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為了武氏一族的名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36章 為了武氏一族的名譽

  卻說王及善得了李治旨意後,便立刻開始篩選精幹之人,前往高句麗執行任務。

  根據前方傳回的情報,泉男生被驅趕出平壤城後,便躲到一個叫丸都山的地方。

  此處極為偏僻,夾在千山山脈與長白山脈之間,只要繼續向北,就能逃亡靺鞨。

  因為位於千山山脈以東,要繞過去原本還不大容易,幸好北四路大軍中的趙持滿一路,行軍路線偏北,恰好打出一條通道,可以讓內領衛通行。

  這大半年來,王及善對泉家兄弟的情況都調查的很清楚。

  長子泉男生性格較為懦弱,缺乏主見,次子泉男建則是個殺伐果斷之人,頗有泉蓋蘇文幾分風範。

  所以要策反泉男生不難,只需點明利害關係,讓他明白高句麗必敗無疑,投靠大唐,才有活路,他自然肯歸順。

  難的是策反他之後,如何發揮出他的價值,讓他更好的為唐軍效力,如此才能真正完成皇帝交代的任務

  要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找一個經驗豐富的密探。

  王及善將在京名冊、以及河北各外府名冊中的密探翻來覆去,很快鎖定了三個人。

  正當他琢磨著挑選三人中的哪一個時,手下來報,程務挺求見。

  王及善命人把他請了進來,問道:「務挺,何事找我?」

  程務挺一臉肅然,拱手道:「大將軍,末將想前往高句麗。」

  王及善挑了挑眉,道:「你別忘了,如今長安城中的高句麗細作也很多,這才是你的本職任務!」

  程務挺道:「大將軍,您還記得我當初繞到吐蕃腹地,聯繫蘇毗各部的情形嗎?如今泉家兄弟不和,屬下想去策反泉男生,讓他為我大唐效力!」

  王及善愣了一下,道:「你是為泉男生而來?」

  程務挺道:「正是。末將以為他極有價值,只要能策反他,必能大大瓦解高句麗軍的鬥志!」

  王及善沉默了一會,道:「你這個提議,倒是合了陛下的心思,陛下剛剛下旨,讓我挑選一人,去策反泉男生!」

  程務挺大喜,道:「大將軍,既是如此,您更該派末將前往了!」

  王及善盯著他看了一會,道:「你的能力和經驗,我都是信得過的,我只有一個擔心。」

  程務挺一愣:「您擔心什麼?」

  王及善道:「你父親也在高句麗,如果他遇到了危險,又或中了伏擊,你會怎麼辦?」

  程務挺平靜道:「父親有父親的職責,末將有末將的使命,只要是為國家效力,我和父親都願意獻出生命!」

  王及善滿意的點點頭,道:「好罷,這件事我就交給你來做了,我再給你一個提示。」

  程務挺道:「您請講。」

  王及善道:「你先去找李大總管,他身邊有個叫高福男的人,此人對高句麗情況更清楚,你找泉男生之前,可以請教一下他的意見。」

  程務挺拱手道:「末將明白了!」告退離開。

  走在內領府走廊上時,迎面忽然走來一人,丰神俊秀,昂首闊步,正是剛加入內領府不久的武敏之。

  程務挺當初為了大食細作的事,就跟武敏之打過交道。

  後來武敏之加入內領府,與他年紀相近,又是舊識,故而一意交好與他。

  程務挺在內領府也沒什麼朋友,見他經常請自己喝酒,自然投桃報李,一來二去,兩人關係混得熟了。

  武敏之遇見他後,問他為何來總署,程務挺一開始不肯說,後來被武敏之纏不過,才說要去營州公幹。

  武敏之目光一亮,道:「我知道,你要去高句麗戰場,是不是?」

  程務挺低聲道:「武兄,雖然你我關係好,但在內領府做事,不能隨意打聽別人的任務。」

  武敏之哼了一聲,道:「好,我不打聽,我去找大將軍!」

  他生氣是有理由的,因為李治對高句麗宣戰後,他幾次請求前往高句麗,為大軍打探情報,都被王及善給拒了。

  如今竟然連程務挺都可以去高句麗,他卻不行,他當然不滿意了,當即來到王及善的辦公房,吵著要去高句麗!

  王及善見他天天來吵,也被他弄得心煩意亂,便擺手道:「這樣,只要皇后殿下允許你去高句麗,我就不再反對!」

  武敏之大喜,道:「那請大將軍等我的消息吧。」

  他快步出了內領府,過玄武門來到後宮,一路來到立政殿,找到武媚娘,提出要去高句麗。

  武媚娘正手持玉筆,站在案後,研究著簡化字的事呢,沒空搭理他,只揮了揮手。

  「去找你的上官,別來擾我。」

  武敏之忙道:「姨母,大將軍說了,派我過去是沒問題的,只是怕您不同意,所以讓我來徵求您的同意!」

  武媚娘終於抬起頭,道:「他真這麼說的?」

  武敏之道:「姨母不信,可以去問王大將軍!」

  武媚娘想了想,道:「敏之,你年紀還小,高句麗戰場太亂,又是苦寒之地,你還是再磨練幾年吧。」

  武敏之急道:「姨母,陛下都將三位皇子派去萊州磨礪,皇子尚且如此,甥兒也不能落於人後啊!」

  武媚娘聽了此話,皺了皺眉頭。

  武敏之再接再厲道:「您想啊,此次高句麗之戰,滿朝文武都派出自家傑出子弟,為朝廷分憂,只有我們武氏一門,一個能做貢獻的人都沒有,這掃的可是您的臉面!」

  武媚娘沉默了一會,倒也覺得他說的有理。

  武氏這麼多子弟,竟連一個能去高句麗戰場的子弟都沒有,在外人看來,她這個皇后顯然不會教導族中子弟。

  「敏之,戰場兇險,不僅隨時有性命之憂,還可能被敵人俘虜,受到嚴刑拷打,探問我軍情報,這些你都想過嗎?」她凜然問道。

  武敏之大聲道:「姨母請放心,只有戰死的武敏之,沒有被俘的武敏之,甥兒絕不會給武氏一族丟臉!」

  武媚娘看了他一眼,道:「既然你有這種覺悟,那就去吧。」

  武敏之大喜,道:「多謝姨母!」跪下磕了個頭,便要去找王及善。

  武媚娘卻喊住了他,道:「先出宮一趟,跟你外祖母和母親說一聲。」

  武敏之應了一聲,離開了立政殿。

  待他離開,武媚娘寫了一封信,吩咐道:「多海,拿去交給王及善。」

  當即有內侍拿著信前往內領府,交給了王及善。

  王及善看完之後,眉頭緊皺。

  武皇后又說同意武敏之去高句麗,又讓他給武敏之安排一個危險性小的任務,這分明是為難他。

  兩個時辰後,武敏之說服了武順和楊夫人,來到內領府,向王及善報導。

  王及善遞給他一封信,道:「你拿著這封信,去找程務挺,跟著他一起去高句麗吧。」

  程務挺畢竟經驗老道,有他照看,武敏之的安全就有了保障。

  更何況前往丸都山的路線,已經被趙持滿打通,所以這個任務其實危險性不大。

  武敏之立刻出宮,前往翊府找程務挺。

  程務挺見武敏之跟自己一起出發,頓時也覺得頭疼,相當於帶了一個拖油瓶上路。

  沒辦法,誰讓王及善有命令呢。

  次日清晨,他交接了自己的差事,騎上一匹快馬,帶上武敏之,又挑選了四五名精幹的老密探,朝著營州進發。

  為了搶速度,一行人在潼關附近的風陵渡過了河。

  進入河東道,穿過太行山,進入河北,隨後一路策馬奔行,很快來到營州。

  程務挺一路急行,頗為疲憊,故而命眾人在柳城休整一日,再精神飽滿的奔赴高句麗。

  當天夜裡,在營州用食時,手下人打探到幾個消息,說薛仁貴一路勢如破竹,破馬首山,又攻破三座小城,已經打到了烏骨城。

  另一路,他的父親程名振和契苾何力也不遑多讓,憑藉著路線優勢,也已經打到了安市城。

  武敏之來到營州後,就興奮得不得了,打聽了不少前線軍情。

  他低聲道:「程兄,聽說安市城守將,名叫乙支辰,當年先帝攻打安市城時,他便是城中守將之一,此人在遼東頗有威名,號稱虎威大將。」

  程務挺掃了他一眼,道:「安市城是我們的目標嗎?」

  武敏之一愣:「不是。」

  他打聽安市城,也只是因為這座城池是程名振的目標,所以才告訴好友。

  程務挺道:「既如此,就不是你我該操心的事,還是說說趙持滿將軍那一路的情況吧!」

  武敏之笑道:「那位趙將軍果然名不虛傳,一路攻破三座城池,如今正在攻打蒼岩城,只要此城被攻破,我們便能直達丸都山,不用繞遠路了。」

  程務挺點點頭,道:「如此最好。李大總管如今在哪?」

  武敏之道:「在白岩城。」

  次日天明,程務挺離開柳城,一路急行,先抵達了新城,城牆之上,已經掛上了大唐的黃色戰旗。

  一路向東,沿途城池上都掛上大唐旗幟,讓他們行進更加順暢。

  三日之後,終於抵達了白岩城。

  李勣選擇待在白岩城,是因為此城位於四路大軍中心地帶,消息都能儘快傳送過來,便於他全局指揮。

  程務挺先來到城樓,拜見了李勣。

  李勣聽他要拜見高福男,頓知他來意,微微一笑,道:「小程將軍是為泉男生而來的吧?」

  程務挺道:「是的,末將奉聖旨,前往丸都山,策反泉男生。」

  李勣捻須道:「小程將軍當初在吐蕃的事跡,老夫也聽說過一些。老夫正有些擔心趙持滿,小程將軍一來,老夫可無憂了。」

  程務挺愣道:「李公,末將沒聽明白您的意思。」

  李勣指了指牆上掛著的地圖,道:「你可知趙持滿這一路大軍,前進的方向嗎?」

  程務挺搖頭。

  李勣伸手指向地圖北邊一處地方,道:「就是丸都山!」

  程務挺驚道:「您原來早就打算策反泉男生了?」

  李勣笑著點點頭,道:「高福男你不必見了,他說的一些情況,老夫都轉告給趙持滿了,你直接去找他就行。」

  程務挺略一遲疑,沒有說話。

  李勣道:「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程務挺深吸一口氣,拱手道:「不知李公可相信在下?」

  李勣眯著眼,道:「你有什麼想法,說出來便是。」

  程務挺道:「還請李公將策反泉男生的任務交給在下,讓趙將軍繞道向南,繼續向平壤進軍。等在下說服泉男生,再去與趙將軍匯合!」

  李勣沉聲道:「你知道這樣做有多大的風險嗎?」

  程務挺道:「末將知道,倘若泉男生不肯歸唐,截斷趙將軍後路,趙將軍將陷入險境!」

  李勣道:「既是如此,老夫有穩妥的法子,為何還要冒險?」

  程務挺道:「因為這樣更快!倘若烏骨城、安市城都攻打不利,趙將軍卻能衝出千山山脈,直趨鴨綠江,必能改變戰局,讓高句麗陷入混亂!」

  李勣道:「趙持滿帶的糧食不多,就算他打到了鴨綠江,也將陷入無糧的境地,如何渡江?」

  程務挺道:「泉男生有糧!」

  李勣望著他,道:「你讓老夫將一支兩萬人軍隊的生死安危,交到一個東夷人手中?」

  程務挺分毫不讓,目光灼灼的道:「李公,您想想,倘若薛將軍、契苾將軍、鄭將軍的三路人馬,都進軍不利,那麼趙將軍那一路,便是扭轉局面的關鍵。這個時候,冒一點風險,末將以為值得!」

  李勣哼了一聲,道:「你還真敢講,三路人馬都被敵人阻擋,你覺得老夫的計劃這麼沒用嗎?」

  程務挺拱手道:「末將只是說有這種可能,戰場上的一切可能,都應該考慮到,不是嗎?」

  李勣道:「如果其他三路人馬進軍順利呢?」

  程務挺道:「若是如此,趙將軍人馬,能與其他幾路在鴨綠江會師,也不必擔心軍糧問題。」

  李勣點點頭,道:「考慮的倒是挺全面。」

  程務挺喜道:「那您答應了?」

  李勣搖頭道:「不,我還是不能答應你。」

  程務挺愣道:「為什麼?」

  「因為你考慮漏了一點。」

  「哪一點?」

  「靺鞨人!」

  程務挺微微一驚,他的目光確實只放在了高句麗上,沒有去考慮外部勢力。

  李勣緩緩道:「靺鞨人從倭國撤兵,已經在邊境陳列重兵,還給老夫寫信,說是要幫著大唐,討伐高句麗。」

  程務挺不解道:「既是如此,他們不就是友軍嗎?」

  李勣搖頭道:「不要把靺鞨人看得太愚蠢,他們同樣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倘若我軍進軍順利,他們倒不敢造次,肯定會趁機入侵高句麗,劫掠一番。」

  「然而,若是我軍多路被阻,局勢陷入不利,也就是你剛才說的那種情況,他們必定幫助高句麗,偷襲趙持滿一路,到時候,就算你說服了泉男生,趙持滿兩萬大軍,也必定全軍覆沒!」

  程務挺聽得冷汗直冒。

  幸虧李勣縱覽全局,看得透徹,否則若是採納了他的建議,到時候,真出現這種情況,他萬死難贖其罪!

  李勣緩緩道:「你還是按照老夫的計劃,與趙持滿一起,去勸降泉男生,然後你帶著泉男生,去跟薛仁貴大軍會合。」

  程務挺道:「那趙將軍呢?」

  李勣淡淡道:「他會駐守在丸都山,不給靺鞨人任何可趁之機!」

  程務挺點了點頭,心想李勣果然寶刀未老,難怪陛下會選擇他當大總管。

  次日,程務挺便從白岩城出發,朝著趙持滿大軍追了過去。

  ……

  (本章完)

章節目錄