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帝國的威脅
第457章 帝國的威脅
王伏勝應諾一聲,轉身出去,不一會,卑路斯和雪娘跟著他走了進來。
李治將兩人身份簡單介紹了一下。
這一年來,卑路斯和雪娘以墨佳軒為據點,內領府又給他們撥了不少資金,讓他們與大量的西域人打交道。
一來是謀劃吐火羅復國之事,二來是打探大食情況。
卑路斯原本就是波斯王子,對大食知根知底。
如今通過發展西域眼線,對大食國內的情況,可謂了如指掌。
李治道:「卑卿,你和兩位大將軍說一下,大食目前的狀況。」
卑路斯應諾一聲,說:「大食國剛打完內戰,如今由穆阿維葉繼位,他原本就是古萊什部的王子.....
在卑路斯的介紹下,李和薛仁貴才慢慢明白了整個大食國的發展史。
大食國建立以前,阿拉伯地區有很多部落存在,類似於中原的戰國時期。
唯一的區別是,阿拉伯地區的每一個部落,都是宗教部落,崇拜著不同神明。
因為分散,實力弱小,長期臣服于波斯人建立的薩珊王朝。
後來穆汗穆德通過傳播大食教,統一宗教和部落,團結各部,擊敗了薩珊王朝,建立大食國。
為了傳播大食教,大食人積極擴張,領土很快超過了原來的薩珊王朝。
對他們來說,所有異教徒都是敵人,他們的目的是讓世界所有國家,都信奉大食教,併入大食國。
李勒聽到此處,終於明白李治為何如此防備大食人了。
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可以和睦相處的鄰居,他們眼下沒有攻打大唐,只因大唐太強大,又太遙遠。
可以預見,等他們強大後,必定不斷東擴,將來定會在大唐傳播大食教。
若是大唐不許,那就只有戰爭。
接下來,卑路斯又介紹起大食國的新君主,穆阿維葉。
李勒聽完後,眼中精光一閃,
原來穆阿維葉出身於阿拉伯地區某個貴族家庭,名為倭馬亞家族,類似大唐的世族。
一開始他非常反對穆汗穆德和大食教,甚至想殺穆汗穆德,後來戰敗之後,才信奉大食教。
結果幾代傳承下來,大食國的權力竟然又落到他這個戰敗者手中。
這小子簡直就是一個竊國者!
他掌握權力後,大量扶持家族親信,表面是大食教徒,其實依然以家族為核心,拓展勢力。
他正是憑藉家族力量,奪得了大食國的權柄,當上國王后,一系列改革,將大食這個純宗教國家,變成了類似大唐的帝國!
由此可見,大食國內部必定存在重大隱患,要想對付他們,可以從這一點入手。
薛仁貴跟李不同。
他是一個職業軍人,沒那麼多花花腸子,只想單純的擊潰大食軍隊。
「卑將軍,大食國有多少軍隊,又有多少騎兵,多少甲兵?」他問。
卑路斯道:「他們那裡馬匹不多,騎兵只有十萬不到,不過他們繼承了我薩珊王朝的冶煉技術,甲兵有三十多萬,戰甲堅固,兵器鋒利,軍械並不弱於大唐。」
薛仁貴問:「軍隊數量呢?」
卑路斯表情凝重的道:「他們以傳教為國策,故而一直都處於戰爭狀態,常備軍起碼有一百萬以上。」
薛仁貴聽了後,只點了點頭,並沒有太多表情。
李治忽然道:「卑卿,大食國周邊情況,你也說一下吧。」
卑路斯點點頭道:「因大食國四處擴張,與他們接壤的國家很多,但能真正對抗他們的國家,
卻不多,只有三個。」
「哪三個?」李問。
卑路斯道:「一個是大食北部的可薩汗國,他們是遊牧民族,騎兵強大,不弱於突厥人。另一個是西北部的拜占庭帝國。」
提到「拜占庭帝國」時,他神情有幾分複雜,因為拜占庭帝國一直是薩珊王朝的宿敵。
誰能想到,曾經強大一時的薩珊王朝,沒有輸給拜占庭帝國,卻被手下統治多年的一群阿拉伯人給消滅了。
李捻須道:「最後一個,就是我大唐了吧?」
「正是如此。」
這時,一名內侍悄悄來到殿內,朝王伏勝附耳說了什麼,王伏勝聽到後,露出異之色。
這一幕恰好被李治看到了,便問:「伏勝,怎麼了。」
王伏勝道:「陛下,大食人又派來使節了。」
自李治主政後,大食人已經派來過兩次使節。
第一次只是一次試探性的友好交流,第二次則派出重要人物伊本,想跟大唐共分吐蕃。
這次是第三次。
與前兩次不同,這次來的並非使節團,而是大食新國王穆阿維葉所派的一名信使。
他給李治寫了一封信。
這封信兩個月前就寫好了,只因兩國距離遙遠,直到今天才送來。
從時間來看,當時穆阿維葉應該是剛剛平定內亂,才給李治寫了這麼一封信。
信的內容還算友好。
他決定在大食都城,大馬士革,舉辦一場盛大的典禮,慶賀自己登基。
在大食國內部,他已經完成了登基典禮,這場典禮是對外的。
他就是想讓各國君王都知道,他穆阿維葉如今是大食新的君王!
大食已經兩次派人來大唐,對大唐情況頗為了解。
李治目前對大食的了解,都來自卑路斯,此人被大食滅國,觀點未必能夠客觀。
所以李治也正想派人去大食國,探聽一下情況,只是關於使節人選,卻讓他犯了難。
派文官去吧,擔心不能彰顯大唐威儀,派武將過去,又擔心他們惹出事來,大唐武將在對待胡人時,都驕縱的很。
張束之是一個很好的人選,不過他身兼兩職,非常忙碌,這一去就是大半年,很耽誤公務。
正當李治斟酌人選時,兵部來報,安西都護裴行儉上了一份奏疏。
裴行儉這份奏疏,正是向李治介紹大食人這場典禮的情況。
大食人的使節從安西經過時,裴行儉就派人去打探此事,總算及時探聽清楚,好讓李治知曉。
根據裴行儉的說法,大食人這次的大典名為「啟示大典」,幾乎將周圍所有國家都邀請了。
穆阿維葉寫給李治的信雖然友好,那是因為他知道大唐實力強大,故而言辭客氣。
然而給其他國家的信,就不那麼客氣了,幾乎都是威脅的話語。
倘若哪一國不去,就將成為大食國劍鋒所指。
其實在大食國內戰時,中亞各國便都非常緊張,希望大食國兩敗俱傷,甚至因此分裂。
在此期間,可薩汗國、拜占庭帝國都曾派兵偷襲,只可惜依然被內亂的大食人擊敗。
如今大食人結束內亂,開始積極擴充軍備。
中亞各國無不心驚膽顫,都知道大食人肯定會拿一個國家開刀,擔心矛頭指向自己。
也只有裴行儉,敢謀劃著名趁大食人統一之際,攻打吐火羅地區,吸引大食人來救,正面跟他們幹上一仗。
當然,裴行儉的計劃因為唐軍攻打高句麗而擱置。
所以眼下的情況便是,大食人已經解決內患,即將對外動手。
誰都不想成為第一個目標,紛紛派遣使節,前往大馬士革,恭賀穆阿維葉繼位。
就連拜占庭帝國和可薩汗國也不例外。
穆阿維葉正是看到這種情況,決定舉辦一個類似大唐的萬國朝會,同時也派人來到長安,邀請大唐使節參加。
如此,才能讓他在國內的權威達到頂峰。
李治了解這些情況後,心中很快有了主意。
他雖想了解大食國的情況,但也不能被穆阿維葉給利用,給他捧場。
使節可以派,官職一定要低,不能太給大食人面子。
他命人把高有道喊了過來,朝他說道:「高卿,大食人派使節來長安的事,你可聽說?」
高有道拱手道:「臣已聽說。」
李治道:「那就好,朕希望你出使一趟大食,替朕勘探一下大食人的虛實,路途遙遠,往返可能要大半年,你可願意?」
高有道眼中閃著精光,拱手道:「臣願代表大唐,出使大食!」
李治道:「很好。穆阿維葉想借大唐的勢,朕偏偏不給他借,所以這次的使節隊伍,人手不會很多,朕也不會給你太高的官職。」
高有道道:「臣明白。」
李治道:「你有什麼意見也可以提,比如希望誰給你當副使,作為補償,朕都可以滿足你。」
高有道想了想,道:「臣想請杜易簡當臣的副使,只是又怕東台人手不夠。」
「這個容易,朕會調人,代替你們的差事,你們放心出使就行了。朕給你們三天準備時間,這三天你們不用上衙,三天後就出發吧。」
高有道領了旨意,告退離開。
離開正殿後,高有道回到中書省東台。
杜易簡和盧照鄰當即問起皇帝召見他,所為何事。
高有道卻笑而不答。
「先忙正事吧,下衙後再跟你們說。」
他越是如此,越說明皇帝這次召見,定有什麼大事。
杜易簡急於知道情況,如坐針氈,好不容易挨到下衙鼓聲響起,不等出宮門,便急忙詢問。
「老高,你現在可以說了吧。
高有道便將皇帝讓他出使大食的事說了。
「哎,上次陛下讓你去安西調查,這次又讓你出使大食,對你可真是信任。」杜易簡一臉羨慕。
盧照鄰笑道:「聽說不少高官都請旨出使大食,陛下卻不讓他們去,偏偏讓你去。可見你在陛下心中的地位,已超過那些人。」
高有道忙道:「別亂說,陛下之所以派我,另有緣故。」
盧照鄰詢問是何緣故,他並不回答,笑道:「盧兄,我和杜兄即將遠行,這場送行酒,你可要請。」
「那是當然——,你說杜兄也要遠行?」
杜易簡也一臉驚喜的望著高有道,用手指指了指自己。
「高兄,你不會向陛下舉薦了我吧?」
高有道笑道:「路途遙遠,還可能有危險,你不會怪我吧?
杜易簡喜出望外,手舞足蹈,大笑一聲。
「大健兒只怕沒有為國效力的機會,怕什麼危險?哈哈,我就知道高兄仗義,不會忘記朋友!」
高有道道:「陛下給了我們三天假,你準備一下,三日後,我們就要出發了!」
杜易簡欣喜道:「知道了!」
很快,時間便來到三日後,西行之路不安全,李治特意傳令王及善,給高有道二人派了十幾名內領衛保護。
除此之外,只有三輛馬車。
其中一輛馬車中裝著李治送給穆阿維葉的禮物,普普通通的十幾罐茶葉,甚至不是貢茶。
李治這是有意冷落穆阿維葉,打擊他在國內的聲望,
大唐與大食遲早一戰,李治這邊也解決了遼東之事,做好戰爭準備,沒必要再跟他客氣。
就這樣,高有道和杜易簡從金光門離京,和大食使節一起,踏上了前往大食之路。
此時受到穆阿維葉邀請的各國,也都為出使大食做準備。
雖然他們距離大食國很近,可以出發晚一點,但禮物挑選上,必須慎之又慎。
他們自然不敢像大唐皇帝一樣,故意送寒禮物,打擊穆阿維葉。
倘若禮物沒送好,等著他們的就是大食國的百萬雄兵,滅國之禍!
故而每一國的君王,都得提前幾個月開始準備禮物。
有的小國君王,甚至舉辦朝會,群臣商議,動用整個國家的力量,為這一份禮物做準備。
在這弱肉強食的時代,實力便是一切。
當一個充滿野心的強權帝國出現時,每一個小國家都將面臨生存危機,百姓們也將面臨戰禍。
只有生活在強大的國家,才能安穩過活。
王伏勝應諾一聲,轉身出去,不一會,卑路斯和雪娘跟著他走了進來。
李治將兩人身份簡單介紹了一下。
這一年來,卑路斯和雪娘以墨佳軒為據點,內領府又給他們撥了不少資金,讓他們與大量的西域人打交道。
一來是謀劃吐火羅復國之事,二來是打探大食情況。
卑路斯原本就是波斯王子,對大食知根知底。
如今通過發展西域眼線,對大食國內的情況,可謂了如指掌。
李治道:「卑卿,你和兩位大將軍說一下,大食目前的狀況。」
卑路斯應諾一聲,說:「大食國剛打完內戰,如今由穆阿維葉繼位,他原本就是古萊什部的王子.....
在卑路斯的介紹下,李和薛仁貴才慢慢明白了整個大食國的發展史。
大食國建立以前,阿拉伯地區有很多部落存在,類似於中原的戰國時期。
唯一的區別是,阿拉伯地區的每一個部落,都是宗教部落,崇拜著不同神明。
因為分散,實力弱小,長期臣服于波斯人建立的薩珊王朝。
後來穆汗穆德通過傳播大食教,統一宗教和部落,團結各部,擊敗了薩珊王朝,建立大食國。
為了傳播大食教,大食人積極擴張,領土很快超過了原來的薩珊王朝。
對他們來說,所有異教徒都是敵人,他們的目的是讓世界所有國家,都信奉大食教,併入大食國。
李勒聽到此處,終於明白李治為何如此防備大食人了。
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可以和睦相處的鄰居,他們眼下沒有攻打大唐,只因大唐太強大,又太遙遠。
可以預見,等他們強大後,必定不斷東擴,將來定會在大唐傳播大食教。
若是大唐不許,那就只有戰爭。
接下來,卑路斯又介紹起大食國的新君主,穆阿維葉。
李勒聽完後,眼中精光一閃,
原來穆阿維葉出身於阿拉伯地區某個貴族家庭,名為倭馬亞家族,類似大唐的世族。
一開始他非常反對穆汗穆德和大食教,甚至想殺穆汗穆德,後來戰敗之後,才信奉大食教。
結果幾代傳承下來,大食國的權力竟然又落到他這個戰敗者手中。
這小子簡直就是一個竊國者!
他掌握權力後,大量扶持家族親信,表面是大食教徒,其實依然以家族為核心,拓展勢力。
他正是憑藉家族力量,奪得了大食國的權柄,當上國王后,一系列改革,將大食這個純宗教國家,變成了類似大唐的帝國!
由此可見,大食國內部必定存在重大隱患,要想對付他們,可以從這一點入手。
薛仁貴跟李不同。
他是一個職業軍人,沒那麼多花花腸子,只想單純的擊潰大食軍隊。
「卑將軍,大食國有多少軍隊,又有多少騎兵,多少甲兵?」他問。
卑路斯道:「他們那裡馬匹不多,騎兵只有十萬不到,不過他們繼承了我薩珊王朝的冶煉技術,甲兵有三十多萬,戰甲堅固,兵器鋒利,軍械並不弱於大唐。」
薛仁貴問:「軍隊數量呢?」
卑路斯表情凝重的道:「他們以傳教為國策,故而一直都處於戰爭狀態,常備軍起碼有一百萬以上。」
薛仁貴聽了後,只點了點頭,並沒有太多表情。
李治忽然道:「卑卿,大食國周邊情況,你也說一下吧。」
卑路斯點點頭道:「因大食國四處擴張,與他們接壤的國家很多,但能真正對抗他們的國家,
卻不多,只有三個。」
「哪三個?」李問。
卑路斯道:「一個是大食北部的可薩汗國,他們是遊牧民族,騎兵強大,不弱於突厥人。另一個是西北部的拜占庭帝國。」
提到「拜占庭帝國」時,他神情有幾分複雜,因為拜占庭帝國一直是薩珊王朝的宿敵。
誰能想到,曾經強大一時的薩珊王朝,沒有輸給拜占庭帝國,卻被手下統治多年的一群阿拉伯人給消滅了。
李捻須道:「最後一個,就是我大唐了吧?」
「正是如此。」
這時,一名內侍悄悄來到殿內,朝王伏勝附耳說了什麼,王伏勝聽到後,露出異之色。
這一幕恰好被李治看到了,便問:「伏勝,怎麼了。」
王伏勝道:「陛下,大食人又派來使節了。」
自李治主政後,大食人已經派來過兩次使節。
第一次只是一次試探性的友好交流,第二次則派出重要人物伊本,想跟大唐共分吐蕃。
這次是第三次。
與前兩次不同,這次來的並非使節團,而是大食新國王穆阿維葉所派的一名信使。
他給李治寫了一封信。
這封信兩個月前就寫好了,只因兩國距離遙遠,直到今天才送來。
從時間來看,當時穆阿維葉應該是剛剛平定內亂,才給李治寫了這麼一封信。
信的內容還算友好。
他決定在大食都城,大馬士革,舉辦一場盛大的典禮,慶賀自己登基。
在大食國內部,他已經完成了登基典禮,這場典禮是對外的。
他就是想讓各國君王都知道,他穆阿維葉如今是大食新的君王!
大食已經兩次派人來大唐,對大唐情況頗為了解。
李治目前對大食的了解,都來自卑路斯,此人被大食滅國,觀點未必能夠客觀。
所以李治也正想派人去大食國,探聽一下情況,只是關於使節人選,卻讓他犯了難。
派文官去吧,擔心不能彰顯大唐威儀,派武將過去,又擔心他們惹出事來,大唐武將在對待胡人時,都驕縱的很。
張束之是一個很好的人選,不過他身兼兩職,非常忙碌,這一去就是大半年,很耽誤公務。
正當李治斟酌人選時,兵部來報,安西都護裴行儉上了一份奏疏。
裴行儉這份奏疏,正是向李治介紹大食人這場典禮的情況。
大食人的使節從安西經過時,裴行儉就派人去打探此事,總算及時探聽清楚,好讓李治知曉。
根據裴行儉的說法,大食人這次的大典名為「啟示大典」,幾乎將周圍所有國家都邀請了。
穆阿維葉寫給李治的信雖然友好,那是因為他知道大唐實力強大,故而言辭客氣。
然而給其他國家的信,就不那麼客氣了,幾乎都是威脅的話語。
倘若哪一國不去,就將成為大食國劍鋒所指。
其實在大食國內戰時,中亞各國便都非常緊張,希望大食國兩敗俱傷,甚至因此分裂。
在此期間,可薩汗國、拜占庭帝國都曾派兵偷襲,只可惜依然被內亂的大食人擊敗。
如今大食人結束內亂,開始積極擴充軍備。
中亞各國無不心驚膽顫,都知道大食人肯定會拿一個國家開刀,擔心矛頭指向自己。
也只有裴行儉,敢謀劃著名趁大食人統一之際,攻打吐火羅地區,吸引大食人來救,正面跟他們幹上一仗。
當然,裴行儉的計劃因為唐軍攻打高句麗而擱置。
所以眼下的情況便是,大食人已經解決內患,即將對外動手。
誰都不想成為第一個目標,紛紛派遣使節,前往大馬士革,恭賀穆阿維葉繼位。
就連拜占庭帝國和可薩汗國也不例外。
穆阿維葉正是看到這種情況,決定舉辦一個類似大唐的萬國朝會,同時也派人來到長安,邀請大唐使節參加。
如此,才能讓他在國內的權威達到頂峰。
李治了解這些情況後,心中很快有了主意。
他雖想了解大食國的情況,但也不能被穆阿維葉給利用,給他捧場。
使節可以派,官職一定要低,不能太給大食人面子。
他命人把高有道喊了過來,朝他說道:「高卿,大食人派使節來長安的事,你可聽說?」
高有道拱手道:「臣已聽說。」
李治道:「那就好,朕希望你出使一趟大食,替朕勘探一下大食人的虛實,路途遙遠,往返可能要大半年,你可願意?」
高有道眼中閃著精光,拱手道:「臣願代表大唐,出使大食!」
李治道:「很好。穆阿維葉想借大唐的勢,朕偏偏不給他借,所以這次的使節隊伍,人手不會很多,朕也不會給你太高的官職。」
高有道道:「臣明白。」
李治道:「你有什麼意見也可以提,比如希望誰給你當副使,作為補償,朕都可以滿足你。」
高有道想了想,道:「臣想請杜易簡當臣的副使,只是又怕東台人手不夠。」
「這個容易,朕會調人,代替你們的差事,你們放心出使就行了。朕給你們三天準備時間,這三天你們不用上衙,三天後就出發吧。」
高有道領了旨意,告退離開。
離開正殿後,高有道回到中書省東台。
杜易簡和盧照鄰當即問起皇帝召見他,所為何事。
高有道卻笑而不答。
「先忙正事吧,下衙後再跟你們說。」
他越是如此,越說明皇帝這次召見,定有什麼大事。
杜易簡急於知道情況,如坐針氈,好不容易挨到下衙鼓聲響起,不等出宮門,便急忙詢問。
「老高,你現在可以說了吧。
高有道便將皇帝讓他出使大食的事說了。
「哎,上次陛下讓你去安西調查,這次又讓你出使大食,對你可真是信任。」杜易簡一臉羨慕。
盧照鄰笑道:「聽說不少高官都請旨出使大食,陛下卻不讓他們去,偏偏讓你去。可見你在陛下心中的地位,已超過那些人。」
高有道忙道:「別亂說,陛下之所以派我,另有緣故。」
盧照鄰詢問是何緣故,他並不回答,笑道:「盧兄,我和杜兄即將遠行,這場送行酒,你可要請。」
「那是當然——,你說杜兄也要遠行?」
杜易簡也一臉驚喜的望著高有道,用手指指了指自己。
「高兄,你不會向陛下舉薦了我吧?」
高有道笑道:「路途遙遠,還可能有危險,你不會怪我吧?
杜易簡喜出望外,手舞足蹈,大笑一聲。
「大健兒只怕沒有為國效力的機會,怕什麼危險?哈哈,我就知道高兄仗義,不會忘記朋友!」
高有道道:「陛下給了我們三天假,你準備一下,三日後,我們就要出發了!」
杜易簡欣喜道:「知道了!」
很快,時間便來到三日後,西行之路不安全,李治特意傳令王及善,給高有道二人派了十幾名內領衛保護。
除此之外,只有三輛馬車。
其中一輛馬車中裝著李治送給穆阿維葉的禮物,普普通通的十幾罐茶葉,甚至不是貢茶。
李治這是有意冷落穆阿維葉,打擊他在國內的聲望,
大唐與大食遲早一戰,李治這邊也解決了遼東之事,做好戰爭準備,沒必要再跟他客氣。
就這樣,高有道和杜易簡從金光門離京,和大食使節一起,踏上了前往大食之路。
此時受到穆阿維葉邀請的各國,也都為出使大食做準備。
雖然他們距離大食國很近,可以出發晚一點,但禮物挑選上,必須慎之又慎。
他們自然不敢像大唐皇帝一樣,故意送寒禮物,打擊穆阿維葉。
倘若禮物沒送好,等著他們的就是大食國的百萬雄兵,滅國之禍!
故而每一國的君王,都得提前幾個月開始準備禮物。
有的小國君王,甚至舉辦朝會,群臣商議,動用整個國家的力量,為這一份禮物做準備。
在這弱肉強食的時代,實力便是一切。
當一個充滿野心的強權帝國出現時,每一個小國家都將面臨生存危機,百姓們也將面臨戰禍。
只有生活在強大的國家,才能安穩過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