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聖人降臨
第471章 聖人降臨
宴席結束後,五部酋長都留在了碎葉城。
當夜,李遮匐來到城西某座小院。
這間小院是李遮匐與庫狄九娘私下見面的地方。
庫狄九娘已在屋中等候,見李遮匐進來,微笑著迎了過去,問:「怎麼這麼急著見我?」
李遮匐面色陰沉,走到椅子上坐下,冷聲道:「我太小看賀魯了。」
庫狄九娘給他倒了杯酒,遞到唇邊,輕輕道:「他畢竟是統領過西突厥的可汗,沒那麼容易對付。」
李遮匐將酒飲了,冷哼道:「原本還想多留他幾日,卻不料,他都這把年紀了,還想掌控突厥五部,這是找死!」
庫狄九娘恭敬的道:「有什麼需要奴家做的嗎?」
李遮匐瞥了她一眼,道:「你在裴行儉耳邊吹吹風,讓裴行儉派他去西突厥巡視,只要他前往突厥五部,我就能輕易宰了他。」
庫狄九娘提醒道:「您殺了大唐安西副都護,不怕唐軍報復嗎?」
「我派刺客動手,或者下毒,誰知道是我殺的?」李遮匐不以為然。
「可他一死,您最得利,裴行儉如此精明之人,定能猜到。」
李遮匐冷冷道:「那也顧不得了,賀魯只要得勢,死的就是我了。眼下裴行儉想謀劃吐火羅,我不信他會為了一個賀魯,就跟我翻臉!」
庫狄九娘嫵媚一笑,道:「那也是,他最近確實在準備對吐火羅動手,還說想再找你調一萬人馬呢。」
李遮匐笑道:「那正好,等賀魯死後,我給他一萬人馬,就當做彌補了。」
「您捨得嗎?」庫狄九娘眨了眨眼。
「嘿,你不懂,大食人沒那麼好對付,大唐跟他們交戰,沒個三五年結束不了,我突厥壯大的機會不就來了?」
數日之後,李遮匐幾人提出返回本部,裴行儉又設宴送行。
宴席之上,裴行儉果然提出讓賀魯巡視突厥五部。
令李遮匐意外的是,賀魯竟一口答應,而且神情頗為歡喜。
李遮匐暗暗冷笑,知道賀魯是想儘快重新掌控弩失畢五部。
卻不知,這次巡視,將是他人生最後的旅程了!
賀魯隨同五部酋長一起前往西突厥,第一站選擇巡視拔塞幹部。
這不奇怪,拔塞干酋長婆鼻,是賀魯舊部,在碎葉城的幾日,婆鼻與賀魯聊的最為歡快,賀魯自然最信他。
李遮匐回到本部後,立刻派出人手,召集其他四部酋長,準備籌劃殺死賀魯的計劃。
誰知,竟只來了三家。
……
安西都護府,碎葉城。
崔知辯一身戎裝,大步進入裴行儉的屋子,說道:「我已給軍隊下達作戰命令,兩萬輕騎,整裝待發,等候您的命令。」
「辛苦了。」裴行儉也已經換好戎裝,給他倒了一杯茶,道:「接下來,就坐著等消息吧。」
崔知辯皺眉道:「我現在只有一個擔心。」
「擔心什麼?」
崔知辯道:「突厥人戰力不差,若是沒有人支持賀魯,他輕易被殺,我們縱然師出有名,這一仗也不會輕鬆。」
裴行儉微笑道:「我剛剛得到消息,李遮匐派人召集四部酋長,卻只有兩部酋長去了,拔塞幹部、哥舒處部,都沒有派人去。」
「而且哥舒處部酋長得到李遮匐的召集消息後,立刻動身去了拔塞幹部,現在估計已見到賀魯,將情況告訴了賀魯。」
崔知辯訝道:「這賀魯倒真有能耐,短短半月不到,竟就收復了兩部人心?」
裴行儉道:「賀魯確實出人預料,不過他能收復兩部,還因為李遮匐犯了一個致命錯誤。」
崔知辯道:「什麼?」
裴行儉沉聲道:「他並沒有意識到,我在宴會上說的那一番話,對突厥四部酋長的影響力。」
崔知辯略一思索,道:「不錯,我們明確表示支持賀魯,李遮匐這時對賀魯動手,無異在挑釁我大唐!」
裴行儉道:「今日之事,正好當做一個測試。」
「什麼測試?」
「明知對賀魯動手,就是對我大唐動手,這種情況下,還有突厥部落敢對付賀魯,那就是他們自己取死!」裴行儉滿臉殺機。
崔知辯目光微微閃動,沒有做聲。
他很清楚,突厥人敢如此大膽,是裴行儉有意引導,促成突厥人內訌的局面,再一舉消滅他們。
這種陰謀手段,他心中並不喜歡,但裴行儉這麼做是為了國家,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他無可指責。
兩人就坐在大廳內等候,月升日落,一直等到次日卯時,才終於傳來拔塞幹部受襲消息。
兩人當即率領兩萬輕騎出城,直奔拔塞幹部救援。
……
清晨,天空明媚,萬里無雲。
李治穿著一身寬大舒適的白色長衫,手中拿著一柄摺扇,行走在平康坊大街上。
沿著大街走了不一會,前方出現一座豪宅,牌匾上寫著「薛府」兩個大字。
李治道:「伏勝,你說我突然拜訪,會不會嚇到薛仁貴?」
王伏勝微笑道:「我想以薛將軍的性子,只會高興,應不會受到驚嚇。」
李治點了點頭。
兩人來到門外,王伏勝過去敲了敲大門,一名門房很快開了門,看了王伏勝一眼。
「您找誰?」
王伏勝道:「我們是來找薛大將軍的。」
「可有先謁?」
先謁是拜訪他人之前,提前送上的名帖,不送先謁,便屬於不速之客。
王伏勝問:「必須要先謁才能拜訪嗎?」
門房皺眉道:「若有先謁,可直接進去,若是沒有,就要等我通報一聲。不過我家阿郎難得休息,這幾日不見閒人。」
王伏勝道:「那請告訴薛大將軍,就說王伏勝求見。」
王伏勝是宮中內官,名聲不顯,城中百姓或許知道內侍監姓王,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名姓。
那門房說了句:「等著。」便關上了門。
過了沒多久,只聽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從門內傳來,「哐當」一聲,大門被拉開。
薛仁貴穿著一身短袖汗衫,瞧見李治後,跪地叩首:「臣不知陛下聖駕降臨,有失遠迎,請陛下恕罪。」
李治伸手將他拉了起來,笑道:「是朕不請自來,不需行此大禮。」
薛仁貴剛才似乎正在鍛鍊,不僅滿頭大汗,連李治扶他時,也抹了一手汗。
跨過大門,柳氏帶著薛訥、薛玉錦和全府家人,正在庭院跪迎聖駕。
李治抬手讓他們起來,朝柳氏笑道:「柳夫人,難得薛將軍有幾天清閒日子在家陪你們,朕卻突然來打擾,實在抱歉。」
今天是寒食節,官員有三天假期。
柳氏忙低頭斂衽道:「妾身惶恐,陛下聖駕降臨,我們全府受寵若驚,蓬蓽生輝,歡迎還來不及呢。」
她身邊的薛訥規規矩矩的低著腦袋,薛玉錦卻抬頭望著李治,還衝李治甜甜一笑。
李治見她粉雕玉琢,鍾靈俊秀,煞是喜人,問道:「你幾歲了?」
薛玉錦竟不怕李治,大眼睛望著他,彎眉一笑,道:「回陛下,小女七歲啦。」
李治笑道:「比朕的太平公主大了三歲,柳夫人,以後有空可以帶她入宮,和公主做個玩伴。」
柳氏暗暗歡喜,道:「妾身領旨。」
李治擺手道:「好了,你們都忙自己的事吧,朕與薛卿聊幾句。」
薛仁貴最清楚皇帝性子,知道李治不喜別人拘束,便讓夫人帶著兒女下去了。
他帶著李治去了後院,一路參觀薛府後花園的環境。
此時正值中春,薛府後院花香襲人,桃花、杏花爭相奪艷,五彩繽紛。
從後院景致上,就可以看出柳氏在打理家務上,頗為上心,是一個優秀的女主人。
李治走在花間小徑,問薛仁貴剛才是否在鍛鍊,薛仁貴道:「臣剛才在習練武藝,陛下請隨我來。」
帶著李治來到一處寬闊的石台處,石台左右放著兩個兵器架,這裡顯然是薛仁貴平日練武之處。
薛仁貴在架子上拿起一根長柄雙刃劍,道:「陛下,您知道這是什麼兵刃嗎?」
李治盯著看了一會,目光一閃,道:「難道是陌刀?」
薛仁貴大為驚喜,道:「陛下果然博聞,連軍中這種很少見的兵刃也認識,此刀正是陌刀!」
李治大感興趣,陌刀是在唐玄宗時期,才盛行的一種兵刃,這個時期,還屬於冷門兵刃。
伸手從薛仁貴手中接了過來,入手一沉,拿起來都極為費力,想要揮舞,更加困難。
這就難怪陌刀是冷門兵器了,光是這重量,就不是普通士兵能用的了。
「薛卿,你之前不是用銀翦戟嗎,為何突然改練陌刀?」
薛仁貴道:「臣聽一位軍中好友說,裴都護在安西訓練了一支陌刀隊,好奇之下,請朋友打了一柄陌刀,耍著試了試。」
李治驚喜道:「裴行儉已經開始組建陌刀隊了,有多少人?」
「聽說不到一千。」
李治點了點頭,看來裴行儉也還在探索階段,並不確定陌刀是否能在戰場上大放異彩,故而人數不多。
薛仁貴見李治神情有異,便問:「陛下覺得陌刀如何?」
李治撫摸著寬厚的刀身,緩緩道:「此刀猛銳,可在我唐軍中推廣。」
大唐的第一支遠征軍,高仙芝手下便有一支陌刀隊,人數多達數千,「神通大將」李嗣業便是陌刀將。
李嗣業率領的陌刀隊,堪稱步兵巔峰,號稱一刀劈下,人馬俱碎。
薛仁貴其實也很中意陌刀,見皇帝如此欣賞此刀,便決定在羽林衛中也訓練一支陌刀隊。
「對了,朕今日來找你,是有事想徵詢你的意見。」李治將陌刀還給了薛仁貴,拿太久了手酸。
薛仁貴單手接過,毫不費力的放回架子上,說道:「陛下請示下。」
李治道:「前幾日,安西傳來裴行儉的消息,說賀魯已經去了突厥部,估計用不了多久,裴行儉就能解決突厥問題。」
「到時候,我軍就要對吐火羅動手了,這一戰朕原想以安西軍為主力,不過高有道傳回消息,說大食人軍力不弱,有四大軍團,都是強兵猛將。」
「朕琢磨著,只靠安西軍,畢竟不太穩當,朕想從羽林衛調一支人馬前往安西,由你統帥,你以為如何?」
高有道和杜易簡人雖還未回來,卻已提前派人將在大食的所有見聞,都告訴了李治。
李治聽說大食的軍勢後,也不敢掉以輕心,決定讓薛仁貴也前往安西,以防不測。
薛仁貴拱手道:「臣無時不刻,不在等候陛下的召喚。」
李治感嘆道:「這些年來,南征北戰,幾乎每一場大仗都有你,朕實在怕你累著了。」
薛仁貴笑道:「陛下關愛之情,臣感激不盡,不過對臣來說,在戰場上最為舒適,與人交戰,才能讓臣感到歡喜!」
「你真這麼想?」李治一愣,這簡直是個戰爭狂人啊。
薛仁貴感嘆道:「臣半生碌碌,直到三十多歲,才終於找到人生方向,不願再浪費任何時間,只盼能多為陛下打幾場勝仗。」
李治拍了拍他肩膀,道:「有卿這樣的將領,朕之幸甚,大唐之幸甚!朕給你五萬兵馬,奔赴安西,兵員和將領,任你挑選!」
薛仁貴肅然道:「臣定不負陛下所望!」
就在這時,遠處一人快步走了過來,是王及善。
看來是出急事了,不然他不會直接找到薛仁貴的府邸。
王及善走上前後,向李治行了禮,又向薛仁貴點了點頭。
「王卿,可是安西傳來消息?」李治問。
王及善道:「陛下,突厥人已經解決了。」
李治大喜,問:「詳情如何?」
王及善道:「賀魯回到突厥部後,李遮匐便準備召集其他四部酋長,共同謀害賀魯。然而,拔塞幹部和哥舒處部,都選擇支持賀魯。」
「李遮匐便率領其他三部,攻擊拔塞幹部。雖有哥舒處部救援,不過賀魯兩部還是敵不過李遮匐三部,賀魯派人向安西都護府求援。」
「裴都護和崔副都護率兵及時趕到,聯合賀魯手下兩部,盡滅李遮匐手下的阿悉結闕三部。」
李治遙望西方,感慨道:「裴行儉果然沒有讓朕失望!」
王及善接著道:「這一戰,拔塞幹部和哥舒處部皆損失慘重,拔塞幹部酋長婆鼻被殺,賀魯也受了重傷。」
「裴都護提議,將突厥剩下的牧民,全部遷移到碎葉城以東,直接受大唐管轄,可讓賀魯繼續擔任副都護,管理這兩部。」
「准奏。」李治揮了揮手。
如今的局勢下,突厥再也無法構成威脅,賀魯此次有功,況且他年紀也大了,將來不會再有威脅。
讓他繼續擔任副都護,既可以安撫剩下的突厥人,也可以讓外人看到,只要安心歸附大唐,不造反叛唐,便能安享晚年。
李治將目光看向薛仁貴。
「薛卿,突厥人的事已經解決,等寒食節過後,你也儘快調兵奔赴安西吧。」
薛仁貴拱手道:「臣遵旨。」
(本章完)
宴席結束後,五部酋長都留在了碎葉城。
當夜,李遮匐來到城西某座小院。
這間小院是李遮匐與庫狄九娘私下見面的地方。
庫狄九娘已在屋中等候,見李遮匐進來,微笑著迎了過去,問:「怎麼這麼急著見我?」
李遮匐面色陰沉,走到椅子上坐下,冷聲道:「我太小看賀魯了。」
庫狄九娘給他倒了杯酒,遞到唇邊,輕輕道:「他畢竟是統領過西突厥的可汗,沒那麼容易對付。」
李遮匐將酒飲了,冷哼道:「原本還想多留他幾日,卻不料,他都這把年紀了,還想掌控突厥五部,這是找死!」
庫狄九娘恭敬的道:「有什麼需要奴家做的嗎?」
李遮匐瞥了她一眼,道:「你在裴行儉耳邊吹吹風,讓裴行儉派他去西突厥巡視,只要他前往突厥五部,我就能輕易宰了他。」
庫狄九娘提醒道:「您殺了大唐安西副都護,不怕唐軍報復嗎?」
「我派刺客動手,或者下毒,誰知道是我殺的?」李遮匐不以為然。
「可他一死,您最得利,裴行儉如此精明之人,定能猜到。」
李遮匐冷冷道:「那也顧不得了,賀魯只要得勢,死的就是我了。眼下裴行儉想謀劃吐火羅,我不信他會為了一個賀魯,就跟我翻臉!」
庫狄九娘嫵媚一笑,道:「那也是,他最近確實在準備對吐火羅動手,還說想再找你調一萬人馬呢。」
李遮匐笑道:「那正好,等賀魯死後,我給他一萬人馬,就當做彌補了。」
「您捨得嗎?」庫狄九娘眨了眨眼。
「嘿,你不懂,大食人沒那麼好對付,大唐跟他們交戰,沒個三五年結束不了,我突厥壯大的機會不就來了?」
數日之後,李遮匐幾人提出返回本部,裴行儉又設宴送行。
宴席之上,裴行儉果然提出讓賀魯巡視突厥五部。
令李遮匐意外的是,賀魯竟一口答應,而且神情頗為歡喜。
李遮匐暗暗冷笑,知道賀魯是想儘快重新掌控弩失畢五部。
卻不知,這次巡視,將是他人生最後的旅程了!
賀魯隨同五部酋長一起前往西突厥,第一站選擇巡視拔塞幹部。
這不奇怪,拔塞干酋長婆鼻,是賀魯舊部,在碎葉城的幾日,婆鼻與賀魯聊的最為歡快,賀魯自然最信他。
李遮匐回到本部後,立刻派出人手,召集其他四部酋長,準備籌劃殺死賀魯的計劃。
誰知,竟只來了三家。
……
安西都護府,碎葉城。
崔知辯一身戎裝,大步進入裴行儉的屋子,說道:「我已給軍隊下達作戰命令,兩萬輕騎,整裝待發,等候您的命令。」
「辛苦了。」裴行儉也已經換好戎裝,給他倒了一杯茶,道:「接下來,就坐著等消息吧。」
崔知辯皺眉道:「我現在只有一個擔心。」
「擔心什麼?」
崔知辯道:「突厥人戰力不差,若是沒有人支持賀魯,他輕易被殺,我們縱然師出有名,這一仗也不會輕鬆。」
裴行儉微笑道:「我剛剛得到消息,李遮匐派人召集四部酋長,卻只有兩部酋長去了,拔塞幹部、哥舒處部,都沒有派人去。」
「而且哥舒處部酋長得到李遮匐的召集消息後,立刻動身去了拔塞幹部,現在估計已見到賀魯,將情況告訴了賀魯。」
崔知辯訝道:「這賀魯倒真有能耐,短短半月不到,竟就收復了兩部人心?」
裴行儉道:「賀魯確實出人預料,不過他能收復兩部,還因為李遮匐犯了一個致命錯誤。」
崔知辯道:「什麼?」
裴行儉沉聲道:「他並沒有意識到,我在宴會上說的那一番話,對突厥四部酋長的影響力。」
崔知辯略一思索,道:「不錯,我們明確表示支持賀魯,李遮匐這時對賀魯動手,無異在挑釁我大唐!」
裴行儉道:「今日之事,正好當做一個測試。」
「什麼測試?」
「明知對賀魯動手,就是對我大唐動手,這種情況下,還有突厥部落敢對付賀魯,那就是他們自己取死!」裴行儉滿臉殺機。
崔知辯目光微微閃動,沒有做聲。
他很清楚,突厥人敢如此大膽,是裴行儉有意引導,促成突厥人內訌的局面,再一舉消滅他們。
這種陰謀手段,他心中並不喜歡,但裴行儉這麼做是為了國家,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他無可指責。
兩人就坐在大廳內等候,月升日落,一直等到次日卯時,才終於傳來拔塞幹部受襲消息。
兩人當即率領兩萬輕騎出城,直奔拔塞幹部救援。
……
清晨,天空明媚,萬里無雲。
李治穿著一身寬大舒適的白色長衫,手中拿著一柄摺扇,行走在平康坊大街上。
沿著大街走了不一會,前方出現一座豪宅,牌匾上寫著「薛府」兩個大字。
李治道:「伏勝,你說我突然拜訪,會不會嚇到薛仁貴?」
王伏勝微笑道:「我想以薛將軍的性子,只會高興,應不會受到驚嚇。」
李治點了點頭。
兩人來到門外,王伏勝過去敲了敲大門,一名門房很快開了門,看了王伏勝一眼。
「您找誰?」
王伏勝道:「我們是來找薛大將軍的。」
「可有先謁?」
先謁是拜訪他人之前,提前送上的名帖,不送先謁,便屬於不速之客。
王伏勝問:「必須要先謁才能拜訪嗎?」
門房皺眉道:「若有先謁,可直接進去,若是沒有,就要等我通報一聲。不過我家阿郎難得休息,這幾日不見閒人。」
王伏勝道:「那請告訴薛大將軍,就說王伏勝求見。」
王伏勝是宮中內官,名聲不顯,城中百姓或許知道內侍監姓王,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名姓。
那門房說了句:「等著。」便關上了門。
過了沒多久,只聽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從門內傳來,「哐當」一聲,大門被拉開。
薛仁貴穿著一身短袖汗衫,瞧見李治後,跪地叩首:「臣不知陛下聖駕降臨,有失遠迎,請陛下恕罪。」
李治伸手將他拉了起來,笑道:「是朕不請自來,不需行此大禮。」
薛仁貴剛才似乎正在鍛鍊,不僅滿頭大汗,連李治扶他時,也抹了一手汗。
跨過大門,柳氏帶著薛訥、薛玉錦和全府家人,正在庭院跪迎聖駕。
李治抬手讓他們起來,朝柳氏笑道:「柳夫人,難得薛將軍有幾天清閒日子在家陪你們,朕卻突然來打擾,實在抱歉。」
今天是寒食節,官員有三天假期。
柳氏忙低頭斂衽道:「妾身惶恐,陛下聖駕降臨,我們全府受寵若驚,蓬蓽生輝,歡迎還來不及呢。」
她身邊的薛訥規規矩矩的低著腦袋,薛玉錦卻抬頭望著李治,還衝李治甜甜一笑。
李治見她粉雕玉琢,鍾靈俊秀,煞是喜人,問道:「你幾歲了?」
薛玉錦竟不怕李治,大眼睛望著他,彎眉一笑,道:「回陛下,小女七歲啦。」
李治笑道:「比朕的太平公主大了三歲,柳夫人,以後有空可以帶她入宮,和公主做個玩伴。」
柳氏暗暗歡喜,道:「妾身領旨。」
李治擺手道:「好了,你們都忙自己的事吧,朕與薛卿聊幾句。」
薛仁貴最清楚皇帝性子,知道李治不喜別人拘束,便讓夫人帶著兒女下去了。
他帶著李治去了後院,一路參觀薛府後花園的環境。
此時正值中春,薛府後院花香襲人,桃花、杏花爭相奪艷,五彩繽紛。
從後院景致上,就可以看出柳氏在打理家務上,頗為上心,是一個優秀的女主人。
李治走在花間小徑,問薛仁貴剛才是否在鍛鍊,薛仁貴道:「臣剛才在習練武藝,陛下請隨我來。」
帶著李治來到一處寬闊的石台處,石台左右放著兩個兵器架,這裡顯然是薛仁貴平日練武之處。
薛仁貴在架子上拿起一根長柄雙刃劍,道:「陛下,您知道這是什麼兵刃嗎?」
李治盯著看了一會,目光一閃,道:「難道是陌刀?」
薛仁貴大為驚喜,道:「陛下果然博聞,連軍中這種很少見的兵刃也認識,此刀正是陌刀!」
李治大感興趣,陌刀是在唐玄宗時期,才盛行的一種兵刃,這個時期,還屬於冷門兵刃。
伸手從薛仁貴手中接了過來,入手一沉,拿起來都極為費力,想要揮舞,更加困難。
這就難怪陌刀是冷門兵器了,光是這重量,就不是普通士兵能用的了。
「薛卿,你之前不是用銀翦戟嗎,為何突然改練陌刀?」
薛仁貴道:「臣聽一位軍中好友說,裴都護在安西訓練了一支陌刀隊,好奇之下,請朋友打了一柄陌刀,耍著試了試。」
李治驚喜道:「裴行儉已經開始組建陌刀隊了,有多少人?」
「聽說不到一千。」
李治點了點頭,看來裴行儉也還在探索階段,並不確定陌刀是否能在戰場上大放異彩,故而人數不多。
薛仁貴見李治神情有異,便問:「陛下覺得陌刀如何?」
李治撫摸著寬厚的刀身,緩緩道:「此刀猛銳,可在我唐軍中推廣。」
大唐的第一支遠征軍,高仙芝手下便有一支陌刀隊,人數多達數千,「神通大將」李嗣業便是陌刀將。
李嗣業率領的陌刀隊,堪稱步兵巔峰,號稱一刀劈下,人馬俱碎。
薛仁貴其實也很中意陌刀,見皇帝如此欣賞此刀,便決定在羽林衛中也訓練一支陌刀隊。
「對了,朕今日來找你,是有事想徵詢你的意見。」李治將陌刀還給了薛仁貴,拿太久了手酸。
薛仁貴單手接過,毫不費力的放回架子上,說道:「陛下請示下。」
李治道:「前幾日,安西傳來裴行儉的消息,說賀魯已經去了突厥部,估計用不了多久,裴行儉就能解決突厥問題。」
「到時候,我軍就要對吐火羅動手了,這一戰朕原想以安西軍為主力,不過高有道傳回消息,說大食人軍力不弱,有四大軍團,都是強兵猛將。」
「朕琢磨著,只靠安西軍,畢竟不太穩當,朕想從羽林衛調一支人馬前往安西,由你統帥,你以為如何?」
高有道和杜易簡人雖還未回來,卻已提前派人將在大食的所有見聞,都告訴了李治。
李治聽說大食的軍勢後,也不敢掉以輕心,決定讓薛仁貴也前往安西,以防不測。
薛仁貴拱手道:「臣無時不刻,不在等候陛下的召喚。」
李治感嘆道:「這些年來,南征北戰,幾乎每一場大仗都有你,朕實在怕你累著了。」
薛仁貴笑道:「陛下關愛之情,臣感激不盡,不過對臣來說,在戰場上最為舒適,與人交戰,才能讓臣感到歡喜!」
「你真這麼想?」李治一愣,這簡直是個戰爭狂人啊。
薛仁貴感嘆道:「臣半生碌碌,直到三十多歲,才終於找到人生方向,不願再浪費任何時間,只盼能多為陛下打幾場勝仗。」
李治拍了拍他肩膀,道:「有卿這樣的將領,朕之幸甚,大唐之幸甚!朕給你五萬兵馬,奔赴安西,兵員和將領,任你挑選!」
薛仁貴肅然道:「臣定不負陛下所望!」
就在這時,遠處一人快步走了過來,是王及善。
看來是出急事了,不然他不會直接找到薛仁貴的府邸。
王及善走上前後,向李治行了禮,又向薛仁貴點了點頭。
「王卿,可是安西傳來消息?」李治問。
王及善道:「陛下,突厥人已經解決了。」
李治大喜,問:「詳情如何?」
王及善道:「賀魯回到突厥部後,李遮匐便準備召集其他四部酋長,共同謀害賀魯。然而,拔塞幹部和哥舒處部,都選擇支持賀魯。」
「李遮匐便率領其他三部,攻擊拔塞幹部。雖有哥舒處部救援,不過賀魯兩部還是敵不過李遮匐三部,賀魯派人向安西都護府求援。」
「裴都護和崔副都護率兵及時趕到,聯合賀魯手下兩部,盡滅李遮匐手下的阿悉結闕三部。」
李治遙望西方,感慨道:「裴行儉果然沒有讓朕失望!」
王及善接著道:「這一戰,拔塞幹部和哥舒處部皆損失慘重,拔塞幹部酋長婆鼻被殺,賀魯也受了重傷。」
「裴都護提議,將突厥剩下的牧民,全部遷移到碎葉城以東,直接受大唐管轄,可讓賀魯繼續擔任副都護,管理這兩部。」
「准奏。」李治揮了揮手。
如今的局勢下,突厥再也無法構成威脅,賀魯此次有功,況且他年紀也大了,將來不會再有威脅。
讓他繼續擔任副都護,既可以安撫剩下的突厥人,也可以讓外人看到,只要安心歸附大唐,不造反叛唐,便能安享晚年。
李治將目光看向薛仁貴。
「薛卿,突厥人的事已經解決,等寒食節過後,你也儘快調兵奔赴安西吧。」
薛仁貴拱手道:「臣遵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