
王伏勝便將那封信的事說了。
「此信已落入皇后手中,秦少監希望我能幫您拿回此信,但我仔細琢磨,成算不大,思來想去,還是找您商議,最為妥當!」
長孫無忌微微仰頭,閉目半晌,便已恢復沉靜,說:「王大監的好意,老夫心領,不過還請你不要再插手此事了。」
此話一出,王伏勝和長孫詮都愣住了。
「國舅信不過我?」王伏勝眯著眼道。
長孫無忌搖了搖頭:「秦業的眼光,老夫相信,他既然選擇將此事告訴你,我相信你會盡力幫我。」
「既是如此,國舅何出此言?」王伏勝皺眉道。
長孫無忌凝視著他:「你的身份特殊,如果不插手此事,就算曝光,聖人也許不會追究太過。可一旦你牽扯進來,被聖人知道,反而壞事。」
王伏勝聽完後,猛地一驚。
正如長孫無忌所言,他身為皇帝親信,若是幫長孫無忌遮掩此事,反會起到壞的效果。
王伏勝暗暗反省自己行事不夠謹慎,竟還要長孫無忌提醒,才能看到這一點。
「多謝國舅指點,既是如此,此事本人不會再牽扯了。不過,還有件事,想問一下國舅。」
「請問。」
王伏勝凜然道:「不知皇宮之中,像秦少監這樣的暗棋,國舅手中還有多少?」
長孫無忌沉默了一會,道:「老夫早已和他們斷絕聯繫,秦業應該也告訴過你,我從未聯繫過他吧。」
「是。」王伏勝點點頭,道:「不過我身為內侍監,負責聖人安危,不能允許宮中還存在這樣的人,希望國舅諒解。」
長孫無忌走到桌邊,寫下了幾個名字,遞給了王伏勝。
「還請王大監饒他們一命。」
王伏勝接過紙條看了一眼,微笑道:「他們並未犯錯,我自不會罰他們,不過他們也不適合再待在聖人身邊了。」
朝兩人一拱手:「告辭了。」轉身離去。
待他走後,長孫無忌走到椅子上坐下,瞥了一眼欲言又止的長孫詮,笑道:「你有什麼話,可以問了。」
長孫詮摸了摸鼻子,苦笑道:「如此情況下,大兄竟還能笑得出來,小弟算是服了。」
長孫無忌微笑道:「活到老夫這把年齡,你就會明白,光陰蹉跎,人生幾何,無論好事壞事,都須面對,與其苦臉愁眉,不如泰然處之。」
「您的境界我達不到。」長孫詮嘆道:「我一想到皇后手中攥著那封信,一顆心就七上八下,難以安寧。」
「這事你不必管了,放心,我自有對策。」
長孫詮盯著長孫無忌,道:「大兄,您不必騙我了,我知道,您打算獨自跟皇后斗,只是不想將我牽扯進去才這樣說。」
長孫無忌微微一笑,道:「你弄錯了,我並不打算跟她斗,也沒有實力跟她鬥了。」
「那您的對策是?」
長孫無忌端起茶壺,給自己倒了杯茶,悠悠道:「什麼都不必做,該吃吃,該喝喝。」
「這不是等死嗎?」長孫詮愕然。
長孫無忌緩緩道:「四郎,你知道蕭何自污名節的典故嗎?」
長孫詮點頭。
「蕭何如此做,是因能力太強,威望太高,他知道皇帝猜忌自己,主動將把柄交到皇帝手中,如此一來,皇帝認為一切都在掌控中,蕭何反而安全。」
「老夫與武皇后之間,原本已趨於緩和,秦業那封信,卻又將我置入不利險境。」
「武皇后最厭惡別人把手伸進後宮,定會因此對我再生忌憚,擔心我在後宮中還有暗棋。」
「此刻,我若為那封信與武皇后相爭,無論能否得到那封信,都只會加深她的猜忌,遲早為她所害,還可能連累全族。」
「反之,我什麼也不做,任由她捏著我的把柄,讓她認為局勢盡在她掌控中,她隨時能處置我,我反而能安如泰山。」
「你明白了嗎?」
長孫詮怔了半晌,感嘆道:「小弟明白了。」
長孫無忌喝了口茶,潤了潤嗓子,又接著道:「我現在也瞧出來了,武皇后以前爭權奪利,是為穩固地位。最近你可注意到,她在前朝的影響力越來越小,心思都放在後宮?」
「確實如此,最近她經常邀請公主入宮赴宴,還問過公主,是否知道哪家有適齡女子,可為六殿下、七殿下選為良配。」長孫詮回答。
「這就是了,她皇后的位置已堅實穩固,與陛下也感情日篤,故不再干涉朝政。只要她能守住本分,老夫又何必再跟她作對?」
長孫詮聽到此處,心中再無憂慮,想了想,說道:「大兄,陛下眼下重心都在西域,關於西域之戰,您怎麼看,咱們能打贏嗎?」
長孫無忌道:「老夫對西域的事知之甚少,不過以我唐軍如今之銳氣,兼有薛仁貴、裴行儉這種良將統領,若說我大唐會打敗仗,老夫萬萬不信。」
「要不要向陛下請奏,調持滿去西域戰場?」
長孫無忌抬手道:「不可。高句麗之戰,持滿已太顯鋒芒,引起不少人嫉恨,眼下他應沉寂幾年,將來方能走的長遠。」
長孫詮點頭道:「也是。」
兩人又閒談幾句,長孫無忌也不留下用膳,匆匆朝府中返回。
次日清晨,他用過早膳,便朝著英國公府而去,準備了解一下西域情況。
高句麗之戰過後,朝堂很多年老的武將,都已處於半隱狀態,就比如李勣、程知節、尉遲恭,除重大典禮之外,都不會再參加朝會。
這些老將都自知年事已高,在戰場上比不過年輕人。
況且他們對西域情況知道不多,當初攻打吐蕃之戰,李勣等人也並未參與,比不過薛仁貴的經驗,更比不過裴行儉、蘇定方在西境駐守多年。
故而在西域戰事之上,他們都沒有請旨參與。
不過這不代表他們對大唐戰事漠不關心。
相反,他們知道皇帝要在西域打仗,都積極打探消息,尉遲恭還請了三名西域人為清客,日日向他們請教西域之事。
這一日,他正在家中與一名大鬍子粟特人閒談,家人來報,程知節求見,似有緊急之事,讓他趕緊出門相見。
尉遲恭心想莫不是皇帝改變主意,又想讓他們這些老將參與西域戰事,心中振奮,快步奔到府門。
程知節已在門口等的不耐煩了,瞧見他後,便拉著他手。
「走,隨我入宮面聖。」
尉遲恭急問:「幹嘛,出什麼事了?」
「先上馬車再說。」
兩人上到馬車後,朝著皇宮而去,尉遲恭又詢問情況。
程知節道:「我剛剛得到消息,兵部得到一份緊急奏報,郝處俊收到後,親自帶著公函去面聖。」
尉遲恭問:「哪裡傳來的,安西還是昆藏?」
程知節道:「那就不知道了,反正郝處俊拿著公函親自面聖,肯定不會是普通消息,應該是出大事了。」
尉遲恭想了想,笑道:「我猜應該是蘇定方打了勝仗!」
「哦,為何不是裴行儉?」
尉遲恭哼了一聲,道:「你是真看不明白,還是裝糊塗?這次跟大食人開戰,西域動手對咱們有利,昆藏動手對大食人有利,他們若是有動作,肯定在昆藏發難!」
程知節笑道:「看來這段日子,沒在家閒著啊。」
「廢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